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如何防盗防骗知识宣传单
一、
防盗篇
<
一
>
可能发生情况
< /p>
(一)寝室防盗
:
不在寝室里存放贵重东西,要是有电脑等 类似贵重物品再出门时应放
在安全的地方锁好,
自己的密码箱最好设一个 不是自己生日的密码。
出门时应锁好门不要等
待“不速之客”
(二)
教室防盗
:
贵重物品不离身
.
一些同学上课或自习时有边听音乐边敲手机键盘的习
惯,
等课间 打水或上厕所时,
同学离开教室却把手机留在课桌上,
这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 /p>
乘之机。
(三)食堂防盗
p>
:
别拿书包占座位。学生食堂是校园里人员密集且复杂的场所之一,特
别是中午和晚上就餐高峰时,
学生占座的现象极为普遍。
有的同学看见空 座位就迫不急待把
书包往座位上一扔就忙着到窗口排队去了,
还有的同学 只顾吃着可口的饭菜而把书包随意放
在身后,因而极易发生拎包盗窃案。
(四)体育场防盗
:
看好你的小物件< /p>
.
有的同学喜欢边听音乐边散步、跑步或做一些舒缓
运动,
但看见其他同学踢球或打篮球时又非常愿意加入,
此时,
就把手机 等随身携带的小物
件放在自认为没人注意的犄角旮旯。
(五)外出时防盗:公交车等人群拥挤的地方要注意自己的口袋、手提包、行李等。如被
人
提醒钱物掉在了地上,
更要高度警惕。
有盗窃者故意将 小额钞票丢在地上,
提醒事主拣钱以
转移注意力,待事主拣钱之际将口袋
或包里的钱物偷走。
<
二
< p>>高校盗窃案件时有发生,
作案分子主要采取哪能些方法
和手段进行盗窃?
在高校发生的盗窃案件中作案分子采取的方法和
手段主要有
:
溜门盗窃、
顺手牵羊盗窃、
网络及技术盗窃、利用钥匙入室盗窃和利用信用卡(存折)进行盗窃等。
(一)溜门盗窃
利用这种盗窃手段而实施盗窃
的发案地大多在学生宿舍,
作案分子利用门未锁而溜进室
内进行盗窃。<
/p>
在室内有人的情况下,
作案分子如果是陌生人,
则会以找人或推销商 品等借口
来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作案分子如果是熟人,则会以找同学或“串门”为由,
稍作攀谈后
离开。
(二)顺手牵羊盗窃
利用这种作案手段而实施
的盗窃案件多发生在教室、
图书馆、
食堂等公共场院所。
作案 p>
分子利用物品在、
人不在,
或物品在、
人睡觉 而伺机实施盗窃,
作案分子除了一些惯偷之外,
还有一些人见财起意而实
施盗窃,所以往往还带有随机性。
(三)网络及技术盗窃
在高校学生中,
利用这种手段而实施的盗窃案件主要体现在网络中,
作案分子主要利用
< br>自己的计算机知识,
破译他人的网络账户及密码,
或偷记他人的网络账户名 及密码,
之后盗
用他人的网络账户进行上网。
(四)利用钥匙入室作案
作案分子主要利用以
前作案时盗得的钥匙或事先配好的钥匙开门入室盗窃。
(五)利用信用卡(存折)进行盗窃
这类盗窃
案件的作案分子大多是利用同学、
朋友的特殊关系而得到被害人的信用卡
(存 p>
折)及其密码,伺机进行盗窃。因为有关系好这层假象,所以这类案件还有一定的隐蔽性。<
/p>
另外就是现金和贵重物品如何保管的问题。这类物品不要放在明处,大量
现金(超过
100
元)要立即存入银行,随用随取,身上只留些零用钱, 少量现金和贵重物品要锁在柜子
里或随身携带,这样可以避免不法侵害的发生。
(六)
“钓鱼”
所谓
“钓鱼”
,是指犯罪分子用竹竿把学生晾在窗外或窗户附近的衣物钩走,或把纱窗
弄开,钩走学生放在桌、凳上的衣服和包等物品。天气变暖,学生寝室的窗户打开,极易发
生此类被盗案件。
<
三
>< /p>
学生宿舍防盗应注意哪些问题?
宿舍安全是每个
同学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这不仅是个人的事,
而是要靠全宿舍的人共同
< p>关心的。
1
、最后离开寝室的同学一定要 锁门,不要怕麻烦,要养成随手关门、锁门的好习惯。
切不可图方便,临时出去不锁门,
方便了溜门盗窃的小偷。
2
、不能随便留宿不知底细的 人。年轻人喜欢交朋友是正常的,但不可违反学校的管理
规定留宿不了解的人,更不能丧
失警惕,引狼入室。
3
、对形迹可疑的陌生人应格外提 高警惕。外来人员有的是兜售物品的商贩,如果是房
门大开没有人,往往会顺手牵羊偷走
衣物、现金、贵重物品等。还有人打扮成学生模样,在
宿舍里到处乱窜,一有机会就下手
盗窃。
4
、如果宿舍管理混乱也是最易发生盗窃案。
5
、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钥匙,不要随便借给别人。
p>
<
四
>
校园自行车防盗(重点)
一、校园自行车防盗八法
1
、单车双锁法。为了延长盗车人的作案时间,每辆车配两把车锁。同时使用两种类型
的车锁其防范效果一般不是简单的叠加,
因偷车贼也并非一定各类工具携带齐全。
一般可配
防撬车锁一把锁后轮,钢丝锁一把锁前轮。停车即用,养成习惯
。
2
、
链条挂锁法。
自行车按正常办法锁好后,
可在自行车链条上锁一把较为坚固的挂锁。
< p>锁柄要从链条孔中插入,
使挂锁在链条上不能滑动,
如果车锁被撬开 了,
有链条上的挂锁卡
住链条,自行车无法正常使用,盗车人无法将车骑
走。自行车链条上挂锁,因无撑点,不易
被撬被砸,且较为隐蔽。全包链盒自行车可将链
合后下方检查小盖卸下,亦可适用此法。
3
、双车联锁法。单车除按正常方法锁好外,车主可各自联系一位有自行车的伙伴,将
两辆单车用钢丝锁联锁在一起,
如果两车都有钢丝锁,可将两条钢丝锁全部用上。
4
、
谢绝
借车法。不要将自行车随意
借与他人,以防止被人另配车锁钥匙,
伺机将自行车偷走。
这种
< br>案件校内外已多次发生,车主应从中吸取教训。
5
、双人开锁法。无自行车的人员,一般不要借他人自行车使用。如若借用,最好请车
主到现场开锁,以免错开他人车锁(此种情况在校内已多次发生)
。如果发现错开 他人自行
车,应及时送还原处,不能将错就错,乱停乱放或者有意藏匿,据为己有。
p>
6
、避开重点法。新自行车或者高档自行 车是盗车袭击的重点目标,一般不要放在校内
使用,
必须实行双锁法,< /p>
另在链条上挂锁。自行车一般不要停放在十分显眼、易于盗车分子
下手的地
段,
也不要停放于机动车通行的路段,
以防止盗车分子趁人不备将自行车放在机动
车上捎带出去。
7
、周末防范法。将自行车按指定地点停放,车主要经常查看。特别是周末(周五、六)
下午和晚上,
是自行车被盗多发期,
校外流动人员和使用自行车人员剧增,< /p>
车主要格外留意,
防止自行车被盗或被人错骑。
8
、人为故障法。停放在校内较长时间不用的自行车, 在用好双锁的同时,可将轮胎气
放掉或者干脆拔掉气门芯,使用时再复原。
二、防骗篇
<
一
>
可能发生情况
< /p>
1
、诈骗者趁学生上课等不便接电话之机,或者连续打骚扰电话迫使其关机 后,给学生
家长打电话,自称是学校老师,称学生在学校生病或发生车祸,急需用钱,让
家长往指定
的帐号中汇钱。以前在学校里曾发生类似事情,某学生家长被骗走
元。请同学们及时
告知家长,遇到此类事情让家长请先打办
公室电话
xxxxxxxxx
或班主任手机核实后再做决
定。请同学们注意不要将自己的家庭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父母姓名、个人信息随便在网
站或求职信息中发布。
2
、诈骗者冒 充我校学生,在自习室或校园内找由头与学生搭讪,套老乡关系或同学关
系,
为取得信任还会将课本放在教室或用假手机等物品做抵押,
< p>得手
后立刻消失。
3<
/p>
、
诈骗者在校园内主动与学生搭讪,
自称是富家子弟,
目前遇到困难或资金周转不灵,
向学生借钱并许诺第二天还钱,
并加高 额利息。
为取得信任还会带学生去给家里或公司打电
话,或留假身份证或
假手机等物品做抵押。取到钱后就立刻消失。
4
p>
、在公共场所陌生人主动与你攀谈要提高警惕,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烟、水、水果、食
< br>品等。诈骗者会在食物中加入某种药物使人短时间内丧失主观意志,致使钱物被轻易骗走。
5
、招聘为名,设置骗局。随着高校体制鼎新和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分
担造就费的比重逐步加大。
为了减轻家子 负担,
勤工俭学已成为大学生营生求学的重要手段。
诈骗份子往往利用这
一机会,
用招聘的名义对一些
蒙昧
学生设置骗局,
骗取介绍费、
押金、
报名费等。某高校几
位学生通过所说的的
家教中介
机构接洽家教营业, 交了中介费后,拿
到手的只是几个接洽的电话号码,其实,对方其实不需要家教,或者<
/p>
接洽迟了
,但要想要
回中介
费是绝对不可能的。
6
、也有诈骗者以高薪高职为诱饵 将学生骗至边远落后地区或者卖给人贩子。
7
、网络购物类诈骗:网上业务办理(含网络购物)
< /p>
案例:
2014
年
04
月我 院某同学在网上购买了一部手机,因在淘宝网上付费,
并按对方
要求和指
令在网上操作,其中一个环节要求输入手机验证码,事后又操作了一遍,结果造
成被骗金
额近
7
千元。
<
二 p>
>
大学生如何提防马路骗子?
1
不要贪图小便宜。
诈骗活动得逞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利用了受骗者爱占小便宜 的心理。
2
、不要在马路上向无证摊贩购买自己不了解 合理价格和质量标准的商品。不要听信货
摊周围有人叫好、喊便宜,甚至争先恐后去抢着
买,说不定他们就是所谓的“托”
。
3
、提防魔术行骗。许多魔术行骗看似公平,实则暗藏机关,一般人看不出他做的手脚。
如
果稍有不慎,行骗者就有可乘之机,让你尝点甜头后,把你宰得头破血流。因此,遇到摆
摊的魔术,一定莫入圈套。
4
、不要轻易参与骗子的游 戏活动。骗子的意图有时很容易被人看破,但是他往往利用
人们的好奇心理或参与心理引
你上钩。
如一些马路骗子在街头巷尾摆设的游戏,
他总是先引
诱你参与,设法使你在参与中享受到乐趣,尔后诈骗你的钱物。
-
-
-
-
-
-
-
-
-
上一篇:大学生求职如何防范求职陷阱
下一篇:小学生防诈骗安全知识.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