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评价一个高校的质量
和。
如 果把高等教育作为实体,
它不能像中学前教育一样把教学质量
量化为升学
率,
又难以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标准”
量化。
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高度复杂的概念,
尤其在高等教育
< p>大众化的背景下,其被赋予的内涵将更加丰富。因此立足高校,解构
高等教
育质量的问题,首先应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入手。
评价方法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包括
1
个综合评价和
3
个单项评价,即:
“中国最好大学评价
-
综合评价”
“中国最好大学评价
-
人才培养评价”
“中国最好大学评价
-
科学研究评价”
“中国最好大学评价
-
服务社会评价”
评价对象
“中国最好大学评价”的排名范围是
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
学校名单
(
截至
2015
年
8
月
30
日
)
中,
918
所办学层次为本科的大学。
< br>这其中公办大学
781
所,民办大学
137
所。
“中国最好大学评价
-
综合评价”
的排名对象是
918
所大学中同时
符合以
下三项条件的大学:
人才培养方面,在高考文史类、理工类本科批次招
生
(2014)
并且
正式公布过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2015);
科学研究方面,
5
< p>年发表论文总数超过1000
篇
(2011-2015);< /p>
服务社会方面,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技经费与技术转让当年实际
收入之和不小于
500
万元人民币
(2014)< /p>
。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
-
人才培养排名”的排名对象是在高考文史
类、理工类本科批次招生并且正式公布过本科毕
业生就业率的大学。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
-
< p>科学研究排名”的排名对象是
5
年发表论文
< br>总数超过
1000
篇的大学。
“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
-
服务社会排名”
的排名对象是企事业单位委< /p>
托的科技经费与技术转让当年实际收入之和不小于
500
万 元人民币
的大学。
指标体系
计分方式
计算单项
指标得分时,令该项指标表现最好的大学为
100
分,其
它大学按其与最高值的比例得分,
一所大学的总得分由各单项指标得
分加
权得出。
指标定义
生源质量
(
新生高考成绩
)
指录
取的文史、理工类本科新生的高考成绩。新生高考成绩是最
受社会关注的办学指标,
p>
它客观反映了大学的生源质量,
更是大学人
才培养声誉的综合
体现。
统计方法:
1.
p>
收集
2014
年全国普通高校在各省高考文史类
( p>
简称文科
)
、
理工
类
(
简称理科
)
本科批次的录取平均分和录取人数。数据不包 含保送
生、艺术类、体育类等特殊类型招生。同时在本科提前批和本科其他
批次录取的,其提前批分数不计入统计
;
只在本科提前批录取的,其< /p>
提前批数据计入统计
;
同时在除本科提前批以外的两个本科 批次录取
的,
平均分取两个批次的加权平均值,
录取人数 取两个批次的总录取
人数。
2.
计算学校
(
如
A
校
)
< p>文科和理科得分
i
指< /p>
A
校在文科招生的所有省份
;D
文
i
指文科录取线差,即
A
校
在
i
省的文科平均录取分数与该省文科本科批次控制分数线之
差
;MAXD
文
i
指所有在
i
省文科招生的高校的文科录取线差中的最大
值
;N
文 p>
i
指
A
校在
i
省的文科 录取人数
;
∑
N
文
i
指
A
校文科全国录
取人数。
符号解释同文科。
3.
计算学校
(
如
A
校
< p>)文科和理科标准分
MAXS
文指所有高校中文科得分的最大值。
4.
关于
科研 经费
得分的计算总的原则是按科技、社科两大类分
别排行
算分,
然后根据各院校科技、
社科活动人员在总人员中的比例
加权合并两科得分。计算要考虑总量和人均指标。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