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大学生促进victor自传-一个进入麦肯锡的北大毕业生的求职路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10 20:24
tags:麦肯锡

-

2020年12月10日发(作者:缪德新)


victor

自传

-

一个进入麦肯锡的北大毕业生 的求职路


这是北大的一个今年大四的学生的经 历,看过之后才能知道什么是牛人,看过之后才知


道原来大学可以这样度过。文章很长, 但是很有用处。



发信人

: NoExcuse (

军中无戏言

),

信区

: Intern


: The Story of a Paranoid

,一个偏执狂的故事(

1


发信站

:

北大未名站

(2008

09

28

14:57:09

星期天

) ,

站内信件


我曾掉进无数河流,希望后来人不要重蹈覆辙。


——

以此文献给所有关心、帮助、支持过我的家人、老师、领导、同事、师兄师姐和朋友


们。



写在前面的话


本文是应某些朋友的要求写求职 回忆录,全是自己的切身体会,尽量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但部分涉及商 业机密的内容不予披露,请大家不要询问。希望本文能对师弟师妹们有所帮


助。祝大家都能有好的发展。


全文想不出更好的题目,定为《

The Story of a Paranoid

》,不过章节题目全都是经典


的书名 (或者稍微改动过的经典的书名)。大家不看我的文章,把这些书看了说不定会更


有帮助,呵呵。



章节目录


1

部分:

Preface: The Maverick and His Dream


2

部分:

Chasing Daylight


3

部分:

Straight from the Gut


4

部分:

Swimming Across


5

部分:

Who Says Elephants Can't Dance


6

部分:

Pour Your Heart into It


7

部分:

Epilog: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为了避免大家阅读麻烦,本文中部分公司名称采用简写


McKinsey

McKinsey & Company


BCG

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Monitor

Monitor Group


Bain

Bain & Company


RB

Roland Berger Strategy Consultants


Analysys

Analysys Consulting International


Sinosure

China Export and Cred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Sinosure


Universum

Universum Communications



版权声明


1

允许在网络上转载,

请注明

―Th e Story of a Paranoid

一个偏执狂的故事,

byVictor LIU‖


字样


2

< p>)转载时请转载第

1

至第

7

所有部分,不得< /p>

断章取义

,不得自行修改任何内容


3

)未经作者书面同意,不得公开以任何纸质方式 发表或发行,包括收入任何书籍,特别


不得以任何方式获取商业收入和商业利润



About Me


Victor LIU

北京大学

05< /p>

级本科生,

主修城市科学与区域经济学,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 /p>


心经济学双学位,将于

2009

6

月毕业。赛扶(

Students In Free Enterprise, SIF E

)中国


北京大区公共关系经理。

曾在麦肯锡公司

McKinsey & Company

波士顿咨询公司

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摩立特集团(

Monitor Grou p

)、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


Roland Berger Strategy Consultants

)、贝恩公司(

Bain & Company

)、易观国际网络


信息咨询公司(

Analysys Consulting International

)、优信咨询公司(

Universum


Communications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Ch ina Export and Cred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Sinosure

兼职或 实习。

2008

9

月获得麦肯锡公司

< p>(

McKinsey & Company


商业分析员(

Business An alyst

)职位,将于

2009

年毕业后加入麦肯锡公司(

McKinsey &


Company

)北京分公司。


喜欢

F1

Snooker

和旅游,狂热的美食 追逐者。


Preface: The Maverick and His Dream


我非常不在意其他人如何评价我,

我不为任何人活 着,

因此别人的评价不会增加或者减少我


的效用。

如果你 认为表扬我或者批评我可以增加你的福利,

那么

OK

< p>这是一个帕累托改进,


我支持你做这种有益的尝试,并感谢你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


——

Victor LIU


这是一个特立独行者

‖——

不熟悉我的人往往如 此评价我。其实,我只是不太喜欢随大流,


不关注其他人的评价,

知道自 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

并且强迫自己不断努力而已。

我< /p>


从来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我的初中、高中、大学生活都和其他人不同。

这是我对面试


官关于我

track record

问题的回答。当初中的同学们都在努力学习课程的时候,我翘掉所有


课程,把 自己关进学校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做完了几乎所有可以拿到的初中物理竞赛题,


初中毕 业时,

我拿着物理和英语两项竞赛的全省第一名进入高中的理科实验班;

当高中所 有


人都在冲击竞赛奖项、为高考而努力奋战时,我独自一人在不到

10< /p>

平方米的学生会办公室


里整理编写出

40

多 万字的学生会制度化建设材料,高中毕业时,我手握中央电视台

2

个英

< p>
语竞赛的全国前二、

美国高中交换经历、

3

个省级和 国家级科技创新大赛奖励,

以全国十佳、


省级优秀学生的身份获得北京大 学保送生的资格,进入这个待了

4

年的园子。我是带着梦


想来的

——

继续自己的学生工作,

4

年以后去某个 牛校读个

PhD……

正如刚进高中时的踌躇


满志

——

物理国际奥赛金牌。

3

年后,

结果也跟 高中几乎一样

——

所有当初设立的目标没有


一个实现,但 却在另外的领域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并且最终有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出路。


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从

2006

年秋天开始到

2008< /p>

年秋天,我

15

次申请

McKinsey

< p>、


BCG

Monitor

RB

Bain

五大咨询公司的实习或全职职位,只有< /p>

4

次成功。曾无数次地


被击倒又站起,因为我坚信,只要有 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就能有好的结果。


我在北京夏天的酷暑中奔波于 两个实习的公司之间。

当其他人都在享受空调时,

我每天拿着

40

圆人民币的补贴,挤

3

个小时的公车上下班。

< p>


我把自己关在屋里,拼命啃着那些案例和方法论。当其他人都在享受暑假时,我看 到


―strategy‖

―structure‖

―market‖

―profit‖

就想吐。去餐厅吃饭,喜欢看菜单上的

pricing


喜欢看服务的

process

;上课,喜欢看老师课件的

lay out

,看完后开始独自苦思冥想可以如


何改进这些东西。走在路上,喜 欢看各种各样的店招;去超市,看产品的包装、陈列,然后


开始思考它们的

branding

marketing

< /p>


有人说我患上了强迫症、有人说我是

paranoid

、有 人说我是

maverick


只因心中有梦。


Chasing Daylight


如果现在的我是所谓的

牛人

的话(其实很反感这种称呼),我相信任何

牛人

的背后都有


些难为人知的事情而且并不那么耀眼甚至灰涩。


——

Tow

,《生活:依然奔跑在路上》


大一的开始是在迷茫和慌乱中度过的。关于那段日子发生的事我总不愿 多提,总之是一个


痛苦抉择的过程。不过有三个人我一定要特别感谢,凯哥、健哥和龙哥 ,谢谢你们的关照!


小弟让你们失望了,对不起。

在反复思考、

反复权衡之后,

做出了上大学以来第一个最正确的决定

——

辞去所有的学生


工作(当然因为客观原因拖到第二学期才全部执行完)。我至今记得,那天是

2006

3


4

日,距我开始担任学生干部

4567

天,很好记的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承载着我太 多或是


美好、或是艰辛的回忆。


辞掉工作后生 活开始变得悠闲起来,

除了上课几乎没有任何事情想做,

也没有任何事情可做。< /p>


于是和女友在未名湖边盖满我们的脚印,

吃遍北京大大小小的街道中大大小 小的餐厅,

通宵


K

歌(她唱我听)。没有烦恼,更没有追 求。


学期结束,除了坚定和我在一起的女友和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

GPA

,我什么都没有。(当


然,我更愿意理解成

< p>―

除了一些次要的东西,我什么都没失去

。)


冬去春来。新的一学期开始了。


我开始心 慌,

觉得再这样下去要出大问题。

我的头顶好像笼罩着一大片乌云。

难道我的大学


就这样了?!于是去老法学楼顶层的办公室找导师谈话。与这位学识渊博 ,曾在美、英、澳


三国求学的老师的谈话内容已经不完全记得了,

但是导 师的意见是明确的

——

如果不想做学


术,就不要去国外读

PhD

,否则会很痛苦。很快,我做了大学生活中第二个最正确的决定

< p>
——

不出国了,我要工作!


于是,开始漫 无目的地搜寻

找工作

的信息,那时的我根本不 知道

BBS

上有

―intern‖

―job‖


等等版面可以查找信息,

只能通过各种不专业的渠道搜集零 碎的信息。

曾经和女友一起去某


个家教培训机构投过简历;曾经成为心理 学系的

职业被试

,以为那也是一种工作;去听 欧


莱雅

E-Strat

的宣讲会,发现我们这些大一的孩 子被忽视,郁闷了很久

……

那时我的状态可


以用

4

个字来形容

——―

无头苍蝇

< p>;而那时的我则是彻头彻尾的两个字

——―

无知

< p>。


一个偶然的机会拯救了我。

< br>通过某种途径知道有一个

―TILIP

Tufts Institute for Leadership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项目在招人,于是去听宣讲 会。那时觉得能去香港实习、美国交流是相当了


不得的事情(实际上确实也了不得,见下 文),反正也没事,投个简历试试吧。于是有了我


人生第一份简历

——< /p>

我至今还留着那份标题是

―Resume‖

4

页的、极其丑陋的所谓

简历


找老师写了推荐信,买来一个大信封,投到了指定的地方,便不再理会。

< /p>


我不知道负责的师兄师姐是被我的勇气打动了还是被我的无知逗乐了,

我居 然收到了面试通


知。然后在某个早晨,穿着运动服的我端着北大的地图找到一个叫

临湖轩

的地方,第一次


参加 北大的面试(其实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时候面试过一次,不过那个时候还不是北大的


人) 。估计是因为英语比较好的缘故,居然通过了一面。二面是小组讨论,一个穿

T-Shirt


的小孩(我)加

4

个师兄师姐,我也不记得自己说了什么,反 正结果是通过了。三面是跟


项目负责人见面,

一位香港的教授。

好心的师兄悄悄提醒我

——

要穿正装。

于是拉上女友去


当代买了有生以来第一套正装,跟

机器人

似的(女友原话如此),把西装所有的纽扣都扣


上(那个时候不知道西装 应该怎么穿,现在后怕,幸好没有买

8

颗纽扣的西装

……

)去参


加三面,居然又顺利通过了。


最 后剩下

6

个人,除了我这个小孩以外都是师兄师姐,在农园

3

楼的某包间中和往届参加


项目的学长一起吃饭。当时的我真是年少无知,后来 才知道,那天

10

多个人中有

2

位后来

< p>
去了

Morgan Stanley

1

位去了

Goldman Sa chs

2

位去了

BCG……

(偷 偷说,当年的小


孩现在到

McKinsey

了,也算没有 给师兄师姐丢脸)


吃完饭,收到邮件

——―

< p>今年你被拒了,大一的学生参加不适合我们这个项目,让你来吃饭


是为了让你对这个 项目保持兴趣。非常欢迎你明年再申,为你保留机会。

郁闷了很久很久,


没想到当年是这个项目最后的一年

……

算是一个遗憾吧。


不过认识了这么多师兄师姐算是我大学最宝贵的收获。

后来这 些好心的师兄师姐都不断地指


点我,我终生感激他们。


2006

4

月,在大牛师姐(现在

Mo rgan Stanley

)的介绍下和女友一起加入刚刚成立不久


的北 京大学

SIFE

团队,成为

presenter

, 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大区比赛。第二次穿西装,


知道了

KPMG

HSBC

这些公司,

知道了原来

busi ness world

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

参加


决赛,

第一次去上海,

远远地望见

KPMG

亚洲的

COO

HSBC

中国的

CEO

等真正的

business


leader

,觉得自己还有那么多需要做。


2006

5

月,

申请亚洲国际模 拟联合国大会主席团,

成功,

被任命为人权理事会主席。

2006


5

月,

在大牛师兄

(现 在

Morgan Stanley

的照顾下加入了第一届

京论坛

JING Forum


成为两个大一代表之 一(另外一个是高中认识的老乡,现在的

SICA

主席,呵呵)。


在光华楼地下一层

005

教室中一遍又一遍地排练

presentation

,通宵跟着师兄师姐们改


PPT

开始上联合国网站看那些条约,

开始参加模拟联合国会议的规则培训 。

尝试着查阅那


些中国和日本环境问题的资料,似懂非懂地读着

……

不再通宵

K

歌,不再无所事事,没有

< br>再去过未名湖。开始忙碌,开始喜欢上这种充实的生活。


大一就 在这种新生活中结束了。

云层突然裂开一条缝隙,

透出一缕阳光。我别无选择,< /p>

只能


追逐这若有若无的阳光。


Straight from the Gut



我知道我很笨,但是我愿意学。


——

某位成功的前辈


在我的印象中,大学生活只有大二是无比清晰的。如果说我现在的

skill set

能够满足一个


entry level

consultant

的要求的话,这里面的大部分

skills

都是在大二这一年中历


练出来的。

9

月,在北大开

―JING Forum‖

的中国部分,然后去日本参加日本部分的会议,见


识了很多 东西、认识了很多人。

10

月唯一一次代表北京大学出征,参加

C CTV

杯全国英语


演讲比赛,北京地区初赛第一、复赛第二;全国半决赛 第一、决赛第二、总决赛第四。没能


给学校争光,

跟求职关系也不是特别 大,

不在此赘述。

但是有一句对很多人逆耳的土话我却


不 得不说

——―

英语好什么都好办,英语不好什么都不好办。

我的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0

月,

开始担 任

SIFE

北京大学团队的主席,

和女友一起带着

27

个人的团队开始

摸着石头


过河

。这一年得到了太多师兄师姐的指点和帮助,也遇到了无数的困难,不过最终还是< /p>


挺过来了。如果要详细写可以再出一篇文章了,大家如果想详细了解的话 ,去听

SIFE

北大


团队的宣讲会吧(我不是做广告

……

)。后知后觉地知道了

BBS

上有一个版面叫

―intern‖


看见一个叫

―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的公司招一种叫

―PTA‖

的职位,

好奇地点开看看,


发现几个问题

——

不知道什么叫

―consulting‖

、不知道什么叫

―PTA‖

、不知道为什么一个


Boston

的公司要到中国来招人。

于是开始上网搜寻,

找到

BCG

的主页,

看了看公司的介绍,


得出了一个至今想起来都好笑而荒谬 的结论

——

这个公司看起来好象还不错的样子

……


是又投简历,仍然是

4

页纸,不同的是这时知道标题不 能叫

―Resume‖

了,不过改成了花体


字的姓名

……

毕恭毕敬地用大号信封装好,挂号信寄出。

然后,自然杳无音信。 后来某一天


突然开窍,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

BCG

,还 害怕了好一阵,别因为我的

卡通版

简历上了< /p>


公司的黑名单

……

我与咨询的第一次接触到此结束,

两个字

——

失败。

但是通过这段时间效

< br>率极低的

research

,我确不经意地做了一件无比重要的事

——

确定了自己的方向

——

咨询。


大二上的一门职场英语课让我第一次知道了关于职场的那么多知识,比如简历应该怎么写、


衣服应该怎么穿、

谈吐举止应该如何

……

我觉 得我像一个白痴,

看到的一切都是新奇的。


是开始认真 地学,

把邮件的签名档改规范、

BBS

上找模版 重做自己的

―4

页版

简历、

知道


原来还要写

cover letter……

进步很慢,但 是却很

stable

。不停地向各种公司投简历,没有


一 个回音

——

也难怪,谁会要一个刚上大二的没有任何实习经历的人呢?

< p>


11

月,

参加

Universum

公司的一个

Focus Group

知道了还有

employer branding< /p>

这个行,


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这个公司的老板发了一封邮件,

说我很愿意去公司帮忙做事情,


个打杂的职位。

没想到跟老板一拍即合,

记得当时在东门外炭中火吃串,

算是拿到了人生第


一个工作

offer

。于是

Cancel

掉原定中寒假和女友一起去新加坡的计划(我很愧疚,有机会


一定陪你去),一 放寒假立刻到上海投奔姑姑家,开始实习。实习的工作很简单,

promote

< br>公司在香港的一个调研项目,

要在上海找到足够多的香港大学生参加这个调研。

< p>我很感激老


板给了我那么多机会,

但是我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p>

我想尽了一切办法也只能获得香港

7


所大学中

2

所的官方支持,远远达不到公司预定的要求。而且这份工作确实跟我的能力非


常不相符,每天干得很不顺手,也很不愉快。于是两周,准确说是

10

个 工作日以后,正好


学校有事,我就辞掉了这份工作,

飞回四川帮老师干学 校的活。

寒假过去,

Universum

公司

再次找到我,

让我在北京协助一个瑞典的咨询师做调研。

我需要自己寻找调研 的对象,

并全


程翻译

4

focus group

。想尽一切办法,才通过表哥和一个老同学找到合适的调研对象,


又张罗着预定地点、翻译问卷

……

在赛特工作了

2

个下午。工夫不负有心人,老板很满意


我的工作,

临走 时给了我一大笔奖金。

不过我倒最珍惜我学到的技能

——

从此我能 独立组织


focus group

了,这也让后来的一个

supervisor

着实吃了一惊。


―intern ‖

版上暑期实习的信息多了起来,投了

McKinsey Summer BA< /p>

,和预想一样没有任何


回音。然后一个叫

―Monitor Group‖

的公司开始招暑期实习生(不怕大家笑话,我当时第一


反应 真的是

班长集团

‖……

),上网查公司信息,发 现战略管理课上大名鼎鼎的

Michael


Porter

居然是这个集团的创始人之一,毫不犹豫

——

投!这次简历规范多了,一页,< /p>

HBS


模版,有

cover letter

。不久接到面试通知,那时

Monitor

还在霄云路的现代汽车大厦

< p>808


穿上已经有点习惯的西装去一面,

问了一些 关于学习、

领导之类的问题,

然后面试官让我提


问,我< /p>

童言无忌

地问

——―

< p>我是大二的,你们为什么给我面试机会呢?

也许是没有任何做


作,

完全没有任何准备的我居然通过了。

一周以后,

再 次不远万里去二面,

这次是一个

―case


inter view‖

,管它呢,无知者无畏,啥都不懂,想到哪说到哪,没想到又通过了!(不过这


次面试给了我一个极其错误的信号

——

case interv iew

不用准备,直接导致我接下来一年多


的时间内所有

case interview

全部挂掉!)三面是在又一周以后,

5

< p>个小时的小组讨论让我


真正第一次感受到了咨询工作的压力,

同时也 感受到了乐趣。

面试完以后给我的反馈是

―If not


better than others, you areat least as good as them.‖

于是开心地回学校等好消息。

< br>一周以后,会计学课上,熟悉的电话响起

——―

你被拒了!

当头一棒。


无比郁闷了很久很久

……

直到一年后才听出了一点门道,我当年是大二,不太符合

Monitor


的招聘战略,也不知道是实话还是对我的安慰。不过,这是我与

4

大咨询的暑期实习最近


的一次,此后再也没有机会进入咨询暑期实习的终面了。然后就是 再投

BCG

,请一个师姐


帮忙带简历到公司,结果杳无音 信。后来听一个很耿直的师兄说:

你的简历打分通不过,


大二的学生肯定缺少很多经历嘛,暑期实习你还是不要抱希望了。

又是好一阵 郁闷。


2007

5

21

日,极度郁闷中的我在日志中写下

大二,难 啊!真的没人肯给我一个机会


吗?我真的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差!

机会来了。好心的师姐看我可怜(汗一下

……

),决

< br>定给我根救命稻草,大咨询是进不去了,那就从小咨询干起吧

——

Anal ysys

,本土

IT

咨询


的领头羊,

去不去?那时的我跟饿狼闻到血腥味一样,毫不犹豫

——

去!没过几天 ,我海投


简历终于有了收获,

Sinosure

也给我发 了暑期实习的

offer

饥不择食的我选择了照单全收。


Q

一下,瞬间有了

2

个暑期实 习。暑假转眼间就到了,利用英语比赛获奖去吉隆坡休了


个短假,回来以后立马投入到梦 寐以求的实习生活中。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暑假到了。


Swimming Across


If you are not careful, it can chew you up and spit you out. But if you work hard, you can


really hit it big, and I mean, REALLY BIG.


——

Donald Trump

,《

The Apprentice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0 20:2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27264.html

victor自传-一个进入麦肯锡的北大毕业生的求职路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