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
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xx
中国大学排行榜
xx
年
1
月
26< /p>
日,最好大学网发布“
xx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清华
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位居前五,成
为中国高校
金字塔尖端上的学府。
6-10
名分别是南京大学、中国科
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
[1]
“生源质量”指标排名显示,国内顶尖学生优先报考的依然是清< /p>
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名第三。
其次是中国 人民大学、
南大、上海交大、复旦、中科大、浙大和南开大学。
[2]
xx
年
12 p>
月
30
日,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正式发布
《
xx
中国大学评
价研究报告》,报告公布了
xx
中国大学排行榜
100
强榜单,这是艾
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第
14
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 p>
校友会网
xx
中国大学排行榜
100
强中,北京大学综合实力最强,连
续
9
年蝉联第< /p>
1
;
清华大学居第
2
,
复旦大学列第
3
,
武汉大学列第
4
,
浙江大学居第
5
,中国人民大学列第
6
,上海交通大学居第
7
,南京
大学列第
8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居第
9
,中山大学列第 p>
10
。
[3]
榜单概览
“
xx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综合排 名中有
310
所高校上榜,清华大
学、北京大学、浙江大
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雄踞前五,成为
中国高校金字塔尖端上的殿堂级学府。
p>
6-10
名分别是南京大学、中
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
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综合
排名百强高校在地域分布上存在不均衡,北京高校
最多,有
18
所,
其次是江苏省,
有 p>
16
所。
河南、
江西等省份依旧没有高校进入百强。< /p>
排名前列的大多是部属、央属高校,但也有个别地方高校表现抢眼,
苏州大学由
xx
年的
34
名升至今年的
26
名,上海大学位列第
46
名,
成为前
50
名中仅有的两所地方高校。
[4]
排名方法
排名对象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
的排名范围是
__
公布的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名单(
xx
年
5
月
21
日公布)中,
1216
所办学层次 为本科的大学。这
其中公办大学
793
所、民办大学 p>
140
所、独立学院
283
所。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综合排名 ”
的排名对象是
1216
所大学中同
时符
合以下条件的大学:
? ?
? ?
在文史类、理工类本 科批次招生人数不少于
100
人(
xx
);
已有
本科毕业生且正式公布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xx
);
近
5
年发表论文 p>
总数超过
500
篇(
xx- xx
);
<
/p>
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技经费与技术转让当年实际收入之和不小于
200
p>
万元人
民币(
xx
)。
[5]
指标体系
榜单分析
<
/p>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从指标评价内容的重要性和指标本身的适切性
角度出发精
选了
9
项指标构建指标体系。
其中人才培养方面
2
项,
即
反映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声誉的“新生成绩”、反
映培养结果的“毕
业生就业率”;科学研究方面
4
项,分 别是体现科研规模的“论文数
量”
、
体现科研质量的 p>
“论文质量”
、
体现顶尖成果的
“高被引论文”
、
体现顶尖人才的“高被引学者”;服务社会方面
3
< p>项,包括测量科技
服务贡献的
“企业科研经费”
、< /p>
测量产学研合作的
“校企合作论文”
、
测量
成果转化效益的“技术转让收入”。排名负责人程莹博士指出,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指标
选择的导向是反映学生、雇主、学者、企业
等大学服务对象对大学的
?< /p>
集体判断
?
,
充分体现了排名作为第三方市
场评价的独特价值。”
在综合排名以外,
最好大学网还发布了所有指标的 单项排名。
“生
源质量”
指标排名显示,
国内顶尖学生优先报考的依然是清华大学和
北京大学,首年招生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名第
3
,其次是中国人民大
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
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
大学和南开大学。前
20
名中也有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财
经类院校以及外交学院、
北 京外国语大学这些特色大学。
新成立的地
方高校上海科技大学首年招生,
生源质量就跃居第
48
名。民办大学
中排名前列的都是中
外合作办学的大学,
其中上海纽约大学排名最高,
位列第
33
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第
39
名,宁波诺丁汉大学、西< /p>
交利物浦大学、
温州肯恩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
香港浸会大学
__
际学
院分别排在
第
101
、第
133
、第
200< /p>
、第
260
位。
中国大学排行榜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
xx
中国大 学评价研究报告》
人民网北京
1
月
11
日电
(记者熊旭
实习生王悦)今日,艾瑞深
中国校友会网《
xx
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正式公布最新
xx< /p>
中国大
学排行榜
700
强、
xx
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和
xx
年中国研究型大学排
行榜等榜单。
<
/p>
据悉,北京大学雄居
xx
中国大学排行榜榜首,实现
9
连冠;清华
大学列第二,复旦大学居第三,武汉大学列第四,浙江大学
居第五。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和四川大学锦江 学院
列
xx
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前三甲;武昌首义学院、 文华学院和山东
英才学院居
xx
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前三 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复旦大学等
36
所大学入选
xx
年中国研究型大学名
单。最新
xx
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行榜显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中
文大学等
荣膺
xx
中国七星级大学,跻身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中国
顶尖大学前列、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xx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
强
xx
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
10
强
xx
中国研究型大学排行榜
10
强
xx
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行榜
10
强
最新
xx
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显示,
北京大学国际化水平最
高;清
华大学列第二,复旦大学居第三;北大清华是我国国际化水平
最高、
国际 影响力最大和国际竞争力最强的大学,
也是世界三大大学
排行榜最认可、
外国政要最青睐、国际声誉最好的大学。值得关注的
是,
北京大学最受外 国元首和政府首脑青睐和认可,
有
56
人次到访,
雄居
xx
中国最受外国政要青睐大学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居第二, p>
外交学院列第三,复旦大学列第四,中国人民大学居第五;北大清华
是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中国外交之行的首选高等学府。
其中,
德国和
法国
__
到访中国高校次数最多,二十国集团(
G2 0
)
__
最青睐北京
大学。
xx
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
10
强
本文系,不代表参考消息网的观 点。参考消息网对其文字、图片
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
及时性、
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
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
。
大学 及学科专业评价是认识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
,
也
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是学习啦为大家的
xx
年中国
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咨询报告,仅供参考。
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
办学规模有了较大提升,
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也稳步提高,
为社会进
步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与此同时,
市场机制逐渐
被引入高等教育管理,高校之间的竞争和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
社会各界都迫切希望更加全面、
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高校的教学质量、
科研水平及其在同类高校中的地位和影响。如何科学、合理、客观、
公正地评价高校及其学科专业的质量和水平,
是政府部门、
高校领导、
广大教师、
学生和家长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也是摆在教育评价机 构工
作人员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份具有社会公信力的大
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可以为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定量 p>
依据,为各高校准确定位、
发挥比较优势、明确改革方向提供翔实的
参考,
为广大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提供报考指南,
为社 会
各界了解高校、
引导社会资金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理流动提供快速通< /p>
道。
这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提高高等教育 质量和水
平’促进高校的准确定位与有序竞争,满足考生和家长的信息需求,
实现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着“加强社会评价、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竞争发展、服务和
谐社会”
的宗旨,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按年度 连续发布
《中
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中国研究 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
告》、
《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 价研究报告》、《中
国学术期刊评价报告》。目前,本系列评价报告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
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我们于最近研发了《中国大学及学科专、
〔巨评 p>
价报告
xx-- xx))
。
我们以
__xx
年
5
月公布的
4xx
年具有普通高等学
历教育
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和《全国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名单》
为依据,将
879
所普通本科院校
(
将分校合并后共
875< /p>
所,包括
131
所重点大学,
645
所一般大学,
99
所民办本科院校
)
、< /p>
287
所独立学
院、
1266
所高职高专院校
@4-
分校合并后共
1265
所
)
和
325
所民办专
科院
校作为此次大学评价的对象。同时,我们还按照
__
最新公布的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xx
年
)
》,对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业
(
二
级学科
)
、专业类
(
一级学科
)
和学科门类 进行了评价。本书在附录中
提供了
__xx
年
9
月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
照表》,以便
于读者了解新旧专业名称的变化。
在去年的大学评价中,
我们首次以一般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 p>
教
学与科研
6
:
4
< p>的比例)
为基准,
对包括
13l
所重点大学在内的
839
所
普通高等院校进行排名,<
/p>
为一般大学及民办本科院校了解自身在全国
的整体排名提供了参照,
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此次大学评价
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
步发展和优化,以重点大学的评价指标和权重
(
教学与科研比例变为 p>
4
:
6)
为基准,
对
8 75
所普通高等院校
(
包括
13l
所重点大学,
645
所一般大学,
99
所 民办本科院校
)
进行排名,以便
于一般大学及民办本科院
校更好地看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本书内容
丰富、资料翔实、数据准确、
权威性高,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广泛的
参考价值。
第一,坚持质量第一、效益 优先和国际化的评价标准。从
xx
年
开始,在科技创新和
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评价中,一直以“投入
一产出一效益”
为主线< /p>
(
其中,
“效益”
一级指标包括
“人 均产出率”
和“万元产出率”两个二级指标
)
,坚持绝对 量指标与相对量指标相
结合,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信力。在本次大学评价中,我们
坚
持一贯的做法,
同时更加重视存量与增量之间的关系,
在专业评价中
我们更加看重增量,
即上次大学评价到现在的时间区间内学 校的进步,
而在大学评价方面则充分考虑存量,即学校已有的各项基础性指标,
以质量、效益和国际化为导向开展评价。
第二,内容全面、系统,是目前国内最详尽、排行榜最多的大
学评价报告。
本书的评价对象覆盖
__
最新公布的所有普通本科院校、
民办院校、独立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涉及院校总数达到
2427
所,
而且还从多个方面评价了
8 75
所普通本科院校分工。种类型、
12
个
学科门类和
92
个专业类的实力和水平。从地区、学校、学校类型、
< p>科技创新竞争力、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学科门类、专业类、专
业等角
度共产生
593
个排行榜,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示我国
< br>大学及学科专业的创新与发展现状。
第三,继续采用排名位次与等级相结合的表示方法,保持评价
结果表达的合理性和充分性。
在专业评价中,
我们按照集 中与离散分
布规律
(
二八律
)
< p>和高校专业教育的分布特点,将各大学的专业实力和
水平依次分为<
/p>
5
个等级:①
5
女为重点优势专业单位,即排在前< /p>
5%
以内的高校
;
②
4T< /p>
真
r
为优势专业单位,占总数的工
5%
,即排在前
6%
至
2
。
%
之间的高校
;
③
3
女为良好专业 单位,占总数的
3
。
%
,即排
在前
2
工
%
至
50%
之间的高校
;
④
2
女为一般专业单位, p>
占总数的
30%
,
即排在
5< /p>
工
%
至
80%
之间的高校
< p>;⑤工
T
真
r
为较差专业单位 ,占总数
的
2
。
%
,即排 在
8l%
至
100%
之间的高校。对于
< p>3女的高校,只给出
名单,不列出排名
;
< p>对于2
女和工女的高校,不再列出高校名单。为
了使
内容重点突出,并兼顾全面性,同时避免本书过于厚重,降低读
者购买成本,书中只列出
中国一流大学
26
所、中国一般大学前
100
强、中国重点大学
13l
所、中国民办院校前
300
强、中国独立院校前
200
强、
中国本科院校总排 名前
500
强、
中国高职高专院校前
500
强。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评价中各高校的得分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
6
位,但在本书中,限于篇幅,得分仅保留到了小数点后
2
位。
第四,为了体现“同类比较、分类评价”的思想,更加满足读
者的需求,我们对全
国的本科院校的教育竞争力分类型进行了评价。
xx
年,
__
下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
试行
)
》,将高等
学校划分为
6
种类型。 p>
我们以往的评价在此基础上,
将本科院校分为
8
种类型:
综合类、
理工类、
师范类、
医药类、< /p>
语言
.
财经。
政法类
(
简
称文法类
)
、艺术
.
体育类
(
简称艺体类
)
、民族类、农林类。今年我 们
根据学校的性质、
任务和数量,
对学校类型的划分做丁 进一步的完善:
将财经类院校从文法类院校中独立出来,白成一类
; p>
将艺体类院校一
分为二,拆分为艺术类和体育类,其他类型保持不变。因此,
在本次
评价中,本科院校共划分为了
l
。种类型。我们对 不同类型的高校进
行评价和排序,得到“中国大学分类型竞争力排行榜”。
大学教育是培养人才 的主要方式,也是高等教育体系中最为重
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便于政府部门、高校管理者
、广大教师、学生、
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高校综合竞争力、<
/p>
学
科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的最新情况,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 价研究中心
(RCCSE)
和中国
(
第一,首次最新推出中国独 立学院和公立专科院校排行榜。独
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
家机构以外
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
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主办的实施 本科学
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近
10
多年来中国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
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
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 p>
促进高等教育大众
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专科教育则是在完全中 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比本
科学习年限短的专业教育,同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一样,都是
我国
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当前,
独立学院的评价 已经引起了国内
许多学者和机构的广泛重视,
也有相应的评价结果出现,
但公信力不
高,不能满足社会各界的迫切需求。对于公立专科院校的评价
,国内
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科学可靠的评价结果出现。鉴于此,我们
在长期评价工作积累的基础上,
分别从办学条件、
人才培养和网络知< /p>
名度
3
个一级指标及其下设的
14
个二级指标对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
的
310
所独立 学院和
973
所普通公立专科院校进行了全面系统、
客观
公正的科学评价,
旨在为广大考生择校求学提供报考指南、
为高校 管
理发展定位提供参考辅助、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定量依据。
第三,坚持和发展质量第一 、效益优先和国际化的评价标准,
更加重视高校的绩效指标与创新能力指标。自
xx
年首次进行中国大
学科技创新竞争力和人文社科创新竞争力评
价开始,
我们一直以
“投
入—产出—效益”为主线,坚持
绝对量指标与相对量指标相结合,以
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信力。
在 本次大学评价中,
我们首次提出
“创新指数”,
评价指标 体系主要包括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和创新成
果三个一级指标,以之衡量高校的创新能力。
第四, 中国重点大学与一流大学的比例有所上升。今年的评价
对象中,
重点大学 名单在去年
125
所的基础上增加了省部共建高校及
有较
好社会声誉且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历年排名较好的地方高
校共
6 p>
所,分别是河北大学、山西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河南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和
黑龙江大学,重点大学总数达到
131
所。
xx
年 ,我
们首次提出了“中国一流大学”的概念和标准,并且在当年的《中国
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首次公布了“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
随着近年来
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中国大学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有了较大的提高
,
中国大学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中的排名位置也不断提
升。因此,我们适当
扩大了中国一流大学的评选比例。在
xx
年大学
评价中,
我们选取
131
所重点大学排名前
20%
的大学, 即中国重点大
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前
26
所大学作为中国一 流大学。
本次大学评价共有
2410
所高等院校,
其中重点大学
131
所、
一
般大学
610
所、民办大学
386
所、独立院校
310
所、公立专科院校
973
所。我们从地区教育竞争力、重点大学竞争力、 科技创新竞争力
等十个角度
__
大学及学科专业竞争力 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由此产
生了
440
个排行榜。这是 目前国内最详尽、最全面、排行榜最多的大
学评价报告。
与
xx p>
年中国一流大学评选结果相比,
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基本保
持稳
定,
其中前七位高校的排名保持不变,
充分体现了其超强的实力。
去年
25
强的高校此次仍然全部在一流大学名单之列,华东师范大学 p>
第一次进入一流大学排行,排在第
24
位。第
7
位之后的大学除天津
大学和同济大学外,
排名均发生了 一定的变化,
有
4
所高校排名发生
了较大
波动,其中,四川上升了
4
位,吉林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均上
升了
5
位
;
南开大学较
xx< /p>
年下降了
7
位,
其原因主要是其学校科学研
究和学校声誉得分与
xx
年相比分别下降了
9 p>
位和
8
位。而四川大学
之所以上升了
4
位,主要是其学校声誉得分较高,上升了
18
位。吉 p>
林大学之所以上升了
5
位,
主要是其学校声誉 上升了
12
位
;
西安交通
大学之所以上升了
5
位,主要是其办学资源上升了
7
位。
我们将国内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按照
__
高等教育司最新公布< /p>
的
12
大学科门类进行评价和排序,
多角度 地展示中国大学的竞争力,
这也充分体现出“同类比较,分类评价”的基本原则。如表<
/p>
6
所示,
北京大学在哲学、
历史学、
理学和医学等四大学科门类排行中都居于
榜首,
显示出该校不仅 具有雄厚的综合竞争力,
而且其分学科门类竞
争力也非常强大。
经济学和法学的桂冠被中国人民大学摘取,
北京师
范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武汉大学分别位居教育学、
工 学、
农学、
管理学竞争力排行榜的首位。
最新增加的艺术 学大类中国传媒
大学以其较强的专业实力居于榜首。
本次中国独立学院和公立专科院校评价针对
__xx
年
5
月
23
日
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院
校名单中的独立学院
(310
所
)
和普通公立专科
院校
(973
所
)
进行了 全面系统、客观公正的科学评价。
排行结果显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
校和浙江大
学城市学院在全国独立学院排名中位列前三
;
中山大学南
方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华中科技大学
文华学院、浙江大学
宁波理工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海南大学三
亚学院在该排行榜中排名
4-10
位。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和福建体育职
业技术学院
位居公立专科院校的前三甲,
其中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的多项指标均位
居榜首,
表现尤为突出
;
后续排名
4-10
位的是:
深圳
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城市
职业学院、威海职
业学院、枣庄职业学院、滨州职业学院、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p>
从所在区域 来看,独立学院方面,湖北、江苏、浙江开设学校
数最多,分别有
27< /p>
、
25
和
22
所。在该排行榜前 p>
100
强中,河北省进
入学校数最多,有
12
所学校进入,占该省总数的
66.7%
,其次是浙
江省,有
11
所学校进入,占该省总数的
50%
,可见这两个省份在独
立学院建设方面是相对比较突出的
;
湖北省虽是独立学院开设大省,
但由于其中多为本科
/
高职
(
专科
)
并行的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
了该省的总体排名,
只有
5
所学校进 入前
100
强。
这也是指标体系设
置不同
而导致的评价结果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公立专科院校方面,
湖
南、
江苏、
山东、
安徽开设学校数最多,
分别 有
61
、
58
、
57
和
56
所
;
在前
100
名中,江苏省和山东省进入学校数是最多的,分别有
16
和
13
所,实力相对较强,但这也与其学校总数较多有一定关系
;
除此以
外,内蒙古、河南、湖北等地的专科教育水平也是值得肯定的。<
/p>
从
xx
年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中,
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国大学
< p>及学科专业最新的发展变化情况,并且得到了一系列的结论和启示。
中国科
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邱均平教授指出:
“对于这些排行榜,我
们应该思考
其背后所折射出的问题及引发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并
最终能够帮助高
等院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在对
xx
年最新
的评
价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之后,邱均平教授高屋建瓴地指出:
“目
前中国大
学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仍然是:质量、效益和国际化。”
自
xx
年开始,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已经连续发布了
9
次大学评价报告,由 邱均平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在长期的实践和探
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评价经验。<
/p>
xx
年
9
月中心被批准为
“湖
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xx
年中心网站中国正式上 线。
一直以来,我们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本着“加强社会评价,提高教
育质量,促进竞争发展,服务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长期从事大学
评价研究工
作,
旨在为社会各界提供具有社会公信力的大学评价报告。
通过我们的评
价报告,
我们希望能够为改革和完善我国大学教育制度、
提高培养质量和
水平、
促进大学之间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略尽绵薄
之力。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xx-xx)
》
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
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共同研发,由邱均平等编著。全书共三部分:第
一部分,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排行榜。包括主旨论文“中国大学发展
的主要方向:质量、效益、国际化——
xx
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
价结果的分析与启示”、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排行榜、中国重点
大学
竞争力排行榜、
中国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中国一般大学竞争
< br>力排行榜、
中国民办院校竞争力排行榜、
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排
行榜、
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排行榜、
中国重点大学 分学
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
(
总表
)
、中国大学分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
(
分
表
p>
)
、
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等
10 p>
个方面的
201
个排
行榜。
第 二部分,
全国各大学概况、
各类排名结果及
__
。
第三部分,
附录。
提供了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自行 研制的
“本科专业新旧名
称对照表”。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xx-xx)
》从
10
个方面全面、
系统、
客观地评价了国内
< p>119所重点大学
(
包括
20
所一流大学
)
、
599
所一般大学和
p>
262
所民办院校竞争力、
11
个学科门类和
192
个专业
的实力和水平。《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p>
(xx-xx)
》评价指标
合理,方法科学,数据准确,内容
丰富,信息量大,资料翔实,权威
性高,适用面广,可供政府管理部门、高等院校、教育
研究机构、培
训机构、广大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阅读使用。
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排行榜
中国大学发展的主要方向:质量、效益、国际化——
xx
年中国
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启示
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排行榜
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中国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中国民办院校竞争力排行榜
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
(
< p>前100
强
)
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排行榜
(< /p>
前
100
强
)
中国重点大学分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
(
总表
)
中国大学分学科门类竞争力 排行榜
(
分表
)(
前
20%)
哲学
(66)
经济学
(497)
法学
(524)
教育学
(362)
文学
(664)
历史学
(210)
理学
(611)
工学
(634)
农学
(171)
医学
(216)
管理学
(667)
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
(192
个
)
010101
马克思
主义哲学
(68)
010102
逻辑学
(7)
010103
宗教学
(7)
0xx1
经济学
(285)
0xx2
国际经济与贸易
(433)
0xx3
财政学
(78)
0xx4
金融学
(230)
0xx5
国民经济与管理
(16)
0xx7
保险
(60)
030101
法学
(434)
030201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6)
0302 02
中国革命
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
(8) 030301
社会学
(75)
030302
社会工作
(186)
030304
人类学
(2)
030401
政治学与行政学
(95)
030402
国际政治
(47)
030403
外交学
(9)
030404
思想政治教育
(246)
040101
教育学
(205)
040102
学前教育
(121)
040103
特殊教育
(14)
040104
教育技术学
(194)
040201
体育教育
(249)
040202
运动训练
(70)
040203
社会体育
(148)
040204
运动人体科学
(30)
040205
民族传统体育
(35)
050101
汉语言文学
(428)
050104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29)
050105
古典文献
(11)
050201
英语
(608) 050202
日语
(286) 050203
050204
法语
(74)
050205
俄语
(90)
德语
(65)
050206
阿拉伯语
(13)
050207
西班牙语
(22)
050208
朝鲜语
(57)
050209
其他语种
(33) 050301
新闻学
(266) 050303
广告学
(202)
050304
出版学
(53) 050305
传播学
(40) 050401
音乐学
(302) 050406
美术学
(317) 050408
艺术设计
(449) 050409
舞蹈学
(112)
050414
戏剧影视文学
(47) 050420
广播电视编导
(75) 050422
艺术学
(18) 050423
影视学
(204) 060101
历史学
(209) 060102
世界
历史
(15) 060103
考古学
(28) 060105
民族学
(20)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420)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404)
070201
物理学
(270) 070202
应用物理学
(162) 070301
化学
(271)
070302
应用化学
(309)
070401
生物科学
(246)
070402
生物技术
(284)
070403
生物信息学
(21) 070501
天文学
(3)
070601
地质学
(23) 070701
地理科学
(112)
07070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128)
070703
地理信息系统
(130) 070801
地球物理学
(16)
070901
大气科学
(13)
071001
海洋科学
(24)
071101
理论与应用力学
(24)
07120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308) 071202
微电子学
(42)
071203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102) 071205
信息安全
(67)
071401
环境科学
(202)
071402
生态学
(53)
071501
心理学
(62)
071502
应用心理学
(164)
071601
统计学
(178)
071701
系统理论
(1)
071702
系统科学与工程
(8)
080101
采矿工程
(28)
080102
石油工程
(12)
080103
矿物加工工程
(21)
080104
勘查技术与工程
(32) 080105
资源勘查工程
(30)
080106
地质工程
(36)
080201
冶金工程
(29)
0802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280)
08030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36)
080302
材料成型及控制
工程
(144) 080303
工业设计
(253)
080305
机械电子工程
(78)
080306
车辆工程
(114)
0804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186) 080501
热能与动力工程
(136)
080502
核工程与核技术
(18) 080503
工程物理
(9)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99) 080602
自动化
(277)
080603
电子信息工程
(405) 080604
通信工程
(346)
0806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70)
080607
生物医学工程
(85) 080611
软件工程
(245)
080701
建筑学
(171)
080702
城市规划
(135)
080703
土木工程
(275)
080704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131) 080801
水利水电工程
(51)
08080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38) 080803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19)
080901
测绘工程
(74)
081001
环境工程
(266)
081002
安全工程
(94)
0811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224) 081102
制药工程
(161)
081201
交通运输工程
(146) 081203
油气储运工程
(17) 081206
轮机工程
(17)
081301
船舶与海洋工程
(27) 0814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198)
081402
轻化工程
(46)
081403
包装工程
(66)
081405
纺织工程
(35)
081406
服装设计与工程
(82) 081501
飞行器设计与制造
(22)
081701
工程力学
(71)
081801
生物工程
(218)
081901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41) 081902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
化
(19) 081903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17) 081904
农业水利工程
(29)
08xx
森林工程
(11)
08xx
木材科学与工程
(16) 090101
农学
(68)
090102
园艺
(85)
090103
植物保护
(53)
090104
茶学
(12)
090201
草业科学
(28)
090301
林学
(35)
090302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
(23) 090401
园林
(110)
09040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24)
090403
农业资源与环境
(48)
090501
动物科学
(75)
090601
动物医学
(58)
-
-
-
-
-
-
-
-
-
上一篇:2015年上海交大专业介绍
下一篇:新版翻译专硕考研院校排名及考研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