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韩
捷
,男,博士,教授,
p>
1957
年生,郑州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所长
,
河南 省优秀教师,
省管优秀专家,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
全国故障诊断学会副理
事长。长期从事设备故障
机理及智能诊断技术的教学、研究和产品开发。指导研究生
30
余
名。主持或参与完成包括国家
“
八五
”
重大装备技术攻关、
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商品化
示范项目等在内的
国家和省部级项目
20
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12
项,其中主
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
河南省科技进步 奖
10
项,
化工部科技进步奖
1
项等。
发表学
术论文
80
余篇,其中
EI
收录
15
篇。主编出版学术专著
3
部。
多年来注重产、
学、
研相结合,
坚持走与企业结合及应用产品开发之路。累计开发设备状态
监测与故障诊断类产品
3
大系列
10
余种,< /p>
其应用覆盖包括吉林化学工业公司、
武汉钢铁集
团、洛阳炼
油厂、长城铝业公司等数十家特大企业在内的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
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十余项,其中包括
“863”
计划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 项目、河南省杰
出人才创新基金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10
余项
张琳娜
,教授,女,
p>
1957
年生,
1989
年获工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 制造业信息化理论及
应
用
技
术
< p>的研
究
,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有
:
< /p>
CAD/CAE/CAM
应
用
技
术< /p>
、
网
络
化
精
度
CAD/CAE/CAT
、工序精度
CAPP
及开发工具技术、面向制造过程的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集
成系统(
CAQS
)及其关键技术、几何精度的数字化设计与计量认证技术研究、产品几何技 p>
术规范(
GPS
)理论及集成应用工具系统开发技术研究、基 于
GPS
的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
技术、
G PS
不确定度理论及评价技术研究等等。
围绕主导研究方向,
发表 学术论文
50
余篇,
已有多篇被
EI p>
、
ISTP
收录;出版著作及工具书
5
部;取得主要科研成果
10
项,其中包括国
家
八五
”
重点攻关、
“863”
子项、省部重大攻关及重大自然科学基金等;获得省部级科技进
步奖励多项。目前承担
有国家
“
十五
”
攻关、省重点攻关项目多项。 p>
黄士涛
,教授,男,
< p>1946
年生,
1969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力学专业,
1981
年获清
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工学硕士学位。
1983
年到郑州大学工作至今。
1986
年作为国家公 派的访
问学者在美国堪萨斯州立进修学习。
本人长期研究非线性振动、< /p>
机械故障分析及其识别方法
的研究。机械故障分析,
就是在 机械发生异常或故障时,
对于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分析。正
在研究的数据
挖掘方法,在机械故障分析方面,是一种崭新的研究方法。
马胜钢
p>
,教授,男,
1954
年生,
1988
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
流体传动与控制、机械加工
自动化。国内首创产品
“CNC
通用感应淬火机床
”
、
“
高精粒度检
验筛
”
、
“
散粮车自卸平台
”
分别在洛拖集团、上海宝钢 集团等企业和国内近百家大型粮库获
得应用,
“
液控振动 筛
”
、
“
磨粉机
”
等项目即将全面推广应用。近年来发表论文
20
余篇,获
省部级奖
4
项。
张明成
,教授,男,
1945
年生,
1970
年 毕业于郑州工学院机械制造及设备专业。已完成
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有:
活 塞椭圆车床的研究、
设计与制造;
活塞群部等截面及变截面成型机
构的研究
;
行星锥无级变速器的研究与设计;滚动轴承球推式行星减速器 的研究与制造;磁
驱动旋涡泵的研究、设计;
W
调速离合 器的研究等专利
2
项。共发表论文
30
余篇,其中 多
篇论文获厅局级、
省级优秀论文奖。
科研成果获厅局级 科研进步二等奖
1
项;
获省级星火三
等奖
1
项;获省级科技进步特等奖
1
项。目前主持在研 省级攻关项目
2
项。
华绍杰
,教授,男,
1944
年生,
1967
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修。研究方向为润滑理
1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论
及轴承技术,
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地位。
近年来,
在中美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资助的国际学
术会议,
国内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p>
承担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达国际先
进水平,获原机械部六
.
五攻关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在 研项目
6
项。
岑少起
,教授,男,
1946
年生,
1981
年获西安交大工学硕士学位,
19 88~1990
在德国斯
图加特大学进修。从
1978< /p>
年起一直从事流体润滑理论和轴承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1980
年首次求出偏心率
ε≥1
时径向滑动轴承的
EHL p>
解;
1989
年在德国首次得到有限长滑动轴承
的完全
Navier-Stokes
解;
1993
年和
1997
年分别提出圆锥浮环和径向
—
推力 联合浮环动静压
轴承结构并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
2005
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
目为:三维浮环动静压轴承
--
转子系统特性及主动控制研究。在《机械工程学报》等国内外
刊物上发表论文近
30
篇。
张洛明
,教授,男,
1955
年生,工学博士。洛阳农机学院(现河南科技大学)农机系毕
业。先后在
中国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机械研究院等单位工作。
1995
年获日本名古
屋大学工学硕士、
1998
年获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博士 学位。
1998
年月回国后进入郑州大学,
2002
p>
年
10
月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进行了一年的合作研究。现任机械工程学 院院长。主要研
究方向为:
金属结构材料的疲劳强度评价、
微裂纹扩展机理及行为、
含裂纹材料的疲劳寿命
预测、断裂力学及工程
应用、机械设计等。
吴晓铃教授
、
(
原机械部郑州机械研究所总工程师
)
< p>。1970
年毕业于湖南大
学机械制造设备及工艺专
业;
1970-1975
年在第一机械工业部东方电机厂任技术员,
1975
~
2001
在机械部郑州机械研究所从事科研 及管理工作,先后担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主任
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研究
员,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博士生导师(机械设计
及理论)等职;
19 84
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进修;
1987
~
1988
年赴美国访问学者;
2001
年底
至今在郑州大学工作。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国际
机器与机构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齿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
STLE
学会会员,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董事,
< p>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西安交大、
合肥工大等
学校兼职教授,
河南省科技咨询业协会机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郑州市制造业< /p>
信息化专家组组长等职。
< /p>
研究方向为先进制造技术包括
CAD/CAM
、机械传动,摩擦学、 绿色制造,制造业信息
化等。
承担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项目,
自
1986
年以来,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国家
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机械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
中国石化
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发表论文
100
余篇(部分被
SCI
,
EI
, p>
ISTP
收录)
,
主审并
< p>参加编写齿轮手册,参加编写机械工程手册,齿轮设计手册等;
1996
< p>年获省自然科学优秀
论文一等奖;
2000
年国际会 议论文获
2001
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
93
年获国家政
府津贴,
95
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 家称号。
张
恒 p>
,教授
/
博导,男,
1946
年生,
1969
年毕业于洛阳工学院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
1982~1984
年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复合材料研究。
完成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
3
项及
18
项部省级科研项目
,出版专著
12
部,发表学术论文
50
篇。目前承 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国家重点军工项目
2
项及横向课题
10
项,总经费
207
万元。 主要研究方向:功能复合
材料。
2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李
凌均
,
男,
博士,
副教授,
1964
年生,
郑州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1987
年
7
月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专
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2
年
9
月入学西 安交通大学机
械工程学院,从事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学习与研究工作,
1995
年
6
月毕业,
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0
年
9
月入学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从事机械设备故障诊断 、
智能诊断、
模式识别等的研究工作。
在攻读博士期间, 参加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一项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一项
项目和多项重大横向合作课题的研究。于
2003
年
11
月毕
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3
年
11
月到郑州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工作。目前主要从事设备< /p>
监测与故障诊断、
信号处理、
人工智能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研的省部级课题及企业合作项
目
4
项,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近
20
篇。
张恒教授简介
< /p>
张恒,
1946
年
11
月生,
1969
年毕业于洛阳工学院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
先后任洛阳
工学院力学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
1998
—现在,郑州大
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导。其间:
1976
—
197 7
年在同济大学工程力学系学习弹性
力学、塑性力学和有限单元法;
p>
1980
—
1981
年在清华大学学习断裂力学和断裂
力学实验;
1982.12
—
1984 .12
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机械系学习断裂力学和复合
材料力学,
从事复合材料的断裂力学研究;
1989
年
6
< p>月—9
月在美国波特兰州立
大学讲学;
1992
—
1993
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作访问教授,从事复 合材料力学
研究。主持完成过复合材料齿轮、复合材料轴承、复合材料发动机、复合材料
飞
轮和微胶囊自修复材料等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完成过复合材料 透波盖和
复合材料降噪保温垫等八项国家重点军工项目子项及其它
20< /p>
余项部省级科技攻
关项目;出版了“复合材料齿轮
”、“复合材料轴承”、“边界单元法工程应
3
文档收集于互联 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 载支持
.
用”、“复合材料大全”、“先进复合材料手册”等十部学术
专著;发表论文
9
0
余篇,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奖、河南 省优秀归国人员奖、河南省十年基础研究
先进工作者、机械部优秀专家、机械部和河南省
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目前从事功能复合材料设计与应用研究,近
8
年 年均科研经费
110
万元。
现任中国复合材料材料学会理事及中国复合材料材料学会民 用复合材料
专业委员会主任。
吴晓铃教授简介
吴晓铃教授是赴美国访问学者。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国际机构学与机< /p>
器科学联合会(
IFToMM
)技术委员会委员
< p>,美国
STLE
会员,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
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
重庆大学、合肥 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中国机械工程 等杂志的编委,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传动分会常务
委员,
全 国齿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郑州市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等职务。
是本校机
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学术带头人。
研究方向为先进制造技术、机械传动、摩擦学、绿色制造、制造业信息化等。
承担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省部级科< /p>
技进步一、
二、
三等奖;发表论文
100< /p>
余篇;主审并参加编写齿轮手册
,
参加编写机械工程
手册,主编润滑设计手册等。
吴晓铃教授先后在第一机械工业部东方电机厂、机械部郑州机械研究所和郑州< /p>
4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
-
-
-
-
-
-
-
-
上一篇:郑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表
下一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师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