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刘南京大学武大辩论史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08 09:45
tags:

-

2020年12月8日发(作者:朱彝)


武大辩论史



Dean



1

前传(

1997

9

月前)


武大的全校性新加坡式辩论赛不知道究竟起于何时。但是蔚为风气,想来也与国 内各


大高校类似,始于

93

年复旦的狮城舌战之后。与现在不同的是,当时武大的全校辩论赛,

< /p>


本科生与研究生是分开举行的。本科生的比赛并非象现在是金秋艺术节的板块之一,而是< /p>


独立安排在每年晚春(也就是学年的下学期)

,与写作比赛,数学竞赛等学术科研比赛在


同 一时间段举行(这说明在那个时候,校方对辩论的定位与现在是有些区别的)

。而研究

< p>


生的比赛,时间上倒是与现在的差不多,这从该项赛事的传统名 字上就可以看出:

“红枫


杯”——当然,这也与当时所有的研究生都集中在枫园住宿有关。


97

年以前的校赛,是如何的一番景致,笔者无缘得见。只能引述

thomas z

的文字聊胜


于无——可惜他也是道听途说的——

“那时 武大院系众多,

一次辩论赛经常历时一个月之久


1996

年图院(图书情报学院)打了

7

< p>场才打进决赛。这个时期的辩论由于各院系专业背


景不同形成了及其不同的辩风,当 时的强队包括外语学院、经济学院、图院、政院、法学院

等等??但是每个院队形成了各自的团队精神,不管输赢一般大哭一场、大搓一顿的传统


也在此时形成。总之在这样的半自发状态下武大辩论发展着”

。当时本科生校赛还有一个


与今天截然不同的 特色:各队主力,大部分都是大一新生(这也是校赛安排在下学期的好


处所在)

1996

年的校赛决赛,新闻学院战 胜图院获得冠军。两队的领军人物,都是

96


的学生。一个是图院的王海宁(他后来成了笔者所在的武大校队的第一任队长)

,另一个


则是新闻的余晓莉(她一直在辩坛上 活跃到今天,真是长青树级的人物)

。在同一年,一


大批后来成为各个学院辩论队传说中的大哥大,大姐大级别的人物进入武大,踏上辩论之


路,其中法学院的余磊,生科院的鲍红波,管理学院的牛慕红 、施文,都是个中翘楚。武


大辩论的盛唐气象已初见端倪。


同样是在这一时 间前后,武大开始了参加全国性辩论赛事的最初尝试。可惜外战的战


绩却难以让人满意。

1995

年冬,上海教育电视台开创了一个延 续至今的辩论品牌赛事“中


国名校大学生电视辩论邀 请赛”

,武大应邀出战(当时参赛的大学还有复旦大学,兰州大


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

, 首轮即负于中国


科技大学。这次参赛的武大选手有国 际金融的唐涯,法律的李刚,世界经济的黄河和外语


的向开,其中唐涯获得了优秀辩手的荣誉。

1997

年晚春,武大再次出赛首届电 脑杯,但万


没想到在华中赛区即惨遭淘汰,而且是被 华工斩落马下(其实想想也不冤,当年华工拿了


这个 比赛的全国冠军)

。这件事深深刺激了当时在现场观战的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胡树祥


。在胡书记的推动下,武汉大学校方开始重视辩论这项活动。而在 中国——幸或不幸的—


—校方的积极参与,往往就是学生活动迅猛发展的火箭动力。


转眼间,

97

9

月到了,又有一批新鲜血液注 入武汉大学,其中就包括了笔者。




2

积蓄期(

1997

9

月——

1999

8

月)


1997

年,由教育部指派的首都师范大学在当年的国际大专辩 论会上输给了马来亚大学


,直接导致了辩论热潮在中 国大陆跌入谷底。然而在武大校园里,辩论仍然方兴未艾。

97


10

月新学年开学伊始,在几个热爱辩论的学长的策划下,武大历史 上第一个辩论社团宣


告成立。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这 个社团及其后继者未能在武大担当起规化、组织、联络校

内各院系辩论活动的重任——时至今日,依然如此——但是它的成立以及随后在由它在大


学生俱乐部举办的辩论表演赛,还是给了武汉大学当时的辩论爱好者以 深深的鼓舞,也吸


引了不少新生的目光,这其中应该 就有大家熟悉的曾晓蕾

(

新闻

)

、彭延媛(新闻)

、孔杰


(外语)

、张 灏(管院)

、周玄毅

(

文学

)

和袁 丁

(

文学

)

。遗憾的是,那场集合了武大早期


辩论精华人物的表演赛笔者无缘得见,只知道辩题是有关 男人女人的问题,而王海宁在赛


场上一口一个“我们 女人??”

,则成为了后来他屡屡被人取笑的经典台词。


98

< p>年春天,武汉大学新一轮的本科生辩论校赛开锣。这届比赛由卫康公司赞助,因此


名字就叫做“卫康杯”

。当时的校赛,依然保持着学生 活动的本色,各个学院都是学生自


己组队、训练,几 乎没有老师的参与。这届比赛的亲历者,尚在武大的恐怕已经不多。令


人记忆深刻的是,传统强队法学院和经济学院第一轮火星撞地球,结果由四个女生组成的


经济学院胜出——经济学院在当时是所有参赛队伍里面唯一 一支能做到陈词脱稿的队伍,


由此可见当时武汉大学 的辩论依然是相当不规范的。经过五轮比赛,由四个

97

级学生组成


的文学院以黑马的身份一黑到底,夺得了院历史上第一个校赛冠军 ,袁丁被评为决赛最佳


辩手(文学院首轮胜外院,拉 开了两个院之间长达四年的首轮恩仇)

;而文学院的决赛对

< /p>


手计算机学院,同样是一只黑马:在这以前纯理工科院系还没有进入过决赛。更有意思的< /p>


是,文学院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支输过比赛而又最后夺 冠的队伍。由于参赛队数目问题,


这届比赛决出六强 之后采取分两小组各自循环比赛的方式产生半决赛队伍,文学院在小组


第一场

0

5

大败给王海宁领衔 的图院,假如不是最后正好管院

4:1

胜图院,文学又

5

0



院,文学院就将出局。王海宁、余磊、施文、张灏、曾晓蕾、彭延媛、周玄毅等等,几乎后< /p>


来武大校队的

96

97

两 级的所有主力选手,全部在这次的大赛中得到了锻炼。


几乎就在这届校 赛开展的同时,中央电视台的一纸邀请函也寄到了武汉大学。为选拔


参加

99

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大陆代表队,

98

蓝带杯全国大专辩论会即将举行。央视希望我校

< br>派队出征。然而过去的惨痛经历提醒校方时机尚未成熟。于是我校婉拒了这一邀请。

98< /p>


暑假,首届全国大专辩论会的比赛录 像在央视一套夜间播出,在这届比赛中,一颗新星在


大陆辩坛升起——西安交大获得了冠军,一年后,他们将成为华语辩论自

93

年复 旦后的又


一个神话。相信当时不少武汉大学的辩手都 收看了其中的比赛,只是他们不会想到,接下


来的三 年里,他们的名字,也将和全国大专辩论会、国际大专辩论会连在一起。


99

< p>年

4

月,正当校辩赛准备之际,刚刚成立的武汉教育电视台大概从上海同行那 里得



启示,会同以生产玻 璃幕墙闻名全国的武汉空军军工企业凌云集团,举办了凌云杯世纪之


光名校大学生电视辩论邀请赛。邀请函再次摆到了武汉大学校领导的面前。比赛就在家门


口举行,天时地利人和,再不出手,更待何时?武汉大学终于 决定参赛。经过校内三轮选


拔,王海宁(队长)

,余磊,施文,曾晓蕾,袁丁,周玄毅成为了新成立的武大校辩论队


的成员。教练班子则由哲学学院的赵林,张掌然和政院的张京九老师组成。经过两个礼拜


的集训后,武汉大学辩论队在凌云杯中先后战胜了中 国地质大学,暨南大学和中国科技大


学(报了

95

年一箭之仇)

,获得冠军。


“凌云杯”虽然 只是一次影响不大的地区邀请赛,但是它对于武汉大学辩论队却具有


非常的意义。通过这次比赛,武汉大学辩论队的教练和队员班子核心初定——从负面来说


,一个排他性的小圈子也开始形成——增长了见识,培养了信 心,赢得了学校的关注和认


同。此外,通过这次比赛 的特邀主持人张泽群,武汉大学和赵林老师在中央电视台青少中


心留下了印象,这也为赵林老师日后受邀担任

99

国际大专辩论会评判 埋下了人脉。至此,


我们似乎已经可以听到武汉大学辩论最高潮到来的波涛声了。



3

走向辉 煌(

1999

8

月——

2000

9

月)


1999

8

月,西安交大正在

99

国际大专辩论 会的赛场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神话,武大的



手们在惊叹他们的表现之余,也惊喜的发现,自己熟悉的赵林老师端坐在教练席上。

10


,赵老师回到武大举办专门 讲座,讲座上放映了

99

国际大专辩论会决赛和凌云杯武大夺冠


的两段录像。两相对照,武大的辩手不免有些自惭形秽。赵林老师在承 认差距的同时,也


表示希望与辩手共同努力,将武大 的辩论水平,提高一个层次。学校也在此时适时成立了


校论辩指导小组,全部有有兴趣指导辩论的教授专家组成,以促进武大辩论水平的提高。


指导小组副组长谭君久老师给武大辩论定出了目标:

“ 一年上北京,两年下南洋”


1999

10

月,由于本年春季的校赛未能按期举办,校团委决定将辩论赛调整到秋季举


行,与“红枫杯”合并成为金球艺术节的一个公共板块,这便是今天大 家熟悉的“唇舌烽


火”的滥觞。这届比赛正借凌云杯 夺冠和赵老师充任国际大专评委归来的东风,各院系无


不鼎力支持,精心准备。原来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准备的情况在几个文科院系一去不返


,副教授乃至教授担任教练的都不在少数。这虽然使比赛少了几分乐趣 ,但是水平大为提


高。在各种刺激下,校内辩论热潮 是一浪高过一浪,比赛大多数都在教五楼多功能报告厅


举行,观众场场爆满。这次比赛各参赛队的队员,囊括了当时在校的所有本科年级(

96


97

9 8

99

)乃至硕士研究生,因此也就具有了辞旧迎新,承上启下 的意味。

96

级的王海


宁、鲍洪波在赛场上给我们留下了精彩的告别演出;

97

级的曾晓蕾、彭延媛、 张灏、周玄


毅、袁丁依然是各队的绝对主力,表现比 过去更加成熟;而

98

99

年级的优秀新人也随 之


脱瘾而出,比如

98

级的蒋舸(法律)

,罗立娟(外语)和

99

级的汪晓翔(人文)

。本届比


赛中,人文学院和外语学院 再次在第一轮相遇,结果前者再次艰难取胜。而最经典的一战


,当属小组赛法学院对垒人文学院一役,余磊、蒋舸、周玄毅和袁丁,这四个后来为武大获


得全国冠军的校队队员,

同时出现在赛场上互相拼杀,酣畅淋漓,

煞是 好看。

几乎同时进行


的另一场半决赛,

商学院与大众传播 学院的较量同样精彩纷呈,

遗憾得很,

笔者未能亲见张


灏 与曾晓蕾、彭延媛的对决。理科传统强队物科学院在这届比赛中也有上佳表现。

99

年的


校赛,最后以同时拥有四个校队队员(伍英姿,周玄毅,袁丁,汪晓翔)而盛极一 时的人文


学院一分险胜同样拥有四个校队队员(王海宁,曾晓蕾,彭延媛,余晓莉)的大 众传播学院


而告结束,最佳辩手的桂冠则戴到了彭延媛的头上。


校赛过后,尘埃落定。

96

级忙着毕业保研,

97

98

级忙着自己的功课或者爱情。但是

< /p>


辩手们心中都不免还惦记着一桩事情,一桩要到

2000

年 春天才可以揭晓的事情。而他们终


于等到了。

2000

4

月间,武汉大学终于传出肯定的消息,我校 将派队参加

2000

年全国大



辩论会。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已经到外校读研或者决定就业或者考研的 失利等等原因,鲍


洪波,王海宁,施文等几个

96

级的老队员再等到消息的时候即将离开学校,而曾晓蕾也将


赴北京实习,他们都无缘此次比赛。


5

月初,包括余磊(队长)

,余晓莉,彭延媛,蒋舸,袁丁,周玄毅,张灏,伍英姿等

< p>


人在内校队核心队员开始封闭集训,教练组由赵林,冯学锋(语 言学)

,张掌然组成,领


队由校团委 副书记沈壮海担任。

6

月份,武大代表队(上场队员:一辩蒋舸,二辩袁丁,三< /p>


辩余磊,四辩周玄毅,从此这个阵容就固定下来了)在 上海赛区先后战胜大连海事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老 对手了)和复旦大学,以小组第一身份挺进北京复赛。再经过一个月的


调整和训练,

8

月下旬,武汉大学在北京战胜中国政法大学,东 吴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荣


200 0

年黄山杯全国大专辩论会的冠军,周玄毅获得最佳辩手称号。同时,武大也获得了


代表大陆高校参加

2001

在新加 坡举办的第五届国际大专辩论会的资格。至此,武大辩论完


成了“一年上北京,两年下南洋”的预定目标,走向极盛。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08 09: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20052.html

武大辩论史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