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大学的那些事大学生阅读调查的调查方案设计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09 20:21
tags:

-

2020年12月9日发(作者:匡可任)


调查方案的设计


一、调查的“目标”


此次调 查针对的是“我校在校大学生的阅读状况”

,通过此次调


查想要了解我校 学生阅读的现实状况,

以及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所发


现的 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措施。


二、

“调查方式”和“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所使用的是概率抽样的方 式,具体使用的是小样本简单


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从我校选取了

50< /p>

名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三、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我校全体在校大学生,

< p>调查的单位是从我校在校


大学生中随机选取的

50

名 同学所组成的。


四、调查时间的安排:


本次调查是以

2013

5

24

日星期五下午发放调查问卷正式开


始的,

总共 历时

5

天的时间,

2013

年< /p>

5

30

号最终完成了调查报


告的撰写。


五、调查经费预算安排:


1

、本次调查打算印制

50

份调查问卷,预计花费

10

元。


2

、调查报告的打 印费预计

5

元。

(经费预算共计:

15

< p>元)


六、调查进度安排:


1

、调查问卷的设计:

2013

5

16

号开始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


问卷设计共用时

4

天,

2013

5

20

号完


成问卷的最终设计。


2

、调查问卷的发 放:在

2013

5

24

号下午进行问卷的实际发放


工作,

于当天下午完成了问卷的发放 和回收工


作。


3

、调查问卷的 整理:在

2013

5

26

号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


理和审核。

4

、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在

2013

5

27

号对回收到的

46


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了数据的统计工


作。


5

、调查报告的撰写:在

2013

5

28

------3013

5

29

号进


行调查报告初稿的撰写,

并最终完成了调查报


告初稿的编写。

< br>6

、调查报告的审核和修改:在

2013

5

30

号完成了调查报告初


稿的修改和 最终编辑工作,

形成了调查报


告的最终版本。


七、调查人员安排:本次调查由我一个人独立完成。


八、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调查所使用的问卷 类型为自填式问卷,

问卷具体是由

“开头、


正文和结尾”

三部分所组成。

此次调查问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


解 我校在校大学生阅读现状及改进意见和措施。

问卷的主体部分共分


4

大模块,

从不同角度深入解析问题

各模块的功能设置分别是:


第一模块是

“关于被调查者 个人基本信息”

的调查

;

第二个模块是

“关


于我校在校大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及重视程度”的调查

;

第三个模 块是


“关于我校在校大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

第四个模块是

< p>“关于影响


和制约阅读因素”的调查。为了详细叙述各模块的具体内容,调查问


卷共设置

21

道问题(以问卷的最终版本为例)

,其中封闭性问题

20


道,开放性问题

1

道。根据各个模块对调查结果重要性程度的不同,


现将各模块题量的具体比例设置为:

1

3

题为第一模块的问题;第

4


和第

15

题为第二模块的问题;

5

14

题、

16

题、

19

题为第三模块的


问题;

17

< p>18

题为第四模块的问题。下面将分别从问卷的“开头”

< br>“主体”

、和“结尾”详细叙述问卷的具体设计过程。


一、首先是问卷的标题设计:


为了突出的反映 出此次调查的主旨和目的,

使参与调查的被调查


者能一目了然调查的主要 内容,

故将调查问卷的标题设计为

“我校在


校大学生阅读 情况的调查问卷”

。该问卷标题简单明了,一语道出了


此份调查问卷所涉 及的大致的调查方向和内容,

可以使参与调查的被


调查者在开始填写问卷 之前,

首先能对调查问卷有一个清晰的大体上


的认识和了解,方便接下来 的问卷填写。


二、问卷的开头设计:


1

、问候语:为了引起被调查者对本次调查的重视,消除他们的疑


虑,激发出他们的参与意识,

争取到他们的合作。首先,

在问卷的开

< p>
头部分设计简短的问候语,

使调查对象在对问卷标题有一定认知的基


础上,

更加升入地了解本次调查的具体目的和内容,

向调查对象清楚


地交代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的阅读情


况 ”

,调查者的身份是兰州商学院

10

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 ,


问卷的填写说明以及对参与调查的调查对象个人信息的保密原则。

< /p>


2

、填写问卷的必要说明:为了方便调查对象对问卷的填写,提高


问卷的填写有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问卷开头部分加入


了“ 问卷填写说明”

。使调查对象可以正确地填写问卷,降低后期数


据偏差。


3

、问卷的编码设计:为了方便识别问卷和后期的问卷 整理筛查工


作,

有必要对调查问卷进行编码。

此次调查所 使用的调查问卷采用计


算机编码,

事先打印在问卷之上,

防止人为的调换问卷等舞弊行为的


发生。


4< /p>

、调查时间和地点设计:为了清楚地表明每一张问卷的的具体填


写信息情况 ,

使每一张问卷都有据可查,

所以在问卷开头部分设计了


“调查时间”和“调查地点“两项内容,这两项内容是由调查者在调


查过程中或调查完成 之后填写。


三、问卷主体的设计:

< br>问卷的主体共分为

5

大模块,各模块又是由若干具体问题所构成。


5

个模块分别从不同角度深入解析此次调查的具体内容,

各模块在 保


持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

又具有将强的内部联系,

关系 上是层层深入。


5

个模块的问题在排列顺序上遵循由简 到难的逻辑排列顺序,从被调


查者感兴趣的问题入手,由熟悉到陌生,先易后难,先次后 主,

先小


后大,

先一般后特殊,

同类集中 ,

由浅至深,

由表及里,

层层深入


细化问题。


首先,问卷的第 一个模块是关于“调查对象个人基本信息”的调查,


该模块原本共设计了

7

道问题,最终经过深思熟虑,将不太合适的

2


道问题删 除,最终留下了

5

道问题。

借助于这

5

< p>道问题,

可以大致了


解参与调查对象的“所在学院、姓名、性别、年 级、学科属性”这

5


个方面的个人基本信息情况,

为以后 的数据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便不同性别、学院、学科、年级间关于阅 读主体、偏好、习惯等内容


做比较,并得出相关结论。其中,

“学院、调 查对象的姓名”需要填


写,

“调查对象的性别、所在年级、学科属性”这

3

道题为单项选择


题,调查对象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 选择。具体的问题设计是:


1.

学院

:



收集调查对象所在学院的基本信息 ,便于不同学院间进行阅读


状况的比较。借此间接反映出我校在校大学生的阅读现状。< /p>


2.

姓名

:




设计这道题,

主要是为了收集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

提高问


卷的可信度。同时,也便于问卷的复查




3.

您的性别


A

、男

B

、女

设置这道问题,

一方面是为了了解调查对象个体的基本性别情况和


调 查总体的性别比例差异,

但更主要的是为了对比男女性别间的阅读


差异以 及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具体原因。

根据基本常识,

人类的天然

性别只能是男或女。

因此,

这道有关被调查者性别问题的选项只有两


个,

A

、男,

B

、女。

< p>


4.

您所在的年级


A

、大一

、大二

C

、大三

D

、大四


设计这道问题主要是为了弄清 楚我校在校大学生阅读主体的分


布情况,

即阅读主力军到底是哪个年级的 学生。

以便后面进行不同年


级间有关

“阅读时间和阅读数 量”横向比较和分析。这道问题共设计


4

个选项,

这四个选项囊括了我校和平分校区在校学生年级的所有


情况,

但并没有考虑研究生这一潜在调查对象群体,

主要是因为和平


校区暂时没 有研究生。


5.

您以前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A

、文科生

B

、理科生


设计这道问题的主要出发点 是,了解学科属性对调查对象阅读偏


好是否存在影响,如果存在影响,则这种影响的程度 与范围究竟是


怎么样的。同时,为以后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做前提准备。根据日常


经验,该问题的选项只能设计为

2

个,一个为“文科生”

,另一个为


“理科生”

,再无其他备择选项可供参考。

< p>


删除的

2

道问题分别是“联系电话:



“所学专


业:



之所以要将这

2

道题目从问卷中剔除,

原因有

2

点。


其一,问题的重要性程度不是很高。这两道问题与调查内容和目的< /p>


的整体相关性并不是很高,是属于那种可有可无的问题。有的话,


对整份问卷来说只是丰富了问卷关于调查对象个人基本信息的调查


内容;没有的话,对问 卷整体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不会造成问


卷所需关键 信息的遗漏与缺失。其二,限于问卷题量的限制。如果


将这

2

< p>道题目加进问卷,会使得整份问卷题量显得过多,会引起被


调查对象的反感,最终造 成问卷信息的失真。同时,如果在问卷总


题量的前提制约下,一味的追求调查信息的全面 ,将这

2

道问题保


留下来,势必会挤占到其他模块的题量 ,造成其他模块题量过少,


各模块题量比例的严重失衡,调查信息的严重缺失,最终会影 响到


问卷的整体效果,进而会影响到整个调查的结果,造成调查的可行

< br>度严重降低。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的限制,权衡利弊,最终做


出了从问卷中删 除这

2

道问题的决定,只保留下必要的

5

道问题。


其次,是问卷主体部分第二个模块问题的具体设计过程。第二个模


块是关于“我校在校大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及重视程度”的调查。此


模块原本打算设置< /p>

3

道问题,但最终仅设计了

2

道问题。保留下来


的这

2

道问题,虽然问法不同,但是问题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是 相同


的,都关注的是我校在校大学生对阅读的重视态度。将这

2

道问题


分别设置在了问卷的前后两个部分,借此观察被调查者是否认真填


写问卷,成为排除无效问卷的依据之一。问题

的具体设计是:


3.

您认为在大学期间读书重要吗


A

、非常重要

B

、比较重要

C

、不太重要

D

、不重要


在问卷第三题的位置设计这道题是有其独特作用的。一方面,可以


引导调查对象逐渐进入对问卷主要问题的填写,

完成第一与第二模


块间 的自然过渡,使问卷的前后衔接比较紧密,

增强了问卷的整体


结构性。< /p>

另一方面,

应运评比量表对被调查者对于阅读重要性的心


理 认知进行测定,以此来判别调查对象对阅读究竟持有何种态度,


体现出调查对象对阅读是 否给予足够的重视。

为调查提供重要的一


手数据,

方便接 下来进行有关

“我校在校大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及重


视程度”的数据分析工 作。在问题的具体选项方面,应运评比量表


将问题的

4

个 答案拟定为答案量表,

清晰全面的反映出被调查对象


的心理预期。


15.

您认为读书对您的帮助


A

、非常大

B

、一般

C

、不大

D

、没有


在问卷的后面部分设计这道与 前面问题毫不想干的问题,

主要的


目的是缓解调查对象的答题紧张感,< /p>

使调查对象能够从前面高度紧张


的状态中暂时解脱出来,

得 到片刻的休息,

为接下来的问卷填写做准


备。


这道问题设计的出发点与问卷第三题完全一样,

因而,

在此就对问 题


的设计思路不再赘述,

具体可以参见第

3

题。

该问题只是换了一种问


法而已,

问题的实质性内容 并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仍然针对“我校


在校大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及重视程度”

方面进行调查,

与前面的第三


题遥相呼应。如果,调查对象前后两 道问题的回答有明显的出入,则


可以基本推断出调查对象没有认真填写问卷,

< p>此份调查问卷为无效问


卷,予以作废。


从原来模块的问题设计中删除的那道问题是:


你喜欢阅读吗?


A

、喜欢

B

、比较喜欢

C

、不太喜欢

D

、不喜欢


原本打算将这道问题设置为问卷的第

3

题,

也就是第二模块的第


一个问题。

但思前想后,总觉得某些方面不太合适 ,欠妥当。如果将


这道问题设置为问卷的第

3

题,

一眼看过去并没有什么不太合适的地


方。但经过对该问题

4

个选项的仔细推敲与琢磨,

联系到第

4

(以


4

题为例)

,就发现了设计上存 在的严重问题。问题的前

3

个选项


并没有多大的问题,< /p>

问题就出在了第

4

个选项上。

如果被调查者选择


了选项“

D

不喜欢”

那么接下来的问卷调查将会很难进行下去。具


体而言,

问卷的 第

4

题是关于喜欢的阅读书籍种类选择。

如果要想得


到被调查者对该问题真实公正客观的回答

,前提条件是被调查者喜< /p>


欢或者是不太喜欢阅读。

假若被调查者不喜欢阅读,

要进行 第

4

题或


以后问题的选择将会是强人所难。

这是,

调查对象就有故意编造答案


的倾向,

要想获得准 确真实的回答将会变得很困难,

整份问卷也将失


去它应有的作用,

造成整个调查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

降低了调查的


信度。诸如此 类的矛盾还有很多,仅以第

4

题为例,举例加以说明。


所 以,将这道问题放进问卷之中就显得很不合适。

因此,

最终决定从


问卷中删除这道问题。


接下来,

是问卷主体部 分第三个模块问题的具体设计过程。

第三


个模块是

“关于 我校在校大学生阅读现状”

的调查,由于这个模块是


问卷主题中的主要内 容,因此,在此模块中设置的问题数量比较多。


此模块原本打算设置

16

道问题,但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最终


从原本设计的

16

道问题中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

比较重要的

13

道问


题作为模块三的最终设计,将多余的

3

道问题删除 。保留下来的这


13

道问题分别从“阅读时间、阅读数量、阅读类型、阅 读途径、阅


读载体偏好、阅读环境、阅读方式和计划、阅读目的、购书花费”等


方面入手,

从不同的方面详细阐述了我校在校大学生阅读的现实情况


以及存在的问题,力求从多角度深入解析问题。具体的问题设计是:


4.

您平常比较喜欢读哪种类型的书

(

可多选

< p>)


A

、文学艺术类

B

、自然社科类

C

、娱乐休闲类

D

、应用技术类

E


专业技术类

F

、其他


在问卷第四题的位置上设计这 道问题,

主要目的是了解被调查者


平时喜欢阅读书籍的种类到底有哪些, 阅读书籍范围的大小。其次,


是为了进行不同性别和学科属性间关于阅读偏好差异的比较 ,

找出其


中的关联性,

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具体原因。< /p>

还有就是为了完成第二


模块与第三模块间的自然转换,

起到 润滑剂的作用,

使模块间的衔接


较为紧凑自然,

避免导致 被调查者在回答问题时思维上产生较大幅度


的跳跃,

产生厌倦感,

使被调查者感到思维过渡上的自然,合理引导


调查对象进行接下来问题的回答。

针对这道问题,

总共设计了

6

个选


项,

问题的选项基本符合题目的要求。

5

个选项几乎涵括了日常同


学们经常阅读的书籍种类,

问题的第

6

个选项包括了除前

5

种书籍种


类 以外的其他一些书籍的种类。


5.

您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间是多少


A

1

小时以内

B

1-2

小时

C

2-3

小时

D

3

小时以上


设计这道问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平均每天


用于阅读的时间量 的具体状况,

以及在各个时间梯度上学生的比例分


布的情况,

< p>以此来间接反映出我校在校大学生阅读的现状。

由于阅读


时间的分布 是渐进性、

分段的,

所以针对该问题共设计了

4

个 具有



度性的


选项。根据对网上资料的 了解,将每个梯度间的梯度间距设


置为

1

小时,

以便更好地反映出阅读的时间分布情况。

具体选项设计


参见问卷第

5

道问题。


6.

您获得阅读书籍的主要途径是


A

、自费购买

B

、借阅

C

、从互联网上下载

D

、其他


设计这道 问题的思路是想具体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从何处,

何种


途径获得阅读所需 书籍的。

以此来研究阅读书籍获取渠道究竟有哪些,


受学生欢迎的渠道主 要又是哪些,

以及在各种获取渠道间的人数比例


的具体分布情况。问题的 选项共有

4

个,既包括了传统的借阅、

购买


渠道,

又包括了时下比较流行的网络在线或下载渠道。

其他一些非主

< p>
流、常见的获取渠道用“其他”

选项囊括进去,符合问卷选项设计的


穷尽性原则。


7.

您平均每学期课外书籍的阅读量是多少


A

、少于

1

B

1-3

C

3-5

D

5

本以上

< br>这道问题和前面的第

5

题很相似,

第五题是从阅读时间方面 入手


了解我校学生的阅读现状,

而这道题则是从阅读数量方面考察和反映


阅读现状的。问题选择的时间跨度是每学期,而非每月、每周,

原因


是因为有些同学平时的阅读量太少,

如果时间跨度太短,

则会 造成调


查对象无法回答该问题的尴尬处境,

如果要求其强行回答,

则会导致


调查对象有刻意编造答案的倾向,

借此隐瞒其真实的阅 读数量。

以学


期作为时间跨度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

“平均”


作为该问题的限定性词语,

可 以较好地将不同学期具有数量差异的阅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09 20:2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25286.html

大学生阅读调查的调查方案设计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