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论陈嘉庚风格建筑的形成
韩
林
前
言
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
,是世界著名的园林建筑家。
1984
年
7
月 p>
11
日《厦门日报》
发表陈从周的文章《卓越的建筑家——陈
嘉庚先生》
。陈教授对陈嘉庚风格建筑予以极高的
评价;
呼吁厦门人民对陈嘉庚建筑风格与建筑思想开展研究,
肯定他在我国建筑史与文化史
上的贡献。
20
年过去了,厦门在这方面的 研究似乎尚未开展;或者是有了研究成果而没有广泛宣
传;以至在书籍报刊中,在导游员
介绍中,不但没有对陈嘉庚风格建筑的认真评析,反而有
许多与事实不符的说法。
我住在集美,几乎每天经过南薰楼、道南楼,真是千看不厌、万看不厌,愈看
愈美。我
在全国各地见过很多中西结合的楼房,
没有一座能象南薰楼、< /p>
道南楼这样,
有令人亲近的美
感。
我做过十 年导游,
陪同过全国各地不同年龄、
不同阅历、
不同文化层次的游 客参观集美,
面对南薰楼、道南楼,他们无不发出由衷的赞叹。
这一切激起我认识陈嘉庚风格建筑的兴趣和责任感。
十几年的积累,
< p>逐渐有些心得。写
出来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提供一些 真实情况,
使人们对陈嘉庚风格有个基本认识;
二是抛砖
引玉,希望引发建筑家、美学家对陈嘉庚风格建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什么是陈嘉庚风格建筑
陈嘉庚风格建筑是陈嘉庚先生主持集美学校、
厦门大学建设期间形成的一种形式独特的< /p>
建筑。它体现了陈嘉庚的建筑思想、审美情趣和对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技艺的独特运
用能力,
它是陈嘉庚爱国爱乡,
既尊重民族传统又欢迎外 来文化的博大胸怀在建筑上的体现。
它的结构特点是,有闽南特色的中西合壁、古今相融
。它的性格特点是,开朗、稳重、朝气
蓬勃。现在,我们以道南楼为例,简单说明这个特
点。
道南楼高
5-7
层。主体以砖石墙 承重,有西方特色。顶层是中国宫殿型式,但是,它的
梁、柱、斗栱、平座等承重构件是
钢筋混凝土制作。隐退于廊内的墙面是地道的闽南红砖工
艺;
突出于廊外 的石墙是纯粹的西方风味。
从立面看,
以重檐歇山顶为中心,
两侧 高低错落,
严格对称,体现中国的主从有序观念;从平面看,方圆相间,凹凸变化,体现
西方的自由思
想。
整座楼纵向被数十条红砖白石相间的竖线条贯穿, p>
增强了耸立感。
这种装饰方式源于欧
洲,但是,在这座楼上,
它已经变化出多种具有中国风格的图案;横向,被几道由密集的瓶
形栏柱构成的水平线条
所控制,
增强了稳定感和曲线美。
这种栏柱造型来自西方,
本是石 雕
式石膏制作,在这里已然是绿釉陶质,纯中国工艺品。整座楼的设计思想、结构、材料
、工
艺就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古今中西相交融, p>
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它的外形饱满富于变化,
颜色鲜明而丰富
,显得朝气蓬勃。
经过
30
年的探索,陈嘉庚风格建筑到
20
世纪
50
年代趋于成熟。做为一种个人风格,
它成熟的标志是:
1
、稳定性:具有相对稳定的形式和基本一致的特征。如,主体为无木架砖石楼 房,顶
层为闽南传统屋顶;墙面用闽南红砖工艺;都有前廊,用绿釉瓶形栏柱;以砖石本
色装饰为
主。
2
、一贯性:陈 嘉庚在世时,中国建筑界出现两次“中西结合”高潮,一次在
20
世纪初
到
30
年代中,
一次在
1953< /p>
年。
由于建筑艺术的特殊性,
决定了一般建筑家只能随潮流浮沉。< /p>
陈嘉庚自
1920
年开始,不管风云变幻潮起潮落,一直为 现代建筑继承民族传统,民族传统
随时代前进而努力。从两校建筑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
到他不断探索到成熟的过程。
3
、发展性:陈嘉庚风格 建筑有一个向更美、更实用的发展过程。这发展是三路并进。
一是由改造自然向适应自然
发展。
初期建筑虽然也是随坡就势布局,
但是,
因为强调座北朝< /p>
南或一组建筑方向一致,
还要做大量削高补低的工作。
后期 转向依地形布局。
如厦门大学
“建
南”等五楼就面对上弦
场呈半月形排列;
“芙蓉”四座楼环绕芙蓉湖排列。南薰楼依地势建
成“
个”字形,东侧地势高,就少建一层楼。二是由单体向联体发展。最早的集贤楼是一座
二
层楼上扣一个歇山顶;
其后的博文楼是一主楼两侧楼的三联体;
再后的延平楼又增 两个角
楼成为五连体;最后的道南楼是九连体。三是装饰方面,由涂料向本色发展。早期
建筑大量
使用涂料,
有的整座楼群被涂料覆盖。
以后用涂 料愈来愈少,
最后的道南楼外表没有一点涂
料,全凭砖石本色装饰。
p>
4
、变异性:陈嘉庚风格建筑既有基本特征的一致,又有自 由的变化。南薰楼、道南楼
都是古今中西完美融合的典范,却有“环肥燕瘦”之别。南薰
楼偏西式、偏现代,挺秀、俏
丽,临风欲举。道南楼偏中式、偏古代、雄健、典雅,稳如
泰山。这说明陈嘉庚风格建筑已
经到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
5
、独特性:与其它“中西结合”建筑相比,陈嘉庚风格建筑有三点突出 的个性:
①浓重的地方特色、民间特色,令人亲近。
②利用砖石本色为装饰手段,永不褪色。
③动
感的轮廊、
鲜明的色彩,
柔中有刚富有弹性的屋脊,
象年青人的身 体与性格,
健康、
开朗、朝气蓬勃。
二、陈嘉庚风格建筑产生的时代背景
建筑是时代文化的综合载体;
是当时人们普遍 思想观念和审美观的反映;
它的出现又必
须以当时的生产力为依托。陈嘉
庚风格建筑也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自
17
世纪中叶至
20
世纪初,欧州各国相继爆发反对封建主义、反对教会专制的革命 ;
美国也展开摆脱英国控制的独立战争和反对奴隶制度的南北战争。这一系列资产阶级革
命,
都以“自由、平等、民主、博爱”为旗帜。于是,象征民主、共和的古希腊、古罗马
文化成
了资产阶级膜拜的对象。
18
世纪中叶,两座古罗 马时期被火山灰掩埋的城市重建天日,更
煽起人们思古之幽情。
自
18
世纪
60
年代至
20
世纪初,
仿效古希腊、
古罗马的复古主义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