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me will pierce the surface or youth, will
be on the beauty of the ditch dug a
shallow groove Jane will eat rare!A
born beauty, anything to escape his sickle
sweep
.-- Shakespeare
普
颈部疾病
颈部肿块的诊断处理原则
外
科
性质、来
源
继发于头颈部
炎性病灶
鼻咽部和甲状
腺癌转移瘤多
见,或
virch ow
淋巴结转移瘤
考虑消化系统
肿瘤<
/p>
Hodgkin
、非
先天畸形,
15
hodgkin
。见于
岁以下儿童,
男性青壮年
男童多见
肿块特点
蚕豆大小,
质地
稍硬,表面光
滑,可以推动,
轻度压痛或不
适
处理
本身不必治疗
单发、质地较
< br>硬、可以推动、
无痛。
以后增多
呈结节状
、固
定、痛。
颈侧区、
散在、
稍硬、
可活动、
无压痛。以后
< br>粘连成团生长
迅速。
病理检查
颈前区中线舌
骨下方圆形肿
块。
边界清楚,
有囊性感,随<
/p>
吞咽活动
手术切除
处理原发病灶,
甲状腺疾病
1
解剖生理概要,略
2
单纯性甲状腺肿
simple goiter
i.
病因
1.
碘缺乏
2.
甲状腺素需要量增加,如怀孕
3.
甲状腺素合成分泌障碍
ii.
病理:
一开始呈弥漫性甲状腺肿 ,没有结节。随病情发展成结节性
甲状腺肿,
具有大小不等结节,结节性 甲状腺肿可以继发甲亢,也
可以恶变。
iii.
治疗原则
1.
补充碘,
20
岁以下可以给甲状腺素
2.
手术治疗:见以下手术指征
甲状腺功能亢进
i.
需要外科治疗的
1.
原发性甲亢:
GD
,乃
TSAb
所致自身免疫病< /p>
1
/
33
3
2.
继发 性甲亢:
单纯甲状腺肿演变而来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所继发
的甲亢
3.
自主性高功能性甲状腺腺瘤:单发结节,周围萎缩。
ii.
诊断
1.
病史体征
2.
基础代谢率测定:
BMR=
脉率
+
脉压
-111
。正常值为正负 p>
10%
,
升高
20-30%
为轻度甲亢、
30-60%
中度、
>60%
重度
3.
摄碘率、甲功五项
外科治疗(掌握)
1.
手术指征
甲、
继发甲亢或高功能腺瘤
乙、
中度以上原发甲亢
GD
丙、
腺体较大伴有压迫症状或者胸骨后甲状腺肿
丁、
药物治疗复发或坚持用药有困难者
2.
手术前准备
甲、
降低心率、做好术前检查
乙、
药物准备
先用硫脲类控制症状,观察脉率和
BMR
。然后改用
碘
剂
2
周。
(硫脲类可致甲状腺充血)
ii.
开始即用碘剂
1-2
< p>周。使甲状腺缩小变硬。碘剂只抑
制甲状腺素释放不抑制合成故不行手术者禁服。<
/p>
iii.
普萘洛尔
+
碘剂。禁用阿托品。
3.
手术并发症
i.
ii.
iii.
iv.
< p>
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
由于出血压迫气管、
喉头水肿、
气管塌陷引起
喉返神经损伤,
单侧引起声嘶 ,
双侧损伤引起呼吸困
难神志窒息,需要气管切开。
< /p>
手足抽搐,
因为损伤甲状旁腺所致。
切除时保留背叶
可以避免
甲状腺危象,
与术前准备不 足及手术应激有关。
甲状
腺素加强肾上腺素导致高热、脉快、大汗、谵妄
等。
治疗:
1.
碘剂
i.
iii.
4
2.
氢化可的松
3.
丙硫氧嘧啶
4.
镇静剂
5.
降温
6.
静脉输入葡萄糖补充能量
7.
洋地黄用于心衰者
甲状腺癌:除了髓样癌(滤泡旁细胞)其他都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
2
/
33
发病率
好发
恶性程度
颈淋巴结
远处转移
预后
治疗
*
60%
30-45
女
低
转移早
少
好
患侧全切
+
峡
部
+
对侧 大部
切除。
有颈淋巴结转
移行同侧颈淋
巴结清扫,无
则否
20%
50
中
10%
10%
7%
-
中
15%
70
高
早,
50%
迅速
极差
1-3
月
姑息性外放射
治疗
可有,转移远
可有
较好
较差
同乳头状癌。
甲状腺全切
+
< p>如有远处转
颈部及上纵隔
移,行甲状腺
淋巴 结清扫
全切
+
颈淋巴
< br>结清扫
+
放射
碘治疗。
甲状腺肿物鉴别:
肿块特点
肿大,弥漫,
肿块,单发,
肿块,单个,
弥漫性、对称
对称,无痛,
稍硬,无痛,
硬,不活动,< /p>
肿大,无痛、
质软光滑
光滑,活动
不平
质软光滑,上
下活动
乳腺疾病
解剖
1
乳房淋巴引流
i.
上:尖淋巴结
ii.
下:隔上淋巴结
iii.
内:胸骨旁淋巴结
iv.
外:胸肌淋巴结,主要
急性乳腺炎
Acute mastitis
1
病因:哺乳期妇女金黄色葡萄球菌由乳头导管管口侵入引起急性炎症
2
诊断:
i.
局部红肿热痛
ii.
白细胞计数
iii.
与炎性乳腺癌鉴别
3
治疗
i.
停止哺乳、吸奶器吸出乳汁、热敷抗炎
ii.
有脓肿时切开引流
囊性增生病
Fibrocystic hyperplasia
1
病因:在性激素活动期(
40
岁)乳腺出现多发的囊肿改变及上皮细胞增生
2
临床表现:
i.
具有周期性,疼痛与月经有关
ii.
双侧乳房腺体增厚,疼痛
3
/
33
iii.
iv.
乳头溢液,浆液型,少有血性
触诊双侧乳房有
结节感但没有清楚分界的肿块,
与皮肤无粘连,
轻
度压痛
3
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可以中医治疗
纤维腺瘤
adenofibroma
1
病因:雌激素水平过高或对于雌激素过于敏感, p>
20
岁
2
临床表现:
20
余岁,多单发,好发于外上象限,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可
以移动、无压痛、无其他自觉症状。
3
治疗:手术切除。
导管内乳头状瘤
intraductal papilloma
1
病因:内衣污染等
2
特点:乳头血性分泌物
3
诊断: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见良性上皮细胞
4
5
年龄
病程
疼痛
肿块数目
肿块边界
活动度
乳头溢液
转移病灶
脓肿形成
乳腺癌
Breast Cancer
1
病因:雌激素、
BRCA1
、
BRCA2
有关
2
病理类型: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
3
转移途径
i.
局部扩展
1.
使
cooper
韧 带缩短出现酒窝征;阻塞皮下淋巴管形成橘皮样
改变
2.
侵犯皮肤形成溃破
3.
皮肤卫星状结节
4.
乳头受累,产生乳头派杰病
淋巴道转移:
3
条途径
1.
向外侧侵入同侧腋窝淋巴结,再到锁骨上淋巴结
2.
向内侧侵入胸骨旁淋巴结,再到锁骨上淋巴结
3.
向后侵入胸大、小肌间淋巴结
4
/
33
治疗:需要手术切除,注入美兰行乳腺区段切除
预后:罕有癌变,预后良好
乳腺病
40
慢
周期性
多个
不清
不受限
少数血性、棕
黄色
无
无
纤维腺瘤
20
慢
无
单个
清楚
不受限
无
无
无
乳头状瘤
40
慢
无
不易触及
不易触及
不受限
血性溢液
不易触及
无
乳癌
40-60
快
无
单个
不清
受限
血性、黄色、
绿色
局部
LN
无
ii.
4
iii.
血行转移:肺
>
骨
>
肝
临床表现
i.
肿块:外上象限好发,无痛、单发、边界不清、活 动受限、硬、不
光滑
ii.
局部侵犯所致的表现:橘皮样改变、酒窝征、皮肤炎症表现、乳头
派杰病
、卫星状结节。
iii.
淋巴转移所 致表现:
腋窝淋巴结转移最多,
质硬、
无痛、
可以 推动,
以后数目增多融合成团,并且粘连。
辅助检查:
i.
钼靶
X
线
ii.
B
超
iii.
针吸细胞学与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
TNM
分期:
i.
ii.
iii.
iv.
< p>
根据
TNM
分期又可以分为
I
、 p>
II
、
III
、
IV
期 。
T
为原发肿瘤的情况,其大小
p>
N
为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有没有
LN
转移、活 动性、有无融合
M
为远处转移的情况,有或无
手术
1.
根治术:
III
期
2.
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的改良根治术:
II
期
3.
大小胸小肌都保留改良根治术:
I
期
4.
保留乳房的术式:
I
期和
IIA
期
化疗:主要用于配合手术的辅助治疗和晚期治疗
放疗:保乳术后全乳治疗杀灭残余病灶
内分泌
治疗:
ER
、
PR
阳性者
5
6
7
治疗
i.
ii.
iii.
iv.
腹外疝
Abdominal hernia
临床病理类型
i.
易复性疝
reducible hernia
:
疝 内容物很容易回纳腹腔,内容物无病
理变化
ii.
难复性疝
irreducible h
:常因粘连导致不能或只能 部分回纳者,不
引起严重症状,
内容物无重要变化。滑动性疝是难复性疝 一种,其
滑出的内脏部分没有腹膜覆盖。
iii.
嵌顿性疝
incarcerated hernia
:腹内压突然 增高时疝内容物进入疝
囊,
疝囊颈弹性收缩导致不能回纳。此时静脉回流 受阻,如能及时
解除嵌顿病变可以恢复
绞窄性疝
strangulated hernia
:嵌 顿性疝没有及时解除,血流完全
阻断,肠管变成黑色。
Maydl
疝,逆行性嵌顿疝,包括数个肠袢。
绞窄性疝时,
不仅疝囊内肠 管坏死,腹腔内的肠管也能坏死,必须
拖出检查。
iv.
腹股沟疝
5
/
33
1
腹股沟区外科解
剖:腹股沟三角由腹直肌外缘、腹壁下动脉、
腹股沟韧带组
成。
斜疝
儿童青壮年
经腹股沟管突出,
可进入阴
囊
椭圆形或梨形、基底窄
不在突出
精索前方
腹壁下动脉外测
直疝
老年
直疝三角突出,决不进入阴囊
半球形、基底宽
仍可突出
精索内后方
内侧
发病年龄
突出途径
疝块外形
回纳疝块后
压住深环
疝囊的位置
疝囊颈与腹
壁下动脉关
系
嵌顿机会
2
多
少
鉴别诊断
i.
睾丸鞘膜积液:完全局限阴囊内,不能回纳,透光 试验阳性,睾丸
ii.
iii.
iv.
治疗
i.
ii.
在积液之中不能扪及
交通性鞘膜积液:站立后缓慢增大,平卧后渐渐消失,透光阳性
精索鞘膜积液:牵拉同侧睾丸可见肿块移动
隐睾:挤压时有睾丸胀痛感,阴囊内睾丸缺如
非手术治疗:
1
岁以下婴儿不手术;年老体弱者用腹带,但可能增
加嵌顿机会
传统手术治疗:腹压增高为相对禁忌症
1.
疝囊高位结扎术:婴幼儿或绞窄性疝可能感染时
2.
内环修补术
3.
Ferguson
法修补前壁:< /p>
在精索前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腹横肌腱
膜弓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后壁尚健全
的小型斜疝。
4.
Bassini
修补后壁:
在精索后方把
腹内斜肌下缘和腹横肌腱膜弓
缝至腹股沟
韧带上
5.
Halsted
法:把
腹外斜肌腱膜
、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肌腱膜弓
p>
在精索后方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这样精索将位于腹壁皮下层与
腹外斜肌腱膜之间。
6.
M cVay
法:
把
腹内斜肌下缘和腹横肌腱膜弓
在精索后方缝至
耻
骨梳韧带
上。
用于后壁严重薄弱病人如大斜疝、复发性山、直
疝病人
7.
Shouldice
法:强 调加强腹横筋膜。适用于腹横筋膜未损毁者。
无张力疝修补术
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1.
应该紧急手术治疗
6
/
33
3
iii.
iv.
2.
嵌顿时间短、
局部没有红肿压痛不明显、无腹膜刺激征、年老
体弱不适宜
手术者先试行手法复位。
股疝
容易嵌顿绞窄,常用
McVay
修补法
脐疝
婴儿疝较多,至
2
岁多能自行闭锁,采取非手术治疗
:
用一东西顶住脐环固定。
< p>
成人脐疝多发于中年经产妇,无自愈可能,容易嵌顿绞窄,尽早手术
白线疝
疝块较小的不必治疗,症状明显行手术修补
腹部外伤
概论
1
分类
i.
开放性,多为锐性暴力所致
1.
穿透伤,穿透腹膜,有贯通伤、盲管伤
2.
非穿透伤,
闭合性,多为顿性暴力所致
ii.
2
3
临床表现
—
腹腔内出血和腹膜刺激征、休克
i.
单纯血性腹膜炎腹膜刺激征不明显,
其他如胃液、
胆汁刺激则可以
导致强烈的腹膜刺激征
ii.
肾脏损伤可有血尿
辅助检查
i.
诊断性腹腔穿刺:
胰脏损伤可有淀粉酶;
实质器官损伤所致出血因
为经过腹膜的脱纤维作用为不凝血;
凝固血液多为误抽。
还应该测 p>
ii.
iii.
定红白细胞分类、涂片培养、测淀粉酶、尿素氮。
诊断性腹腔灌洗,对少量出血者更有效。其中发现
RBC100x10
9
/L
、
WBC>0.5x10
9
/L
、淀粉酶
>100Somogyi p>
单位、发现细菌者为阳性
X
线检查:
1.
腹腔(隔下)游离气体:胃肠道破裂
2.
腹膜后积气:腹膜后十二指肠穿孔
3.
肠间隙增大:大量积血
4.
脾破裂:胃右移、胃大弯有锯齿形压积
5.
右隔升高、肝正常外形消失及右下胸肋骨骨折:肝破裂
6.
腹膜外脂肪线模糊提示腹膜有炎症
4
5
观察期间注意事项(不能确定有没有内脏损伤者)
--
普外科
6
大处理
i.
不移动
ii.
禁用镇痛剂
iii.
禁止饮食
iv.
要补充血容量防休克
v.
要预防用抗生素
vi.
要胃肠减压
观察什么:
7
/
33
i.
ii.
iii.
生命体征
局部症状体征
血常规
iv.
反复诊断性腹腔穿刺
6
开腹探查指征
i.
腹痛、腹膜刺激征加重
ii.
肠蠕动肠鸣音减弱
iii.
全身状态恶化
iv.
隔下游离气体
v.
诊断性穿刺阳性
脾脏外伤
1
分为中央型、被膜下、真性破裂
2
< /p>
表浅者可以非手术治疗,若
48
小时内输血
>120 0ml
需要手术
3
脾 全切后可以形成
OPSI
,故确需要全切者可以做自体移植,埋入大网膜
肝破裂
1
胆汁流出可以引起较重的腹膜刺激征,出血流入肠道可致黑便
2
小血肿可以不予处理,若需要
>20 00ml
输液才能维持血压者应该手术
3
无条件进行大手术者应该用纱条填入裂口止血
胰损伤
1
胰头损伤合并十二指肠破裂者最重
2
手术后应该放置引流物
3
抑制胰腺功能,给予
SS
等,并行全胃肠外营养
胃外伤
1
于充盈时才破裂
2
全层破裂腹膜刺激征明显
3
肝浊音界消失,隔下游离气体,胃管引流血性物
十二指肠损伤
1
死亡率高,合并胰头损伤更高
2
p>
特征:右上腹或腰部持续性疼痛且进行性加重、向右侧、右睾丸放射;明显
压
疼
3
检查:血清淀粉酶升高、
X
片腹膜后积气
小肠破裂
1
一经确诊马上手术
结肠破裂
1
腹膜炎晚但严重
腹膜后血肿
1
多为高出坠落、挤压、车祸所致腹膜后脏器(胰脏、肾、十二指肠)损伤
腹膜和腹腔感染
继发性急性化脓性弥漫性腹膜炎
1
定义:
急性化脓性弥漫性腹膜炎是腹 膜收到生物、化学、机械性刺激后产生
的全服急性炎症。
原发性腹膜炎指 炎症是因为腹外感染灶导致的;
继发性指
8
/
33
2
腹膜炎是由腹腔内的原发感染引起的
辅助检查
i.
血常规
:
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为主。有血液浓缩及代酸等。
ii.
iii.
治疗
i.
平片、
B
超、
CT
诊断性腹腔穿刺及诊断性腹腔灌洗
非手术治疗:发病早症状轻、不能明确诊断时
1.
休克体位
2.
其它:如上,禁食、不镇痛、不移动、输液维持营 养及水电平
衡、胃肠减压、抗感染治疗
手术治疗指征
1.
经非手术治疗
6-8
小时腹膜炎症状、体征不消失;或引起腹膜
< p>炎的症状明显
手术治疗
1.
采用腹直肌探查切口,该切口是可以任意上下延伸的
2.
手术方式根据原发灶类型而定
3.
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清理腹腔污染
3
ii.
iii.
4.
术后需要放置引流;拔管指征:引流量
<10ml/
日、非脓性、无
< p>发热腹胀
5.
术后持续腹腔灌洗:可以选择
6.
术后继续前面的非手术治疗
原发性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primary acute pyogenic peritonitis
1
定义 :没有腹腔内原发灶,多为血行感染(如肝硬化)所致。与继发性不同
的是常有全身感染
症状,而腹部症状较轻。一般为单一细菌的感染。
2
治疗:一般采取非手术用抗生素、腹腔灌洗治疗。也可以用腹腔镜。
腹腔脓肿
1
概述:
常继发于腹腔内脏穿孔、外伤手术后形成的局限性感染。如阑尾穿孔
导致的阑尾周围脓肿
2
膈下脓肿
subphrenic abcess
i.
最常见继发于内脏穿孔,致病菌以大肠杆菌最多。
ii.
临床表现:外伤后长期发热、呼吸时气短、 p>
感到胸背痛应该考虑此
病。查血可见白细胞增多。
iii.
BUS
、
CT
可见隔下暗区
3
iv.
治疗:抗生素、穿刺引流
盆腔脓肿
i.
原因:任何原因的腹膜炎都容易引起盆腔脓肿。
ii.
特征:直肠指诊触及直肠前壁有向内突入的有压痛的肿物
iii.
治疗:灌肠、直肠穿刺引流
肠间隙脓肿
i.
诊断较困难
4
胃十二指肠疾病
9
/
33
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
1
手术适应症
i.
溃疡病加重影响正常生活
ii.
至少接受一次正规内科治疗,症状未减轻
iii.
怀疑恶变
iv.
急性穿孔
v.
急性大出血
vi.
急性瘢痕性幽门梗阻
vii.
胰源性溃疡
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acute perforation
i.
诊断
1.
病史:较长溃疡史
2.
症状:急性刀割样剧烈腹痛,迅速波及全腹
3.
体征:腹膜刺激征、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 移动性浊音
(积液超过
500ml
)
4.
辅检:
甲、
平片显示隔下半月形游离气体
乙、
白细胞升高
丙、
诊断性腹腔穿刺,
pH
低
鉴别诊断
1.
急性胰腺炎,
突发上腹部剧痛,向腰背部放射,腹膜刺激征不
明显,血
清淀粉酶
>500Somogyi
单位。
2.
急性阑尾炎,转移性腹痛,但较轻,不伴有休克表现
2
ii.
3
3.
胆石 症、急性胆囊炎,突发右上腹疼痛,向背部、右肩放射,
murphy
征 阳性
iii.
非手术治疗指征
1.
症状轻
2.
空腹穿孔
3.
无手术条件
4.
经过输液、胃肠减压后病情局限
iv.
治疗原则:
先终止胃肠内容物漏入腹腔以挽救生命、
清理腹腔内大
量消化液、最后才考虑根治溃疡问题
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
i.
病因病理:
胃十二指肠溃疡在愈合 的过程中形成瘢痕阻塞幽门,
幽
门乃消化道最狭窄的部位,
阻碍食物胃液,导致水电紊乱。与十二
指肠有关的幽门梗阻有
3
种:
幽门括约肌痉挛型、
水肿型、
瘢痕性,
前两者属于暂时的,不需要外科治疗。
诊断:
1.
病史:有
PU
史
2.
症状,为典型胃潴留症状:腹胀难忍、反酸嗳气、 呕吐数小时
前进食的食物,不含胆汁
10
/
33
ii.
3.
体征:上腹部隆起、振水音、胃蠕动波
4.
辅检:胃镜、钡餐
5.
治疗原则:
瘢痕 性幽门梗阻是手术的绝对适应症,
以解除梗阻。
但手术前先要注意矫正因
长期不能进食所导致的电解质紊乱、
贫血、低蛋白血症。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方法
i.
目标是控制胃酸的分泌以消除症状。
有胃大部切除术和迷走神经切
断术。全胃切除术只是用于
zonlli nger-ellison
综合症严重高酸的情
况下。
ii.
胃大部切除术
1.
切除胃远端
2
/< /p>
3
以消除溃疡
2.
p>
Bancroft
手术: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形成严重瘢痕时,把残留的
胃窦粘膜剥离,消除胃酸的作用因素。
Billroth
I
式
残胃与十二指肠直接吻
合
手术简单、接近生理
胃肠功能紊乱少
球部疤痕粘连时不能采
用
容易复发
对胃酸高的
DU
不实用
GU
Billroth II
残胃
与空场上段吻合,
十
二指肠残段封闭
切除足够胃体而不至吻
合口张力过大
复发率低
操作复杂
改变生理关系
并发症多
GU+DU
,尤其
DU
4
方式
优点
缺点
适应症
iii.
iv.
3.
迷走神经切断术:迷走神经干切断术
TV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
断术
SV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HSV
PU
术式的选择
1.
胃溃疡:
Billroth I
型胃大部切除术
2.
十二指肠溃疡:
HSV
、
SV
3.
十二指肠溃疡并发急性穿孔:穿孔修补
+HSV
胃大部切除并发症
1.
周围脏器损伤:胆总管、胰腺损伤
2.
出血:
24
小时内多,应禁食、胃肠减压、应用止血药物、输 p>
血
3.
十二指肠 残端破裂:
4-5
天,毕
II
式的严重并发症,为 死亡的
主要原因
4.
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
5-7
天,一般引流、胃肠减压、
TPN
后
可自愈
5.
胃排空障碍(胃瘫
gastrop aresis
)
:
7-10
天,于胃肠减压和促< /p>
进为动力药物。
11
/
33
6.
术后梗阻
*
:
甲、
输入段梗阻:腹痛、呕吐大量不含食物的胆汁,< /p>
后症
状消失
乙、
吻合口梗阻,呕吐所进食物,含或不含胆汁
丙、
输出段梗阻,呕吐食物和胆汁
7.
倾倒综合症
dumping sy ndrome
,
为远期并发症,
是幽门括约肌
功能丧失,食物从胃迅速排入空肠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胃癌
1
2
与
HP
感染有关
诊断
i.
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体重减轻是进展期症状、晚期液恶质。
ii.
辅检:
1.
胃镜,可做病理检查
2.
Ⅹ线钡餐,但不能进行活检
外科治疗原则:
i.
彻底清除原发灶、转移淋巴结、浸润组织,做到
D>N
,即切除的范 p>
围
>
淋巴结浸润的站数。
ii.
IIIb
及
IV a
期仅行姑息性治疗
化疗:对化疗不敏感,但仍然需要术后辅助化疗
3
4
肠道疾病
肠梗阻
1
病因与分类
i.
机械性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诊断
甲、
i.
ii.
iii.
iv.
乙、
i.
ii.
iii.
iv.
动力性
血运性
单纯或缺血、绞窄
高位、低位
完全、不完全
急性、慢性
例子:急性单纯性高位完全机械性肠梗阻
临床表现
痛:阵发性绞痛,如持续性则考虑绞窄
吐:<
/p>
高位肠梗阻时明显,吐胃内容物;若低位晚期可吐出粪样物质
胀:低位时明显
痹:停止排气排便
体格检查
视:不对称、胃肠型蠕动波
触:绞窄性时有压痛包块(肠袢)
叩:移动性浊音
听:可以听到高调金属或气过水音
12
/
33
2
丙、
i.
ii.
3
丁、
治疗
i.
X
线检查
阶梯状液平及充气的小肠肠袢
高位梗阻空肠粘膜显示鱼肋骨刺状表现
诊断包括:
基本治疗
1.
禁食
2.
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3.
胃肠减压
手术治疗
1.
指征:凡是绞窄性、肿瘤、先天性、或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
判断肠管已经失去生命的标准:
黑 色塌陷、
失去蠕动能力并对
刺激无收缩反应、相应的肠系膜终末小动脉没
有搏动
ii.
4
粘连性肠梗阻
i.
于手术后出现
ii.
单纯性采用非手术治疗
—
中药
iii.
绞窄性进行开腹探查治疗
肠扭转
i.
小肠扭转:
青壮年饱食后剧烈腹痛,腹胀不对称,高位肠梗阻表现
ii.
乙状结肠扭转:
便秘老年人,腹 胀重而呕吐不明显,
钡灌肠呈鸟嘴
样改变
肠套叠
i.
多发生在
2
岁一下婴幼儿
5
6
ii.
典型三联征:阵发性腹痛、果酱样大便、腹部肿块
iii.
X
线可见杯口状阴影
iv.
可用气灌肠压力复位
结肠癌
1
病理表现:
甲、
早期 :
息肉隆起型,
多为粘膜内癌;
扁平隆起型,
多为 粘膜下层癌;
扁平隆起伴溃疡型,只见于粘膜下癌
乙、
中晚期:
i.
肿块型,右侧结肠多发
ii.
浸润型,左侧结肠
iii.
丙、
丁、
i.
ii.
iii.
iv.
诊断
溃疡型,结肠癌常见类型
组织学分类:多数为腺癌,还有粘液癌跟未分化癌
DUKES
分期:
A
期:未穿出肌层、无淋巴转移
B
:穿出肌层但无淋巴转移
C
:有淋巴转移,淋巴转移是结肠癌最主要转移途径
D
:有远处转移
2
13
/
33
i.
ii.
病史:
40
岁以上,高危人群
临床表现
1.
排便习惯形状改变:次数增多、便稀带血,腹部隐痛。
甲、
右半结肠大便较稀,肠梗阻症状不明显。
乙、
左半结肠大便偏干,肠梗阻症状明显。
2.
便中带血
3.
腹部包块
4.
腹痛,多为隐痛
5.
肠梗阻症状,低位慢性肠梗阻
辅助检查
1.
便潜血
2.
CEA
,与
DUKES
分期相关
3.
B
超、钡灌肠、
C T
。结肠镜
+
病理明确诊断。
iii.
3
手术治疗
i.
原则: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
DUKEs B
期以上需要术后化
疗提高生存率。
ii.
右半结肠切除术
iii.
左半结肠切除术
iv.
横结肠切除术
v.
乙状结肠切除术
阑尾炎
1
基 本解剖:
阑尾以盲肠后位和盆位最为多见。
阑尾容易发生炎症的原因是因
为其官腔狭窄,
且淋巴组织容易增生,阻碍静脉回流导致的。因为静脉回流
2
到肝门静脉,阑尾炎细菌栓子脱落容易形成门静脉炎和细菌性肝脓肿。
病理
i.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局限粘膜与粘膜下层
ii.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可达肌层浆膜
iii.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及穿孔型:已经坏死
iv.
阑尾周围脓肿:
急性化脓性或坏 疽性阑尾炎病变迁延导致大网膜粘
连包裹的炎性包快
v.
转归:消退、局限、扩散
诊断
i.
症状
1.
典型转移性 腹痛:
开始在上腹或脐周,
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
右下腹
(因为累及腹膜引起的固定体壁痛)
。
2.
其他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便秘、明显乏力。
体征:
1.
右下腹压痛:固定,于早期上腹痛时便可以存在
2.
腹膜刺激征:
反跳痛比压痛更为明 显、腹壁紧张、
肠鸣音消失
3.
右下腹包块:阑尾周围脓肿时
4.
辅助试验
14
/
33
3
ii.
甲、
乙、
丙、
丁、
4
直肠充气试验:阳性提示有阑尾炎
腰大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位置深,在腰大肌前方
闭孔内肌试验:阳性提示有阑尾炎
直肠指诊:触痛
iii.
辅检:
B
超、
CT
;白细胞增高
鉴别诊断
同
可有类似转移性腹痛
异
1
有溃疡史
2
腹痛剧烈,呈板状腹,压痛以上
腹部为主,肝浊音界缩小
3X
片隔下游离气体
4
诊断性腹腔穿刺见胃内容物
1
停经,阴道流血
2
宫颈举痛阳性、后穹窿穿刺抽出
不凝血
疾病
PU
穿孔
异位妊娠破裂
腹痛
右侧尿路结石
右下腹阵发剧烈绞痛
1
向会阴、外生殖器放射
2
右下腹无明显压痛
3
尿中红细胞
4B
超见结石
5
治疗
i.
ii.
非手术治疗,单纯性阑尾炎有可能
手术治疗
1.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麦氏切口,一期缝合
2.
化脓性或坏疽性:
麦氏切口或腹直 肌切口,引流浓汁,一期缝
合。
3.
穿孔性阑尾炎:右下腹经腹直肌探查切口,冲洗腹 腔、引流,
一期缝合。
6
并发症
i.
急性阑尾炎并发症:
1.
腹腔脓肿:阑尾周围脓肿
2.
内外瘘形成
3.
门静脉炎:可进一步发展为细菌性肝脓肿
ii.
阑尾切除术并发症
1.
出血
2.
切口感染
3.
粘连性肠梗阻
4.
阑尾残株炎
5.
粪瘘
特殊类型阑尾炎
i.
新生儿阑尾炎:穿孔率高,应尽早手术
ii.
小儿急性阑尾炎:症状体征不典型,穿孔高,尽早手术
15
/
33
7
iii.
iv.
急腹症
1
2
妊娠期阑尾炎:
中期最多,症状体征不典型,穿孔后不易形成包裹
局限
。应该早期切除。尽量不放置引流。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病变严重,容易坏死穿孔,应该尽早手术。
定义: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常见引起急腹症的疾病
胃
,
十
二
小肠
溃疡穿孔
结核
,
伤寒
,
阿米巴
穿孔
蛔虫
,meckel,crohn
阑尾
,uc,meckel
溃疡
,
急性胃扩张
,
胃黏膜脱垂
肿瘤
,
粘连
,
扭转
,
套叠
肿瘤
,
扭转
溃疡
胃扭转
Meckel,crohn,
血栓
瘤破
,
肠系膜动脉
Uc,
瘤破
,
肠系膜
动脉
肠脂垂扭转
,
缺血性结肠
炎
血管瘤破裂
,
肝破
,
脾梗死
脾血
脾破
,
转移癌破
栓
脾扭转
.
大网
膜扭
大肠
胆
实质
胆石
,
化脓胆管炎
胰腺
,
脓肿破裂
,
囊肿破裂
,
胆结石
,
蛔虫
泌尿
逆行性感染
结石
直肠肛管疾病
解剖生理概要
被覆
神经支配
动脉供应
静脉回流
所患疾病
淋巴回流
1
粘膜
自主神经无痛觉
直肠上下动脉
+
骶正中动脉
< p>
直肠上
v
从
--
门静脉
内痔
腹主动脉旁、髂内
LN
皮肤
阴部内神经,疼痛敏感
肛管动脉
直肠下
v
< p>从--
下腔静脉
外痔
腹股沟、髂外
LN
直肠肛管的四个间隙:
i.
肛提肌上:直肠后间隙、骨盆直肠间隙
ii.
肛提肌下:肛门周围间隙、坐骨肛管间隙
肛裂
anal fissure
1
定义: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缺血性溃疡。
2
病因:
i.
排便时肛管后壁承受压力最大,故后正中线容易受损伤
ii.
外伤,主要原因,拉屎用力过猛
16
/
33
-
-
-
-
-
-
-
-
-
上一篇:北京大学医学部各专业招生实行单独代码.pdf
下一篇: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