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道德与法律基础的调查报告
漫漫人生,
唯有
激流勇进
,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
岸。科学的人生理想,正是当代大学生
乘风破浪
,搏击
沧海
的
灯塔
和动力之源。
大学生追求远大
理想,
在为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是自身成长成
< br>才的现实需要,
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 要求。
因此,
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与法律基础显得十分重 要。
为此,
我
们近期在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范围内展开了
一次关于大学生道德与法律基础的
调查。本次调查采用
问卷调查
形式,样本总量为
100
份,获得有效样本
96
< p>份,
有效问卷率为
96.0%
。
一.
调查者
基本情况
1
.
年级结构:大一占
68%
,大二占
32%
2
.
性别结构:男生占
34%
,女生占
66%
二
.
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善恶行径和基础的法律知识这些方面。
另有
p>
附页
:《关于大学生道德与法律基础的
调查问卷
》样卷 一份于后供参阅。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p>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
至善
的良师
道德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
国家应负的责任和
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
确
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
在被问及“看到老人摔倒是否会主动去 扶?”
这一问题时,非常令人高兴的是,有
81%
的同学 认为会主动去扶,少数(
12%
)
的同学是视情况而定的
,
而也有
7%
的同学是选择不会去扶。
这样的回答 还可以,
道德是催人奋进的
引路人
。它培养人们良好的< /p>
道德意识
、道德品质和
道德
行为
确的义务、荣誉、
正义
和幸福等观 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
纯洁、
理想高尚的人。
所以,< /p>
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一个至善至美的人。
2.
道德是一种理性智慧
<
/p>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性,
道德需要把握和解决许多问题:
人“应当”怎样做人、
怎样生活?人与他人应当怎样相处?我们的社会应当如何规划蓝图
、
如何建设发
展?应当怎样对待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甚至,
人类究竟应当何去何从?可见,
道德是一种表达关于“应当”的理性智慧。
在被问及“有人向您问路,
您会:
”
时,大多数
(
85.5%
)的同学会选择“热情指路”,有少数(
10% p>
)的同学会选择
“假装不知道”,甚至有极少数(
4.5%< /p>
)的同学会选择“不予理睬”,虽然也许
他们的初衷只是怕指错路从而造成
不必要的麻烦,但却形成了有点冷漠的社会,
也是道德缺失的一种体现。
人们往往是通过“真”“善”“美”三种方式来把握
世界的,
也会常说道 德是一种价值理性,
是一种关于人类应当怎样的智慧。
道德
作为一种社会理性智慧,
它表达并设定一定社会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
引导社会
发展方向,
规定社会发展目标,
把握和调整着社会各个方 面的善及其合理性。
这
些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深深渗透在政治、
法律和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
无处不在
地发生着作用。
蕴含着一种智慧,
一种为人类社会进
行价值选择并提供合理性论证的理性智慧。
3.
法律对人们的行为起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的作用
在被问及“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您的意见是什么?
”时,只有
5.3%
的同学选择了“现在过节太冷清了,不应当执行这个
规定”,有
51.4%
的同学认
为这是件造福百姓的好事
,坚决拥护,而剩下的
43.3%
的同学则选择了“我赞成
这个规定,
但认为应当修改完善”,
确实有了法律的制约,
人们 不会想干什么就
干什么,
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
< p>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
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当谈及“如果您购物时受到商城保安人员的无理搜查您的随
身携带的物品,
不跟他们一般见识,
但
以后不来这里购物”,有
23.4%
的同学选择“拒绝,强烈抗议”, 而绝大多数的
人选择“找商场领导或消费者协会解决”。还有
3.2%< /p>
的人认为应该到法院告他
们。现在很多大学生不会一味的忍让,而运用法律
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道德是法律的引导者
在被问
及“您与他人发生纠纷,
您觉得通过哪种途径解决更好一些?”这一问题
时,有
60%
的同学选择会“双方和平协商解决”,
21.4%< /p>
的同学则表明会“向法
院提起诉讼”,
而尚有
8.6%
的同学说“找关系或中间人解决”,
还有少数
(
10%
)
同学想出其他方法应对,如:仲裁机构、单位调解等。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想出难
免涉及纠纷,遇到这种情况,应首先理智冷静下来,考虑双方是
否能和平解决,
如若不能谈和再继续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这是最恰当的解 决纠纷的方式。
然则暴
力,
不理不睬对于纠纷的处理有害 无益,
这也是考察我们的道德、
法律意识是否
完备。
p>
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自己的同类发生这样那
样的关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
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
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
和纠正人们的行为,
使人与人之间、
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 臻于完善与和谐。
当被
问及“公路上闯红灯或者骑车带人以及酒后驾车的
行为,
您是如何认为的?”时,
有
43.5%
< p>的同学选择了“应加强宣传教育”,25.4%
的同学选择的是“应加以处< /p>
罚”,
而有
22.1%
的同学则说“应严格 禁止”,
最后
9%
的同学认为“不必大惊小
怪”。至于“看到小偷行窃您会怎么做?”,有
6.3%
的同学认为是“上前制 止
小偷”,
29.5%
的同学说是“报警”,也有
8.4%
的同学则会“提醒被偷者”,而
更多(
55.8%
)的则选择了是“假装没看到”。其实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评
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
以评价来把握现实
-
-
-
-
-
-
-
-
-
上一篇:大学生道德论文
下一篇: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文明状况》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