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
年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广义 的社会公德是指:
反映阶级、
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
它包括一定社会、
一定国家特别提倡和
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
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
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
渐积累起来的、
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
p>
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
文明礼貌、
清洁卫生以及其他 影响社
会生活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
般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
着各种不
同的分工,
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
员,为了彼此
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比活秩序,郡必须遵守为
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
的简单生活规则。
社会公德是指在 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
道德准则。
《公民道德建设 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p>
。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
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
p>
;
在人与社会之间的
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
物、维护公共秩序
;
在人与
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
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
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
21
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
们不但要有过
硬的专业技术,
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特别在构建和
1
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
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 ,
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
的。
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 的素质涵养,
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
们每一天的生活。
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
我们做了一次社
会调查。
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
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 整体上比较强。
南开大学马
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
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
充分的体现。
”而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49.2%< /p>
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
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
应用能力差”
。只有
17.79%
的
人认
为当代大学生
“思想素质好,
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
有社会责任感。
”
这就表明,
在公德认识方面,
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
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
他们都有比较清 晰的认识,
但在具体表现
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
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 共生活中,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
总有需要他人
帮
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
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
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
也是社会
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我国自古就
有“君子成人之
美”
、
“为善最乐”
、
“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 格言。
2
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
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
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
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
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
,
手留余香”
,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积极
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
57.75%
的人选择“经常
参加”
,有
37.97%
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
,另外
有
4.28%
的人选择“不参加”
。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 生社会公德的良
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
p>
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
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
引导。
当代大学生 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
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
之心。
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
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
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
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
:
“有
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
?
”她回答很干脆:
“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
没关系,何况还
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
!< /p>
”从我们的调
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
58.6 3%
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
36.31%
的同学想去,但 没时间,只有
10.06%
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
挣钱,
不去献。
文明礼貌
3
-
-
-
-
-
-
-
-
-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