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经济专业大学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专业介绍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10 19:16
tags:

-

2020年12月10日发(作者:荆元成)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专业介绍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是国内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主要学科点。

1986

年被授


予博士点,

1994

年被江苏省评为省重 点学科。本学科的建设始终跟踪学科的前沿,紧密结


合电力系统的生产实际,

< p>学科研究方向既注重超前研究,

又能围绕电力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


题 和技术难题。

众多科学研究成果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给电力行业带来 巨大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多年的学科建设,本学科点形成了以下优势:


1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个方向


1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2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3

电力市场理论与实践


4

数字技术在保护、控制与管理中的应用


以上研究方向都是根据电力系统生产实际的需要而确定,

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

其研究成果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些年来,

本学科坚持 基础研究与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两手抓的方针。


主持和承担了国家

攀登

B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重点项目,< /p>


还承担了电厂、

变电站仿真系统、微机继电保护装置、配电系统自动化、电 力系统谐波治理


等数十项横向科研项目。

在计算机数字保护、

< p>灵活交流输电技术、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配网


自动化 、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

GPS

系统、负荷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已处于前 列,


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先后获得过各种科技成果奖十余次。从

198 6

年开始从事大型发电机


-变压器微机保护装置方面的研究工作,于

90

年代在国内第一个研制成功了该装置,填补


了国内空白,

替代了集成电路型保护装置,

大大提高了机组的保护水平。

该研究 成果在国内


外处于领先水平,

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和二等奖;

所从事的电能


质量补偿器研究已取得了很 好的研究成果,

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已完成样机试

< br>制,将投入现场运行。



2.

把握方向,开展超前研究,力争领先地位在变电站无人值守、配电系统自动化、电能质

< br>量控制器(用户电力技术)、灵活交流输电(

FACT

)技术、电力需求侧 管理等方面,开展


理论研究和先进装置研究,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基础。



3.

国外、

境 外合作渠道畅通、

稳定。

与国外、

境外多所大学建立科研合作,< /p>

互派学者讲学,


交换留学生,

如亚琛工业大学

(德)

苏黎士工业大学

(瑞士)

< p>巴士

BATH

大学

(英)


伦敦城市大学(英)、斯德莱克德(

Strathcl yde

)大学(英)、伊阿华州立大学(美)、爱


知工业大学(日)、莫 纳什(

Monash

)大学(澳大利亚)、香港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

< p>



4.

有稳定的校外合作基础

本学科紧密与生产单位 合作,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作为主要


任务,

与南京自动化研究院、华东电 管局、江苏电力局、

安徽电力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


的关系,携手开展 科研工作,加快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基础。






东南大 学电气工程系学科介绍

——

电机与电器





电机与电器学科的研究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了不断深化和发展。经过几代人

< p>
的努力,本学科研究内容发展为以电机电器为核心,集设计、运行、调节、控制和监测为一


体的研究领域,

形成了现代电机理论与应用、

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 智能诊断理论与方法、


型数字化驱动系统与控制技术和电机物理场数值 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等四个研究方向。

多年来,


本学科在超声波电机、

超大型发电机的设计和安全运行理论、

电机故障诊断和保护理论及设

< br>备、

双凸极变速永磁电机驱动系统、

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

电机电磁场和温度场计算等方


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博士点基金、国家

七五

攻关、

< br>国家

八五

攻关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研究课 题,以及与工厂企业相结合的横向课题共

80


余项,其中有

20

多项研究成果通过了省部级和国家级鉴定。获省、国家教育部和有关部委

< br>科技进步奖

6

项,国家专利

5

项、各种优秀 论文奖

10

多次,发表学术论文

200

余篇,出版


专著

6

本,主编全国统编教材

2

本,获国家教委优秀学术专著奖

1

项。


除了在相关研究方向上已积累了良好的基础之外,本学科拥有一 支知识层次高、年青有


为的学术队伍。现有的

18

名教师 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7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

7

人,有硕


士学位的

7

(

其中

1

人正在海外读博士

)

有博士学位者占教师总数的

38.9%

本学科还有


省级优秀骨干青年教师

2

名,省

工程培养对象

名,省

青蓝工程学 术带

头人

1

名。


此外,

本学科所在的电气工程 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建有

Rockwell

自动化实验室和南京市电器设备与自动化工程中心等,为本学科的建设和 发


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支撑。


电机电器行业为江苏省支柱产业

,

对江苏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另一方


面,

< p>使用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结构,

是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学科作为 我省唯一


的电机电器博士点,长期以来,对江苏省电机电器行业新产品的开发、

人才的培养发挥了


巨大的作用。通过

< p>十五

期间的建设,将大大提升电机与电器学科的科学研究水平,促进师


资队伍建设,

更好地服务于江苏的电机电器行业,

为提高整个行 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增强其


产品的国际国内竞争力作出贡献。

< p>


通过

九 五

期间的建设,本学科已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年轻有为、团结协作的学术


队伍,

在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 成绩。

通过

工程的建设,


建成了电机性能 分析测试基地,

成立了南京市电气设备与自动化工程技术中心,

为江苏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九 五

期间,本学科在国内外


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 p>200

多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

63

篇。


九五

期间,本学科作为江苏省唯一的电机学科博士点,取得了多项高水平、高效益的


成果,

为江苏省电机电器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课题

1

项,


九五

和省部级课题多项,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6< /p>

项,国家专利

5

,多项研究成< /p>


果通过省级鉴定,

对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科研项目

汽轮发电机安


全进相运行问题

< /p>

提出了定量分析发电机组安全进相运行的新方法,为解决江苏电网电压不


稳 定的技术难题作出了贡献

,

相关科研项目获得了江苏省科

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并被电力部


在全国推广应用。

国家重大攻关项目

三峡水轮发电机参数优选

研究 课题,

提出了三峡电机


参数优选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给出 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三峡机组参数优选方案,

该方案已


作为三峡机组招 标的重要依据,研究成果

达国内外先进水平,受到了国内外电机界的高度


评价。

在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资金资助下,

开展了超声波电机及 其控制系统的研究,

获得国






家专利

2

项,取得了

国内领先、多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p>的成果,已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


成果鉴定。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下,

与香港大学合作,

对新型双凸极变速永磁电机驱动


系 统及其在电动车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取得多项成果,

获得中国发 明专利


和实用新型专利各

1

项。

此外,< /p>

在省科学基金资助下,

与无锡小天鹅公司合作,

开展了直接


驱动洗衣机无刷直流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和洗衣机直接驱

动与模 糊控制技术等课题的研究,


其成果均已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九五

期间,本学科共毕业博士研究生

11

人,硕士研究生

44< /p>

人,其中,

7

名博士和


35

名硕士留在江苏省内工作,已成为所在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骨干。


十五

期间主要建 设目标与内容、预期标志性成果及具体建设措施


预计通过

十五

期间的建设,建成江 苏乃至全国在电机电器与控制领域集科学研究、人


才培养和技术开发三位一体的高新技术 基地,

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

部分方向达到国际领先


水平 。

同时造就一支知识层次高、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能力、

团结合作、富有创新精神 的高


水平学术队伍,

为江苏省电机电器行业的发展和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 。

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一、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知识层次高、具有国际 视野和前瞻能力、团结合作、富有


创新精神、以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为主体的高水平学术队 伍,专职教师

20

人左右,教授

7~9


人 ,其中博士生导师

6~8

人,副教授

10

人左右, 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达到

80%

以上。


并造就出

2~3

名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


二、高水平的专业实验室建设。为实现学科建设总体目标,需建 设

2~3

个具有国内领先


水平的实验室,面积大约

200

平方米,可以对电机电器及系统的稳态、瞬态等各种特性进


行快速测量,并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对电压、电流、功率、温度、磁场等物理量进行数字

化采样、波形记录、频谱分析等,争取建立省级工程中心一个。


三、抓好研究生课程建设,

培养高质 量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课程建设目标是完


善课程体系,优化知识 和能力结构,

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建设若干高水平、

有特色的优秀 课


程。重点要把体现学科发展方向、具有前瞻性的课程建设好,并努力与国际接轨,争取 到


十五

末采用英文原版教材

(

或参考书

)

或以英文授课的课程比例达到

50 %

左右,争取出版研


究生教材

2

3

部。努力把电机与电器学科建设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的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四、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跃 学术气氛。建立广泛的国内、国际联系,与

3

4

所海外


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外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3

5

人次,参加


国际学术会议< /p>

2

3

人次,邀请国际上知名学者来校讲学

1

2

人次;争取国际

合 作研究项


1

2

项;争 取由我校主办

2005

年第

7

届国际电机与系统学 术会议。通过

十五

期间的


建设,预期可以取得如下标志性成果:


1

、建立起江苏乃至全国在新型数字化驱动系统与控制技术领域 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


和技术开发三位一体的高新技术基地。


2

、力争建立省< /p>

(

或市

)

级检测中心

1

个。


3

、争取获国家或省部级科技奖

6

项。


具体建设措施为:


1、

实施重点研究方向,提升学科综合实力。 对具有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重点


研究方向,

如现代电机理论与应用 、

新型数字化驱动系统与控制技术等实行倾斜支持,

在资


金、人员配备方面优先考虑,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并优先配

备实验设备,同


时带动其他研究方向同步发展。


2

、加强与其他学 科的联系,寻找新的生长点。加强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现代控


制理论、

< p>机械工程及材料科学和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

在研究内容上推陈

< p>
出新,寻找新的突破点,形成新的生长点。






3

、开展学术交流,不断创新。积极 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掌握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不断创新,使学科某些研究方向和内容 始终处于国际前沿。


< p>4

、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不断补充新生力量。提高教师的学位层次和学术水平,


不断选派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去国外一流大学进修,并选留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充实教师


队伍。


5

、加强研究生培养工作,提高研究 生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强化教


书育人的作用;

强化研 究生论文的学术性,提高论文的质量;

加强学风建设,培养研究生良


好的 科技道德,使研究生成为学科建设和科研的生力军。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专业介绍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 目前主要有电力电子应用、

微机测控和智能化仪器仪表三个研


究方向。< /p>

这是一个新型的交叉型学科。

学科以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为主导,


于促进电气工程各学科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电气工程领域中有很广阔的应 用前景。


近年来,

学科所开展科研和开发工作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


用、电力电 子技术在工业控制和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电源技术、驱动理论的研究、

电力< /p>


与电气设备的监控与保护、电力系统故障仿真、电力能源管理、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


制系统、虚拟仪器技术、

IC

卡技术与智能仪器等领域。 成功地研制了国内第一台微机电动


机综合保护装置,

研制和开发一系列微 机型继电保护单元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是国内


首先研制开发出

IC

卡预付费电能表,

研制和开发一系列

IC

卡应用系统。

并在电机智能调速


系统、三相和单相大功率变频器等 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东南大学电气 工程系专业介绍

——

电工理论及新技术




电工理论及新技术学科致立于信息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始终强调

新技术的交叉与融合,

富有很强的生命力。

作为国家科委和江苏省科委秘书长 单


位,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

高技术项目

5

个。完成的华宝

CIMS

工程等研


究项 目,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先后获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省部级科技进 步一等奖和二等奖。


学科研究方向 十分重视电工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

开展了非正弦电路理论及


仿真、

信号处理技术、

电力系统谐波治理技术与装置、

电气信号的测量与管理 等


方面的研究,

对工程电磁场理论及应用、

电磁场数值分 析模型与方法、

电气设备


中的电磁场分析方法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不仅在理论上解决了复变分、


的唯一解和计算误差等问 题,

而且在工程应用上也解决了许多电气设备设计和制


造中技术难题,< /p>

很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科研方向,

为学科赢得了

声誉和学术地位。近年来,在国家

计划的支持下,本学科进一步与信息技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0 19:1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27105.html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专业介绍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