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论厦大校园嘉庚风格建筑的特征
[
作者:学校办公室< /p>
蔡虎堂
|
点击数:
2172
|
更新时间:
2007-5-21
]
校园建筑是一
所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体现学校风貌的重要标识。
厦门大学历经八十
多载风雨,逐步形成了以群贤、建南、芙蓉等楼群为代表的“嘉庚风格”校园建筑,它们既
蕴涵着强烈的乡土情结和中国传统的风水观念,
又体现着因地制宜的建筑构思和 多元融合的
创新精神。
这些中西合璧、
恢弘大气的建筑样 式一直备受各方赞誉,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
历史价值,成为中国近现代
校园建筑的一个典范。为此厦大“嘉庚风格”校园建筑继
2005
年
p>
5
月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
2006
年
6
月又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发出更加璀璨的
< p>光芒。总体来说,厦大嘉庚风格的建筑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
.鲜明的地域特色。厦门大学地处闽南地区,而作为校园建筑方案的实际指导者和设
计
者的陈嘉庚先生本身就是在厦门集美出生长大的,
所以他的建筑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
闽南建筑风格的影响。
首先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
他充分利用有地 方特色的材料作为校舍建
设之材。
嘉庚风格建筑群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特点 就是所用材料是以闽南当地的青石花岗岩为
主,
尤其是
2 0
世纪
70
年代前的建筑,
这样使得建筑群不仅给 人以素雅美观与坚固大气之感,
又体现出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另外一个典 型的事例是嘉庚瓦的发明。
这种橙色带釉面的大瓦
片是嘉庚先生利用当地
材料,
按照自己的要求让附近龙海等地的砖瓦厂生产的。
这种橙色瓦
做屋面或装饰,配上清水花岗岩的墙壁和周围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就显得格外和谐;其
次在设计上,
嘉庚先生把闽南大厝红砖文化运用到建筑物具体设计上,
如建筑物里的地板用
有着浓厚闽南地方特色的红地板砖铺成,
这样的设 计使整个校园都洋溢着浓郁的地方文化韵
味。最后,在工匠选用上,无论是多么复杂的工
程,嘉庚先生都坚持任用地方的建筑工匠,
发挥地方能工巧匠的积极性、
创造性,
运用地方传统工艺砌筑,
可以说嘉庚风格建筑是嘉庚
先生的建筑理念和当地建筑工匠技术碰撞的成果,
由此使地方建筑风格深深蕴含在每一座建< /p>
筑里。
2
.
巧妙的中西文化合璧。
嘉庚先生从小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17
岁远渡外洋后,< /p>
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建筑上他博采中西文化、古今文化之众长,形成中西合璧、
古今合璧的风格。
最为明显的标识是他用典型的中国古典建筑屋顶, p>
设计起翘的飞檐并以红
色为主色调的斜屋顶,配上西式的花岗岩大屋面、拱劵
及廊柱等,被人雅称为“穿西装,戴
斗笠”
。这样的格局使整个建筑群在 依绿山、面碧海的环境里,典雅而庄重,其中最具代表
性的是建南大礼堂。
中西合璧的特点同样体现在建筑方位布局上。这主要以建在演武场上的群贤楼群为代
< br>表。
群贤楼群总体布局采用非合院式的、
无内庭院的一字形横向排列, p>
体现了西式建筑所长,
但在楼群具体设计上比如一主四从轴线式对称布局上却
又是以中式为主,并且以闽式重檐
“三川脊”歇山顶的群贤为首的集美、同安中间三座为
中式,两端囊萤、映雪两座为西式的
哥特式橙色嘉庚瓦尖屋面,体现了中西文化辉映之特
色。
另外,在各建筑名字的启用上,无论是中式的、西式的,还是中西结合式的建筑,嘉
庚
先生都采用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词语为之命名,如出自《荀子》中的“群贤”
,出
自《尚友录》的“映雪”
,出自《晋书》中的“囊萤 ”
,出自《礼记》中的“笃行”
、
“博学”
等等。
3
.强烈的时代特点。厦门大学所在的厦门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 、台湾海峡西岸,是中
国最早列入经济特区的四座城市之一,
这种地处改 革开放前沿和沿海城市的特有环境使得厦
门大学办学很早就体现出了较强的开放性,表现
在校园建设上主要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p>
-
-
-
-
-
-
-
-
-
上一篇:建筑学在职研究生就业分析
下一篇:厦门大学网上教育房屋建筑学答案word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