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
p>
1952
年,
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1985
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
1990
年获硕士学位授 予权。先后隶
属于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
1999
年开始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
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具有鲜明航空、国防特色的高等学
校。<
/p>
学校位于有着
“ p>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
美誉的英雄城
——
南昌。校园环境优美,拥有前湖校区和上海路
校区
2
个 校区,占地面积
3000
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
100
< p>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
万余人,拥
有教
学、科研设备
31000
多台套,仪器设备总值约
2.97
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
190
多万册,电子图书总
量
3
万
GB
,中外文期刊
210 0
余种,建立了国内外电子文献资料数据库
32
个。体育活动场地 面积达
12.4
万平方米。
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现有教职工
200 0
余人,专任教师
1300
余人,其中教授
180
多人、
副教
授
400
多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45%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370
多人、硕士学位的教师
760
多人,约占
专任教师
总数的
86%
;博士生导师
19
人,硕士生导师< /p>
440
人;有双职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
院士<
/p>
5
人
;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30
人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
人, 全国
“
五一
”
劳动奖章获得者
1< /p>
人,
全国优秀教师
5
人;教育部
< p>“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
人
;
全国模范教师暨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
1
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
人;
江西省高校哲学社 会科学领军人才
1
人
,
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学 术
骨干
1
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3
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
51
人,省(部)级中青年骨
干教师
80
人,
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 人
2
人
;“
井冈学者特聘教授
”1
人,
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
一、第二层次人选<
/p>
32
人,江西省
“
赣鄱英才
555< /p>
工程
”
人选
17
人,江西省教学名师
18
人,江西省
“
青年五
四奖章
”
获得者
1
人。
学校现设
21
个学院 ,
58
个本科专业。具有
14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覆盖了
69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
具有
1 4
个工程硕士领域和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还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
高校和科研院所联
合培养博士生。学校被列为江西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预测单位,具
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
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拥有
“
< p>江西省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校始终坚持
“
育人 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人才强校,开放办学
”
的办学理念,扎实推进内涵建
设,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8
个
省级特色
专业,
2
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
个国家 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9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
心;
p>
2
个江西省高水平重点学科,
6
个江西省一级重点学科 和国防基础学科,
22
个二级重点学科,
16
个省
(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基地,
1
个 江西省首批
“2011
协同创新
”
中心。获得国家 级教
学成果奖
2
项,并在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课程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
区方面均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学校
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获批
2
个国家
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3
个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计划试点专业,
3
个校企联合申报的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
中心。学校与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
国家
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 主动跟踪前沿、适应需求,坚持产学研用结合的发展理念,瞄准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
< br>航空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大科技成果的转< /p>
化力度。近五年来,学校科研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5
项(参与),获批国家自然科
-
-
-
-
-
-
-
-
-
上一篇:1101 南京大学 AA 382 269
下一篇:同是“211”高校 区别却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