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日报: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建校
50
周年系列报道
艰难的诞生
p>
旧社会河南经济发展缓慢,
民不聊生,
教育事业也步履维艰,
体育教育更不能独善其身。
1905
年 ,清政府废除科举,建立西式学堂。同年,河南学政胡祥林聘请湖北高等武备
学堂毕业的
陈瑞到当时省会开封的河南大学堂任体操教习,
这是河南省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
< br>体育教师。
1907
年,胡祥林奉命在开封建立河南体育专科学堂,至 p>
1910
年共毕业
416
人。
这是河南教育史上第一所体育高等学府。
1935
年
6
< p>月,河南高校体育无论国立、省立还是
私立都蓬勃发展,
7
所高校中有
4
所具备体育专业高等教育性质,位于全国领先水平。
然而
1936
年,河南大旱,赤地千里,私立高 校全国停办,公立高校招生萎缩;
1937
年
卢沟桥枪声
响起,抗战全面打响,
1938
年,蒋介石下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千里中原顿
成泽国,河南仅剩的两所高校为躲避战火也四处流浪,体育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1949
年
5
月,
河南省人民政府 在开封成立,
1954
年迁往郑州,
其间各项事业迅猛发展, p>
到
1957
年底,
全省共有河大、
7
所高校,
但没有一所体育专业高校,
因此创办一所独立的体育高校,
振兴一穷二白的河南体育事业,成了河南省全体体育工作
者的美好期盼和最大心愿。
1958
年春,在总路线、 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的政治经济热潮中,河南省
委决定在原郑州师范专科学
校体育科的基础上筹建郑州体育专科学校。
这便是如今的郑州大
学体育学
院的前身,它填补了建国以来河南省没有体育高等学校的空白。校址分南北两院,
北院即
今省实验中学校址,南院即今省体育局大院。同年
9
月,学校更名为河南体育学院 ,
隶属于省体委领导。
1960
年
9 p>
月,按照国家高教部关于高等学校一般应冠以办学所在地地
名的规定,河南体
育学院正式更名为郑州体育学院。
但是,谁也没有料到,这个万众期盼
的高校在创办仅仅
4
年后就被迫停办。
无奈的夭折
p>
1958年,河南体育学院成立后便开始了正常运转,各行政、党务、后勤、教学机构
配备完善,
成为省体委下属的一个正厅级单位。
1958年和1 959年,
学院招收了两届
学生,
再加上建校之初转入的 河南师专体育科学生,
学院先后共招收了3届200余名学生。
学院的体
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为中专以上学校的体育教师,培养理念为“一专多能”
。也正
是这遍及河南各高校的200多名学生,构成了近几十年河南高校体育教学的骨干和主体。
学院的运动训练专业,开设田径、篮球、足球、自行车、击剑、手球和棒垒球7个项目,主
要是培养干部和教练员,原体委领导祖德昭、梁世林、段汝宾、关毅、李培立、黄汝标等都
是这里培养的精英。
但河南体育学院的历史注定多灾多
难。
三面红旗为代表政治观念的狂热导致高等教育的
狂热,
河南高校也从1957年的7所猛增到1959年的69所,
有些地方圈几亩地找来
< p>俩教师就敢自称大学,造成的恶果是经费紧张,设备简陋,教师奇缺,质量低下。再加上< p>3
年自然灾害,全省财力无力支撑畸形发展的高校,只能接受关、停、并、转的现实
,69所
高校只剩下12所,年轻的河南体育学院也未能幸免。
1960年9月河南体院更名为郑州体育学院后,当年就停止了招生,师生开始放假,
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加剧,
学院决定师生放长假,
1962年 ,
按照国家
“调整、
巩固、
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省委决定学院停办。大部分干部由省体委系统安排,教师大多转
到开封师院
体育系工作(现河大体院)
,学生则一分为二:商品粮户口的转到开封师院体育
< br>系继续学习,农业户口的则回家“修理”地球。河南体院的第一次办学就此无奈地夭折了。
回首往事,我们发现,学院的命运轨迹和国家的发展建设息息相关:如果没有
世纪
50年代末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高潮就不会有学院的问世
,
而没有60年代初的经济和社
会整顿,也不会有学院的撤并。真的是国
运兴,体运兴,反之亦然。
顽强的重建
时光荏
苒。
从1962年郑州体育学院停办,
一转眼就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 p>
此
时中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培养四化所需人才已 成为共识。
河南体育也有了较大
发展,
但体育科技人才的 匮乏成为制约河南体育快速发展的瓶颈。
据统计,
80年代初期河
南需要体育教师4
.
2万人,当时仅有1
.
8万人,专职教练员93人,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
仅有26人,
严峻的 人才形势与河南人民对河南体育的要求极不适应。
时任省体委主任的王
启
亭多方奔走,
要求恢复郑州体院,
尽快改变体育队伍文化层次低的现状,
万里同志来河南
视察工作时也就加快河南教育发展提出了希望,
在 这样的大背景下,
省政府于1984年1
月7日(豫教【84】8号文件
)正式批准在郑州体院旧址恢复建立河南省体育专科学校,
其中全日制学制3年,培训班
学制2年,设置运动、体育两个系。
经筹备组艰苦创业,
克服校址、
师资、经费等无法想象的困难,省体专于1985年8
月正
式开学,
首届学生共31名,
其中有5名河南优秀运动员,
此后这 种对优秀运动员的单
独招生成为体院重要的招生模式并延续至今。
但许多 人不知道的是,
由于时间较晚,
省体专
的招生并没有列入
1985年的招生计划,
省教委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
通知学校先行招生,
然后追补计划和教育经常费。
省体专成立后,
迅速开展了各项工作,
1986年5月他们承办了全省3万名体育专业
< br>考生的高招加试工作,改变了历来由河大和新乡师院两个考点加试的局面,广受社会好评。
但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
体专所在的省体育场和体工大队都无法容纳学校的成长,
省体委通
盘考虑并报省政府同意,
决定在位于农业路的省体校院 内划出76亩地作为体专用地,
办公
机构也搬迁至此。此后5年,体专招
生规模不断扩大,1989年已经扩大到93人,
毕业
生的质量也受到用
人单位好评,
学生的运动成绩也逐步提高,
侯菊花、
朱新祥等先后 获得全
国冠军称号。
但省体专毕竟办学时间短
,底子薄,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不足,又没有独
立校园,
达 不到国家对高校的综合要求,
加之投资主体不明,
又逢1989年国家教委对高< /p>
校调整、整顿,
1990年省体专停止招生,
1991年, 国家教委向河南省教委下发了撤
销省体专的决定。年轻的省体专又一次走到了生死存亡关
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