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医学部外国留学生本科入学考试大纲
物
理
一、考试要求
物理学科考试范围包括理论与实
验两部分
.
理论部分包括力学、
热学、
电磁学、< /p>
光学
及原子物理学等知识内容;实验部分包括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及实验数
据处理等内容
.
考试时实验内容只要求书面回答
. p>
本说明对知识内容考试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
A
、 p>
B
、
C
三个层次
.
较高 层次
的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要求,三个层次的含义分别是:
(A)
列为
A
层次的知识,应能说出它 的要点、大意,并能在有关现象中识别或直接
应用它们
.
(B)
列为
B
层次的知识,应明白它的 含义及其与其它知识的联系或区别,并能用它
对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
进行简单的计算
.
(C)
列为
C p>
层次的知识,是指中学物理中较广泛应用的重要概念和规律
.
要求能用
这些知识及有关方法分析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物理问题,进行推理和计算,并得出正<
/p>
确的结论
.
二、考试形式
1
.物理学科考 试内容注重基础,在考察知识的同时,兼顾能力的考察
.
2
(40
分
)
、填空题< /p>
(30
分
)
及计算题
(30
分
).
3
.各部分内容在试卷中所占比例分别为:
力学
热学
电磁学
光学
原子物理
实验
约
40%
约
12%
约
30%
约
8%
约
5%
约
5%
三、考试内容
1.
力学
1.1
质点的运动
内容
1.1.1
1.1.2
1.1.3
1.1.4
1.1.5
瞬时速度
会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v
?
v
0
?
at
,
s<
/p>
?
v
0
t
?
C
1.1.6
匀变速直线运动
B
自由落体运动
1.1.7
重力加速度
1.1.8
1.1.9
1.1.10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曲线运动
平抛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
利用其进行计算
.
1.1.11
线速度
角速度和周期
的问题
.
向心力
1.1.12
向心加速度
B
向心力仅限于由一个力提供并沿半径方向的情形
.
理解向心加速度,会用向心加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
B
关于竖直面上的圆周运动,只要求讨论最高点和最低点时
B
A
了解物体曲线运动的条件
.
B
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
会求解平抛 运动的问题
.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线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并
C
义,会计算自由落体的运动
.
了解曲线运动中速度、加速度的方向
.
2
p>
v
2
?
v
< br>0
?
2
as
进行计算
p>
.
要求
A
B
C
了解质点的概念
.
说明
质点
位移和路程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了解位移和路程的区别,知道矢量和标量
.
< p>
会用
s
?
vt
进行
计算
.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的物理意义
.
A
B
了解变速直线运动
.
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
.
1
2
at
,
2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像的物理意义
.< /p>
知道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意
1.2
力
内容
1.2.1
1.2.2
1.2.3
1.2.4
1.2.5
动摩擦因数
力的合成与分解
1.2.6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会正确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
1.2.7
1.2.8
物体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B
只限于受力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情况
.
B
会解决简单的静力学问题
.
1.3
牛顿定律
内容
1.3.1
牛顿第一定律
要求
A
理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
能综合运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综合性问题,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超重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
卫星的运动
宇宙速度
失重
A
了解失重与超重现象
.
C
但不处理连接体的问题
.
A
A
A
A
了解牛顿第三定律
.
简单了解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
.
限于圆轨道
.
了解三个宇宙速度
.
说明
理解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
B
计算只限于能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解的问题
.
力
重力
弹力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B
要求
B
A
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用引力
.
A
A
了解胡克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
了解静摩擦力,对最大静摩擦因数不作要求
.
会用滑动摩擦力公式
f
?
?
p>
N
进行计算
.
说明
理解力的概念,会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
.
了解重力
.
1.4
动量、机械能
内容
功
1.4.1
功率
动能
1.4.2
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
1.4.3
弹性势能
机械能
1.4.4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量
1.4.5
冲量
动量守恒定律
1.5
振动和波
内容
1.5.1
1.5.2
简谐振动
振幅、周期、频率
要求
B
B
说明
理解弹簧振子的振动
,
理解简谐振动图像
. p>
理解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
了解单摆做简谐振动的条件
.
1.5.3
单摆
B
会用单摆的周期公式
T
?
2
?
l
p>
/
g
进行计算
.
B
了解基本概念与定义
,
计算只要求一 维直线的情况
.
B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力学问题
.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
B
掌握重力势能表达式,定性了解弹性势能
.
B
B
处于匀速运动状态,且力与速度方向相同的简单问题
.
会用
E
?
要求
说明
只计算恒力做功问题;对功率的计算只限
于功率恒定物体
1
2
1
1
mv
和
E
?
mv
2
?
mv
0
2
进行计算
.
2
2
2
机械波
1.5.4
横波和纵波
波长、频率
1.5.5
波速
1.5.6
1.5.7
1.5.8
超声波,次声波
波的干涉
波的衍射
声波
A
简单了解声波、超声波及次声波
.
A
A
B
理解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并利用这些关系进行计算
.
知道干涉现象及产生条件
.
知道衍射现象及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
A
了解横波图像的物理意义
.
2
.热学
内容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玻意耳—马略特定律
气体的等压变化
2.9
盖·吕萨克定律
气体的等容变化
2.10
查理定律
2.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B
B
理解
P-T
图像的意义
.
应用只限于每一容器内气体质量不变的情况
.
计算要求比较简单
.
不要求对气体状态方程作微观解释
.
B
理解
V-T
图像的意义
.
分子运动论
分子的动能
分子的势能
物体的内能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晶体、非晶体
液体的表面张力
气体状态的状态参量
热力学温标
气体的等温变化
B
理解
P-V
图像的意义
.
要求
A
A
B
B
A
A
A
说明
了解分子的大小和质量;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和布朗运动
.
了解分子动能与温度的关系,了解分子热能
.
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
不要求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
.
简单了解
.
了解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
了解绝对零度的意义
.
3.
电磁学
3.1
电场
内容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电荷
,
电量,
电荷守恒
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电场
电场强度
电场线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
静电屏蔽
要求
A
B
B
理解电场可以叠加,
计算限于一条直线上电 场强度的叠加
.
A
B
A
了解几种典型的电场线图
.
只限于匀强电场情况,会用公式
U
?
Ed p>
进行简单计算
.
简单了解静电屏蔽
.
了解电荷的相互作用
.
只限于两个点电荷的相互作用
.
理解匀强电场
.
说明
3.2
稳恒电流
内容
电流
3.2.1
3.2.2
3.2.3
3.2.4
3.2.5
电流强度
欧姆定律
电阻、电阻率
电功、电功率
焦耳定律
串联电路
3.2.6
并联电路
3.2.7
3.2.8
3.2.9
3.2.10
电动势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伏安法测电阻
电池组
A
C
B
B
B
B
C
B
B
B
要求
说明
了解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
.
了解直流电和恒定电流
.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解决简单问题
.
理解电阻率
,会用公式
R
?
?
L<
/p>
进行计算
.
S
< br>会用
W
?
IUt
和
P
?
IU
进行计算
.
会用
Q
?
I
Rt
进行计算
.
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和功率分配
.
会计算串并联电路的简单问题
.
了解电动势的概念
.
理解路端电压与外电路电阻的关系
.
理解断路、短路时的路端电压和电流
.
会选择合适电路测电阻
.
会计算串联或并联组成的电池组的总电动势与内阻
.
3.3
磁场
2
内容
磁场、磁极
3.3.1
磁感线、磁通量
3.3.2
3.3.3
3.3.4
用、左手定则
3.3.5
3.3.6
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安培力
洛仑兹力,带电粒子
电流的磁场
磁感应强度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
要求
A
B
B
B
C
B
定性了解
.
说明
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磁场的方向
.
理解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
会用左手定则判断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力方向
.
< br>会有
F
?
IBL
进行计算
.
会计算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受力及运动情况,仅限于
速度与磁场垂直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