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石油大学
2011
—
2012
学年
p>
第
1
、
2
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实践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关于毕业大学生应选择继续深造还是就业的调查
调查对象:大三以及大四的在校大学生
p>
调查时间:
2011
年
10
月
6
日—
2011
年
11
< p>月4
日
调查方式:与在校大学生共同探讨了解
面对如饥似渴的跨国公司,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对社会中大批 量的本科生。
对于应届的毕业生应该选择继续读研接受更加宽范围的知识领域还是选择步
入社会当中去
亲身的掌握和积累些就业经验呢?应届毕业生面临深造或者求职的选择时出
现的彷徨和焦
虑,在大学已成为常态。此篇论文将针对这一话题展开多方面的利弊分析。
在此我先引用来自第一调查网的一份表格调查,
从而了 解下大家对于此问题的看法: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你认为研究生和本科生
(
单选题
)
选项
1
选项
2
选项
3
选项
4
根据图表我们不难看出,
对于当代这个社会人们普遍认为研究生和本科生没有什么 差
距,
能力都差不多,
这种想法也是应届大学生选择步入 社会从业的根本原因,
因为他们认为
花大多的精力与时间和金钱去学习考
研所带来的结果会和本科生一样甚至远远不如本科生。
没有什么差别,能力都差不多
研究生还是比本科生要优秀一些
本科生比研究生更适应工作岗位
不好说
39
.
47%
60
票
30
.
92%
47
票
18
.
42%
28
票
11
.
18%
17
票
一、
就此方面的 看法,
我可以总结来说一部分应届毕业生选择
就业放弃考研的原因一是:
认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认可度在社会上持
< p>
平等观念,
自己没有必要浪费精力在漫长的考研路上。
就这样的看法
我将进行进一步的剖析,
全面的分析了解下是否研究生在就业上同等 p>
于本科生。
根据
《网络招聘下北京 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与职业发展调研报告》
这份智联招聘的调
查报告通过
网络求职环境下北京地区
24
所高校
22400
名 毕业生的抽样调研及数据分析,反
映了
2005
届至 p>
2007
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职业发展、
行业分布 、薪酬水平等情况。
据报
告的数据显示,
北京高校毕业生 近三年的初次就业率为
80.6%
,
高于全国毕业生就业率
72.1%
的平均水平。北京地区文科学生的就业率略高于理工科学生,本科生
就业率略高于研究
生就业率,比例分别为
81.4%
和
76.8%
。调查数据显示北京高校毕业生专 业与就业匹配度为
54.5%
,近三年来北京高校毕业生无工作变迁经历 的比例为
68.54%
。根据对职位晋升率的分
析,
p>
6.5%
的毕业生在职位上得到晋升。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率差别较大,调查结果显 示,
研究生的就业率明显低于本科生,二者的就业率分别为
64%
和
73.4%
。这也给盲目考研者敲
了警钟。<
/p>
关于就业率倒挂现象我想大家都有所了解,近几年来出现研究生就业率不
如本科生,
本科生不如专科生的就业倒挂现象,就社会而言倒挂现象的产生的原因不外乎
有几个根本
点:
(
1
)在于工作经验,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相比本科生的就业经验较之研究生明显更
有
优势,
本科生毕业甚至在实习期间已经积累了工作经验,
对于某项具体工作的实际 操作能
够得心应手,
然而一名研究生将会比本科生少两年甚至三年的工作 经验,
研究生只能在知识
理论上做到完美,
一旦谈之实际 操作问题多数都会使应聘企业大跌眼睛不经失望,
因此对于
企业来讲多数
不会选择一个零基础的学工。
(
2
)另 个原因在于职工薪酬,对于本科生来讲,一般院校的本科生将自身的起步薪
酬定位中等偏
下,
这样就迎合了工作单位对于支出最省化的经营理念,
然而对于研究生来讲,< /p>
从研究生的自我心理暗示来说,
身为一名研究生我的学历,
与我所花费的精力和金钱较之本
科生都要多,
我理所应当得到更高一层次 的薪酬,
但是对于企业来讲同一非技术含量较高的
职位,企业没有必要花
费重薪去选择研究生。
(
3
)浏览过各 大招聘网站的同学应该会发现,很多岗位,其招聘条件就会标注“高
中以上学历”简单来
说,就是原本一个专科生就能胜任的工作,现在用人单位招了本科生,
原本一个本科生就
能胜任的工作,
实际却有很多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申请该岗位。
然而对于
那种专业性能较高真正适合并且需求研究生的岗位却由于主攻专业的不匹配以及自身原因
不胜任而以失败告终。
二、
对于应届毕业生选择就业放弃考研的原因二是:
对于自
身
能力的衡量以及对于迈出考研之路所需投资的衡量,
让许多应届毕
业生选择了就业。
(
1
)从
2001
年到
2006
年,
6
年内国内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从
45
万增长到
127
万,增
加了
80< /p>
余万人。
2009
年为
124.6
万 人,有机构预测
2010
年考研人数可能要达到
180
< p>万人。
与此相对应,从
1999
年高校连续扩招以后 ,研究生教育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目前考
研的报名与录取比例大致维持在
3
:
1
到
4
:
1
之间。
相比之下很多应届毕业生面对这种极具
竞争力
的数字比例时选择了放弃,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无心学习或者学不进去甚至压根不想学
(
2
)
根据研究生收费改革的相关规 定,
2007
年,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
17
< p>所高等学府都取消了公费研究生制度,
而两到三年的研究生学费也要在开学的时候全 部一次
性交齐。
尽管部分高校有替代办法,
如北京大学就 采取了奖励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
的学费和生活费。但是,一次性拿出这笔钱
p>
(
一般都在万元以上
)
对于很多考研者来说依然困 p>
难。所以,
在考虑由学费而形成的读研直接成本时,还必须考虑读研的机会成 本。
所谓机会
成本,即你做出一项选择是所放弃的所有其他选择中的最优
选择所能带来的收益。在这里,
读研的机会成本主要是读研这几年中,
假 如没有选择读研而是选择工作所能获得的工资、
社
会经验等等。
因此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毕业生来讲对于考研所付出的成本和收入的天枰中选
择了
最保守的就业,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去评估成本与将来的收入能否有利润可言。
三、
对于应届毕业生选择就 业放弃考研的原因三:
由于所在
城市和地区政策不同,
以 及自身家庭情况的不同,
很多应届大学生在
毕业后能够得到一份稳定而又
满意的工作就会选择放弃考研
这种现象在校园中是极为 常见的,很多由于家庭背景较好的毕业生可以“潇洒”的
度过他的大学生涯,
更加不用纠结在是否考研的苦恼中。
很多城市
依旧存在着自从父业的现象,
也就说明我不需要成绩太对优秀,
更不需要考研毕业后依旧有
属于自己的去处。
四、对于应届毕业生选择就业放弃考研的原因四:很多大学
< p>生在步入大学校门时都兴致满满的扬言要考研,
可是考研的计划却在
一年又一年的策划中,
慢慢失去了良好的学习时间,
索性选择了放弃 p>
对于考验来讲专业和学校的选择无疑是一件 大事,
很多人在策划考研初期目标定的
非常高,
然而在进 步不了解后,
发现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又开始另寻目标学校,
在学校的选择
之后便开始纠结专业的问题,
思前想后不同的专业都有不同的就业前景,
很多人开始盲目的
听从与跟从,
在选择专业上改前涂后的。
当做了一系列的考研决策后,
开始变得更加没有目
标性,也在纷
纷言论中失去了自信,从而放弃了考研。更有很多应届毕业生在购买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