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初试专业课
334
和
44 0
参考书目初试备考
复旦新传考研基本情况概述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学科评估
A
,仅次于人大和中传,是无数新传学子梦想的学府。
复旦研究生硕士点分学硕与专硕,
学硕偏理论研究,
专硕 偏实践操作。
学硕考研难度较专硕
大,每年录取人数为个位数,今年进复
试人数情况:新闻学
6
人,传播学
9
人,广告学< /p>
6
人,学硕学费
8k/
年,三年学制。专硕 (
MJC
)近两年呈扩招趋势,分为三个方向:综合方
向
、财经方向、国际传播方向,专硕学费
5w/
年,两
-
< p>三年学制(一般两年)。
专硕从
2019
级开始不再提供住宿,学校提出“学生原则上自行安排住宿,学校协同相关院
系努
力拓展校外住宿资源,
协助全日制学生以社会化方式解决住宿需求。
”
< p>具体住宿如何安
排现在还未可知。
复旦专
硕从
2019
级开始恢复国际传播方向的统考招生,
这也是今年统 考最终录取名额要比
官网的招生计划
26
人增加到
46+
的原因,
但最终拟录取名单还未出,
具体多少可以 之后在
官网查询。
但是可以预计的是,
之后国际传播方向 的考生可能在外语方面提高相应要求,
方
向上的选择也需慎重。
考研基本必备书目
【专业】
1
、《新闻学概论》 (第六版)李良荣著【第六版备考期间才出,前期背的第五版】
2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著
3
、
《传播理论
<
起源、
方法与应用
>
》
(第
5
版) p>
[
美
]d,Jr.
著
4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二版)黄瑚著
5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读本》童兵主编
6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著
7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李良荣主编
8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刘海贵著
9
、《新闻编辑教程》(修订版)张子让著
10
、《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丁法章著
11
、《整合营销传播:原理与实务》黄鹂何西军著
< /p>
12
、《全球整合营销传播》
[
美
]
唐
E
·舒尔茨菲利普
J
· 凯奇著
13
、《公共关系学》(第五版)居延安主著
PS
书目总结
:
根据我对
2011 -2018
年新传专硕真题的研究,发现,
440
基础所考基本上 出
自
1
、
2
、
< p>4三本书,辅以少量的
6
、
7
网络传播内容和
5
马新观,新概、传播学和中新史的
重要
性不言而喻。
334
实务所考比较杂,
但是也可以大致分为采写编 评、整合营销、网络传
播以及前沿热点四部分,
13
公关 也会偶尔出现在实务题目里。
这里提醒大家,
在复习备 考的时候不要只顾闷头苦学,
还要多多分析自己的专业情况,
比如
分数线、报录比,什么时候报名,什么时候现场确认都要重视起来,这些信息推荐以后查询
鸿知复旦考研网,都有总结好,
非常节省搜集整理信息的时间,建议大家加入收藏夹,
经常
访问查阅。
有问题也可以咨询老师和学姐,人都挺好 的,
他们做复旦比较久了,资料和专业
课的班也是信得过的,我有的同学
是经过他们的培训的。
复习时间表
< br>7
月
-8
月完整看书阶段
+
适当做笔记建框架
9
月
-10
月背诵与思考
+
研究真题
11<
/p>
月背诵与思考
+
开始动笔练习
+***
热点课
12
月背诵与思考
+
建立自己的专题框架
+
模拟
+
考新闻五套卷
PS
:
前面介绍书目时已经简单介绍过
440
基础所考的主要内容,
题目类型分为名词解释
(5
’
×
7)
、简答题
(15
’×
3)
和论述题
(35
’ ×
3
选
2)
三种,每年每个类型的题量和分值可能 小有
变化,但大体不变。复旦新传很重基础,新概、中新史和传播学三本书必须背到滚瓜
烂熟,
否则很难拿到基础甚至高分。
三本书的分值占比平分秋色,
但也还是有所侧重,
三本书具体
考试特点将在后面分论解析。我
的基础总分
119
,不算高分,在“神仙打架”的
2019
年,
还是有很多同学拿到
120+
甚至
130+
的好成绩,专业分值在复试名单的排名里还是很重要
的,
总分同分数段会再按专业分数排名,今年
394
同分有
6
人,我排第
5
……
新闻学概论
李良荣大大的
《新 闻学概论》
是新传里非常非常基础的一本书,
也是学习新传过程中你会发
现非常耐读,
每背一遍都有新感受的一本经典教材。
如今新概已经 出第六版,
加入了一些新
说法和新观点,部分例子也有更新,之后考研应
该是以最新版为考试蓝本。我从
9
月开始
背诵到
12
月考试,一共思考诵背
6
遍。
这本书里的内容非常好理解,
前期背诵起来也会发现
(尤其较传 播学教程而言)
十分朗朗上
口,但是,
后期整理框架和梳 理知识点时,就能发现这本书的知识点非常多而散,
经常是无
法全面兼顾
和融会贯通,
这在后面动笔练习论述题的时候尤为明显。
输出和输入是同样重要< /p>
的东西,如果能做到倒背如流而而面对试题手足无措,那也无用。
虽然会有输出的困难,
但是也不要提前打起退堂鼓。
这本书除了 熟练掌握知识点以外,
很重
要的一部分是学会用新鲜热点和前沿观点去接
洽经典理论。
建立自己的宏观专题是一个很好
的方法,
将 书本和热点用逻辑串联,
建立宏大的知识图谱,
在面对试题的时候就能快速定位< /p>
其所属的知识区块。
建立专题在前期是无法做到的,
因为此 时基础还未打牢,
无法做到前后
联想,
只能在奠定一定基 础的后期才能着手。
我在十一月中下旬经历了痛苦的知识混沌状态
后,才
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专题框架,虽然耗费了一些时间,
但是会有思路逐渐清晰,
豁 然
开朗的惊喜。
大专题示例我会以图片形式进行部分示例,
但是希望大家不要照抄照搬,
因为
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联想是不一样
的,
只有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建立出的框架,
才能被你吸
收
,并在大脑中形成知识图谱和知识区块。
另外,
440
基础中的热点和
334
实务中的热点考察其实是互通的,
一个是知识聚合能力
(通
过基础知识展示社会热点和前沿理论);
一个是知识的发散能力(以基础知识为奠基,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