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大学高校介绍,高考录取查询入口
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大学 >

美国大学医学2018_最新_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_心理学8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11 12:01
tags:

-

2018_最新_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_心理学82020年12月11日发(作者:胥治中)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 我三个层次的心理学流派是( )。C

A.机能主义心理学;t B.行为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t D.格式塔心理学;

2、在 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 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 )。C

A.个案研究法;t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t D.定量研究法

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与活动是否能顺利完成相关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C

A.气质;t B.性格;

C.能力;t D.智力

4、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

A.个案研究法;t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t D.定量研 究法

5、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以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从 而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是( )。B

A.调查法;t B.实验法;

C.观察法;t D.测验法

6、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 )。A

A.具有两面性;t B.具有稳定性;

C.具有外显性;t D.具有境遇性

7、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A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t 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t 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8、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B

A.集中性与分散性;t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t D.方向性与可逆性

9、“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D

A.压抑作用;t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t D.投射作用

10、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D

A.为大学生树立榜样;t B.开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

C.引导大学生树立较高的理想自我;t D.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11、陈述性知识一般以 ( )形式在头脑中贮存和表征。C

A.动作;t B.表象;

C.命题和命题网络;t D.以上三者

12、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 ),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D

A.理解;t B.操作;

C.形成表征;t D.学习的迁移

13、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 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B

A.基本原理; t B.变式;

C.概念;t D.教材结构

14、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 )的三种模式。C

A.接受过程;t B.认知过程;

C.同化过程;t D .学习过程

15、流行于80年代,并在我国90年代引起教育界极大关注

< /p>

,被认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的学习理论是( )。D

A.意义学习理论;t B.发现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t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6 、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 )C

A.选择性;t B.显著性;

C.投射性;t D.两极性

17、生活中所谓的“爱屋及乌” 、“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反映了哪一种知觉印象的效应?( )B

A.首因效应;t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t D.刻板效应

18、社会刺激和个体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 )。A

A.社会心理;t B.社会知觉;

C.社会态度;t D.社会归因

19、侵犯行为可以分为工具性侵犯和( )。D

A.行为性侵犯;t B.意图性侵犯;

C.动机性侵犯;t D.敌意性侵犯

20、社会知觉最早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C

A.弗洛伊德;t B.洛克;

C.布鲁纳;t D.斯滕伯格

21、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理想取向呈明显的( )。A

A.多元化态势;t B.单一化态势;

C.极端化态势;t D.表象化态势

22、品德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是一种( )。A

A.心理现象;t B.社会现象;

C.生理现象;t D.管理现象

23、遵从、认同和内化是大学生态度与品德的( )。C

A.形成阶段;t B.转化阶段;

C.习得阶段;t D.修正阶段

24、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好孩子”的道德取向属于( )。A

A.习俗水平;t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t D.道德水平

25、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 )。A

A.表现性因素;t B.知识性因素;

C.组织性因素;t D.个 体性因素

26、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者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进一步详细叙述的技术属 于( )。A

A.澄清技术;t B.具体化技术;

C.提问技术;t D. 面质技术

27、心理辅导员辨认、体验来访者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中明显或隐含的情绪情感,且反 馈给来者,协助来访者察觉和接纳自己的感觉的技术是( )。B

A.共情技术;t B.情感反应技术;

C.具体化;t D.澄清技术

28、在群体健康行为的 传播理论的模式中,强调对传播现象的整体性和互动性进行理解的是( )。D

A.单向传播模式;t B.双向传播模式;

C.互动传播模式;t D.整体互动模式

29、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最主要的两大目标包括职业生涯的发展和( )。A

A.职业生涯的决定;t B.帮助学生自我了解;

C.获取有关工作的知识;t D.整合有关自我和职业的知识

30、心理辅导员讲出自己的感觉、经验、情感和行为,与来访者共享,以增加彼此的人际互动的技术 是( )。B

A.简述语意技术;t B.自

我表露的技术;

C.提问技术;t D.澄清技术
3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用在教师身上,可以反映教师的职业具有 的一个特征是( )。C

A.复杂性;t B.独立性;

C.示范性;t D.长效性

3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因素是( )。D

A.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t 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C.认知因素与意志因素;t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 br>33、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指出,激发力量主要是由以下二因素组成( )。D

A.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t 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C.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t D.目标效价与期望值

34、促进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途径有( )。C

A.学习前沿的教育理论;t B.认真研究教材;

C.进行教学反思;t D.倾听学生的声音

35、属于大学教师职业角色的是( )。C

A.班级管理者;t B.心理辅导者;

C.学生指导者;t D.学生领导者

36、狭义的文化的核心是( )。C

A.物质文化;t B.精神文化;

C.价值观及其行为方式;t D.制度文化

37、大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 )A

A.从众;t B.环境对心理的感染;

C.直接同化;t D.间接同化

38、下列属于校园文化的内核与灵魂的是( )。D

A.校园物质文化;t B.校园行为文化;

C.校园制度文化;t D.校园精神文化

39、大学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是( )。A

A.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活动;t B.学校的宣传与舆论引导;

C.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制约;t D.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大众印象

40、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有多久了?( )D

A.20多年;t B.30多年;

C.50多年;t D.与大学有同 样长的历史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 ( )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BCD

A.分散性;t B.理解性;

C.恒常性;t D.选择性

2、 学习大学心理学的意义有( )。 ABCD

A.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t B.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发展个性;

C.有助于维护师生心理健康;t D.有助于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3、 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评价中存在着片面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 BD

A.虚荣心较强;t B.过高评价自己;

C.好胜心太强;t D.过低评价自己

4、 大学生的思维表现出以下特点( )。 BCD

A.辩证逻辑思维达到成熟;t B.形式逻辑思维已趋完善;

C.再造性思维已趋成熟;t D.创造性思维初步发展

5、 为了避免意义学习中的机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 )。 ABCD

A.精心组织教材,使教材知识具有逻辑意义;t B.在教新知识之前先复习 或回忆有关的旧知识;

C.以学生

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为基础 ;t D.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是否正真了解教材内容上

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包括的要素有( )。 ABCD

A.情境;t B.协作;

C.会话;t D.意义建构

7、 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动力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 ABCD

A.行为的激活;t B.行为的定向;

C.行为的维持;t D.行为的强化

8、 印象管理是指我们有意地控制和管理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也叫做( )。 AD

A.印象整饰;t B.印象形成;

C.印象提升;t D.印象控制

9、 大学生集群行为的特点包括?( ) ABCD

A.自发与组织并存;t B.理性与激情并存;

C.行为目标可大可小;t D.易被暗示利用

10、 大学生常见的社会行为有哪些?( ) AB

A.亲和行为;t B.侵犯行为;

C.选择行为;t D.知觉行为

11、 在采用认知领悟疗法矫正大学生的不良品德时,应注意( )。 ABCD

A.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出发;t B.坚持正面疏导;

C.提出具体而合理的要求;t D.进行榜样教育

12、 对大学生品德问题的矫正我们要充满信心,要做到( )。 ABCD

A.晓之以理;t B.动之以情;

C.导之以行;t D.持之以恒

13、 大学生品德研究的任务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品德的( )。 ABCD

A.培养依据;t B.修养依据;

C.基本特点;t D.基本规律

14、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自身原因有( )。 ABCD

A.天性的游戏倾向;t B.自制力不足;

C.对性缺乏科学的认识;t D.个性特征

15、 团体心理辅导的独特性体现在( )。 ABCD

A.感染性强、影响广泛;t B.效率高、省时省力;

C.效果易巩固;t D.特别适合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

16、 群体健康行为的传播理论所具有的模式有( )。 ABCD

A.单向传播模式;t B.双向传播模式;

C.互动传播模式;t D.整体互动模式

17、 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 )。 ABC

A.教育机智;t B.教学能力;

C.教育科研能力;t D.班级管理能力

18、 教师反思的成分包括( )。 ACD

A.认知成分;t B.情感成分;

C.教师的陈述;t D.批判成分

19、 校园文化的呈现形态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 AC

A.“显形”形态;t B.“直接”形态;

C.“隐形”形态;t D.“间接”形态

20、 校园文化形态被分为以下哪几个方面( )。 ABCD

A.校园物质文化;t B.校园行为文化;

C.校园制度文化;t D.校园精神文化

三、判断题( 请在“对”或“错”选项前点选,每题1分,20题,共20分)

1、 气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 对t对t错

2、 测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要求,编制一定的问题或表格让被试者回答,从而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错t对t错

3、 一个正常个体的发展总是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

,但在发展速度上、最终到达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对t对t错

4、 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错t对t错

5、 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人对自己是否具备达到某一行为水平的能力的评判。 对t对t错

6、 动作表征出现在个体成长的早期,随年龄增加而不再使用动作表征。 错t对t错

7、 在建构式学习理论中,讲解式是主要的教学方式。 错t对t错

8、 大学生的从众行为一定是不好的行为。 错t对t错

9、 人际冲突是人际关系双方互不接纳、互不相容的紧张状态或者对抗状态。 对t对t错

10、 大学生人际冲突发生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沟通不畅。 对t对t错

11、 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已基本定型,可塑性很少。 错t对t错

12、 品德具有稳定性,所以,品德一旦形成,就不会再改变。 错t对t错

13、 一般认为,在具有了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情况下,道德行为的产生取决于道德意志。 对t对t错

14、 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对t对t错

15、 倾听技术是指心理教师全神贯注聆听来访者叙述,对于其含糊而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进一步的叙述。 错t对t错

16、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激发其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对t对t错

17、 教师的一般能力在高校中并不是特别的重要,因为它并不是构成教师教学能力的前提。 错t对t错

18、 大学教师的激励手段必须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才能奏效。 对t对t错

19、 大学校园文化的心理调试功能主要是通过物质环境调试和精神环境调试实现的。 对t对t错

20、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在学校的规章、行政、道德和习惯层面上的表现。 对t对t错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1 12:0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31032.html

2018_最新_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_心理学8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