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
假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机
电
工
程
学
院
关于当前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责任感 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大
学生是我们为
社会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
能否树立强烈而牢固的社会责任感
,< /p>
不仅关系个体
理想信念的实践
,
更与国家前 途和民族命运悠悠相关。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
,
对大学生< /p>
进行责任教育
,
使其积极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
,
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 br>义。
二、调查时间
201 1
年
7
月
1
日————
< p>2011年
9
月
1
日
三、调查形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因此,在实践之前,我上网搜集 了调查报告的相关
资料,
认真研究了这次实践活动的行动安排、
计划方案,
从而以确保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
有广度、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工 作由
本组成员全程负责,共发放问卷
40
份,收回
32
份,其中有效问卷是
30
份,有效率为
75%
,
符合问卷调查的一般规律和标准,可以进行数据分析。
四、调查报告
Ⅰ。次实践我们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①你觉得现在的大学生是否缺乏社会责任感
②你是否认为应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③你是否参加过爱心活动
④你是否愿意做些工作,改变你认为社会存在的弊端
⑤你是否在公共场所注意自己的行为等
Ⅱ。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拟需要解决的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及实施方案:
㈠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p>
①
.
思想上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不够客观。
②行为上重视个人价值,轻视集体与社会的价值。
③实践上重视权利的享受,轻视义务的履行等
㈡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成因
①不同思想文化的冲击。
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③我国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单一化。
④家庭环境的影响。
㈢
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
①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的认知能力。
②要善于挖掘校园生活的育人功能,发挥体验教育的重要作用。
③要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④创造良好环境。
关键字
:
社会责任感
价值观
淡化
提升
民族精神
社会公德
集体主义
五.调查分析:
一、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与特征
1.
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社会责任感的比例不高。
34%
的人认为非 常缺乏社会责
任感,
42%
的人有一点缺乏,
< p>10%的人认为不缺乏,还有
14%
的人不清楚。这些数据反
映出我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相当薄弱。相比过去,他们更注重真才实学,更加务
p>
实,而表现出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但这种自我责任感明显强于社会责任感。同时当今
大学生也普遍表示当前最缺乏的就是社会责任感。所以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容忽
视。
2.
对于去服务大西北、省内不发达地区 、基层的问题上,只有
12%
的在校大学生
会去,而有<
/p>
14%
的大学生是为了有利于今后就业工作,从此数据再一次反映出大学生
的自我责任感意识明显强于社会责任感。
3.
对于是否认为应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在别人困难时尽力帮忙的问题,有
46
%
的大学生认为别人在困难时应尽力帮忙,只有
10%
的大学生认 为不应该,
44%
的大
学生认为视情况而定。
4.
20%
大学生认为见义勇为牺牲自己不值得 。普遍学生反应:“社会需要见义勇
为,我们赞成见义勇为,但我们要在思想考虑完全和
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去实施我们
的智慧和力量,见义勇为的结果都是想帮助成功,盲目的
行为再勇敢也只能带来更大
的伤害和损失,让我们运用智慧去勇为,期待一个好的结果。
见义勇为虽好,但是帮
助别人之前,要先想好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如果你还没有能力保
护好他人和自己,
那么就不要冲动。遇到事情,我们应做到见义智为。情形假设者有之、
认为应理智趋
避者有之,媒体的社论一贯地取中庸之态,无甚定论。我敬佩英雄的行为,
而我也必
须承认自己类似情形下的弱势。我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无法判断什么情形下才
是既
能保护自己又能见义勇为。”
5.
p>
对于在公交车上你看到扒手在行窃,你会怎么做的问题,有
40%
的学 生采取
悄悄提醒受害者,有
26%
的学生会采取与其他人 一道制止,只有
4%
的大学生对不关己
的事,采取回避、
冷漠的态度
6.
“你是否会闯红灯,或横跨栏杆”,
38%
的大学生偶尔,因为有要紧事。
26%
的大学生表示在车比较少的时候会闯红灯,
跨栏杆。
还有
16 %
的学生表示经常闯红灯、
横跨栏杆,只有
20%
的大学生表示从来没有。
7.
有
< p>20%的大学生十分愿意做些工作,改变你认为社会存在的弊端,有
24%< /p>
的大
学生不知道,还有
28%
的大学生不愿 意。
结论:
社会责任感对国家、
民族、
社会举足轻重,
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大
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社会责任感从广义
上说是指
个人、组织对自己、他人、家庭及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从狭义上说是指个
人、组织对社
会的责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要求高校及其教师有针对性地通过理
论灌输、理性分析
引导、情境激发、行为养成、实践体验等途径,使大学生的社会责
任感得以形成、巩固、
提升和发展。
从目前高校的实际来看
,
大学生思想纯净
,
理想高远
,
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
,
多数
具有较高的责任感。他们有着高尚的爱国情操和集
体主义精神,并展现出了当代大学
生积极向上的时代风采。
但是
,
勿庸讳言
,
一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感明显淡化的现实令人< /p>
担忧
,
他们漠视自己的责任,理想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弱化 ,意志品质比较脆弱,不
能明确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愿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等,具体表
现为:
1.
思想上对社会责任感的认 识不够客观。一部分学生不了解什么是社会责任
感,
对其认识不够全面,
不够均衡,
甚至把社会责任感与家庭责任感混为一谈。
同时, p>
也有一些大学生认为社会责任感与自己毫无关系,对其持无所谓的态度。一旦触及到
具体问题,他们总是寄托于外界环境的改变,而不从自身找原因,只是一味的抱怨环
境、而行动上无所作为,这实际上也是责任心缺乏的表现。
2.
行为上重视个人价值,轻视集体与社会的价值。在市场经济 下,越来越多的大
学生面对竞争的压力,
开始标榜个人主义,
< p>轻视集体与社会的利益。他们凡事从“我”
出发,以“我”为中心,
重视个人利益,轻视集体主义,对社会缺少主人翁责任感。
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
突时,只强调个体,并以“我”为主,缺乏为社会和集
体牺牲的精神,过于强调自我。<
/p>
3.
实践上重视权利 的享受,轻视义务的履行。不可否认的是,一部分大学生在提
到社会责任感时,总是苛求
别人,苛求社会该怎样做。但在自身的义务履行方面,却
又避之不谈,他们忘了自己有义
务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很明显他们存
在着从意识到实践的断裂,如缺少社
会公德意识,缺少积极实践的行为。
二、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成因
1.
责任之
中,人的个性,自由很少得到释放,人的个性被禁锢。而随着多种文化的冲击
和碰撞,西
方国家的一些无限度的独立、自由、个性解放等观念,被一些大学生不加
分析的借用。他
们过分注重自我,而忽视个人与社会的内在联系。因此,在现代化的
今天,西方的个性文
化使大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个性和自由的展示,一定程度上
冲淡了个人对国家社会的
责任感。
2.
市场 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随着价值的多元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社会中
滋长了个体本位
观念,为己观念,金钱万能观念。这三种观念导致社会上出现了某些
消极腐败现象,不正
当竞争。这些观念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
形成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
响。
3.
我国学校 教育管理模式的单一化。一直以来,学校德育工作重政治教育,而对
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
性发展的重视不足。学校总是希望培养在思想品德方面完美的
人,经常要求学生要爱祖国
、爱人民、爱集体,却很少倡导学生关心、维护自身的正
当权益。结果是学生的主体性被
压抑、心灵受伤害,毫无责任感可言。而“灌输式”
的教育方法至今仍占主动地位,学生
主动参与的少,其社会主体意识在这种教育中并
未得到有效的增强。
4.
家庭环境的影响。亲情是中国的 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由于父母对子女的过分
关爱,使得他们习惯于索取与享受而疏于付
出和奉献。一些父母甚至承担了所有的责
任,使得他们的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这
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意志薄弱,
抗挫折力差。与以前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意志显得脆
弱,克服困难的能力差;他们往
往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他人、社会的要求高而多,对
自我的要求低而少。因此,
很多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淡漠与家庭教育不无关联。
三、
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
(
一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
丰富和深化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涵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 /p>
-
-
-
-
-
-
-
-
-
上一篇:大学生调查报告格式优秀范文
下一篇:2018年大学生诚信调查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