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本溪大学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历史试卷【附解析】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07 18:48
tags:重点中学

太原理工大学社团-关于小学毕业的作文

2020年12月7日发(作者:桑之维)





2019

年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二)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政治、历史、地理三部分,共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本部分为历史试卷,


10 0

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第Ⅰ卷

1

3

页,第Ⅱ卷

4

6

页。考生


一律用黑笔作答。答卷 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卷Ⅰ答案填涂


在答题卡上 ,卷Ⅱ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每小题选出答 案后,把历史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 他答案标号。


2.

本卷共

11

题,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法家的“以 政


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从根本上体现


A.


民本思想的盛行


B.


儒墨法思想融合


C.


诸侯争霸的需要


D.


小农经济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儒 家的“藏富于民”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法家的“以政裕民”思


想 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对民力的重视,体现了诸侯争霸环境下发展小农生产对取得兼并战争胜利、稳定社会秩序、


促进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性,


D


项符合题意。


A


项,

题干反映了 民本思想,

但不符合富民



根本



排除。


B


项,


材料无法体现儒墨思想的融合,排除。


C

< br>项,富民思想不仅服务于争霸战争,排除。


< br>2.


西汉初年,

民营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

汉武帝 以后,

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

以田庄为主要载体,

以农为 主、


工商为辅。这种变化反映出汉武帝时期




A.


民间资本发展较快


B.


工商业环境宽松


C.


国家强化经济控制


D.


农工商协调发展


【答案】


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 可知,汉代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盐铁官营,限制私营工商业发展,故出现题干中民


营 工商业向农业转移的现象,故


C


项符合题意,

< br>B


项排除。


A


项,题干信息反映 民间资本受到压制,排除。


D


项,题


干 无法体现农工商协调发展,排除。



3.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明清时期,宣 讲“圣谕”成为乡约


最重要

内容。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 上谕十六条》

,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


为”等。材 料中乡约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加强基层治理


C.


确立儒学权威


D.


强化重农抑商


【答案】


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扬善惩 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



“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 非为”



可知,


乡约




度旨在加强地方基层教化 ,稳定基层统治秩序,故


B


项符合题意。


A


项,



乡约



制度旨在加强对基层的管理,未体现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 除。


C


项,“乡约”制度践行了儒家伦理思想,而非确立儒学权 威,排除。


D


项,题干未体现


重农抑商 思想,排除。



4.


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


任何其他的人的。”“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 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


确认。”材料中这些话说明古代雅典


A.


制度自信


B.


法律确保人人平等


C.


直接民主


D.


民主政体开始确立





【答案】


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我们的 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来的



民主政体的优越性 也就得到确认。”可知


伯利克里认为雅典民主与法治具有异于别人的优越性,体现了对城 邦民主政治的自我肯定,故


A


项符合题意。

B


项,


雅典实行公民民主,并非人人平等,排除。


C


项,题干未强调雅典的民主形式,排除。


D< /p>


项,雅典梭伦改革使民主政


体开始确立,排除。




5.


法国

1875

年宪法规定: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有与两院一样

法律创制 权,还执掌国防、外交事务,拥有任命文武


官员权力。但合约及商约须经两院通过后才可 定案;未经两院同意,总统不得宣战。可见,当时法国实际上


A.


建立了三权分立体制


B.


照搬了美国政治制度


C.


共和制君主制交替局面结束


D.


解决了各政治派别之间矛盾


【答案】


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法 国总统拥有一定的权力,但受到议会权力的制约,法国


1875


年宪法标志法国共和政体的


确立,法国政体混乱交替局面结束,故


C


项正确。


A


项,

法 国未照搬行政、

立法、

司法三权分立的体制,排除。


B< /p>


项,


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总统拥有行政实权,排除。

< p>
D


项,虽然法国共和政体确立,但共和政体尚不稳固,专制与共和


的矛盾长期存在,故排除。



6.


18

世纪

60

年代,牛顿物理学等新 兴课程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尽管学生在早期教育中被灌


输进顺从 和正统的观念,但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这段材


料突出的表现了


A.


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


近代自然科学知识逐渐普及


C.


近代教育促进了科学发展


D.


科学观念推动了人文精神


【答案】


D


【解析】



【详解】

根 据材料



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

他们 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



结合所学可知,




顿物理学更新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理性观念的发展,进而使人们用理性主义思想认识人类社会,促进 了人


文精神的发展,故


D


项正确。


A


项,学生群体不能说明启蒙运动具有广泛基础,排除。

< p>
B


项,题干不能反映自然科学


知识的普及,排除。


C


项,题干未体现教育与科学发展的联系,排除。



7.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 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给予国民财产占有和人身安全的自由权利,解除之前强

< p>
加民族工业的各种限制;设立实业部,并通电各省都督设立实业公司。这些举措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p>


A.


改善了经济的发展环境


B.


促进民族工业持续发展


C.


保护了个人的经济权利


D.


推动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答案】


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南 京临时政府制定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

法律政策,设立经济管理部门,有利于加强对经


济的管理,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故


A


项 正确。


B


项,题干措施不仅仅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也为经< /p>


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排除。


C


项,题干 并非强调对个人权利的维护,排除。


D


项,实业救国思潮在甲午 战后已经兴


起,排除。


8.


1920

9

月,上海《劳动界 》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


国来 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该材料反映了




A.


中国开始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B.


为民主革命转变奠定思想基础


C.


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D.


马克思主义传播面向工农群众




【答案】


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 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说明了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


了 ”,说明中国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说明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结合所学< /p>


可知,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后,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


项正确。


A


项,


1918


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

《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举起了社会


主义大旗,排除 。


B


项,五四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为民主革命转变奠 定思想基础,排除。


D


项,题干未提


及 农民阶级参与其中,排除。



9.

< p>
毛泽东:

“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

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

< p>那就不要去了。

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

……


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材料中这段话的背景是


A.


土地革命的开展


B.


秋收起义中受挫


C.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开辟


D.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创立


【答案】


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 可知,秋收起义失败后,党中央决定放弃城市革命道路,确立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革命


胜 利的方针,故


B


项符合题意。


ACD< /p>


均为题干材料现象的结果,并非背景,排除。



10.


下图中划线的城市在新时期被开辟为沿海开放城市,推动 它们开放的有利因素是






A.


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设立


B.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


C.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D.


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开放


【答案】


A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 可知,根据邓小平的创议在设立深圳、厦门、汕头、珠海经济特区后,


1984


年,大连、


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等首批 沿海开放城市诞生,故


A


项正确。


B< /p>


项,


1984


年,中国在


14


个沿海开放


城市建立了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 区,排除。


C


项,


1985

< p>


2


月,中共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和


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排除。


D


项,


1990


< br>4


月,中央决定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


地区开发,在浦东实 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排除。


< br>11.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聚会,会后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灭亡 。同时,也是人类打破画地为牢的陋


习、消除意识形态差距、共同承担起道义和责任的先 例。这一“历史性的聚会”是


A.


开罗会议


B.


德黑兰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波茨坦会议


【答案】


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



会后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灭亡“结合所学可知


,

1944



5

< p>
月苏、美、英三国


首脑召开的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第二战场,故


B


项正确。


A


项,


1943



11



27


日开罗会议提出



“此次进行战争


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侵略”,排除。

< br>C


项,


1945



2


月雅尔塔会议在于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


东问题、联合国问题,排除。


D


项,


1945



7


月波茨坦会议的召开在于 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


的安排,排除。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

本卷共

3

小题,共

5 6

分。


12.


中华民族的历史 也是一部政治文明的发展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北经贸大学考研分数线-有趣的对联故事


美国北方大学排名-高中周记600字


大连海事大学照片-弟弟的惊喜txt下载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快乐的国庆节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教师节表彰大会主持词


大学生必读课外书-我发现了生活的美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电影雷锋观后感


郑州大学团委网站-坚强意志的名言



本文更新与2020-12-07 18:4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18049.html

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历史试卷【附解析】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