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 br>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西方近代教育的奠基者夸美纽 斯曾说过: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
”读书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方式, 有着诸多好处:它可以陶冶人
们的情操,还可以提升自我修养。当今,社会和文化很多领
域正在经历广泛的视觉化转型,
加之大众生活方式和审美追求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阅读
方式。大学生,是社会新技术、新
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人才。他们的阅读态
度、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时间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因此,
对于大学生的阅读现状调查就显得尤为
重要。
受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信息化冲击的影响,
大学生的阅 读状况
经历着怎样的变化,呈现着什么样的趋势,值得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p>
1
阅读研究现状
< br>海德格尔早就预言过“世界图像”时代的到来。复旦大学孙玮教授也曾提到:
“读图时 p>
代的到来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它体现了后现代文化对于知识的一种解构,
也是现代审美
的一种要求”
。这些观点都指向——读图时 代的到来。伴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电视、手机、
互联网等传播媒体逐渐普及,
照片、
视频、
漫画等图像信息逐渐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 p>挑战着传统的阅读方式。
由于现场感、时效性、便捷性和逼真性等优势,网络新闻阅 读逐渐
取代传统纸质媒体,
成为大众获取社会新闻的主要方式。
电子书成为更多人的阅读选择,
图
像也开始对纯文学书籍入侵,<
/p>
传统经典图书的珍藏插图本、
漫画形式以及影视改编都意味着
我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如果说从前世界被理解成一本书,
那么 现在世界开
始被理解成一幅画。而这种转型,从本质上看是:
“理性主义 到感性主义的回归”
。
在这个文化快餐时代,
“
80%
的读者是通过标题和图片的浏览获得信息的;标题和图片
成为期刊重要的导读手段
;
图片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
,这也正体现了如今“眼球经济”的特
点。由于其视觉化的冲击,<
/p>
“读图”所获得的体验更直接,更能达到身临其境之感,满足人
类追求快感
的欲望。
但与此同时,
图像又会使人忽略阅读对象原本的意义,
被 动的接受画面
给予的平面印象,使人患上“文化近视”
。后现代社会背景 下长大的大学生,在多媒体的环
境中长大,是“读图”的主要群体,享受“读图”带给他
们的便利,思维和行为模式也受到
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
有必要调查当 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
分析其背后的形成机制,
以正
确引
导其“读图”心理。
2
问卷设计与调查方法
问卷内容围绕“喜欢阅读什么媒介
的读物”
、
“阅读方式”
、
“是否阅读网络读物”
、
“阅读
时间”
、
“阅读 目的”
、
“大学生是否有必要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
、
< p>“影响大学生对文学经典阅
读的主要原因”
和“对文学经典被改编为 影视作品的态度”等设计,共计
13
个封闭型问题。
< p>
笔者以重庆邮电大学为调查主体,
调查对象为全校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
< p>采用在校园随
机发放书面问卷的形式。
为保证其真实性,
< p>调查人员在现场指导同学们完成问卷后立即进行
了不记名回收,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
行了汇总统计和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200 p>
份,回收两百份,回收率
100%
,全部为有效问卷。
3.
阅读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文学经典作品正逐渐丧失权威性;娱乐消遣性能突显。
根据样本显示结果表明,以重庆邮电大学
12
个学院为代表的当代大学生在文学经 典阅读过
程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问题:
3.1
阅读目的略显扁平化、功利化、复杂化
就主要阅读的目的这一问题上,有效数据显示,休闲娱乐和考试所需占到总体样本的
40%
,
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和提升人文素养分别占总样本的
40%
和
20%
。众所周知,大学的学习生
活里的确与形形色色的考试密不可分,
无论是从常规的期末考试还是到诸如英语类、 p>
金融财
会类、
计算机科学类、土木工程类、
师 范类、
出国留学类的等级考试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当
代大学生阅读目的。
有的学生经由阅读努力通过考试并不见得就是真正主动地有效地吸收了
阅
读中的养分,
或许更多的是为了获取一种硬实力,
一种为其背后的隐形需求润色的 硬实力。
通常说来,多数隐形需求约等于绩点;而绩点则与评优评奖、就业、保研推免挂
钩。带着诸
如此类的“积极功利化“的目的我们暂且不能定义为不良,而“消极功利化”
的阅读目的实
在令人担忧。
3.2
阅读时长较短、阅读态度和意向不够强烈
在对阅读时长的调查选项中,每天阅读
2
小时以上的比例为 p>
23%
,阅读
1-2
小时的比例最高
< br>(
44%
)
、
阅读时长低于
1
小时的比例为
28%
,
几乎不阅读的人数比仅为
5%
。
另外针对大学生
对文学经典作品阅
读态度的单项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应该阅读的比例仅占到了
28%
,一半
的人认为应该阅读和少数人认为应该阅读的比例分别为
39%
和
32%
,此两项比例总计高达
71%
,都 认为没有必要阅读的人数比例为
1%
。
结果显而易见,
当代大学生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整体较短并主要集中于
1-2< /p>
个小时内;
低
于
1
小时和纯 粹不阅读的比例也不容小觑,
这些都足以表明大学生这一群体对阅读的兴致不
高、兴趣不浓。此外,就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态度而言,多数人的态度是不明确的,认为是视
< br>情况而定或者可读可不读。
究其原因有三:
其一,
部分学生 对文学经典经典阅读持
“无用论”
,
认为短期阅读效果甚
微,既不能帮助通过考试也不能为自己带来实际的利益和好处;其二:
多数学生对阅读的
重要性必要性认识相对片面,
甚至认为阅读只是一种面子工程和虚荣心使
然、其三:
深受丰富便捷的新媒体形态的影响,而新媒体的大众化、广泛化的传播本身就是
一把双刃剑。不少同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比如有时候是想静心阅读,可手机、电脑、
p>
平板等终端设备打乱了阅读的计划,而这些终端设备中对阅读冲击最大的当属智能手机了,<
/p>
于是有了众多的“低头族”和“严重手机依赖症”
,阅读的在大学生心中的 分量也就可想而
知了!
3.3
主要依赖以网络为媒介的泛读
< br>在对主要通过何种方式阅读的调查中,图书馆借阅占总样本
13%
,自行购 买纸质书籍占总样
本的
42%
,选择网上下载或在线阅读 的比例位居第一(
45%
)
。在对经常阅读网络作品的单项
-
-
-
-
-
-
-
-
-
上一篇:大学生阅读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下一篇: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