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干部和成绩好成高薪要素
近日,教育部
75
所直属高校陆续发布了
2014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年度报告
(
以下称
“
年报
”)
。中国青年报记者通过统计发现了一些有趣的
结论:学校所在地成大学生
就业首选城市;国有企业仍占主流,但民营
企业势头已起来;学生干部和专业成绩好都可
能成为获得高薪的要素。
学校所在地成大学生就业首选城市
在教育部
75
所直属高校中,明确披露毕业生就业地的有
69
所。中国
青年报记者统计这
69
份年报时 发现,这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首选城市,
并非某个具体意义上的城市,而是每一个学校的
所在地。
比如,北京大学
[
微博
]< /p>
毕业生在北京签约的比例,即人们通常所说
的留京率,达到了
56.15%
,位列第一。中国人民大学
[
微博
]
留京率达
52.67%
,北京化工大学
[
微博
]
留京率达
42.9%
,北 京交通大学
[
微博
]
留京
率也达
37.74%
。相应地,北京也就成了这几所学校中毕业生签约比例最 p>
高的城市。
这不是北京高校特有的现象。复旦大学
[
微博
]
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
集中在长
三角地区,其中,在上海市就业人数共
3107
人,占毕业生总数
的
75.73%
。南开大学
[
微博
]
毕业生在天津市的就业比重最高,其中本科
生占比为
52.24%
,研究生为
51.77%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 生、研究生留在
大连市的比例也最高,分别为
24.59%
、
20.43%
。
中西部高校也是如此。如中国地
质大学
(
武汉
)
毕业生在湖北省的就
业比重达
30.47%
,合肥工业大学
[
微博
]
在安徽省的就业比例有
31.11%
,< /p>
四川大学留川工作的毕业生,占该校就业总人数的近一半,被媒体称之
为
“
川才川用
”
。
除了学校所在地外,毕业生签约率最高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
广州和深圳。
值得注意的是,受国家支持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影响,东部高校毕业
生前往中西部就业的比例也不低。比如,清华
[
微博
]
< p>大学[
微博
]
毕业生
去中部、西部就业的比例,就分别达到了
6.2%
和
10.3%< /p>
。华北电力大学
的比例更高,本科毕业生去西部的为
18%
,研究生去西部的为
15.7%
。
不
过,相比实际的签约情况,不少学生从意愿上更倾向于留在东
部。根据北京大学关于毕业
生期望就业地域的统计,希望前去西部就业
的比例为
4.78%
,去中部比例仅为
2.39%
,这两者远低于实际签约比例
2
~
3%
。而对于北京、上海,他们期待的比例则达到< /p>
70.22%
,
8.60%
,也
高于实际的
56.15%
和
8.14%
。 p>
国有企业仍占主流,但民企已有起势
年报里的就业,不仅包
括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签订劳动合同,也
包括升学、出国出境、定向委培、灵活就业、
自主创业等形式。
值得注意是,在
75
所教育部直属 高校的年报中,
985
高校本科生的
升学率
(
即通俗所说的考研
[
微博
]
和 保研的比例
)
基本在
30%
以上,有的还
高达
40%
以上。比如,西安交通大学
[
微博
]
升学率为
46.65%
,北京大学< /p>
升学率达到
46.4%
。但与
211
高校和普通高校相比,这一比例却参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