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短语
1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中国移动启动的
‘5G
上珠峰
’
专项行动取得实质性进展。
”
一句 的主干是
“
行动取得进
展
”
。
B.
“
雄伟壮丽
”“
热爱祖国
”“
干得很好
”“
樱花盛开
”
的短语类型依次为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偏
正短语和主谓短语。
C.
在古代,博士 是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如《孙权劝学》中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这
句话中的
“
经
”
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等儒家经典。
D.
“
社
”
是土地神,
“
稷
”
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 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
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p>
【答案】
B
<
/p>
【解析】
【分析】
ACD
正确。
< p>B“干得很好
”
不是偏正短语,而是动补短语。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积累及语法知识。短语的类型有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
宾短语、动补短语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词性及短语的种类及其特征。由动词和
在它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
,
叫作动补短语 。动补短语的结构
:
动词
+
补语。起
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补语分为补充说明动作发生的空间位置
(
地 点、环境
)
、补充说
明动作发生的时间或次数两类。
p>
2
.
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
今年正月初六,彰武县< /p>
“
沙泉鱼宴
”
在央视《舌尖上的中国
3
》节目播出后,触发了很多
观众味蕾。
②
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迅速蹿红并成为搜索的热点。
③
据统计,自
“
沙泉鱼宴
”
进入公众视野以来,彰武县共接待约
3
万多名游客前来尝鲜。
④
彰武县借助《舌尖上的中 p>
国
3
》播出的影响力,举办并策划了首届
“< /p>
沙泉鱼宴
”
特色美食大赛。
A.
第
①
句中的
“ p>
今年
”
是名词,
“
触发
”
是动词。
B.
第
②
句中的
“
地方特色
”
是主 谓短语,
“
搜索的热点
”
是偏正短语。
< p>
C.
第
③
句有语病,修 改方法是:将
“
约
”
或
“
多
”
删去。
D.
p>
第
④
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
“
举办
”
和
“
策划
”
互换 位置。
【答案】
B
【解析】
【分析】
A
项,
“
今年
”
是时间名词。
B
项的表述不正确,
“
地方特 色
”
是偏正短语,不是主谓短语。
C
项,
3
句属于重复多余。
D
项,
4
句属于语序不当。
故答案为:
B
。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分析语文知识的正误。答题时应注意,知识点较多,根据不同题型
仔细判断辨析正误,偏正短语前面部分起到修饰限制重作用。
3
.
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满街的深圳市花簕杜鹃,以灿烂的笑容送您出行 ,迎你回家。
”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
辞手法。
B.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 是由西汉司马迁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
而成的。
C.
《壶口瀑布》《安塞腰鼓》《苏州园林》这三篇文章的标题都是偏 正短语。
D.
“
乱花渐欲迷 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这首律诗的颈联。
【答案】
B
【解析】
【分析】
ACD
说法正确。
B.
《战国策》是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不
是司马迁编辑的
,司马迁写的是《史记》。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文学常识的积累以及辨析短语类型的能力。解答
此题,
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所使用的
修辞手
法;掌握短语的类型及每种短语类型的特征,然后再根据具体短语进行分析;解答
此类题
,还要识记重点课文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
出处、
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然后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
的知识
判断正误即可。
4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
铭
”
和
“
说
”
< p>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铭
”
一般是用韵的
,“
说
”
类似于现代的杂文。
B.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科幻小说
,
在英勇顽强的尼摩船长的身上
,
体现了作者凡
< br>尔纳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C.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和《伟大的悲剧》的作者分别是俄国诗人普希
< p>金、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和奧地利作家茨威格。
D.
“
游山西村
”
和< /p>
“
登飞来峰
”
都是动宾短语
,“ p>
孙权劝学
”
和
“
河中石兽
”
都是主谓短语。
【答案】
D
【解析】
【分析】
“
河中石兽
”
是偏正短语。故选
D
。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语法知识和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
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
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 br>5
.
下列对语文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常见的描写方法有多种,其中按照内容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环境 描写两种。
B.
“
别人在赞 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个人呢,也没有
‘
说
’
。
”
这句话中划线的
“
而
”
是连词。
C.
“
他们 春游
”“
心情愉悦
”“
记笔记
”“
柳絮飘飞
”
都是主谓短语。
D.
“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
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这段文字使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景方法。
【答案】
C
【解析】
【分析】
“
记笔记
”
是动 宾短语。故选
C
。
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语文知识。
“
记笔记
”
是动宾 短语。而
“
他们春游
”“
心情愉 悦
”“
柳
絮飘飞
”
是主谓 短语。
6
.
阅读以下文段,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 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
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
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
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
……
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
中。在
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
,
在普 通岗位上埋头苦干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
“
自己的英
雄<
/p>
”
。
A.
画线 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举出了一组当代
“
自己的英雄
”
< p>。
B.
画线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同类列举的省略。
C.
划线词
“
寻找英雄
”“
恪尽职守< /p>
”
都是动宾短语。
D.
“
执着
”
这个名词修饰
“
坚守
”
,概括了英雄精神的实质。
【答案】
D
【解析】
【分析】
ABC
表述正确。
D.“‘ p>
执着
’
不是名词,这里应该是副词,修饰动词
“
坚守
”
。
故选
D
。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辨析词性、短语类型、修辞手法及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词性包括实词
和虚词
,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有:副词、介词、连
词、助词
、语气词、拟声词、叹词。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词性的种类及其特点,答
题时还须
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分析。
7
.
下列各项对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 p>”句中
“
快乐
”“
苦痛
”
在此均是形容词。
B.
短语
“
高雅气质
”“
美丽人生
”“
高兴地笑
”
与
“
精神的宁静
”
的结构不全相同。
C. <
/p>
“
我在房间里读书。
”“
在
”
是连词。
D.
“
东 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此句运用排比和互文的修辞 手
法,写出了木兰出征前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的情形。
【答案】
D
【解析】
【分析】
A
项,在此句中,
“
< p>快乐”
和
“
苦痛
”
< p>是名词,不是形容词。
B
项,短语
“
高雅气质
”“
美丽人生
”“
< p>高兴地笑”
与
“
精神的宁静
”
都是偏正短语。
C
项,
“
我在房间里读书
”
中的
“
在
”
是表存现的动词,不是
“
连词
”
。
D.
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
要求考
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并且要会运用。
8
.
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春秋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主持编
纂者为司马光,他与欧阳修均为北
宋政治家,史学家。
B.
“
我和张老师是在一个偶然积认的,她在大学教德语,我现在和她学德语。
”
句中的 两个
“
和
”
均为连词。
< br>
C.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萧红,黑龙江呼三(今属哈尔滨) 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呼
兰河传》《生死场》等。
D.
“
谈谈理想、归纳方法、查找原因,新闻记者 p>
”
均为动宾短语。
【答案】
C
【解析】
【分析】
A
.《资治通鉴》为编年体史书,不是纪传体。
B
.第一个
“
和
”
为连词,第二个为介词,指
“
跟着
”
。
D
.
< p>“谈谈理想、归纳方法、查找原因
”
均为动宾短语。而
“
新闻记者
”
为偏正短语。
故答案为:
C
<
/p>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
/p>
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
/p>
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
/p>
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
p>
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9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忘初心
”“
热 爱生命
”“
敬畏自然
”“
难忘今宵
”
四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
B.
“
哎呀,美
极了!真是美极了!
”
中
“
哎呀
”
二字是叹词,表示对美的感叹。
C.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在
“
人境
”
< p>中独享安闲是源于心志
淡远。
D.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
运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形象地写出
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答案】
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法知识的综合理解运用能力。包括短语类型辨析、词性
辨析、修辞手法的判。我们要对这些语法知识熟练掌握,才能从容应对这种综合性语法
题。
D
.由
“< /p>
怒
”
字可知,此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D
。
【点评】
A
项均为
“
谓语(动词)
+
宾语(名词)
”
的结构,符合动宾短语。需要特 别注意
D
项,正确区分拟人和比喻。
10
.
下列句子所作的判断与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多么精细,多么科学!完全是科学家的逻辑!< /p>
”
这句话中划线的词语,前一处为形容
词,后一处为名词。
B.
“
我们在下午的会议学习文件
,
请把学习文件提前复印出来。
”
这句话中划线的短语,前
一处为动宾短语,后一处为偏正短语。
C.
“
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 却更强烈了
”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
“
她同情反感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