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现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友情观
发布时间:2010-5-8
点击:1640 字体:【大】【中】【小】
如何看待现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友情观
友谊是交往的重要产物,交往产生了友谊,友谊加深了交往。大
学生有着强烈的寻找友谊、渴望朋友的心理需求,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一个十分普遍而突出的特点。充分认识友
谊的内涵和特征,努力寻求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友谊的内涵和特征
要寻求真挚的同学友谊,首先应当明了何谓友谊,建立友谊关系的真正目的何在。
1、友谊的内涵
在人类文明史上,人们对友谊的基础曾有过多种多样的解答
。在《周易?乾》中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说,把“声”、“气”的相同和交流看作友谊的基础。孟子则认
为: “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章下》)他把高尚的品德看作友谊的基础。古希腊哲
学家毕达哥拉斯把友谊理解为“一种和谐的平等”,另一位哲学家德谟克里特则强调“思想感情的一致产生友谊”
。上述种种理解均有其合理性,但并不完整。
友谊就是建立在具有共同理想和志趣等基础上的
个体之间的一种美好亲密的情感。它产生于社会生活与交往,既是一种人际关系的体现,更是一种美好的社会性情
感,是人类精神家园中的宝贵财富。
友谊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友谊产生于社会交往;友
谊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感;友谊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财富。
进
一步来理解友谊的含义,友谊大致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共同的思想和志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志同道合
。第二是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个体对客体的有意选择并力求认识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的进一步发展就表现
为爱好。共同的兴趣爱好,对友谊的建立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兴趣相投就容易接近和结交。第三是共同的利
益。利益是人生中时刻发生着作用的现实问题,人际交往也是这样。所以友谊一定有着共同的利益基础,也就是人
们常说的相得益彰。
2、友谊的特征
第一,友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
诚挚的友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规范着交往双方,使双方在交往中互相尊重、真诚相待。人们在友谊的这种道
德力量中获得自尊满足感和情感归属感。友谊的力量还让人们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人类共同的价值和意义,并
自觉地把这种道德情感向社会范围扩展,把自己与他人的生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促进社会的发
展。
第二、友谊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友谊是朋友之间无私的奉献,是彼此
<
/p>
深切地关怀对方,视促进对方的进步和提高为己任;主动为对方分担痛苦和忧愁,帮助对方克服困难
和挫折;自觉维护对方的人格尊严和名誉。友谊无需功利,不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哥们儿义气”,真正的友
谊是对朋友履行责任和义务而不计得失。正如俄国作家别林斯基所言:“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
是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一些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情。”
二、大学生与友谊
友谊对于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友谊的人,就是孤立无援的人和可
悲的人。在一定意义上说,人生在世,最不能缺失的人际关系,就是友谊。正因为这样,友谊历来是人类的一项重
要的精神追求。大学阶段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大学生的友谊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促进大学生
完成学业、成就事业的重要因素。
1、友谊是大学生主要的情感依托和人际关系之一
友谊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这是因为从人的发展来看,青年时期内心世界迅速形
成,成人感增强,逐渐减弱了对父母师长等成人的感情依赖,而把感情依赖的方向转向同龄人。再加上大部分同学
远离家乡、父母,因此,同龄人之间的朋友友谊成为青年人最为珍贵的感情之一。友谊是一种爱心的交往,是以爱
心来换得爱心,是相互之间给予爱的奉献。这种在共同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基础上产生的高级情感,丰富了青年
的情感世界,使大学生懂得了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
2、友谊是大学生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青年人刚刚踏上人生
道路,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容易相互影响、相互模仿,并从朋友
身上找到衡量自己的尺度,发现并学习对方的长处和优点,不断促进自我的完善与发展。正如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作家和心理治疗专家莉兰.罗宾所说:“我们不是单面的人,我们也有不止一种的潜能。而朋友,正是我们自己
的投影,他们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各个侧面,并发掘自己前所不知的各种潜能。
3、友谊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化的加快发展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栋梁之才,肩
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大学生除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发智力、完善品格外,还要与同学、朋友交往中,
取长补短,做到学习上互相切磋,品德上互相激励,思想上互相启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朋友友谊对青年大学生
的道德养成也具有积极的价值。首先,在与朋友的相处中,大学生会切实地感受到道德品质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诚
实、守信、忍让、宽容等美
德。其次,友谊是一种爱心的交往,是以爱心来换得
爱心,是相互之间给予爱的奉献。这种在共同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基础上产生的高级情感,丰富了青年的情感世
界,使大学生懂得了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最后,友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使人的道德情感向社会范围扩
展,把自己与他人的生活、社会的发展乃至于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从而增强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
<
br>友谊的价值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人生事业成功的助动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马克思在写成《资本论》初稿后,曾经于1867年8月16日深夜两点在校完最后一个印张时写信给恩格斯以
表达感激之情,信中说:“没有你为我作的牺牲,我是决不可能完成这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因此友谊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化的加快发展,有利
于大学生早日成才,走向成功。
三、友谊的建立与发展
获得与发展真挚的
友谊,是一项有益的精神享受,但也确实有不少人为得不到真挚的友谊而苦恼,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不少人不注意遵循交友和处友之道。大学生要每个人都珍爱友谊,那么,如何建立和发展友谊呢?
1、以原则择友
择友是建立友谊的基础,择友也是一门艺术。明代学者苏浚
在《鸡鸣偶记》中把朋友分成四种:“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生死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
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这就是说朋友有多种,交友需择友。一个好学上进的大学生
,应该多交畏友、密友,少交昵友,不交贼友。孔子也很重视择友问题,他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
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意思是说,正直的人、诚实的人、知
识渊博的人,是有益的朋友;善于献媚逢迎的人、心术不正的人、夸夸其谈、华而不实的人是有害的朋友。 “取
友善人,不可不慎”,同学们应择人交友,应讲原则。一般来讲,择友时应做到“三观”,即交友观其德,只有道
德高尚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友谊;交友观其性,看交往对象是否有淳厚善良的性格和良好的个人修养;交友观其友
,注意观察对方身边聚集的是什么样的朋友。总之,共同的理想、志向和追求,将会使大学生获得真正的友谊。
2、真诚待人
友谊要得到发展深化,就必须讲道德。首先,与朋友相处应该
真诚,切忌遮遮盖盖、口是心非。只有以自己一颗诚挚的心主动去靠拢和撞击对方的心,有了心的交流,才
能使对方了解你、信任你,从而获得安全感,放心地与你交往,在交往中培育和发展友
谊。其次,与朋友相处要讲信用。对自己讲的话、办的事要负责,办不到的事不许空愿,做到言行一致、讲求信用
,同时还要信任朋友,疑者不交、交友不疑。
3、为人热情
热情是青年大
学生敞开心扉,接纳朋友的最佳途径,因为一个关心理解他人、热情帮助他人的人总能获得别人的了解和关心,建
立真挚的友谊。
4、善良
做一个善良的人。我们之所以喜欢观世音,就是
因为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一颗善良的心。因此,大学生对人要友善。友善是爱心的外化,是一个人更好地融
人社会集体的前提。同学之间讲友善,意味着关爱他人,不苛求于他人,不强加于他人,进而有助于他人。特别是
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更需要别的同学以友善之心,行友善之举,伸出援助之手,这样的同学情谊将令被关爱者
刻骨铭心。做一个友善的人,也是获得同学友谊的一大法宝
5.胸怀宽阔
与朋友相处还需待人宽厚、为人厚道。要多看朋友的优点和长处,少计较对方的缺点和短处。当然,宽厚并不意味
着无条件地容忍与妥协,朋友之间也需要有善意的批评和争辩,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子路》)。同学们学习生活在一起,发生分歧和摩擦是常有的,对此要有宽宏的肚量,要有理智的头脑,切不可
意气用事,应以友谊与理解为重。应当看到,在通常情况下,同学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只要妥善处理,任何
分歧和摩擦最终都会消除。宽容的同学,一定能赢得大家的理解和尊重。做一个宽容的人,是获得同学友谊的又一
大法宝。
6、正确对待异性友谊
异性间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异性友谊是男女之间的纯真友情。异性友谊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必要的。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由于性心理的发育成
熟,性意识发展,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产生了对异性的好奇心和好感,产生和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在异性交往
的基础上产生的异性友谊,有益于男女大学生的情感稳定与补偿,有益于行为调节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业
的完成和事业的成功,也有助于通过有道德的社交活动真正自由地结识和选择爱情对象。
需要
明确指出的是,异性友谊不同于爱情。日本的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提出了区别友谊与爱情的五条标准。第一,支柱不
同,友谊的支柱是理解,爱情的支柱是感情。第二,地位不同,友谊的地位是平等,爱情的地位是一体化。第三,
体系不同,友谊是开放的,爱情是关闭的。第四,基础不同,友谊的基础是信赖,爱情则
纠缠着不安。第五,心境不同,友谊充满“充足感”,爱情则充满“欠缺感”。异性友谊的发展有两种可
能:一是经过努力发展为爱情,二是长期保持朋友关系。那种认为异性之间只有爱情没有友谊的看法是错误的,异
性之间完全可以建立和保持朋友的友谊。
大学生之间的异性交往,应当遵循异性交往的原则。
首先,要端正交往动机,以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为指导,发展健康文明的朋友关系。其次,要保持人际距离,异
性交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把握好分寸。再次,建立广泛的友谊圈,多参加男女同学共同参与的活动。最后,异性
之间交往要理智地把握好友谊与爱情的界限。
大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从四面八方聚到了
一起,成为了大学同学。大学期间的同学友谊,对人的一生来说都是美好和难忘的。但是,由于同学们个性特征各
异,长期在一起学习、生活,难免会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分歧和摩擦,因此如何巩固同学友谊,并进而升华成日后
事业发展中的益友,就是一项需要认真应对的现实课题。
经典案例1:
马克思和恩格斯
19世纪50年代是马克思一生最困难的时期,恩格斯为了
帮助马克思及其一家免于饿死,不得不重操商业,过他讨厌的商人生活,回到曼彻斯特营业所。在曼彻斯特最初几
年,他虽然没有固定的薪金,收入极微,却竭力从经济上帮助马克思,从1951年起,先是不定期,后来则是每
月甚至每星期都有或多或少的钱寄到伦敦。恩格斯不断增强已下过的决心,不管时间多长,只要友谊和政治有必要
这样做,他就忍受这种鬼商业的桎梏。
尽管恩格斯和马克思不能天天见面,但是他们在科学研
究中的合作并未停止。分居两地给经常的思想交流带来了困难,但是频繁往来的书信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
。现在保存下来的1300多封信是思想交流的桥梁。两位朋友在一个星期内不曾通信的情况是少有的。有时是一
天一封或一天数封。几乎没有一个科学领域不曾在这些书信中讨论或提及过。对马克思来说,恩格斯是他的杂项问
讯处又是专业顾问和批评家。在这些书信中,两位朋友互相把自己的新想法告诉地方,共同讨论,提出疑问,进行
答辩,最后是接受下来或加以否定。(谢宗范主编《近代世界著名人物》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评析: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革命友谊,是人类历史上最光辉最动人的友谊。恩格斯出于对革命的忠诚
和对朋友的忠贞,肯于过讨厌的商人生活,使我们懂得友谊的真谛。从青年到老年,经历了整整40年,他们情同
手足,亲密无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领导了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他们所取得的每一项伟大成就,都是共同艰苦劳动和崇高友谊的结晶。这种友谊鼓舞他们克服
一切悲痛和困难去为共同的事业努力奋斗。
经典案例2
从交“哥们儿”到被逮捕法办
姚某在1991年高考中以优异成绩考入某大
学数学系。一入校,他就把结交“朋友”当成了大事,他信奉“多个朋友多条路”、“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的俗话。入大学未及半年,他便拉起了同年级三名同学到学校附近的知青饭店,摆上酒席,来了个“桃园四结义”
。只要他的结义弟兄与人稍有摩擦,他便向对方大打出手。第一学年因有五门课程考试不及格被留级。但他仍然继
续结交了几位所谓生死朋友。几兄弟经常在一起吃喝玩乐,打架斗殴。姚某在看了从哥们儿处借来的淫秽手抄本后
,接二连三地“搞对象”,先后与五名女同学发生两性关系。
姚某“交哥们儿”、搞对象总爱
摆阔气,没有钱便象同学借钱,借了不还,谁也不敢再借钱给他了。不久,他便与食堂的一个临时工勾结起来,由
临时工盗窃食堂饭菜票,姚某将之卖给同学,然后两人分脏,不料很快被人发现。1992年10月的一天,姚某
的一个“哥们儿”让姚给他出气。姚某当即揣铁链子,又约上一个人,一同赶到那个学生所在学校,凶煞恶神般地
逼那个学生当即交出100元,第二天又拿出200元。姚某这样多次讹诈,一时间,成了校内外闻名的恶棍。1
993年底,冰冷的手铐锁住了他那逞凶一时的拳头,姚某终于被公安机关逮捕法办。
评析:
这是一起错把“哥们儿义气”当友谊的案例。它提醒我们的大学生不要再信奉那些既害社会又害自己的那一套“哥
们儿义气”,而应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去赢得真正的友谊。
第三节
摆正爱情的位置
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进入青春期的大学生,随着
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和成熟,自然产生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关注。爱情不同于其他的人际关系,它在情感和行为上都
有着自身的特性,因此弄清什么是爱情,如何处理爱情与学习的关系,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每一个大学生
都应认真思考和回答的现实问题。
一、爱情的本质和特征
1、恋爱概述
(1)人类性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人类个体性心理的发展。儿童性心理的发展
;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疏远异性期(10——11、12岁)、接近异性期(13——15、16岁)、两性初
恋期(17、18——20岁)。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逊关于自我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
:婴儿期、童年期、学前期、学龄初期、青春期、成年早期(18——30岁,这是建立家
p>
庭生活的阶段,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成年期、成熟期。
(2)恋爱的概念
黄希庭等认为,“男女双方培育爱情的过程,称为恋爱。处于恋爱状态的男女会产生特别强烈的
互相倾慕”。
康德认为,性冲动是具有周期性的;所谓恋爱就是我们借助了想象的力量,把它
从周期性里解放出来,而成为一种有延续性的东西。
夏威夷大学曾文星教授认为,“恋爱”乃
是指两个人之间发生强烈且浓厚的喜爱情感,是一种情感与人际关系状态;通常是个短暂时间的心理现象。对恋爱
的理解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恋爱的基本动力是人的性欲望
第二, 恋爱的本质是满足男女双方心理需要
第三,
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导致恋爱的外部条件
因此,恋爱是一种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影响的
交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植爱情的过程。
(3)何谓恋爱观
人们关于恋爱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恋爱观。
爱情是人生的重要内
容,但又不是人生的全部。正确地认识爱情的本质特征,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建立正确恋爱观的基础,也
是青年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
2、爱情的本质
爱情是一对男女
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
侣的最强烈的、稳定的、专一的感情。爱情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与人的自然属性相结合的异性间的崇高感情。
不同的爱情观。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人生课题。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有许多不朽的文艺
作品都是描写爱情的,我国的《诗经》、希腊的史诗、罗马的神话甚至基督教的《圣经》,都有动人的爱情故事。
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也对爱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爱情是由“美貌”、“性欲”和“好感
”这三种印象或情感结合而发生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爱情里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她不止停留在性
欲上,而是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美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奥地
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一切本能中最基本的内容,爱情不过是性本能的一种表达或升华。所有这些对
爱情的理解,离科学地揭示爱情的本质都还有较大的差距。唯心主义者常常把爱情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属性分开。柏
拉图式的爱,即精神恋爱。柏拉图赞美精神的爱,鄙视世俗的爱欲,把人们引向抽象的爱情,片面强调爱的因素。
泛性论者用性本能来定义爱情。象弗洛伊德、叔本华等,只强调性的因素。
马克思主义的爱情
观认为,男女之间建
立于性爱基础上的情感之所以成为爱情,是由人的社会属性
决定的,因此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不仅是自然生理需求的冲动和相互需要,更是志趣的相投和心灵的相通,而这
一切,都是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为背景的,受制于特定的社会关系、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等等。因此从本质上
讲,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
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稳定的、专一的感情。爱情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与人的自然属性相结合的
异性间的崇高感情。如果说,好感不同于爱情,就在于它还缺乏对爱情的社会性认识的话,那么友谊之区别于爱情
,常缺乏相互间生物性方面的吸引。志同道合能结成高尚的异性友谊。
由此说来,爱情有着丰
富的内容,她通常是由四个要素构成的:一是性欲,这是爱情的生理基础和自然前提;二是情感,这是爱情的中心
环节,表现为灵与肉融为一体的强烈感情;三是理想,这是爱情的社会基础,也是爱情的理性向导;四是义务,这
是爱情的社会要求,表现为自觉的道德责任感。上述四要素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否则就是残缺的或被扭曲的爱情
了。
3、爱情的特征
作为人与人之间特定的社会关系,爱情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爱情
具有自主性和互爱性。爱情是一种复杂、圣洁、崇高的感情活动,她是由两颗心灵弹拨出来的和弦,彼此互相倾慕
,情投意合。真正的爱情是不可强求的,只能以当事人双方的互爱为前提,当事人既是爱者又是被爱者。在爱情发
展中,男女双方必须始终处于平等互爱的地位。单恋虽然也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但它却不是互爱意义上的爱情,它
只能从内部消耗一个人的精神力量,从而造成心灵创伤,因而是不可取的。
第二,爱情具有专
一性和排他性。爱情是两颗心相撞发出的共鸣,男女一旦相爱,就会要求相互忠贞,并且排斥任何第三者亲近双方
中的一方。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很形象地说过: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
毒。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第三,爱情具有持久性和阶段性。爱情是一棵苍松而不是一枝昙花,
爱情所包含的感情因素和义务因素,不仅存在于婚前的整个恋爱过程之中,而且延续到婚后的夫妻生活和家庭生活
。爱情的持久性表现在爱情的不断深化、充实和提高上,恰如莎士比亚所说:真正的爱,非环境所能改变;真正的
爱,非时间所能磨灭;真正的爱,给我们带来欢乐和生命。事实上,爱情的持久性正是建立和保持婚姻关系的基础
。真正的
爱情不会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减弱,但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爱情的表现
会有所不同,具有阶段性。
第四,爱情具有社会性和道德性。爱情虽然是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
私情,但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爱情的内涵、本质以及追求爱情的方式,必然要受到各种社会关系及社会因素的影
响。爱情的道德性是指爱情中蕴涵着对对方的强烈的义务感和责任心。
4、爱情的发展过程
尽管有多种多样的个人恋爱方式,但就爱情萌发的心理条件来讲,真挚的爱情往往经历了一个由
好感到钟情,由友谊到爱情的发展过程。
由好感到钟情,是恋爱过程中的两个心。
<
br>
-
-
-
-
-
-
-
-
-
上一篇:藏在话里的爱作文700字正式版
下一篇:2020大学春季学期开学返校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