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大学高校介绍,高考录取查询入口
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大学 >

郑州都有哪些大学构建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 促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10 20:45
tags:

-

构建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 促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2020年12月10日发(作者:崔荣汉)


构建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

促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




(重庆 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虎溪大学城,

401331



摘要:

文章从分析高校就业形势、

< p>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的现状出发,

结合我


院自主开发的就业管理平台 并分析其特点,

提出利用信息化手段,

加快实现信息


化就 业进程,进一步拓宽就业工作发展空间。


关键词:

就业信息化;大学生就业;就业平台



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攀升使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个比以前更加


趋紧的 形势,

2005

年毕业生人数是

338

万,初次就 业率

72.6%

2006

41 3

万,初


次就业率

71.8%

2007

495

万,

初次就业率

71%

2008

559

万,

初次就业率

70%


< p>
2009

611

万,初次就业率

6 8%

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

6 30

余万


人,增量压力基本上得到缓解,但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毕业生 ,需要就业的


毕业生数量仍很大。目前有关部门正共同研究制订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意见和 相


关政策,

2009

11

20

日教育部召开

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 业生就业工作网络


视频会议,并提出了八项要求。

在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就业市场的规模和效益已经不再取决于建筑面积、


摊位数量 、人员规模,而将与人才信息储备、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使用效率紧密


相连。在“人际市 场”与“载体市场”并存的同时,传统粗放型的有形市场正在


向增加高科技含量、

高质量服务的无形市场过渡,

最终逐步实现毕业生就业服务


的全 面信息化。在这种社会趋势下信息化就业已经成为了社会人才就业的主渠


道,

< p>高校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提高就业率显现出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今后高校如

< br>何选择合适的方案实现就业信息化,

为毕业生就业助力已成为摆在高校面前亟待

< p>
解决的问题。


1.

高校就业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历程


1999

年首家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中国院校人才网”开通;

2000

年高校开


始在校园网上发布招聘信息;

2001

年有近

< p>10%

的高等院校尝试各种模式建设各自


的就业信息网。

< p>在信息化手段用于就业的起初阶段,

高校逐渐树立了信息化的意


识。


2002

年至今,

是 一个政府重视,

各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得以快速发展的阶


段。如就业中的

“一把手工程”

“三到位”

(机构、人员、经费)准则。

2002


年教育部明确强调 就业工作要实现

“四化”

即全程化、

全员化、

专业 化、

信息化。


2003

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 网”

开通,要求各地方、各高校加快各


自就业服务网的 建设,尽快形成国家、省和高校三级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


2004

年国办

35

号文要求:

“所有本科高校和有条件的高职(专科)学 校开通就


业服务信息网并与国家和省市网互联互通。加快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信息资源建< /p>


设,尽快实现网上招聘和远程面试。

2006

11

月,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


络联盟”启动,是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等五部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


上,共 同发起组建的网络平台。

2008

年教育部和网络联盟组建了“全国大学生


就业公共服务平台”

,这是教育部着力打造的立体化平台,

20 08

年大学生就业工





据《中国大学生就业》第

24

期《中国大学生就业年历》一文:截至

9

< p>1

日,教育部公


布的比例为

74%

< br>


作的“一号工程”

,它标志着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进入了新 阶段。


政府高度重视的同时,

各商业性人才网站也开始 关注高校毕业生市场,

建立


专门面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校园招聘”频 道,建立常年校园推广网络,这些


举措激活了毕业生就业市场。

从就业服 务网开始建设到现在网络建设中

“量”


积累已经达到了 很高的程度,

也预示着就业指导与服务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


阶段


就业信息化建设大大方便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

取得了良好 的社会效益,


人单位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某学校就业信息网读取中心数 据库中的毕业生信息,


毕业生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处理后找出合适职位,降 低求职成本,


加强求职成功率。



2.

信息化就业平台的现状


信息化就业主要目的是用信息化手段去解决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传统手段难


以达到的效果

(低成本大范围地收集和使用信息,

建立学生和用人单位实时双选< /p>


平台,

实现就业部门与用人单位动态信息交换,

以及对就业 工作人员、

学生和用


人单位的行为分析和效果监控等)

。 纵观当前形形色色的网上就业平台,呈现如


下特点:

< br>(

1

)由各自为战,到成立联盟,逐步形成国家、省和高校三级毕业生就业


服务网络体系,以及人才、劳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三网”互连互通,达


到降低研发与运营成本、

信息共享目的。

目前高校就业信息化发展 较快,

由于在


建设之初缺乏持续发展的思考,基本上没有整体的规划和资 源有效整合操作方


案,更难达到良好的运作效果。

2

)就业信息脱离毕业生的个性需求。目前区域性、行业性的就业网站不< /p>


下数百,但真正能提供个性化信息、全过程服务的比较少

,

特别是优质就业岗位


少。

网上全过程的就业服务包括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的 资料审核、

信息发布、

视频


洽谈、诚信认证、签约等一系 列过程,它摆脱了信息式人才网站的框架,真正达


到了网上就业市场实现毕业生就业的目 的,从而保证求职与应聘的成功对接。


3

< p>)信息冗沉,信息可信度不高、针对性不强。非本校的网上就业市场仅


掌握招聘求职 的信息资源,

而不具备用人单位的客户资源或毕业生的实际人力资


源,< /p>

单位与求职者对接的成功率、

资料的可信度、

实地见面的安排等问题 根本无


法解决。

所以,

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此类网上就业 市场的要求仅仅是就业信息的


发布与交流的需要,只能以信息发布为主,基本上不能提供 全过程就业服务。



3.

我院自主开发的就业管理平台的特色。

< p>
就业管理平台是将本校毕业生信息和用人单位信息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


台 上,

并以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

让本校学生、

用人单位可以 快速地建立


个人资料、

浏览招聘信息以及内部管理员修改信息,

发布消息等,

学校能随时统


计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对于平台的每一个模块的设计和整体的信息维护都采用


“适用,简单,智能”的原则, 对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来说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


完成信息的发布,

对于平 台的管理员来说可以方便、

快速的完成信息的审核、


布 、删除、回复等功能。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 br>(

1

)私密性。私密是把双刃剑,在保护隐私的同时也客观上增加了门槛,


限制了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人才市场竞争大,

为保障学校 的联系的招聘单位不被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0 20: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27344.html

构建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 促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