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级学院建设方案
【篇一:兰州城市学院学科专业调整与二级学院设置方
案
(
征求意见稿
)
】
兰州城市学院
学科专业调整与二级学院设置方案
(征求意见稿)
自
2006
年升本以来,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和学科专业发展,学校由
校
-
系二级管理模式逐渐过渡到校
-
院
< p>-系(部)三级管理模式,二级
学院成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主体
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
为社会服务的主阵地。
2014
< p>年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通过“
三步走
”
发 p>
展战略,建成国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从而
确
定了学校今后发展中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和加强学科建设提升
办学层次两项关键任务。
为此,开展新一轮的学科专业调整显得尤
为必要,而二级学院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
才培养的基层单位,
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现状与问题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
42
个,在校生招生专业(方向)
56
个,涵盖了
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
、法学和艺
术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和
31< /p>
个一级学科,初步形成了服务城市相关专
业、教师教育专业、工程教育专业
三大专业群(服务城市相关专业
16
个,教师教育专业
1 4
个,工程教育专业
12
个),基本体现了
“
突出服务城市功
能,优化教师教育结构,强化应用能力培养
”
的办
学指导思
1
想。(见图
1
)
图
1
一体两翼三集群学科(专业)建设 布局
2014
年
10
月,教育部本
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在肯定我校
“
初步实现了专
业
结构的转型发展
”
的同时,也建议学校
“
重新审视 专业规划,厘清
专业建设思路,构建符合地方发展和学校实际的学科专业体系
。为
积极落实专家组的意见与建议,持续优化学校学科、专业结构
与二
级学院设置,学校在学科方向凝练、专业结构调整以及相应的学院
< br>设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第二次党代会以来,通过机构改革、人
事制度改革和分
配制度改革等措施,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学科、专业
与二级学院的调整、合并,学科、专业
与二级学院设置趋于合理。
(见表一)
2
表一:兰州城市学院学科、专业与二级学院设置一览表
3
4
5
【篇二:
xx p>
学院学风建设实施方案】
xx
学院学风建设实施方案
学风是高等学校办学思想、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p>
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及高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
分。良好的学风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
十分重要的意义。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为深入
贯彻落实《
**
学院关于进
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
(试行)》(
*
学委〔
2012
〕
17
号),
以迎接教育部审核性评估为抓手,构建我校学风建设的长效机
制,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
< br>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
面贯彻落实党
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后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等教
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紧紧围绕教
学这一中心任务,突出学风建
设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科学统筹、强化引导、严
格管理、
优质服务,实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风建设的总体思路:树立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工作
理念,充分发
挥教师主导作、学生主体作用和第二课堂的促进作用。
以师德、师风、教风建设带动学风
,健全教学管理措施,完善教学
督导机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
中的主导
作用;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建立健全学风建设保障机制,严格要求,
分类指
导,形成
“
学校统筹监督,二级学院具体实施,学生自主管理
”
的运
行机制,使学风建设从低年级的规范要求逐步转变为高年级的习惯
养成;以第二课堂为
教育载体,规范活动管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促进学风建设。
二、学风建设工作目标
构建 完善的学风建设管理体系,通过完善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学生学业预警机制和激
励机制,增强学风建设的执行力。将学
风建设重心下移,以二级学院为责任区域,以班级
为基本单位,以
班风促学风,形成学校检查监督、二级学院具体实施、学生自我管
理的三级管理模式,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将学风建设制度化、规
范化
、科学化,努力实现
“
八高四低
”
工作目标,即学 生出勤率高、
学位绩点高、过级率高、获奖率高、考研率高、就业率高、精品社
团率高、学生参与科研率高;学生不及格率低、违纪率低、旷课率
低、受
学业警示率低。形成教师身体力行,敬业乐群,学生奋发向
上,勤学好问的优良学风,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学管理,整顿教学秩序
1.<
/p>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修订和出台《
**
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
设的实施意见》(修订稿)等有关教风、学风和考风的制度性规定
或实施细则,完善体制机制,细化制度漏洞,进一步强化对学风建
设的制度化管理。<
/p>
2
、加强督导,及时反馈,明确提出
“
学风的基础是教风
”
的理念,强
调教师应以自己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执教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学生,以优良教风促进优
良学风,形成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的生动局面。
3
、加强学生学业 过程管理。一是严格执行课程考试资格审查制度。
学生累计旷课三次及以上者,或未交作
业的次数超过该门课程作业
总数三分之一者,教师有权确定其不得参加该课程的正常考核
,并
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给予重修补考机会。二是严格执行留级制度。
< br>一年级的学生累计不合格课程达
20
学分者或必修课程
5< /p>
门未取得学
分者,不得升入高一年级,须留在原年级重读,并向家长发出学
业
预警通知;二年级或三年级学生累计不合格课程(包括专业必修、
专业选修、学校通识课程及公选课程)学分达
30
学分者或不合格课
程累计达
8
门者,不得升入高一年级,须留在原年级重读,并向家
长发出学业预警通知。重读学费按所在专业标准收取。四年级不得
留级。对于符合条件的学生坚决予以留级,每学年开学初审理留级
事宜。三是严格执行
退学制度。学生在基本学制学习期间,必修课
和选修课累计不合格课程达
45
学分者,坚决予以退学,每学年开学
初审理退学事宜。四是加强学生
毕业论文资格审查。完善《肇庆学
-
-
-
-
-
-
-
-
-
上一篇:大学班级活动策划书【精品】
下一篇:大学特色晚自习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