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北京师范大学 排名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综合2017年考试大纲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08 13:45
tags:

-

2020年12月8日发(作者:雍秀才)


基础医学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试范围:


生理学、 生物化学、免疫学、病理学四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Ⅱ.考试目标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并能综


合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基本素质和要求,达到



究生入学水平。


Ⅲ.答题方式及时间:


闭卷、笔试、180

分钟


Ⅳ.试题分值:150


Ⅴ.题型结构及比例:


1.比例:生理学

< p>25%


生物化学

25%


免疫学

25%


病理学

25%


2.题型:英文名词解释

50

分,2.5

分/题,20

< br>中文名词解释

40

分,2

分/题,20

题< /p>


A

型选择题

40

分,2

分/ 题

(5

个备选答案),20


问答题

20

分,5

分/题,4


生理 学


第一章

绪论


1.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 理学研究的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整体水


平。


2. 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及生理学意义。


3.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4.正负反馈、前馈调节。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 能


1.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的作用、膜蛋白、膜糖类的功能。


2 .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息的跨膜信号转导类型。


3.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 位组成及其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产生、传导特点。


4.兴奋、兴奋性、阈 强度的概念。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5.神经- 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兴奋-收缩耦联,影响骨骼肌收缩效能的因素。骨



肌细胞的微细结构。骨骼肌的收缩机制。等长、等张收缩、单收缩、复合收缩。


第三章

血液


1.血浆、血细胞、血量、血液的比重、血液的黏 度、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等渗



液和等张溶液。血浆 的

pH。


2.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生理特性与功能、红细胞生成的原料 及调节、红细胞的破坏。白



胞的分类和数量、白细胞的生理特 性和功能、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血小板的数量和功


能、


血小板 的生理特性、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血小板的破坏。


3.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凝血因 子、凝血的过程。血液的抗凝机制。纤溶酶原的激活、



维蛋白 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纤溶抑制物。


4.血型与红细胞凝集、ABO

血型 系统的分型、ABO

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ABO

血型的鉴

新祥旭官网


/


定。


Rh

< p>血型的发现和分布、Rh

血型系统的抗原与分型、Rh

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 义。输血的



则。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心肌工作细胞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浦肯野细胞和窦房结 细胞的跨膜电



及其机制。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兴 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收缩活动的关


系。


自动节律性及其影响 自律性的因素、心脏的起搏点、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心脏内兴奋传


< br>的途径、特点及其影响传导的因素。正常体表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心电图与心肌细

< br>胞


动作电位的关系。


2.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过程 各时期及其特点。心音的产生机理。评价心脏泵血功能



指标。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产生的原理。


3.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 量和血流速度、层流和湍流、血流阻力及其影响因素。动脉



压 的形成、正常值及其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动脉脉搏的波形、传播速度。中心静脉压、



周静脉压、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4.微循环的组成、微循环血流动力学、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方式。组织液的生成



其影响因素。淋巴液的生成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5.心脏和 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延髓和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力感受性反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



感受性反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 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


成的舒血管和缩血管物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心房钠肽素、 前列腺素、阿片肽、组


胺、


肾上腺髄质素。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 。


6.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冠脉血流的特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肺循环的生理特点、 肺循



血流量的调节。脑循环的特点及脑血流量的调节、血-脑 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第五章

呼吸


1.肺内压 、胸膜腔内压、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非弹性阻力,肺容积和肺容量、



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呼吸功。


2.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基本原理、肺 换气过程、影响肺换气的因素、肺扩散容量、组织换


气。


通气血 流比值及其意义。


3.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氧的运输、氧离曲线、影响氧 离曲线的因素、二氧



碳的运输形式、CO2

解 离曲线、O2

Hb

的结合对

CO2

运输的影响。


4.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呼吸的反射性 调节。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 般生理特性、电生理特性、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 br>肠激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新祥旭官网


/

< br>2.唾液的性质和成分、唾液的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咀嚼和吞咽。


3.胃液的 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运动及其控制。呕吐。


4.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胰液分泌的调节。胆汁的成分和作用、分泌与排放的调节。小肠腺


< br>分泌机制。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小肠的运动形式。回盲瓣的功能。小肠运动的神经体液因

< br>素


调节。


5.大肠液的分泌。大肠的运动形式。粪便的形 成及排便反射。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6.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吸收途径与机制。糖 、蛋白质和脂类的吸收、水的吸收、无



盐的吸收、钠的吸收; Cl-和

HCO3


-的吸收;铁的吸收;钙的吸收。维生素的吸收。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1.三磷酸腺苷的合成与分解 与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系。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能量转


化。


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耗

O2

量和

CO2

产生量的 测定方法。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基


础代


谢及基础代谢率。


2.体温及其正常变动,产热过程和散热途径,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 的



念。


第八章

尿的生 成和排出


1.肾单位的构成。球旁器。滤过膜的构成。肾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管-球 反馈。肾血流


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2.有效滤过压、影响肾小 球滤过的因素、滤过系数。


3.肾小管与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 种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


4.肾髓质渗透压梯度及其与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系,直小血管 在维持肾髄质高渗中的作


用。


5.尿生成的神经调节,肾素-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紧张素Ⅱ、抗利尿激素对尿生


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肾内自 身调节。


6.清除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测定清除率的意义。


7 .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反射过程、常见的排尿异常。


第九章

感觉 器官


1.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概念、感受器的分类及作用。


2. 视近物眼的调节。视网膜的感光换能作用。


3.声波的气传导和骨传导,耳蜗的感音换能 作用。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4.位置、平衡觉感受器。


第十 章

神经系统


1.神经纤维的兴奋产生及传导、突触联系、突触的传递过程 及其传递特点、中枢抑制。递



和受体的概念,中枢和外周的主 要递质及其作用。


2.皮肤痛和内脏痛的特征。牵涉痛的概念、机制及临床意义。特异和 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组



和作用。


3.脊 休克的概念、主要表现及其机制。牵张反射的概念、分类及其机制,临床常用的腱反


射。


去大脑僵直概念及其机制。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



调节。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4. 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的外周分布、递质和受体及其主要阻断剂,胆碱能和肾上



新祥旭官网


/


素能纤维对内脏活动的调 节。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5.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概念和特点,正常脑电图的 基本波形和生理意义。慢波睡眠和



波睡眠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第十一章

内分泌


1.激素的概念和作用方式。激 素的分类(按化学性质)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激素作用的机


制。激素分 泌的调节。


2.下丘脑调节激素和腺垂体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3.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生物学作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4.甲状旁腺激 素、降钙素、1,25-二羟维生素

D3

的作用。


5.糖 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糖皮质激素与应激反应,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盐皮质激


素< /p>


的生物学作用,盐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肾上腺髓质激素< /p>



应急反应,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6.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


泌的调节。生长抑素的作用。


7.前列腺素、褪黑素、瘦 素、性激素。


第十二章

生殖


1.睾丸的生精作用 和内分泌功能,睾酮的生理作用。

睾丸功能的调节,下丘脑—腺垂体—


睾 丸轴及其活动的调节。


2.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及 其分泌调节,月经周期。



丘脑-腺垂体-卵巢轴及其活动的调 节。


生物化学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


2.肽键与肽链。


3.蛋白质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


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特点, 尤其是蛋白质变性。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 .核酸的分子组成:分类、基本成分、基本单位。


的结构与功能。


3.几种

RNA(mRNA、tRNA、rRNA)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4.核酸的理化性质。


第三章


1.酶的概念和命名,及酶与医学的关系。


2.酶的分子结构和催化作用。

< p>
3.酶促反应的特点。


4.辅酶与酶辅助因子。


5 .酶促反应动力学。


6.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抑制作用。


7.酶 活性的调节。


8.核酶的概念。


第四章

糖代谢< /p>


1.糖的分解代谢。


2.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3.糖异生。


4.磷酸戊糖途径。


5.血糖及其调节。


新祥旭官网


/


第五章

生物氧 化


1.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的生成、 贮存和利用。


3.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4.呼吸链的概念,两条 呼吸链的组成和排列顺序。


合酶。


6.氧化磷酸 化的调节。


7.胞质中

NADH

的氧化。


第六章

脂类代谢


1.脂类的分类及生理功能。

< br>2.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3.脂肪的合成代谢:合成部位、原料及基本途径。


4.脂肪酸的合成部位及原料及合成过程。


5.脂肪的分解代谢:① 脂肪动员;②脂肪酸的β-氧化的基本过程;③酮体的生成、利用和


生理意义。


6.甘油磷脂的代谢:甘油磷脂的基本结构、分类、合成部位和合成原料。


7.胆固醇合成与转化:合成部位、原料和关键酶;胆固醇合成的调节;胆固醇的转化。


8.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高脂血症。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1.氨基酸、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


3.蛋白质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及腐败作用。


4.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转氨酶、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α—酮酸的代谢。


5.氨的代谢、尿素的生成。


6.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一碳单位代谢。


7.甲硫氨酸循环。


8.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


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


1.嘌呤和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原料及其调节。


2.嘌呤和嘧啶核苷酸补 救合成。


3.脱氧核苷酸的生成。


4.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 代谢产物。


5.抗核苷酸代谢药物的生化机制。


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与调节


1.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2 .多酶体系在细胞内的分布和调节酶。


3.酶结构的调节。


4. 酶量的调节。


5.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


6.整体水平的代谢调 节。


第十章

D

N

A

生物合 成


1.中心法则。


生物合成的概念。

< p>

的复制。


4.逆转录。


< p>的损伤与修复。


第十一章

R

N

A

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的概念。


2.转录 体系的组成及转录过程。


3.转录后加工过程。


第十二章

蛋白质生物合成


新祥旭官网


/


1.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概念。


2.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和遗传密码。

3.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4.蛋白质合成与医学的关系。


第十三章

基因表达调控


1.基因表达的概念。


2 .基因表达的特点和意义。


3.真核和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第十四章

基因、基因组和人类基因组计划


1.基因的概念。


2.原核生物基因结构特点。


3.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特点。

< br>4.基因组概念。


5.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6.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第十五章

信息物质、受体与信号转导


1.细胞信息物质的概念及分类。


2.受体的概念、分类和作用特点。


3.G

蛋白。


4.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


5.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


第十六章

重 组

D

N

A

技术


1.重组< /p>

DNA

技术相关的概念。


2.基因工程基本原理。


3.基因工程与医学。


第十七章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 因子


1.癌基因概念。


2.抑癌基因概念。

3.生长因子的概念。


4.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


第十八章

血液生物化学


1.血液的化学成分:水和无机盐、血浆蛋白质、非蛋白质 含氮物质、不含氮的有机化合


物。


2.血浆蛋白质分类、来源及 功能。


3.血红素的合成的原料、部位和调节(关键)酶。


4. 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第十九章

肝的生物化学


1.肝脏生物转化的概念和特点。


2.生物转化反应类型及酶系。


3.影响肝脏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


4.胆汁酸代谢。


5.胆 色素代谢。


第二十章

维生素


1.脂溶性维生素生 理功能与缺乏症。


2.水溶性维生素生理功能与缺乏症。


免疫学


第一部分

免疫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绪论


1.免疫学发展简史。


2.获诺贝尔奖的免疫学家及其工作 简介。


3.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及其组成,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免疫系统的三大功 能,克隆


新祥旭官网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08 13: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20774.html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综合2017年考试大纲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