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
未来和希望,是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
21
世纪的主
人。他们的思想素质如何,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关系着
21
世纪中 国的发展和前途。
对他们进行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 p>使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是当前思想政治
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
为此,我们对大学生的人生观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下面是此次调
< p>查活动之后我们的感想及所得的结论。
目前,
我国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 的,
是积极向上的。
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
人的价值不仅包
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而且也包括人对社会的责人和贡献。
然而,
由
于我国当前正处以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市场运作法规和秩 序上不健全,
加之各种不良
思潮的冲击,
使部分大学生的 人生价值观扭曲,
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其
主要表现在:
(一)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 数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
但也有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
茫
的。
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
,
但往往又未将其 完全付诸行动。
把奢侈,
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些大学生产生
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
(二)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 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
为集体作出贡献,
赞
同以集体主义
为价值的核心。
但目前个人主义,
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
一些
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
一当前事,
先 为自己打算。
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
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
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缺乏社会
责任感。
(
三
)
重才能轻道德品质。
一些大学生 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
与个人品质无
直接关系,
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
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 p>
知识方面,
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德 ,为谋求个人
利益而见利忘义。
(
)
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
随着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不爆发
者少者以
高消费为荣,
大肆挥霍,
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
造成社会心态的
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
消费观念也受次冲击和 影响,
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
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在一些
大学生中,讲虚荣,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
费成风,他们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排
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
这些问题都表明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
观教育己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那么,造成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p>
(
一
)
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
< p>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
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经济 发展和社会进步,
市
场经济对广大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有促进的一
面。
但是,
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也具
有负面的消极影响
。
市场经济自身的利益原则,
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
直接或间 接地影
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此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允许一部分人先
富起来,
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使得钱的多少,成为不少大学生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主
要尺度。
(
二
) p>
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
步深入,
在商品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
人们的思想
价
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 摇,
一
些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从而迷 失了自我以至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出现了问
题。
(
三
)
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
< p>
当代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朽现象也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价
值观带来不良影响。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
成为不择手段,以权谋私,挥霍国家财产腐败分子。
(
p>
四
)
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
< br>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弱点,
这是造成其人生价值观取向上出现问题的不 p>
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不少大学生为独生子女,
其家庭环境优越 ,
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
这使他们不可避免地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
现种种弱点。
那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就是说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呢?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进行“三观”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帮助他们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对他们一生走什么路、
做 什么样的人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我国开放程度的扩大、
互联网
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的“西化”
,极易造成部分大学生价值目标的偏离。当代大学 生
自身的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的、 p>
健康向上的,
他们认同
“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
,关心国家大事,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维护学校发展大局,更加重视专
业知识学习和专
业技术的提高,
眼界更加宽阔,
思想更加活跃,
认识和思考问题的 方法更加
趋于理性。
另一方面,
一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约 束感和现实责任感低下,
不能很好地利用马
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分析纷繁复
杂的社会现象,
且缺乏为国家、
为民族发展的贡献的远大目标
和应有的社会责任;
有的大学生追求名利,表现出实用化、功利化的倾向;
少 数大学生心理
承受能力较弱,遇上工作不顺、上岗挫折、爱情失意,便产生沮丧、自卑、
孤独、焦虑等消
极情绪。缺乏应有的心理疏导和调适能力。
(二)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思想
恩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年大学生,
能否掌握这些科学理论,
并在社会主
义事业中自觉地实践这些理论,直接
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死成败。
新形势下,
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这是因为:首先,马
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指南。
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意识 ,
不
能自发的产生,
必须依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实 现。
马克思主义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改
造思想意识,
提高 政治素质的科学世界观,
而且为大学生提供了改造思维方法,
提高认识能
力的科学认识论。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当代大
学生,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是
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
,着重让他们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
< p>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内容和形式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
第二、
科学发展观的提高是正确解决国内诸矛盾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 具有很强
的现实针对性。针对我国现时存在的城乡、工农差距扩大,农业基础薄弱,农村
发展滞后,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沿海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 p>
东西差距拉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等问题。
我们当代的大学生 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
如果我们不坚持科学发展观,
而是
< br>任其发展,
必然导致人口剧增,
环境破坏、
生态危机、 p>
人文失落、
价值失衡、
社会腐败漫延,
最终导
致社会全面失衡,必须引起我们深刻反思和高度重视。
·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湖北省长阳县渔峡口镇第二初级中学
覃章成
我
们于
1999
年
3
月~
5
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
调查研究,
p>
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
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
p>
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
一
)
?< /p>
具体目标
1.
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
二
)
调查方法
1.
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
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
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
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
进行,共发问卷
1021
份,回收有效问卷
1004
份,接近理想的
高效样本数。
2.
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
四次学生座谈会。
这些座谈会,
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
< br>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以及多次教师、
学生座谈结果显示,
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
的时代特征
。
?
(
一
)
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
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
/p>
74
%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
提高自身素质,
%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
16
%的 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
显示,
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
他们认为,
< p>农村青年的经
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
其中
65
%的学生认为高中
?
中专
?
毕业生 挣钱多,
25
%的学生
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8
%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
2
%的学生认为文 盲能获
得较高收入。
2.
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
67
%的学生 对学习的热情较高,
24
%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
9
%的学生
害怕学习。这与他们
“
考中专或大学 p>
”
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
数占
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
90
%的学生都有自己
“
最讨厌的课程
”
。学生害
怕学习或讨厌某
些课程的根本原因,
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
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
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
86
%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 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
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
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
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
p>
57
%的学生认为
“
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
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
。
3.
学习习需求
当前,
“
特 长
”
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
“
特长
”
看做是
“
素质教育
”
的代名词
?
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 畴
?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
生对
“
特长
”
有正确的认识,其中,
92
%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
52
%的学生希望
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
78
%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 的农业科
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
,
52
%的学生认为
“
学校老师
< br>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
”
,
48
%的学生认 为
“
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
”
。对 于
这一结果,
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
或者强 调它的地域性特点,
但需要特别指出
的是,
“
< p>教师行为滞后”
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
并越来越严 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
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
55
%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
18
%的学生选择
< br>就业,
27
%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
37< /p>
%。
初中学
生对于
“
务农
”
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 。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
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
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
69
%,初二为
5 8
%,初三为
72
%。
?(
二
)
当前 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
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
“
农门
”
,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使他们掌握生存、
生活所需的基本 的文化科学知识,
以增强自己在未
来社会的竞争能力。
在 此基础上,
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
学教
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