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考古学年表(
1898
~
1984
< p>)
1898
~
1899
年
安阳
殷墟
发现的甲骨文 ,引起金石学家注意。这是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俄国学士院派
遣
D.A.
克列缅茨率领的探险队到新疆吐鲁番进行考古发掘,开帝国主义国家派人来中国盗掘并窃 取文物的先例。
1900
年
敦煌石窟
发现储存大量古代写本文书和其他文物的“藏经洞”。
1900
~
1901
年
中国学者章太炎、
梁启超等在自己的著作中,
论及远古时代考古资 料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介绍西
方考古学家进行史前时期研究的情况;·英
属印度政府派遣
A.
斯坦因
率领的考察队,首次潜入中国西北地区 活动,
主要在新疆发掘
尼雅遗址
和丹丹乌里克遗址;·< /p>
斯文赫定
率领的瑞典考察队,在新疆罗布淖尔附近发现并发掘古楼
< br>兰遗址。
1902
~
1903
年
德国考察队由
A.
格林韦 德尔率领,第一次到新疆活动,在吐鲁番和库车调查发掘;·日本伊东忠
太在华北地区进
行古代建筑及
云冈石窟
的调查;·日本大谷考察队开始在新疆活动,这次主要调查
克孜尔石窟
和
库
木吐喇石窟
,窃取了一部分壁画。
1903
年
刘鹗编纂的第一部甲骨著录书
《铁云藏龟》
出版,
孙诒让
据以作《契文举例》,
甲骨学
的研究自此发
端。
1904
~
1905
年
德国考察队由
勒科克
率领,第二次来新疆活动,在吐鲁番和哈密调查发掘。
1905
年
日本
鸟居龙藏
,
在被日军占领的旅大地区作过初步考古调查的基础上,
深入整个辽东半岛以至东北的大
部分地区活动,并进行发掘(延续到
19 09
年);·德国探险队由格林韦德尔和勒科克率领,第三次来新疆调查发
掘,在库车、焉耆、吐鲁番、哈密等地活动,直至
1907
年。三次窃取的 文物,最重要的是克孜尔石窟和
柏孜克里
克石窟
的大量壁 画。
1906
~
1909
年
斯坦因第二次来中国,继续在新疆发掘尼雅、丹丹乌里克 遗址。后又发掘楼兰遗址、米兰遗址,
以及敦煌附近出土简牍的汉代烽燧遗址,
从敦煌石窟骗取大量写本文书和其他文物;
法国中亚考察委员会派遣
伯希< /p>
和
来西北活动,起初在新疆发掘巴楚和库车附近的遗址,并调查克孜尔、库 木吐喇石窟
,1908
年到达敦煌
,
骗取了 p>
写本文书中的精品约
5000
件;
·
日本大谷考察队派遣桔瑞超等来西北活动,
开始在天山南北和吐鲁番调查,
1909
年
由楼兰遗址窃取李柏文书;·俄国
П
.
К
.
科兹洛夫
率领的考察队在内蒙古西 部调查并发掘西夏到元代的
黑城遗
址
;·日本东京帝国大 学关野贞于
1906
~
1907
年调查河南巩县 和洛阳龙门的石窟,陕西的汉唐陵墓,以及山东的
汉画像石;·法国学者
E.
┵
.
沙畹于
1907
年调查 陕西的汉唐陵墓、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四川
汉阙
、山东碑刻,以
及通沟高句丽墓群。
1910
~
1912
年
日本京都帝国大学
滨田耕作
在旅顺刁家屯等地进行汉墓的调查发掘 ;·桔瑞超于
1910
年发掘楼
兰遗址和阿斯塔那墓地。
1912
年从敦煌石窟骗取一批写本文书。
1912
年
法国传教士闵宣化调查内蒙古东部巴林左旗林东镇
辽上京遗址
。
1913
年
罗振玉
将所藏甲骨文汇编为《殷虚书契》 出版。后又出版《殷虚书契菁华》
(1914)
、《殷虚书契后编》
(1916)
及《殷虚书契续编》
(1933)
。殷墟 正式发掘前出土的甲骨资料,以此四书收录最多。
1913
~
1915
年
斯坦因第三次来西北活动,除继续在新疆考察外,主要调查发掘了敦煌、酒泉和额济纳河流域的< /p>
汉代烽燧遗址,西夏至元的黑城遗址,吉木萨尔的唐
北庭都护府城址
,以及吐鲁番的高昌古城和阿斯塔那墓地,再
次窃取大批文物。
1914
年
从此年起,
法国传教士桑志华创办的天津北疆博物院,
在黄河流域及白河沿岸开展古生物学和石器时代
考古的调查工作;法国
V.
色伽兰等人调查陕西的秦汉陵 墓、四川的
汉代崖墓
、石阙及广元千佛崖石窟。
1914
~
1915
年
俄国人
C.
Ф
.
奥尔登堡率领的考察队在敦煌进行测绘
,
并劫去第
263
窟的壁画和一批写本文物。
1917
年
王国维发表《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及《殷周 制度论》,对甲骨学研究有较大的推进。
1918
年
关野贞到河北、
山西、
河 南、
山东、
江苏、
浙江等省,
广泛进行古代建筑、
陵墓和佛教艺术方面的调查。
1919
年
桑志华在林西、赤峰一带发现若干新石器时代遗址。
1920
年
桑志华在甘肃庆阳县北面的晚更新世黄土堆积中发现
3
件人工 打制的石制品,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土地
上发现旧石器。
1921
年
中国 北洋政府聘任的矿政顾问、
瑞典地质学家
安特生
,
约请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共同在北京周口
店考察,发现龙骨山遗址,发掘出第一颗
北京人
牙齿化石;安特生发现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以彩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
器时代遗存,并与师丹斯基、袁复礼共同进行首次发掘,由此提出“
仰韶文化 p>
”的命名。同年,又发掘辽宁锦西县
沙锅屯遗址;北京历史博物馆在河北巨鹿
县发掘宋代故城遗址。
1922
年
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设立考古学研究室,
马衡
任研究室主任兼导 师;·
日本常盘大定调查河北邯郸附
近的南北响堂寺石窟。
1922
~
1923
年
桑志华和另一法国传教士德日进,
在今内 蒙古乌审旗发现并发掘
萨拉乌苏遗址
,
从晚更新世的地
< p>层中采集到一批旧石器和一颗人类牙齿化石;
又在今宁夏灵武县水洞沟,
< p>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这些遗存,
被命名为“河套文化”。
1923
~
1924
年
安特生经西安去甘肃、
青海二省的洮河、< /p>
湟水等地区,
广泛进行史前遗址的调查发掘;
·
马衡
1923
年去河南调查
新郑彝器
出土情 况,推断出土地点为“郑伯之墓”。
1924
年又去洛阳调查汉魏故城南出土< /p>
石经
的太
学遗址。
1925
年
安特生发表《甘肃考 古记》一书,将甘青地区的远古文化分成齐家、仰韶、马厂、辛店、寺洼、沙井六
期。<
/p>
1925
~
1926
年
美国中亚探险队考古学主任纳尔逊调查长江三峡地区的史 前
遗迹
。
1926
年
清华学校研究院与美国弗里尔美术馆合作,
由
李济
邀请袁复礼共同进行山西汾河流域的考古调查,
并发 p>
掘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这第一次由中国学者主持进行的考古是发掘。李济将发掘收获编
撰为《西阴村史前遗
存》。
1927
年
中国地质调查所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由中国学者李捷和 瑞典学者
B.
步林负责,开始进行周口店遗址
的大规模发
掘;
·
中国学术团体协会与瑞典合组
西北科学考察团
,
由徐炳昶
(旭生)
和斯文赫定分任中外双方团长。
< p>经内蒙古前往新疆,进行包括考古学在内的多学科综合考察;·日本东亚考古学会由滨田耕作、 p>
原田淑人
等出面,
约请北京大学考古学会马衡、沈兼士等,在
东京联合组成东方考古学会。本年在旅大地区共同发掘貔子窝(今皮口
镇)附近的单砣子
等遗址。后中国学者陆续退出。
1928
年
吴金鼎
在山东历城县龙山镇附近的城子 崖,发现以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后被命名
为“
龙山文 化
”;·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在旅大地区发掘牧羊城遗址;·国民党政府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 隶属
教育部;中央研究院成立历史语言研究所,内设考古学组。派
董作宾
于
10
月
13
日起在安阳小屯 村进行试掘。这是
中国学术机关独立进行科学发掘的开端;·洛阳金村
8
座战国大墓被盗
,
出土羌钟等重要文物,加拿大传教士怀履
光调查并记录了墓地的大体情况。
1928
~
1929
年
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新疆活动。
黄文弼
在吐鲁番附近调查发掘高昌古 城、
雅尔湖故城及麹氏高昌墓
地;在塔里木盆地周围,调查汉唐时代的城
堡、寺庙、沟渠和屯戍遗迹;又在罗布淖尔附近调查石器时代遗址,发
掘汉代烽燧遗址。
袁复礼在吉木萨尔附近,勘查并实测唐北庭都护府遗址。后黄文弼将其工作收获编撰为《吐鲁番
< br>考古记》
(1954
、
1958
)、《塔里 木盆地考古记》(
1958
)、《罗布淖尔考古记》(
1948< /p>
)等书。
1929
年
李济担任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学组
(以下简称
“史语所考古组”< /p>
)
主任,
本年主持殷墟第二、
三次发掘,
< p>发掘地点限于小屯。第三次发掘所出甲骨中有著名的“大龟四版”。
为及时发表殷墟发掘简报和有关研究成果,
创办《安阳发掘报告》;·中国地质调查所
成立新生代研究室,聘请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加拿大解剖学家
步达生
为
名誉主任。这是中国第一个从事新生代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古人类学研究的专门机构;·新生代研究室委派裴文<
/p>
中负责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工作
,12
月
2
日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这是世界人类化石研究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
件,国内外学术界为之震动;·北平研究院成立史学研究会,内设考古组,由徐炳昶任考古组主任。
1930
年
梁思永
到史语所考古组工作。
前往东北调查试掘昂昂溪史前遗址,
又去西喇木伦河 和老哈河流域进行考
古调查;·北京大学考古学会、
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 会
等单位合组燕下都考古团,由马衡率领进行
燕下都遗址
的调 p>
查发掘;·陈万里从本年前后开始,在浙江一些地方进行古代越窑和龙泉窑遗址的调查;·山
西公立图书馆与美国
弗里尔美术馆合作,发掘山西万泉县阎子屹塔汉汾阴后土祠遗址。<
/p>
1930
~
1931
年
中央研究院与山东省政府合组山东古迹研究会,
由李济、
梁思永相继主持发掘
城子崖遗址
,
参加
工作的还有吴金鼎、
郭宝钧
等。通过发掘,对龙山文 化的内涵有了初步认识。发掘收获由梁思永主持编写为《城子
崖》
(19 34)
,这是中国第一部大型田野考古报告;·西北科学考察团中的瑞典学者
F.
贝格曼在额济纳河流域,调查
发掘汉代烽燧遗址
,
获
简牍
1
万余支。其考
古报告于
1956
~
1958
年 在瑞典出版。后汉简部分汇编为《居延汉简图
版之部》
(1957) p>
、《居延汉简释文之部》
(1975)
和《居延汉简甲乙编》
(1982)
。
1931
年
裴文中主持发掘周口店遗址的“鸽子堂”洞穴,首次发现 大批人工打制的石英制品,又发现人类用火的
痕迹,从而确认北京人文化遗存的存在。<
/p>
贾兰坡
开始参加周口店的发掘;·梁思永参加李济、董作宾分别主持的殷
< p>墟第四、五次发掘,发掘方法有较大的改进,开始在小屯辨识夯土建筑基址。刘燿(
尹达
)、石璋如开始参加殷墟
发掘;·梁思永、吴金鼎、刘耀在安阳
p>
后冈遗址
的发掘中,第一次从地层上判定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代文化的
< p>相对年代。梁思永撰写《小屯龙山与仰韶》和《后冈发掘小记》进行论证。这是中国史前时代考古研 究科学化的重
要标志。;·山西公立图书馆、北平女子师范学院研究所与美国弗里尔美术
馆合作,发掘山西万泉县荆村仰韶文化
遗址;·郭沫若著《甲骨文字研究》出版,开辟了
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甲骨文研究的新途径。
1932
年
李济主持殷墟第六、七次发掘,发掘地点除小屯外,还 有侯家庄高井台子和王裕口霍家小庄。在小屯
发现更多的夯土建筑基址,
并有排列整齐的柱础;
·
董作宾发表
《甲骨文断代研究例》
,
提出甲骨断代的十项标准,
对甲骨学研究有重要的推进;·中
央研究院与河南省政府合组
河南古迹研究会
,由郭宝钧主持发掘了浚县辛村西周< /p>
时期的卫国贵族墓地(发掘延续到
1933
年),又由刘 燿、吴金鼎等发掘浚县大赍店新石器时代遗址。辛村的发掘
收获,后由郭宝钧撰写为《浚
县辛村》
(1964)
;·华西大学博物馆对四川广汉县月亮湾遗址进行试掘;· 中国营造
学社调查大同云冈石窟。
1933
年
裴文中主持发掘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
,
发现
3
个完整的晚期智人头骨化石、一部分躯干骨、少量石器
和多量装饰品。<
/p>
贾兰坡参加了发掘;
·
郭宝钧主持殷墟第八次发掘,
发掘地点在小屯村北,
继续发现夯土建筑基址。
又由刘燿进行后冈的发掘
,第一次发现有两条墓道的商代大墓;·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在被日本占领的东北,发掘
渤
海上京龙泉府遗址
。日本人还以其他名义发掘了
顾乡屯地点
,调查了辽代帝陵;·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由
徐炳昶率领,前往陕西长
安、兴平、凤翔、宝鸡等县,进行周秦遗址的调查;·董作宾去山东调查临淄齐国故城和
滕县滕国故城;·郭沫若出版《卜辞通纂》。
1934
年
董作宾主持殷墟第九次发掘,
在小屯村北 发掘夯土建筑基址等遗迹,
在侯家庄南地,
发现夯土建筑基址、
< br>墓葬和有字甲骨,甲骨中有“大龟七版”;·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徐炳昶、何士骥、
苏秉琦
等,在陕西宝
鸡斗鸡台地区发掘仰韶文化遗址,
先周、
西周及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墓葬。
沟东区的发掘收获
,
后由苏秉琦撰写为
《斗
鸡台沟东区墓葬》
(19 48)
。又在西安唐中书省遗址进行发掘,发现宋吕大防刻唐大明宫、兴庆宫图残石;·史语所< /p>
考古组李景聃、王湘前往安徽寿县朱家集,调查
寿县楚器
出 土地李三孤堆情况,以及寿县境内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
寿春故城等遗址;·容庚、徐中舒
、董作宾、商承祚等发起组织的
考古学社
在北平成立。
1934
~
1935
年
梁思永主持殷墟第十、十一、十二次发掘,参加工作的有石璋如、刘燿、
胡厚宣< /p>
等
,1935
年还有
夏鼐
、 高去寻。主要发掘侯家庄西北冈的
10
座商代王陵及其附近的上千座
“人牲”祭祀坑。这是中国考古学 史上
少有的大规模发掘;·郭沫若将其
1931
年写成 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初版本,在重新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扩
充为《两周金文辞大系
图录考释》,为两周青铜器及铭文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体系;·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调查南京
附近的六朝陵墓、洛阳龙门和安阳宝山等石窟。
1935
年
裴文中在广西武鸣县的苞桥、芭勋、腾翔和桂林附近< /p>
,
发现并发掘
4
处洞穴遗址,有打制石器和磨制石
器共存,但不见陶片;·郭宝钧主持发掘汲县山彪镇战国墓。又发掘辉县琉璃阁战国墓(
发掘延续到
1937
年)。
两地的发掘收获,后由郭宝
钧撰写为《山彪镇与琉璃阁》
(1957)
;·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调查河北邯 郸附近的南
北响堂山石窟;·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在热河发掘赤峰红山后遗址。日本人还在
东北发掘了通沟高句丽壁画墓(发掘
延续到
1936
年)。
1936
年
贾兰坡主持周口店遗址发掘
,
发现
3
< p>个北京人头骨化石;·
梁思永、
刘燿发掘山东日照县
两城镇遗址
;
·
李
景聃、
赵青芳等调查发掘永城县造律台、
黑孤堆龙山文化遗址;
·
西湖博物馆在杭州良渚镇附近发掘几处史前遗址,
发现与龙山文化相似又有显著区别的新
石器时代遗存,后被命名为“
良渚文化
”;·郭宝钧、梁思永分别主持殷墟
第十三、
十四次发掘
,
发掘地点主要仍在小屯村 北
,
参加工作的有石璋如、
高去寻等。
第十三次发 掘中发现的
127
坑
,
出土主要属武丁时期的
17096
片有字甲骨,其中完整卜甲近
300
版;·《田野考古报告》创刊(
1936
年改名《中
< p>国考古学报》
)
;
·
日本京都东方文 化研究所水野清一、
长广敏雄进行
响堂山石窟
、
天 龙山石窟
和龙门石窟的调查。
1937
年
石璋如主持殷墟第十五次发掘,地点在小屯村北,参加工 作的还有高去寻等。第十三、十四、十五三次
发掘,采取全面揭露的方法,共发现宫殿基
址
50
座,以及排成方阵状的祭祀坑;·中国地质调查所与历史语言研
究所合组西康古迹考察团,由安特生、祁延霈前往今甘孜地区的道孚、炉霍一带,进行史前遗址的
调查;·刘燿作
《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之分析──论安特生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分期问题中
的错误》
,
最早指出仰韶村遗址包含仰韶
和龙山两种文化
遗存,安特生所说的“仰韶文化”在内容上有所混淆,并对安特生划分的甘肃远古文化的六期提出
了质疑;·梁思成等在山西五台县发现唐大中十一年
(857)
佛光寺大 殿。
这是当时所知年代最早的中国古代木构建
筑;·抗
日战争爆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和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迁往内地;·日本京都东方文化研究所
水野清一、长广敏雄等
,
从本年起至
1944
年
8
次前往日军侵占的山西大同,对云冈石窟进行调查和实测, 并发掘第
9
、
10
、
19
、
20
等窟,以及冈上的北魏佛寺遗址和阳高汉墓等;·日本东 亚考古学会发掘
元上都遗址
;·郭沫若出
版《殷契粹编》
。
1938
年
< p>冯汉骥
在四川西北部岷江上游的羌族地区,
调查古代的石棺葬;
·
日本人原田淑人调查北魏平城遗址。
1938
~
1939
年
吴金鼎在云南大理附近,调查马龙、龙泉、下关、佛顶等史前遗址,以及南诏时期的五华楼、太< /p>
和城等遗址。
1939
年
金毓黻等在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校园内清理汉代画像石棺 墓,并调查附近的崖墓和石阙。
1939
~
1940
年
史语所考古组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合作,
由吴金鼎、
曾昭燏
等发掘大理附近的马龙、
清碧、
佛顶、
中和、龙
泉、白云等遗址,发掘收获编撰为《云南苍洱区考古报告》
(1942)
。
1940
年
日本东亚 考古学会和东亚文化协议会,在日本侵占的华北地区活动。由原田淑人主持发掘邯郸赵王城。
1940
~
1941
年
日本人关野雄又调查临淄齐国故城和滕、
薛二国故城。
此间, p>
还有其他日人在周口店和殷墟等地
进行发掘。
1941
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原由北京协和医学院美国人保管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全部化石被弄得下落不
明;·容
庚著
《商周彝器通考》
出版。
1941
~
1942
年
史语所考古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国营造学社合作,由吴金鼎主持发掘四川彭山汉代崖墓,< /p>
参加工作的有夏鼐、高去寻、曾昭燏等。
1942
年
尹达在延安附近的大砭沟发现龙山文化遗址。
1942
~
1943
年
史语所考古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四川省立博物馆合作,由吴金鼎主持发掘成都附近的五代 p>
前蜀王建墓
,参加工作的有冯汉骥、王振铎等。
< p>发掘收获由冯汉骥撰写为《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
(1964)
;·历
史语言研究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等单位合组西北史地考察团,考古方面由劳榦、石璋如负责,
开始在敦煌附近的
额济纳河流域考察汉代长城和烽燧遗址;
后又转往关中 地区,
调查史前时期遗址、
传说中的周都以及汉唐帝陵;
·
尹
达撰写的《中国原始社会》一书在延安出版;·原田淑人发掘曲阜汉鲁灵光殿
遗址。
1944
~
1945
年
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国地理研究所、 北大文科研究所合组西北科学考察团,
考古方面由向达、夏鼐、阎文儒负责。开始在敦煌
附近发掘魏晋和唐代墓葬,继而考察汉代阳关、玉门关和长城、
烽燧遗址;随后,在河西
走廊和洮河流域,调查发掘史前时期及其他时代的遗迹。夏鼐在甘肃宁定县阳洼湾齐家墓
葬的发掘中,第一次从地层上找到仰韶文化早于
齐家文化
的证据。又在武威发掘唐 代吐谷浑慕容氏墓葬。
1946
年
尹达在华北解放区邯郸附近清理一座汉墓,第一次发现散乱的
玉衣
片。
1947
~
1948
年
裴文中等在甘肃的渭河、汉水上游、洮河流域、河西走廊 和兰州附近,以及青海的湟水流域和青
海湖附近,进行史前时期的调查与试掘。
1948
年
解放区东北 行政委员会根据《土地法大纲》成立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并颁布《东北解放区文物古迹保
管办法》等文件,注意在土改中保护文物;·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对吉林西团山石棺墓进行试掘;·华北人民政
府
派人收集河北景县
封氏墓群
出土的重要文物;·为准备 和平解放北平建立的军事接管委员会,所属文化接管委员会
下设文物部,由尹达任部长,
王冶秋任副部长。
1949
年
北平解放后不久,华北人民政府颁布禁止文物出口的法令;·华北人民政府高教会图书文物处印发 《全
国建筑文物简目》,以便中国人民解放军南进时注意保护;·周口店遗址的考古发掘
中断
12
年后,
9
月
27
日重
新开始。这次发掘由贾兰坡、刘宪亭负责,裴文中指导;·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在文化部设立文
物局,由郑振铎任局长,王冶秋任副局长;
·中国科学院于
11
月接收前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和前中央研究院历
史语言研究所北平图书史料整理处,酝酿成立考古研究所。
1950
年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
5
月
24
< p>日发布关于古迹、珍贵文物图书及稀有生物的保护办法,
并颁发《古文
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中国科学院派
出郭宝钧率领的发
掘团前往安阳,恢复中断
13
年的殷 墟考古工作,发掘武官村大墓等遗迹;·文化部文物局派裴文中率领的雁北文
物勘查团前
往山西北部,
进行古代遗址、
墓地、
石窟和建筑的调查;
·
文化部文物局派裴文中率领的东北古发掘团,
进一步发掘吉林西
团山石棺墓。分布于吉林、长春地区的这种青铜文化,后来被称作
“
< p>西团山文化”;·中国科
学院考古研究所(以下简称
“科学院考古所”
)
于
5
月开始筹备,
8
月
1
日正式 成立,由郑振铎任所长,梁思永、
夏鼐任副所长;·科学院考古所派出夏鼐任团长、郭宝
钧任副团长、苏秉琦任秘书长的发掘团前往河南辉县,进行
琉璃阁、固围村等地点的大规
模发掘(延续到
1952
年
)
。在琉璃阁的发掘 中
,
第一次找到比安阳殷墟为早的商代遗
迹,第一次成功
地剥剔出古代木车的痕迹。又在固围村发掘
3
座战国时期魏国王室大墓,并发现 当时的铁质生产工
具。另外还发掘一些商代和汉代的墓葬。整个发掘的收获,编撰为《辉
县发掘报告》
(1956)
;·南京博物院由曾昭
燏主持
发掘江宁牛首山附近的南唐二主陵墓(发掘延续到
1951
年),发掘收获编撰 为《南唐二陵发掘报告》
(1957)
;
·
东北博物馆
(
1959
年改名辽宁省博物馆)
由李文信主持发掘辽宁义县清河门辽代中期的肖氏族墓;
·
故
宫博物院陈万里等开始进行古代窑址调查。本年主要调查河南临汝县的几个地点;·文化部文物局主办的《文 物参
考资料》创刊(
1959
年改名
《文物》
)。
1951
年
四川资阳县城附近的 黄鳝溪出土人类头骨化石
,
经鉴定属晚期智人
,
被 命名为“
资阳人
”;·科学院考古
所派出夏鼐率领的河南
省调查发掘团,调查渑池县仰韶村及成皋青台、点军台等史前遗址。并确认郑州二里冈遗址
是早于安阳殷墟的又一处重要的商代遗址。
苏秉琦率领的陕西省调查发掘团,
前 往长安县沣河两岸,
调查了马王村、
客省庄及斗门镇附近的一些遗址;·
华东文物工作队赵青芳在江苏淮安县境发现青莲岗新石器时代遗址,由此提出
“
青莲岗文化
”的命名;·南京博物院发掘江宁县湖熟镇附近相当于西周时期的遗址,由此提 出“
湖熟文化
”的命
名。
发掘收获编撰为
《南京附近考古报告》
(1952)
;
·
东北博物馆李文信等在辽阳北郊的棒台子、
三道壕
,
清理< /p>
3
座
汉魏时期的壁画墓;·文化部文物局派赵正之、
p>
宿白
等对敦煌石窟进行全面勘查。
1951
~
1952
年
科学院考古所派出夏鼐率领的发掘团,前往长沙进行战国和两汉时期墓葬的发掘,发掘收获编撰< /p>
为《长沙发掘报告》
(1957)
;·河南省文管会、科学 院考古所及文化部文物局等单位,先后派人前往河南禹县配合
白沙水库工程,发掘战国至
唐宋时期的墓葬。
其中
3
座宋墓仿木建筑结构 复杂,壁画内容丰富,是同类宋墓中保
存较好的一组。后由宿白编撰为《白沙宋墓》
p>
(1957)
;·科学院考古所发掘北京董四墓村的两座明代万历帝嫔妃
< p>墓。
1952
年
文化部、
中国科学院、
北京大学联合举办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 /p>
对各省新成立的文物管理委员会中从事
考古工作的干部进行为期
个月的培训。
本年至
1955
年
,4
期共培训
341
人。< /p>
裴文中兼任历届训练班的主任;
·
第
一届考
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在郑州二里冈和洛阳东郊进行田野考古实习;·文化部、中国科学院共同支持北京大学创
办考古专业,由苏秉琦兼任专业主任;·江苏徐州市郊茅村发现一座东汉晚期的画像石墓,
p>
王献唐
、王振铎等前往
调查。后来在画像石上找到熹平四年<
/p>
(175)
的铭刻;·文化部文物局派出吴作人、常书鸿率领的勘查团,对
炳灵寺
石窟
进行全面勘查。
1953
年
郑州市文物工作组(
1954
年改名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第 一队)从本年开始,配合基本建设在郑州
市区进行清理发掘。通过二里冈、人民公园两遗
址出土物和层位关系的比较,判定二里冈遗址是早于安阳小屯的商
代较早遗存。二里冈的
发掘收获,由安金槐编撰为《郑州二里冈》
(1959)
;·科学院考古所
石兴邦
、吴汝祚等在陕
西长安的丰镐一带进行考古调查;·湖南
省文管会在长沙仰天湖清理一座保存较好的战国时期木椁墓,第一次发现
“遣策”竹简。
历年,长沙地区清理发掘的楚墓共计约
2000
座;·河北兴隆县发现一批战国 铁范;·由文化部文
物局、科学院考古所和洛阳文管会(后改名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
第二队)人员组成的洛阳地区考古发掘队,在
裴文中、夏鼐的领导下,配合基建工程发掘
洛阳
烧沟汉墓
,为中原地区汉墓的编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标尺。后由蒋
< p>若是将发掘收获编撰为《洛阳烧沟汉墓》
(1959)
;·陕西绥德 发现有汉永元十二年
(100)
铭刻的王得元墓,是为陕
北第一次发现画像石墓;·华东文物工作队清理山东梁山县后银山一座东汉晚期壁画墓;·洛阳发掘数十座晋墓,
其中包括元康九年
(299)
徐美人墓;·华东文物工作 队罗宗真等发掘江苏宜兴晋周处及其家族墓地;·陕西省文管
会着手调查关中唐十八陵。
其中,历年进行重点勘查的有献陵(高祖)、昭陵(太宗)、乾陵
(
高宗和武则天
)
、桥
陵(睿宗)、建陵(肃宗);·文化部文物局派出
吴作人率领的勘查团,对
麦积山石窟
进行全面勘查;·文化部文
< br>物局组织勘查团前往山西勘查,
发现中国已知年代最早的唐建中三年
(78 2)
建南禅寺大殿
,
以及平遥镇国寺大殿
(五 p>
代)、永济
永乐宫
(元代)等多处重要古代建筑;·《中国考 古学报》改名
《考古学报》
继续出版。
1953
~
1954
年
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发掘台北市圆山贝丘遗址。
1954
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 研究室在贾兰坡的主持下开始发掘丁村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
发掘收获编撰为
《山
西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1958)
;
·
中国科学院举行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
25
周年纪念会;
·
第
三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在西安半坡进
行田野考古实习,后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派石兴邦主持进行大规模发
掘,第一次揭示
出仰韶文化聚落遗址的大致轮廓,并区分出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发掘收获编撰为《西安半坡》
< br>(1959)
;·湖北省文管会配合石龙过江水库工程,发现京山县屈家岭遗址,后与科学 院考古所共同进行发掘,该处
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被命名为
< p>“
屈家岭文化
”。张云鹏将发掘收获编撰为《京山屈家岭》
( 1965)
;·福建文管会
等单位开始发掘闽侯县
昙石山 遗址
,
其中
,
下层新石器时代遗存,后被命名为“ 昙石山文化”;·江苏丹徒县烟墩山
出土西周早期的
宜侯夨
等铜器;·
陈梦家
著《西周铜器断代》,开始在《考古学报》 上连载;·陕西省文管会在
长安县普渡村发掘一座西周墓,出土有穆王生称铭文的铜盉及
3
件一组的编钟铜器;·山西洪洞县坊堆村首次发现
西
周时期的有字卜骨;·科学院考古所派出郭宝钧率领的发掘队,前往洛阳进行东周王城、汉魏故城和隋唐东都城<
/p>
的勘查工作。并发掘东汉时期的河南县城遗址;·科学院考古所、河南省文物工作队二队共
同发掘洛阳中州路范围
内发现的古代墓葬。考古所在苏秉琦主持下发掘的
260
座东周墓
,
经整理分期,为中原地区东周墓的断代提供了 标
尺,后编撰为《洛阳中州路》
(1959)
;·西南 博物院等单位在四川巴县冬笋坝、昭化县宝轮院发掘一批年代相当
于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
的
船棺葬
。后由冯汉骥主持将发掘收获编撰为《四川船棺葬发掘报告》
< p>(1960);·华东文物
工作队在山东沂南县发掘一座大型画像石
墓,后由曾昭燏主持编撰为《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
(1956)
;·河北< /p>
省文管会发掘望都附近的两座东汉壁画墓(发掘延续到
1955
年),后编辑出版为《望都汉墓壁画》
(1955)
、《望 p>
都二号汉墓》
(1959)
;·陕西省文管会在西安东郊发掘 隋大业六年
(610)
姬威墓。
随后连年在西安附近发掘大批隋
唐墓,总计约
2000
多座;·热河省博物馆郑绍宗等发掘赤峰大营子辽庆历九年
(959)
驸马赠卫国王墓;·北京历
史博物馆、河北省文管会发掘曲阳县修德寺遗址,获北
魏至唐石刻造像
2200
躯
,
其中
247
躯有纪年铭。
1955
年
文化部、
中国科学院合组黄河水库考古工 作队,
由夏鼐、
安志敏
兼任正副队长。
第一次调查 工作有
40
余
人参加,分
10
个组前往三门峡水库区各地,进行古代遗址、墓葬和其他遗迹的全面普查;·甘肃省文管会发掘兰
州白道沟坪
马家窑文化
马厂期制陶窑场。这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新 石器时代最大的制陶窑场;·科学院考古所由王伯
洪主持发掘长安县
客省 庄遗址
,首次发现后来被命名为“客省庄二期文化”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后连同张家坡的发
掘资料编撰为《沣西发掘报告》
(1963)
;·南京博物院由 赵青芳主持发掘南京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山大
学历史系、广东省博物馆合作调
查南海西樵山大型采石场和石器制作地;·河南省文物队由安金槐主持在郑州白家
庄发现
商代前期的夯土城墙。经多年的勘查发掘,查明城墙周长
6960
米,并在城内 东北部发现面积较大的宫殿基
址;
·
热河凌源县马厂沟< /p>
(现属辽宁喀左县)
发现一处西周窑藏,
出土匽侯盂等铜器。
后来当地又在北洞、
山湾子、
小波汰沟等地发现西周铜器窑藏;
·安徽省文管会、博物馆在寿县西门外清理春秋晚期蔡昭侯墓,收集大批青铜礼
器和乐器
。后编辑出版为《寿县蔡侯墓出土遗物》
(1956)
;·东北博物馆由李文信指 导发掘辽阳三道壕西汉村落遗
址;·广州市文管会在广州华侨新村等地发掘汉墓,其中许
多应属南越王国的贵族和官吏墓。历年来广州各地发掘
的汉墓资料,由麦英豪编撰为《广
州汉墓》
(1981)
;·云南省博物馆发掘晋宁石寨山西汉时期滇王和其他王室 贵族
墓葬,后由孙太初编撰为《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
(19 59)
;·湖北省及武汉市文管会在武汉地区发掘东
吴和南朝时期的若干
纪年墓(发掘延续到
1956
年);·北京市文物调查研究组清理长安街双塔庆 寿寺元代海云、
可庵墓塔;·科学院考古所主办的《考古通讯》创刊(
1 959
年改名
《考古》
)。
1956
年
中国科学院、
文化部于
2
月
21
~
27
日联合召开考古工 作会议,参加会的有来自
21
个省、市、自治区的
考古工
作者和大学考古教师共
180
人。在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讲话, 文化部副部长兼科学院考古所
所长郑振铎作了题为《考古事业的成就和今后努力方向》的
报告,会议宣读和讨论了各地考古发掘的专题报告
26
篇;·黄河水库
考古工作队在甘肃刘家峡水库区进行考古调查;·湖北长阳县下钟家湾的一处洞穴堆积中,发现属
于早期智人的
“
长阳人
”
上颌骨化石;< /p>
·
青海湖西南的霍霍西里附近,
发现可能属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打制石 器;
·
黄
河水库考古队由安志敏主持发掘河南陕县庙底沟
、三里桥新石器时代遗址
(
发掘延续到
1957
年
)
。由此确认了仰韶
文化的庙底沟类型,
发现了属龙山文化较早阶段的
庙底沟二期文化
,
发掘收获编撰为
《庙底沟与三里桥》
(1959)
;
·
< p>浙
江省文管会发掘吴兴
钱山漾遗址
,在内容丰富的良 渚文化层中,发现了保存较好的水稻堆积和丝麻织物(发掘延续
到
195 8
年);·陈梦家著《殷墟卜辞综述》出版;·科学院考古所由王伯洪主持开始在长安县张家坡 附近进行西
周遗址和墓葬的大规模发掘;·黄河水库考古队在陕县上村岭,发掘
200
多座西周晚期到春早期的虢国墓葬,后
由林寿晋编撰为
《上村岭虢国墓地》
(1959)
;·科学院考古所由
王仲殊 p>
主持进行
汉长安城遗址
的勘察发掘工作,勘
查
和实测城墙的位置,
发掘宣平门、
霸城门、
西安门、
直城门,
并判明其他城门的位置
(发掘延续到
1958
年)
;
·
辽
宁省西丰县西贫沟发
现一处年代相当于西汉中晚期的墓地,一般认为应属匈奴,也有人主张属于乌桓;·山东肥城
县栾镇村发现一座建初八年(公元
83
)的画像石墓;·东北博物馆派人前往 高句丽早期政治中心的桓仁地区,着手
调查高力子等地的积石墓群;·安徽省博物馆清理
安庆市棋盘山元
尚书右丞相范文虎墓;·科学院考古所与北京
< br>市文化局合组的工作队,在夏鼐的主持下,开始发掘明神宗万历帝定陵(发掘延续到
195 8
年);·浙江省文管会
朱伯谦、王士伦等着手对龙泉青瓷窑址进行全
面调查和重点发掘;·浙江省文管会清理建于北宋嘉祐七年
(1062)
的金华万佛塔塔基;·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室调查
宁波保国寺大殿
,判 明其建造年代应在北宋大中祥符
年间(
1008
~
1016
)。这是在江南第一次发现的北宋木构建筑;·黄河水库考古队详细勘查三门峡 汉唐时代漕运遗
迹。后由俞伟超编撰为《三门峡漕运遗迹》
(1959)
;·广州市文管会发掘北宋时期的西村窑址;·西安西北大学历
史系设立
考古专业(
1960
年以后停办,
1974
年恢复)。
1957
年
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吕遵谔等发掘赤峰红 山后遗址;·甘肃省博物馆发掘武威
皇娘娘台遗址
,第一次在
齐家文化地层中成批发现红铜工具;·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由宿白率领,与河北省文物队合作发掘邯郸涧沟和 龟台
寺遗址;又调查实测南北响堂山石窟,并发现小响堂石窟;·四川省博物馆发掘年代
相当于商代的新繁水观音遗
址;·山西省文管会在侯马西北发现春秋晚期的晋国都城遗址
;·河南省文物队裴明相等在信阳长台关发掘两座规
模较大的战国中期楚墓,发现保存甚
好的木构椁室,以及大量漆木器等;·科学院考古所黄展岳等发掘汉长安城南
郊礼制建筑
遗址,发掘延续到
1961
年;·河南省文物队在洛阳西郊发掘一座西汉晚期的 壁画墓。前室顶脊所绘日、
月、星象图,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幅星象图;·陕西省文
管会对唐长安城的郭城及大明宫、兴庆宫等遗址进行
初步勘测;·科学院考古所由马得志
主持发掘
大明宫遗址
。截至
1958
年底已将大 明宫的宫墙范围、宫门位置及主
要宫殿的分布,大都勘探清楚,并发掘麟德殿、玄武门等
遗址。工作收获编撰为《唐长安大明宫》
(1959)
;·科学
< br>院考古所在西安发掘隋大业四年
(608)
李静训墓、
< /p>
唐开元十一年
(728)
鲜于庭诲墓
,
后连同
1958
年发掘的另
4
座唐
墓,由马得志编撰为《唐长安城郊隋唐墓》
(1980)
;·科学 院考古所在西安附近勘查元代安西王府遗址;·山西省
文管会在太原市郊发掘明宣德三年
(1428)
晋郡王朱济熇墓;·苏州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清理虎丘云岩寺塔塔身< /p>
,
判明
建塔的时间为
959
~
961
年
,
发现五代吴越国所造金涂塔等佛教 文物;
·
浙江省文管会在隋唐五代时期越窑最集中的
余姚
上林湖滨海地区进行广泛调查。
1957
~
1958
年
科学院考古所黄文弼率领的考古队前往新疆哈密、
伊犁、
焉耆、< /p>
库车及阿克苏等地区调查发掘,
取得较多的收获。后将黄文弼的遗稿整理为
《新疆考古发掘报告》
(1983)
。
1958
年
广东韶关县马坝乡 狮子山岩洞和广西柳江县通天岩洞穴,
先后发现属
智人阶段的人 类化石,
分别被命
名为
“
马坝人
”
和
“
柳江人
”
;
·
科学院考古所赵学谦等开始进行宝鸡
北首岭遗址
的大规模 发掘
(延续到
1964
年)
,
< br>后连同
1977
~
1978
年补充发掘的 收获,编辑出版为《宝鸡北首岭》
(1984)
;·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和科学院考 古所
以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陕西分队的名义,分别发掘陕西华县元君庙、华阴县横阵村的
仰韶文化氏族公共墓地,为研
究当时的家庭形态提供了重要资料。元君庙的发掘收获,后
由张忠培编撰为《元君庙仰韶墓地》
(1983)
;·科学院
考古所安志敏等发掘安阳后冈、
大司空村两处仰韶文化遗址,
提出将豫北地区 的仰韶文化遗存划分为两个类型的问
题;又在梅园庄第一次发现殷墟存在有与二里冈下层
接近的商代较早遗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对燕下都遗址进行比
较全面的调查;·黄河水库
考古工作队甘肃分队谢端琚等发掘永靖张家嘴遗址,由此提出
辛店文化
张家嘴类型 的命
名;·科学院考古所勘查唐长安兴庆宫遗址,发掘了勤政务本楼等建筑遗迹;·南京
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发掘东晋颜
氏族葬墓地;·河南省文物队清理邓县学庄村的一座南朝时
期画像砖墓;·河北省文物队发掘金代初期巨鹿郡王时
立爱及其子时丰墓;·江西省文管
会发掘明嘉靖年间的益庄王朱厚烨墓,后又陆续发掘益端、益宣、益定三王墓,
对明代后
期的藩王葬制有较多的了解;·河北省文物队发掘北宋至元
磁州窑
系的邯郸观台窑 址;·陕西省考古研究
所成立(后机构曾有变动,
1978
< p>年恢复);·中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建成开放;·文化部、
中国
科学院、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联合召开长江流域文物考古工作会议,
决定成立长江 流域规划办公室文物考古队。
1958
~
1959
年
河南省文物队发掘巩县铁生沟西汉中晚期冶铁遗址,后编撰为《巩县铁生沟》
(1 962)
。
1959
年
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试掘华县
老官台遗 址
,
又在元君庙遗址找到老官台类型遗存早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 br>的地层证据,后来多将其称作“老官台文化”;·山东省文管处、济南市博物馆合作,由杨子范主持,在大 汶口附
近的宁阳县堡头村发掘
100
多座新石器时代 墓葬,后由此提出“
大汶口文化
”的命名。发展收获编撰为《大汶口》
< p>
(1974)
;
·
四川省博物馆发 掘巫山县大溪遗址。
以此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遗存,
被命名为
“< /p>
大溪文化
”
(后于
1975
~
1976
年又曾进行发掘);·科学院考古所金学山等发掘湖北郧县青龙泉遗 址,首次集中地揭示了
屈家岭文化
的各
类遗迹。在屈家岭
文化早、晚期之上叠压的另一种新石器时代遗存,暂名为“青龙泉三期文化”;·浙江省文管会
< br>发掘嘉兴县马家浜遗址。以此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后被命名为“
马家浜文化
”;·科学院考古所派出徐旭生
率领的工作队,前往豫西进行“夏墟”探查工作,
在偃师二里头发现早于郑州二里冈、晚于
河南龙山文化
的遗址。
< br>随后,由赵芝荃主持对
二里头遗址
进行长期的大规模发掘;·科学院考古所 开始发掘安阳苗圃北地商代铸铜遗址,
又发掘后冈商代圆形葬坑;·安徽省文物队殷涤非
等在屯溪市郊发掘两座具明显地方特点的西周土墩墓,随葬大量
釉陶器和一些青铜器;·
陕西省考古所开始进行凤翔秦都雍城的调查、试掘工作;·四川彭县竹瓦街发现商末周初
的铜器窖藏;·陕西省文管会发掘潼关吊桥东汉弘农杨氏七墓;·甘肃省博物馆发掘武威磨嘴子西汉晚期墓群
p>
,
发
现
3
本九篇
< p>《仪礼》简册及
“王杖十简”
。
汉简部分由科 学院考古所协助,
陈梦家执笔编撰为
《武威汉简》
(1964)< /p>
;
·
河
北省文物队发掘定县北庄东汉中山简
王刘焉墓。这是一座以石材为
“题凑”的砖室墓;·福建省文管会开始发掘 p>
崇安汉代城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进行民丰县尼雅遗址、巴楚县脱库孜沙来遗址等项
调查发掘。又发掘吐
鲁番阿斯塔那北区的高昌墓葬;
·
科 学院考古所陈久恒等对隋唐东都洛阳城重新进行勘查,
大体判明外郭城的范围、
< br>形制和一些城门的位置;·吉林省博物馆王承礼等开始进行敦化六顶山渤海墓葬的发掘工作;·南京博物院 发掘淮
安宋代杨氏墓群,其中两座有壁画,并出土一批漆器;·山西省文管会畅文斋发掘
侯马金大安二年
(1210)
董氏兄弟
雕砖墓。墓内发掘
的杂剧俑和戏台模型是中国古代戏曲史的重要研究资料;·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发掘明定远王
< br>沐晟墓,又调查已被盗掘的黔宁王沐英墓;·南京博物院在宜兴均山小碗窑发掘吴晋时期的青瓷窑址;·陕 西省考
古所发掘铜川县黄堡镇附近的唐宋
耀州窑址
,发掘 收获编撰为《铜川耀州窑址》
(1965)
;·文化部文物局调查组前
< p>往西藏拉萨、日喀则、萨迦、江孜、山南等地,进行古代文物的调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后 机构曾有变动,
1980
年恢复)。
1959
~
1960
年
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实习队由李仰松、邹衡等率领发掘洛阳
王湾遗址
,发掘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的许多层次,提出关于当地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谱系的意见;
·河北省文物队发现属仰韶文化及龙山文化的磁县下
潘汪、
武安赵窑等遗 址;
·
科学院考古所谢端琚、
郑乃武等在甘肃临夏县发掘大何庄、
秦魏家两处齐家文化遗址;
·
河
南省文物
队在南阳瓦房庄发掘汉代冶铁遗址;·科学院考古所由马得志主持,对唐长安的城垣、城门、街道、里坊
及宫城、皇城等布局情况进行全面勘察,并发掘大明宫含元殿遗址、东市和西市遗址;·内蒙古自
治区文物队等单
位合组的辽中京发掘委员会,由李逸友负责,对宁城县境的
辽中京遗址
进行全面勘查和重点发掘。
1960
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以下简称科学院古脊椎所
)
由贾兰坡主持发掘山西芮城县匼河< /p>
一带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地质年代属早更新世。
又在西侯度 试掘的早更新世砂砾堆积中,
发现人工打制的石块;
·
科
学院古脊椎所贾兰坡等发掘水洞沟遗址,获石制品约
2000
件 ;·科学院考古所由安志敏主持发掘安阳小南海洞穴
遗址,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以小型石
器为特征的文化遗存;·科学院考古所张彦煌等发掘山西芮城县西王村遗址,
由此提出晋
南仰韶文化的西王村类型,
并发现庙底沟类型早于西王村类型的地层证据;
· p>
南京博物院由尹焕章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