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
年下学期
2010
级本科大学生
在校实践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调查题目
当代大学生读书状况调查报告
专业、班级
2013
年
3
月
10
日
当代大学生读书状况调查报告
一、
调查目的
:
了解当代大学生读书的基本情况。
、
二、调查对象
:
当代大学生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问卷调查。通过网络 发布问卷,还有在学校、宿舍及教
室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
四、调查时间:
今年的开学的第二个星期
五、调查内容
十年寒窗苦读换来了一张大学通行证,其中的酸甜苦辣无以言表。然而走
进大学校园
后的我们,
读书现状又是怎样呢?带着这个问题,
本小组在当代大学
生中做了一份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做了如下总结。
六、调查结果及体会:
一、大学生的读书现状
(详细数据见附表)
(
1
)大学生读书时间少。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
15%
的学生平均每天读书时间超过
3
小时,有
12.5%
的
大学生平均每天读书时间只有
1
< p>小时,其余
72.8%
的学生平均每天读书时间都少
于
1
小时。
(
2
)大学生读书类型多样。
在对大学生读书内容调查中发现,
2 7.5%
的学生选择了历史传记类图书,
15%
的学生选
择自然科学类图书等,
37.5%
的学生选择了通俗小说类书籍,
。
调查结
果显示,喜欢军事类、历史性读物、时政书籍的学生也有,不
过数量很少。
(
3
)阅读渠道多样,电子阅读成为时尚。
在“你通过什么方式阅读?”的问 题上,
25%
的同学选择了从图书馆借阅,
17.5%<
/p>
的学生选择自己购买,
22.5%
的学生选择了通过网络渠道。从中 可以看出,
图书馆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渠道,
对大学生扩大阅读量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
而
从结果中也明显地发现电子阅读越来越成为大学生阅读
不可忽视的媒介。
随着网
络时代的到来,
电子读物的出现 已经开始挑战传统的纸质书籍,
并悄然改变大学
生的阅读方式。
通过以 上调查不难发现,
当代大学生的读书生活是喜忧参半的,
喜的是大多
数学生能通过读书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忧的是在读书内容、
读书方式的选择上以及在读书时间的分配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这不能不引
起我们对造成这种读书现状的原因的思考。
二、大学生读书现状成因分析
1
、网络和休闲娱乐挤占了大部分读书时间。
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休闲娱乐活动的多样化, p>
使得大学生们不再满足象牙
塔里单调的读书生活,
他们的业余 时间被各种娱乐活动所占据。
如今的娱乐形式
越来越多元化,如网上聊天
、网络游戏、
KTV
、电影、旅游等等。大学校园中的
人
际交往也日益丰富,男女朋友、各种老乡会、学生社团活动层出不穷,这让刚
刚从高压式
应试教育禁锢中挣脱出来的大学生们眼前一亮,
不觉陶醉其间、
乐此
不疲,如此一来,阅读时间更为大大减少。
2.
从目前情况和过去相比,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读书所占比例确实下降
了,这是多元化时代发展的必然。首先我们太忙,生活节奏快了,留给读书的时
间太
少了;其次,电视、网络等休闲娱乐的方式多了,文化也快餐化,我们更容
易和喜欢接受
形象传媒,
自己因为学习工作需要平时上网的时间也比读书的时间
多。这
有让人忧虑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一种进步。现在书价越来越高,买书看有
成本。
3.
对于阅读,大家应该有新的理解,读电子书、读纸质书, 甚至看电视,
都可以看做是一种阅读,读书是一个求知、陶冶情操的过程,现在电视、网
络也
能部分满足,阅读的载体、方式不重要,关键是要促进大家阅读。
三、启示与思考
(一)学校方面
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引导,
学校 方面责无旁贷,
学校应该以灵活多样的
形式引导他们明确读书的目的,<
/p>
实现课外阅读的多样化、
合理化,
真正使学生对
课外阅读产生兴趣,
从中获取知识,
受到熏陶,
提高素质。< /p>
宣传阅读的重要意义,
营造校园读书氛围。
采用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阅读的价值,
让学生真正了解阅读
的意义。具体
可以采用举办类似
“经院读书月”的系列活动,采用集约型的密
集宣传,
给同学们带来深刻印象,
如邀请专家学者作与阅读有关的学术讲 座,
优
秀校友来校作报告,并利用校园网站、广播、大小会议、座谈会等
各种形式宣传
阅读的重要意义,
也可以有计划地开展读书鉴赏和读书采访 报道,
把新颖生动的
读书心得和书评文章通过校园广播、
校内刊物等形式发表出来,
积极营造重视阅
读的校园氛围。
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和内容的引导。通过调查得知,我们学校大部分同学
对读书的态度还是很积极的,
认为阅读很重要。
但大家的阅读现状又 并不令人满
意,
究其原因是很多同学不知该读什么、
怎么 读,
缺乏必要的引导。
对于这一点,
我们认为具体可从以
下几方面做工作:
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举办讲座,
对学生进行
读书方法进行指导和对有关书籍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收集优秀图书信息,
定期整
理更新推荐书目,通过班级群、学校网站、校园广播推出。并积极协调图书馆优
先购买推荐书目,
同时对于存书较少或难以购得的书籍,
可以在校 园网提供电子
图书的下载,使想阅读的同学都能获得图书资源。可以在
B BS
论坛、校内刊物
上设置阅读专栏,鼓励学生积极跟帖留言,交流读书
体验。
1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占领阅读主阵地。
如今,
大学校园里的社团活动如雨后 春笋般层出不穷,
频繁的社团活动占用
了学生很多课余时间,
如果学校也能组织一些
读书方面的
社团活动,
这对大学生的阅读生活无疑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如定期
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读书汇报会、
读书演讲会等,
这样 就会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
读书中来,
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古今中外 优秀的作品,
同时也让他们在活
动和交流中取长补短,
不 断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阅读的效果。
久而久之,
积极健康
的
阅读活动自然成了引领学生人生导向的主阵地,
在学校德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
2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和开放性功能。
加强导读工作。
利用图书馆的宣传橱窗、
宣传手册等形式介绍利用图书馆的方
法,
及时将到馆新书向读者通报,
有针对性地对一些新书进行点评。
加强文献的
推荐与揭示
,在馆内设专栏定期推荐新书目、热点书目、专题书目。对于校园文
学、网络文学等要择
其精华加以采集;对于休闲、娱乐、图文书的选择
,
则要慎
之又慎,倡导学生学生利用图书馆做深层次的阅读和体验。
加强利用
数据库文献。
图书馆要加强电子资源、
数据库建设,
加大力度扩大
馆藏电子资源,
建立完善的电子阅览室,
同时要通过各种 手段加强电子资源的宣
传工作,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数据库培训讲座, p>
利用网络教学手段进行培训,
引导
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电
子资源,
实现读者阅读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有机结
合。
(二)学生方面
1
.做好读书计划。漫无目的地阅读 ,终其一生也很难有所建树,甚至会在
漫无际涯的书海中搁浅、
翻船。< /p>
结合自身实际做好一份读书计划,
可以是一个星
期的计划,
也可以是一个月、一年或者更长时间,有时因为兴趣或需要的改变,
也可以对自己的计划
进行适当的修改;
在读书清单上,
可以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方向看一些书,培养阅读兴趣,逐步增加难度,扩大阅读范围,大学期间,除了
注重专
业书籍的学习外,也应深入地读一两本人文思想类读物,精读一些名著;
最后,合理的安
排课外时间,坚持履行计划,可以定期检查计划完成的情况,发
现问题及时纠正。
2
.读、思结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的核心是思维, 波瓦尔宁把思
维和想像的懒惰视为“阅读最凶恶的敌人”,并号召与之进行“毫不松懈”
的斗
争。要养成读思结合的习惯,就要坚持阅读时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要边读边
p>
思,多方质疑从思考中感悟、升华。另外,好的阅读习惯能让我们的阅读更有效
率、收获,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完一本书之后,容易慢慢的遗忘,等
到忘干净的之后,无异于没读过这本书。因此,读书时可以随身带一个笔记本,
把书中
精彩片段记下来,或者写写读后感、心得体会,这样,一方面能在这个过
程中进行深入地
思考,
另一方面也是把自己的阅读史记录了下来,
便于日后温故
< br>知新或者对自我进行重新思考。
3
.加强交流。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各人手里仍
然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
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
人便有了两种思想。”古今成大学问者
,无不虚心求师问友。师友间互相交流,
切磋琢磨,就可产生群体互补效应。英国科学家
卡罗尔在《科学漫步》中讲到:
“如果可能,
找个和你一起读书的好友,
和他一起讨论书中疑难之处,
讨论常是
潜移默化地解决难
题的最佳方案。”
从调查表的填写情况看,
多数学生认 真填写,
能够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反映出
来。
但学生尚未从 根本上认识到探究性阅读的价值,
课外阅读随意性较大。
本次
调查对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调查,
但仅就上述结果就可以看出,
阅
读对大学生获取知识有很重要的意义。
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很注重阅读的 ,
这对营
造于人文学院的学风建设和学习氛围是一个很好的态势。
步入大学的我们不仅是为了一张文凭,更多的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视野,增
p>
加自己的知识面。通过读书又是很好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用书本去装饰自己,
让自己在四年后沉甸甸的走出校园,
带着沉甸甸的果实步入社会,
造福 社会。
读
书使人聪慧,读书使我们明智。在此,我们鼓舞大家,多看书,
看好书。
数据统计汇总
1.
您认为读书是一件
: < /p>
很享受的事
无趣的事
负担很重的事
4.
对你读书影响最大的人是
-
-
-
-
-
-
-
-
-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问卷
下一篇:大学生兴趣爱好与不良习惯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