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时间管理的新探索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科学合理地管理时间是大学
生获得良好知识储备的重要保证,
也是他们不断塑造自我、
修正
自我以期获得更好成长与发展的前提。
然而,中国大学生从被动管教的应试教育模式中走进大学,
突然没有了升学的压力,
在课堂之外,
拥有了大量可供他们支配
的闲暇时间,他们往往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时间使用普遍失控。
众所周知,“
刷夜”、“网瘾”、“韩剧
+
美剧”……以上种种
都侵吞
了大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进步。
近来,清华、北大等名校生因网
络沉迷,导致挂科、退学的新闻
屡见报端,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毫不夸张地说,当前大
学生时
间管理方面的乱象极其令人痛心。
调查显示,
除了 少数自制力很
强的所谓“学霸”,
多数大学生虽然隐约意识到自己这种状 态非
常有害,
但由于缺少相关的指导和警示,
经常处于在 时间管理方
面不加控制或无法自控的状态。自制力好一些的同学还能“被
动”地按时上课,
完成学校规定的基本课业任务,
但也普遍表现
出学习和实践方面计划性差,
盲目性大。
剩下的很多大学生不自< /p>
觉地陷入了时间失控状态,黑白颠倒,旷课成风,白白蹉跎了岁
月
,痛失大学教育的大好时光。
因 此,
对大学生时间意识薄弱,
造成惊人浪费的事实要准确
地呈现出来,并加以分析,找出原因,然后要找到切实有效的教
育方式,来警醒他们认识
到时间的价值,并进行针对性地指导,
乃至设计一套“组合拳”,学校、家长和学生干部
通力合作,实
施巧妙的干预手段,
力求改变大学生模糊的时间意识, p>
教会他们
科学管理时间的方法与技巧,
这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 极具创新和
挑战性的举措。
首先针对吞噬大学生时间的祸首―网络占用时间进行调查
和分析。
中国民调机构零点调查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
学生
使用互联网时长超过
6.1
小时,而且移动终端比
PC< /p>
终端上网时
间长(比例是
3.4
:
2.7
)。而在移动终端上,虽然“即时沟通
和网络社交”以及“
看视频和听音乐”等活动提及比例较高。
早
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
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过南开大学一个学生
课题组所作的调查,结果是“90
p>
后”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平均每
天达
4.28
小 时,明显高于“8
0
后”大学生每天约
3
小时的上 网
时间。由此可见,这个调查结果有一定的真实信度。同时,又有
调查显示,大学生收发短信(后改为收发微信为主)的时间也高
达平均每天
小时。当然,在今天的
IT
时代,网络也是学习
和必要社交的便捷工具,
不能完全视之为“浪费”,
但这个数字
的确令人触目惊心。
在北京林业大学进行的抽样调查中发现:
< p>即
使是少数自制力很强的优秀同学,
在他们配合调查得出自己每天< /p>
上网时间超出
3
个小时的结论时,
也表示惊 愕,
而普通同学普遍
发现自己居然每天上网时间高达近
8
小时!对此几乎不能接受。
p>
近来,美国一本名为《异类》的书中提出了“一万小时成功
定律”―经过大量
案例调查,
发现绝大多数行业精英和成功人士
都在崭露头角、有所建树之
前,在自己的事业领域投入过超过
1
万小时以上的学习和实践时间。如果
不考虑其他因素,可以说,
一个正常智力水平的人,
只要在自己适合的学 科或行业中,
坚持
努力积累一万小时,
就非常有把握成为 该领域的专家型人才,
夯
实自己的职业技能,成为自己人生命运的主人。
然而,如果按大
学四年一共
1461
天算起,
< p>只需要每天积累不到6.85
个小时,
就
能达到所谓成功所需的
1
万小时。
那么,
那些 正在被“毕业即失
业”困扰、焦虑的大学生,真应该认真反省自己,是不是太“任
性”了,
可以断言,
至少有一半大学生上网时间大大超过这个水
平。
等于说,
把本来能够让自己在大学期间就能把自己塑 造成行
业精英的时间主要用在了“聊天”、
“看视频”、
“打游戏”上。
很多同学在经过这样推心置腹、
有理有据的交流后, p>
都对自己过
去的时间使用方式感到懊悔,表示愿意从此警醒,痛改前非,认<
/p>
真规划、管理自己的时间。
我们还采纳了国际上时间管理方面普遍使用的“时间记录
法”,
推荐身边同学对自己每天一切所作所为加以记录,
标注每
天的时间
都用在了什么事情上。
一段时间后,
凡是坚持做记录的
同
学,也都惊讶地发现,自己时间的有效使用率非常令人沮丧,
大量时间都没有用在真正有
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上。
曾经有 一位上海的大学辅导员,
巧妙地提出了“读大学成本
计算公式”,
用经济账算算虚度一日光阴到底要亏多少钱,
居然
-
-
-
-
-
-
-
-
-
上一篇:2020年大三大四学习计划
下一篇:7个小妙招最适合学生减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