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河南科技大学官网登上《科学》杂志事件、质疑与回应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09 12:23
tags:

-

2020年12月9日发(作者:戴志敏)


登上《科学》杂志事件、质疑与回应



“不懂中医”的 生物学家徐安龙自从两年前当上了北


京中医药大学校长以来,一直很低调,但是他没想到 ,这一


次,自己成了媒体的焦点。



2014

12

19

日出版的当年最后一期《科学》杂志 ,


除了年终盘点专题外,还刊登了一组

25

页的文章,总 标题


叫做“传统医药的艺术与科学”

。该专题的封面图片采用中


国阴阳图形作为背景,下面标明的赞助机构为:北京中医药


大学、香港浸 会大学。


文章刊 登以后,最初只在中医界和中医的支持者中间传


播。

很多人在转发时都高 兴地说:

“中医总算登上了

《科学》


杂志了!

< p>”

然而,

12

28

日,

网络上一篇文章却指出:

Science


出的“中医专刊”只 是增刊,内容根据赞助商要求定制,没


有经过同行评议,与学术期刊

Sc ience

编辑部完全无关。


“科学斗士”方舟子向来坚决反对中医,他在海外运作


的“新语丝”网站就设有固定栏目“立此存照

?

中医批判”


在《科学》杂志的“传统医药的艺术与科学”专题发表后,


方舟子发 了一条这样的推特:

“北京中医药大学出钱由美国


《科学》出了一本宣传 中医药的广告册,登的文章都未经同


行评议,与《科学》编辑部毫无关系,然后就欺骗国 内公众


说《科学》破天荒出了一期中医专刊。这招是向西安翻译学


院学的?当年西翻在洛杉矶时报登了一则被评为中国十大


名校的广告,然后就欺骗中国 公众是洛杉矶时报的报道。


由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是赞助机构,而徐安龙不仅是该校


校长,还是此专刊的编委,专刊中还有他的署名文章,因而


他很快就成了受关注的焦点。


?

一所大学的角色


“其实,我并不是这件事的发起者。我们是最后一个加


入到这件事的机构。

”徐安龙解释道,

2014

5

月,他在南


京参加一个中医学术会议,会上他作的演讲引起了现场的强


烈反响,其中包括英国剑桥大学的华裔教授樊台平。樊台平


在会 下找到徐安龙,询问他能否就以此次演讲的观点为正在


筹备的《科学》专刊写一篇文章。 徐安龙当场就答应了。


尽管徐安龙自己从事的是西医研究,但却是个中医的


“铁杆粉丝”

。童年时期,他曾得了伤寒,病情严重,但因


家境贫寒,无力去县医院诊治,是一位懂中 医的邻居用传统


草药将他治好。这令徐安龙对中医心生好感,并萌生了长大


后要学医的念头。后来,他大学学的是生物学专业,在美国


留学时主攻的是免 疫学,回国后一直在母校中山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做研究。在“中大”时,他就用现代科学 的眼光来研


究中医,发表过数篇与中医相关的论文。直到来北京中医药

< br>大学担任校长,徐安龙与中医多年的缘分才算是有了个结果。


在组织《科学》杂志这期专刊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 的


原因,经费出现了缺口,樊台平于是提出希望“北中医”能


够 提供经费支持;同时他也强调文章接受与否跟赞助完全无


关。对此,徐安龙对《中国新闻 周刊》记者解释说,

“我其


实一开始也拿捏不准,心里很矛盾,后来召开 校长办公会商


量,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他表示,鉴于学校在国


内中医界的地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应该有这个担当,让中医


在国 际主流学术期刊上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就这样,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最后一个加入进来的赞助


机构。根据专刊的首页说明,这将是一个总共有三期的系列


专题。而《科学》杂志国际运 营、协作与出版副总监吴若蕾


则强调,目前“至少”有三期,或许还会有第四期。她解释


说,赞助机构并不止这两家,这些机构将在后面几期的专刊


上有 体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的名字之所以被


放在第一期,与赞助经费多少无关 ,而是因为按英文字母排


序,这两家校名以“

B

”字打头 的大学排名最靠前。


?

《科学》不只是一本杂志


2014

1

13

日,

《科学》杂志新任主编玛莎

?

麦克纳


特在北京访问期间拜会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两人会面


时,她送给李克强一期特殊的《科学》杂志――

2012

8


出版的一本专门介绍中科院科学成就的增刊。

< p>“你能说李总


理接受的也是一期广告吗?”吴若蕾一开始就举了这个例子,


来解释《科学》杂志增刊的性质。


根据她的介绍,

《科学》杂志并非公众所想象的那样,


只刊登经同行评议的论文,而是一本综合性科学类期刊,内


容还包括科学 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科普信息。此


外,

《科学》

杂志还会不定期地与正刊一起发行一些出版物,


被统称为

Custom Publishing

(定制出版物)

,如学术海报,刊


内专题,

副刊等,

但并不属于广告性质,

而是用作科学推广。


《科学》杂志也有真正的广告,那都是在杂志的封底、封内


和最后几 页,内容多为全球各家科研机构的招聘或产品广告。


近些年来,

《科学》平均每年做的增刊有七八期,其中


来自亚洲的科研机构要求做增刊的比例较大。吴若蕾解释说,


“这是因为 ,西方国家的科研机构已经占据了科学的主流地


位,相比之下,来自新兴国家的科研机构 更需要向外界展示


自己和寻求承认。


而此次出版的中医专刊,严格意义上讲并不能称作“ 增


刊”

,而应当叫做“刊内专题(

special is sue

“你看,它并


不是单独发行的小册子,

而是正刊的一部分,

有自己的页码。


吴若蕾拿着一本

2014

12

19

日出版的《科学》杂志正


刊,向《中国新闻 周刊》记者展示说,

“这根本不是广告,


这几家赞助机构出的钱也不是广 告费,实际上,他们只是分


担了部分的出版、印刷费用,甚至连增加的出版成本都未能< /p>


全部覆盖。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09 12:2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23700.html

登上《科学》杂志事件、质疑与回应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