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渥太华的大学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及提升措施——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为例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10 20:44
tags:

-

2020年12月10日发(作者:辛丝)


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及提升措施


——

以南京农业大 学工学院为例



高等农业教育

,2009

09,09:82

84


HigherAgriculturalEducation,2009

09,09:82-84


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及提升措施


——


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为例


夏拥军

< p>,

崔磕

,

卢丽华


(

南京农业大学

,

江苏南京

210031)


摘要

:

讨论了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的意义

;

在文献分析

,

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

提出工科大


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

< p>进一步从以就业为导向

,

合理制定

,

实施本科 人才培养方案

,

鼓励


学生差异化发展< /p>

,

特色发展

,

构建第二课堂平台

,< /p>

拓展学生的素质三个方面提出提高工科大学


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

.


关键词

:

工科大学生

;

就业竞争力

;

构成


中图分类号

:G47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1981(2009)09.0082 .03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高校毕业生在成功就业


,

与竞争对手相比较体现出的相对竞争优势

.

它不


仅是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个

体知识

,

能力和人格的评价

,

更是用人单位对 高校人


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匹配程度的评价

,

对高校为实


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教育手段与方法成效


的评价

.



,

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的意义

< br>(

)

是工科院校准确把握现代工程人才培养目

< p>


标的需要


工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高< /p>

,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工科院校在适应市场经济多样化发展需要的能力与

改革创新的能力不够所造成

.

很多工科院校不能及


时准确地把握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

,

在人才培养目标


和培养方式上存在滞后现象和雷同现象

,

不能面向工


程实际

,

在人才培养层次

,

培养模式

,

培养类型上与高


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适应

,

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

,


乏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和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技术

人才培养体系

.

因而无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


的人才支撑

,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难


度和社会的压力

,…

制约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


(

)

是合理配置教育

,

教学资源提高工科大学


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只有在把握了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与


构成要素之后

,

教育者才能从教育教学内容

,

教学 方


,

教学手段

,

教学质量监控

,

师资队伍建设

,

第二课


堂的设计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与重构

.

从而体现


教育者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

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就业竞


争力为目标的办学指导思想

.


(

)

是促进学生个体主动寻求提高自身 就业竞


争力的需要


对工科大 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合理

,

全面

,

< p>


统的分析

,

明确影响大学生就业和发展的各项构成 要


,

能帮助大学生认清自身的努力方 向

,

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

,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

如果学生能


够积极认真的对自己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

< br>在此基础上主动寻求自身能力

,

素质提高的平台

,


就业竞争力就会逐步形成

,

且 个性鲜明

,

特色鲜明

.


,

工科本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


(

)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


目前

,

对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没有一


致定论

.

国内代表性的观点有

:

郑雨兰

,

严鸣认为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主要是由知识掌握

,

特殊知识应


,

工作能力

,

工作精神以及身心 素质这五个要素决


,

这五个要素程度 的高低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成正


相关关系

;

< p>柯羽

,

刘晓凤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

基金项目

:

南京农业大学党建研究会

,

思想政 治教育研究会

2008

年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


(SZ08 11).


收稿日期

:2009-05

20

作者简夼


:

夏拥军

(1975

),

,

团委

,

副书记

,

浦口校区

(

工 学院

)

学工处

,

处长

,

< p>讲师

,

硕士

.

研究方向

:

校园文


化建设

,

学生教


育管理

.


学生工作

WORKFORSTUDENTS


219

期夏拥军等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及提升措施

?83?


力可以理解为毕业生具有比竞争对手更能够全面满


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

;

刘锐认为就业竞


争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

< p>
质的开发而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

,

包括学习能力

,


思想能力

,

实践能力

,

应 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

;

楼锡


,

周树红等认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


生 在就业市场上

,

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


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

即全面满


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

,

根据各种要素


对学生就业时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可归结为三方面的


竞争力

,

即核心竞争力

,

基础竞 争力和环境竞争力

.


(

)

< p>现代工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王章豹

,

石芳娟从工程哲学的视角指出未来


工程师应具备基础学科知识

,

专业技术知识

,

相关学


科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等四个方面的合理知识结构

.

< br>其基本素质是

:

基础理论厚实

,

专业知识扎 实

,

实践能


,

创新能力强

,

懂经济

,

会管理

< p>,

善沟通

,

深谙工程系

统结构和复杂背景

,

具有人文素养

,

国际视野 和强烈


的环境伦理责任感

;

能自觉地以 工程哲学思想和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

,

综 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和多样化技


能来解决复杂的物质工程和社会工程 问题

,

关心并能


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2006

8

16

日至

20< /p>

,

在华东理工大学召开


国际多学科和交叉学科工程教育研讨会

”,

来 自


美国

,

德国

,

日本

,

加拿大

,

瑞典

,< /p>

荷兰

,

韩国

,

新加坡

,


加纳

,

中国

10

个国 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教育家

,


,

研究人员和学校负责人以及国内外工业界的着名

< br>企业代表等

120

余人参加会议

.

学术

,

工业界的人士


共同商讨了工程教育所面临 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

以促


进工程教育< /p>

,

特别是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

,

使之顺应

< p>


社会和技术发展趋势

.

马涛

,

何仁龙

[

根据会议讨


论情况

,

指出未来工程师应当具备以下关键特征

:


析能力

,

实践经验

,

创造能力

,

社会能力

(

主要包括沟


,

协作

,

语 言交流等内容

),

领导能力

,

终身学习的


能力

.


(

)

学生视角中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


根据< /p>

2007

11

月对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

< p>2008


393

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

< p>,

认为对就业影响最大的


因素是个人的能力与素质

,

66.5%;

个人的专业知


识占

21.62%.2008

6

,

因毕业生基本上都已参


加 过相关的招聘会或用人单位的面试

,

对用人单位的


人才需求标准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

,

笔者再次抽取南


京农业大学工学院

2008

272

位毕业生采用自编问


卷进行问卷调查

,

分析学生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竞争


力的构成要素

< p>.

调查回收有效问卷

213

,

问卷选项


设计为

51

,

采用

SPSS13.0

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

;


采用相关分析

,

计算

51

个选项与项目总分的相关系


,

删除相 关系数小于

0.4

7

个选项

;< /p>

采用高低分


组法计算选项的区分度

,

删除区分度达不到显着性水


平的

2

个选项

;

对剩余的

42

个项目做因素分析< /p>

,

删除


在两个因子上负荷率近似的

7

个选项

,

最终剩余

35


个选项

;KMO

系数为

0.862,

达 到显着性水平

,

说明


数据适于作因素分 析

;

采用正交旋转法

,

抽取

7

个因


,

解释变异率为

50.306,

根据对毕业生的问卷调


查< /p>

,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为

:

分析解决问题< /p>


的能力

,

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

< p>,

积极的人格特征

,

理性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0 20:4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27341.html

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及提升措施——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为例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