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
2016
年四川大学
649
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良渚文化
答: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 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
良渚文化的代表
遗址是良渚遗址
,位于杭州城北
18
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距今约
5300
~
4500
年,出土的
文物主要有陶器和玉器,
陶器以夹灰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
轮制较普遍,
圈足
器和三足器较为盛行;玉器包含璧、琮、钺、璜、冠形器、玉镯、玉管、玉珠等,琮、璧
一
类玉器之多,
为同时期其他文化所罕见。
出土的农具也 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一定程度上的先
进性。
总之,
良渚文 化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程度,
而且也是证明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有
力
证据。
2
.武官大墓
答:
武官大 墓是在安阳殷墟中已发掘的墓葬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墓。
此墓面积
340
< p>平方米,
容积
1615
立方米,
19 50
年进行科学发掘。这是一座“中”字形墓,墓室南北长
14
米 ,东
西宽
12
米,深
7
.
2
米。南北各有一条墓道,南墓道长
15
.
6
米,宽
6
.
1
米;北墓 道长
15
米,
宽
5
. p>
2
米。大墓早年几经盗掘,但仍残留不少器物,出土的主要有石器、骨器、铜器,最宝
贵的一件是虎纹大石磬。
此墓有人和动物殉葬,
出土有遗 骨
100
多件,
据有关专家认定它是
属于
殷墟文化二期偏晚阶段。
3
.明定陵
答:
明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及其妻妾孝端皇后、
孝靖皇后的合葬陵。
定陵 在万历皇
帝继位不久开始建造,前后历时六年,至万历皇帝死使用,期间闲置整整
30
年。定陵的总
1
/
1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
证电子书、
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体布局是前方后圆之形,含有古代中国哲学
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其外围是一道外
罗墙,
将宝城及宝城前方 院包围在内,
宝城前方院共三进,
第一进院落前设单檐歇山顶式陵
门,第二进院落前墙设祾恩门,第三进院落前墙间建有陵园最主要的殿宇——祾恩殿。地
面上的建筑多次毁于战火,尽管有重修,但规模已经缩小了很多,最后面的宝城于
195 6
年
开始发掘,地下宫殿发掘后出土了各类器物
3000
件,对研究明代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4
.马面
答:
马面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
佛经中指地狱中阎罗王的两名狱 卒之一,
与牛头并称
为牛头马面。佛教传入中国后,牛头马面之说才在中
国流传开来,被道教吸收,并充当了阎
罗王及判官的爪牙,现在很少在佛寺中看到牛头马
面,反而常见于城隍庙、东岳庙、阎王庙
等。马面又称马头罗刹,
“罗刹 ”是指恶鬼,亦称“罗刹娑”
、
“阿罗刹娑”等,故马面罗刹
即马头鬼,形象为马头人身,与牛头为搭档,为阎王判官做事。
5
. 蚁鼻钱
答:
蚁鼻钱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货币。又称为鬼脸钱,因其形象 而得名,形状为凸面
椭圆形,
似海贝,
但是比海贝形状偏 小,
大者长
1
.
4
厘米,
重
4
克左右,
小者长不足
1
厘米,
重
1
~
2
克。钱体 上尖下圆,面凸背平,尖端常有一小孔。钱面阴文多见“紊”字,此文铭
于钱面,此外还
有咒、安、君、忻、金、行等。建国以来,蚁鼻钱(
“紊”字)多出土河南、
江苏,鬼脸钱(
“咒”字)则在湖北、湖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均有出土。
6
.遣册
答:
遣册是古代葬仪中安放在墓葬内 用以记录陪葬器物名目数量的簿册。
现已发现的大
多是战国和汉代墓葬中
书写在简牍上的遣册,
尤以南方地区西汉墓葬中发现居多,
如湖南长
2
/
14
< br>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
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 p>沙马王堆汉墓、湖北江陵高台汉墓、江苏东海尹湾汉墓等处出土的遣册。书体多为隶书,内
容对了解墓葬中陪葬品的情况与当时的礼俗颇具价值。
二、简答题
1
.马家窑彩陶器的特点。
答:
马家窑 彩陶器形丰富多姿,
图案极富变化和绚丽多彩,
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
比的奇观,
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之一,
是彩陶艺 术发展的顶峰。
下面就其器
形、纹饰、着色三个方面简述其特点。
(
1
)器形
马家窑彩陶在器形上有自己
的显著特点,
马家窑文化按时间顺序可分为石岭下、
马家窑、
半山、马厂四个类型。石岭下的彩陶多瓶、罐、壶等;马家窑类型多瓶、罐、盆、瓮等器形,
代表作有青海大通山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等;
半山类型的彩陶多小口直颈广肩鼓腹 双
耳壶等;马厂类型器形与半山基本相同。
(
2
)纹饰
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纹饰是最让人惊叹的,
它们的图 案具有结构紧密、
回旋多变、
装饰面
广的特点,以涡旋纹
为主,另外还有同心圆纹、三角纹、带状网纹、锯齿纹、鸟纹、蛙纹、
变形纹等,观之有
一种纷繁往复、千回百转、绚丽多彩之美。纹饰流畅,线条多变,显示出
了先民们高超的
工艺水平。
(
3
)着色
马家窑文
化彩陶多为红陶,
分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
彩绘幅面很大,
许多 泥质细陶往
往口沿、外壁都绘有花纹,还盛行内彩,纹饰绘于器物内壁,但就着色而言,
早期多以红地
黑彩或紫彩;中后期盛行先加红衣或白衣为地,再绘黑色、棕色或红色彩纹
,有些黑色还以
3
/
14
-
-
-
-
-
-
-
-
-
上一篇:智慧树知到《感悟考古》章节测试答案
下一篇:各个大学考古博物馆真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