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中国新时期发展的尖端力量。
生产
自动化和办公科学化以已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
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大。从
1999
年开始国家就积极号召高校扩招改 变
中国人才的供需关系。江苏科技大学作为全国著名的造船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
召。虽然,拥有西、南、东三个校区,但是学校占地面积有限,因此,学校也开
< br>始变得拥挤。
新建校区成为改善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
但是高校搬迁后学校 原有
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一个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
高校文化作为一个学 校生存和发
展的必要元素,
在学校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
根据研究发现世界著名高
校对于学校文化建设都非常重视,
并且 对于学校长久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
学精神是高校的安身立命之本<
/p>
,
是推动高校健康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所谓大学
精神
p>
,
是指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
经过历史的沉淀、< /p>
选择、
凝聚所形成的能够
体现高校独特的办学理念、个性气
质、精神风貌、道德水准和文化品位
,
并为学
校师生员工
所认同的一种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群体意识
,
是高校生
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高校文化作为一个非机构化的很难用数学模型表示的问
题。很难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
Checkland
软系统分析方法是一种定性 分析问
题的方法适合于针对这种问题进行分析。
下面我们就针对江苏科技 大学搬迁后文
化传承与创新问题进行分析。
一、
Checkland
方法介绍
P. B. Checkland
教授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开始对硬系统的适用性进行研究
,
认为硬系统方法不适宜软问题的处理他经过大量系统实践研究
,
提出了适用处
理软问题的软系统方法该方法大致分为
7
个骤
:
(1)
不良结构问题的提出;
确定问题的内部构成和外部环境条件
(2)
问题的表述;
由于人的世界观、
价值观不同就产生对问题状态的不同认识和理解。
这就 要求尽
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问题
,
尽可能用状态图表 达问题状态的构造、
过程及其相
互关系。
(3)
有关系统的基本定义;
以问题识别和描述为基础
,
建立研究问题想象以问题识别和描述为基础
,
建立研
究问题想象
系统的根底定义。根底定义所接顶的并非是“应该存在”的系统
, p>
而是与问题环
境相适应的便于洞察的系统。由于人的认识、见解、世界观、价
值观不同对于一
种问题状态的描述可有几种根底定义。根底定义规范并确定着建模的范围
与方
向。根底定义的组成要素包括
:
C(Customer):
系统的收益者或受害者
;
A(Actors):
系统执行者
(
变 换
T
的执行者
);
T(TransformationProcess);
系统输入输出变换
;
W(Worldview):
富于根底定义实际意义的世界观
;
O(Owner):
系统所有者
;
E(Enviromental
Constrains):
系统的环境约束;
根底定义的这些组成要素组合起来就称之为
CATWOE,
其具体含义是系统所有
者
(O),
使系统在环境约束
(E)
下
,
由 系统执行者
(A)
通过变换
(T)
将其输入变换为
输出。
系统的受益者或受害者
(C)
就是 受变换影响的人
,
赋予变换具体含义的世界
观至少包括
(W)
。
(4)
提出概念模型;
根据根底定义建立概
念模型。
由于根底定义把系统作为输入输出变换过程来描述
,
< br>因而概念模型应是变换过程必要活动集合的结构模型。
概念模型中的每项活动要
< p>用“动词”表示
,
并指明该活动要“干什么
?
”
,
从根底定义到概念模型主要靠逻
辑思维
,
如同人工智能
(AI)
中的概念图那样
,
把表示诸活动的动词按逻辑排序。
除建立概念模型外
,
依具体问题有时还将根底定义转换为其他型式的理论模型。
(5)
将概念模型与问题的表示作比较;
从形式上是概念模型和问题状态的比较
,
但实质上却是 概念模型的“干什么”和
现实问题的“怎么干”的对照。一个“干什么”可以对应多种“
怎么干”
。这就
要求充分考察问题的目标和变化可能性
,
找出概念模型和问题状态的差异及其
原因。
(6)
找出可行、满意解;
通过大家的共同讨论取得共识
,
从而确定所期望的可行改革方案。在讨论中
,
由
于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不同
,
对问题的争议并非完全消除
,
但只要达到为共同
目标而协调行动的共识即可。
(7)
可行改革方案的实施;
一旦确定了所期望的且可行的改革方案
,
就制定具体措施
,
加以实施。
二、软系统方法在学生管理中的具体分析
1
、不良结构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 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
是国家发
展和民
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要“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
教育人民、
推 动发展
的功能
,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校园文化是师
生以校园
为重要空间,
以学校精神为主要特征,
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共同培育和
< p>营建,并通过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群体行为、生活方式、舆论氛围、校园环境
等所蕴含、
表达或体现出来的,
并得到师生认可,
具有趋同性 心理特征和价值取
向的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
不仅是一
种氛围、一种精神更是积极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和反映学校综合实力的一种方式。
由此看来高校文化建设对高校发展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
江苏科技大学创 建于
21
世纪
30
年代初,
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
学校高度重视江科大
精神的培育与弘扬,
注重办学理念的凝练与升华,
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发展 形成了
“立足船舶,
情系国防”的历史责任感,
积淀了“ 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的优良
传统,
熔铸成“肩负使命,
奋发图强”的“船魂”精神。
这已成为江科大文化最
为核
心的价值追求和品格特征。
这种办学精神成为一代又一代江科大人创造学校
发展新辉煌的精神动力。
校区搬迁后新校区地处丹徒新城十里长山南侧,
毗邻沪
宁高速公路、京沪高铁镇江站、
312
国道、润扬大桥南 连接线和
243
省道,交通十
分便捷;同时十里长山风景
区和谷阳湖等生态资源环抱四周,环境十分优美。
。
如何传承老校区学校
文化,
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利用新校区的特殊资源,
创新、
提
升原有的学校文化,
就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
江苏科技 大学文化建设中
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表示
新校区搬迁后文化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
在建设新校区的过程中,
学校管理者和规划者往往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片
面性,单纯的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标准的运动场、舒适的学生寝室、崭新的图
书馆等作为新学校文化的标志,
忽视了学校的物质文化内涵建设。
而校园物质文
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
,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 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
文化中的精神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 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
体,
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但是当前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却
背离了这一宗旨,
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
对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津津乐道。
离开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 精
神文化建设应隐含在物质文化建设中,
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质性的根 本性的组
成部分,
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是校园文化教育功能的主要 组成部分,
是校
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忽视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
将会流于形式。此外,
新校区的建立会缺少老校区的标志性建筑,忽视了其对传承文化的
隐性作用。
二、新老校区文化传承出现断层
江苏科技大学新校区建成后,
研究生会留在老校区。
并且,
教职工主要生活
的地点在东区。
这就容易导致新老校区出现文化 断层的情况。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
1
)教师与学生的断层。由于,新老校区相距较远而教师主要生活在 老校
区。
教师每天坐车往返于新老校区之间。
因此, p>
除了上课期间老师很难与学生交
流。
教师在学校的时间较长,
对于校园文化和学校历史有着很好的了解。
教师以
及学生
未能形成合力,
极大地制约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对
于老校区文化的传承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由于着种交流的缺少必然会导致学校文< /p>
化传承的断层。
(
2
< p>)学生与学生间的断层。学校搬迁后研究生留在东区,这样就不利于本
科生于研究生
的交流。并且,搬迁过去后大部分学生只是对于新校区倍感新奇。
往往会忽略对于老校区
文化的传承。
新大一学生对于学校文化又不了解,
势必会
造成老校区文化传承的断层。
三、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面上
新校区建立后,
管理者经常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归于学生管理部门。
着 重强调控
制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
激励功能以及改善学生生活学习条件 的物质功能。
把
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或
者等同于学生业余活
动的开展。
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上
并 没
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
。使校
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割裂开来,
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
化功能的发挥
。这实质上 是对校园文化没有全面正确认识的表现校园文化的核
心和实质是超功利性的其出发点是人
的发展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
直接
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校园
文化建设不能局限于只是实现管理和思想政治教
育甚至娱乐目的的狭义认识。
四、新校区在高校园区中周围环境比较复杂不利于学校文化建设
高校园区包括市技师学院、江苏大 学京江学院、江苏科技大学、镇江高等专
科学校新校区、
省交通技师学院 等多所大学。
建成后高校园区周围的环境比较复
杂,很难再短期内构成良
好的文化环境。
根据以问题我们制定状态图对以上问题进行标示: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
神文化
新校区建成后高校园区中周围环
境比较复杂不利于学校文化建设
老师、学生
新老校区文化传承出现断层
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
思想教育的层面上
校
园
文
化
传
承
与
创
新
受
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