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一、辨析题(共6小题
,每小题5分,共30分)
1.
从阶级性上讲,
马克思主 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因此马克思主义仅
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不可
能是真正的科学。
2.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p>
3.
肯定就是肯定,
否定就是否定,
所谓的既 肯定又否定实质上是自相矛盾
的说法。
4.马克思主义是真理,
因而可以用作为判断认识对错的标准。
5.社会规律发生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
以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p>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
说明坚持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
择的作用的一致性。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3.
运用马克思主义
“
对立统一规律
”
原理说明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辩证关
系。
4.当代资本主义国
家产生资本输出是为了帮助落后国家发展经济吗?
5.经济全球化给当代社会主义带来的
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三、论述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
2.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试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历史意义。
2007年武汉大学62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p>
一、辨析题(共7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
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2.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
3
.辨析财产所有制、财产所有权和产权的区别和联系。
4.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是一回事
。
5.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并没有本质区别。
6.社会进步的最
高标准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
7.哲学就是世界观。
二、简答
题(共5小题,每题13分,共65分)
1.为什么说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的形成并没有
否定价值规律?
2.如何理解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3.如何理
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4.如何理解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和
不确定性?
5.简述哲学物质观的历史发展?
三、论述题(共2
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p>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下面两段话进行分析。
“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是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的重
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
< br>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人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
共同愿
望。
”
“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
人 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
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
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
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
段性特祉,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
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
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
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
谐。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
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切实把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重人现实课题
抓紧抓好。
”
2006年武汉大学34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一、辨析题(共6小
题,每题5分,共30分)
1.有一种观点认为:
“
认识 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
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一一要是这真是可以
设想的一一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
2.黑格尔把哲学比作
猫头鹰
”
,马克思则把哲学比作
“
高卢雄鸡
”
。这两个
不同的比喻说明了什么。
p>
3.人的对象意识是客观的,而自我意识则是主观的。
4.辨析自然
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三个概念。
5.没有资本原始积累就没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这种说法对吗?
6.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说明利润的多少只与资本量有关。
二、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10分。共60分)
1.马克思说:
“
在生产中,人客体化,在消费中,物主体化
”
。这说明了 主
体和客体的什么关系?
2.马克思土义哲学产生之前的哲学家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的误区是什
么?
3.马克思说:
“
给资产阶级的所有权下定义不外是把资产阶级生产的全部
关系描
述一番
”
。这一论断体现的什么原理?
4.为什么说
p>
“
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
”
?
< p>5.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内涵.形式和作用。
6.<
/p>
与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相比,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有哪些特征?
< p>三、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20分。共60分)
1.
如何 理解
“
以人为本
”
,
在这个问题上 如何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
学的界限?弄清这一点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有什么重要
意义?
2.如何理解恩格斯提出的
“
历史合力
< p>”论?深刻理解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树
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什么
重要意义?
3.
深刻理解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原理,
对丁我们认识我国下一个五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奋斗目标具有什么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