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草大学校花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11 12:07
tags:

-

2020年12月11日发(作者:孔尚大)


附件

1


浙江省第八届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竞赛主题


物理学与智慧城市蓝图


2017

年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竞赛主题确定为:

物理学与智慧城市蓝图。


要求参赛项目组从掌握的物理学知识入手,

针对智慧城市的的

五大特征< /p>

“基础设施智能化,


网络安全长效化、智能交通安全化、 地下管廊精细化、城市建设数字化”中的某一特征

(


其 中相关问题

)

开展探索;或对“智慧城市综合体,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安居服务, 智慧教


育文化服务,智慧交通”

五个课题

开展应用性研究 。


所谓“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

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 、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


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 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


求做出智能响应。

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 信息技术,

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

进而为城市


中的 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成长。

2010

年,

IBM

正式提出了

智慧的


城市

愿景,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六个核心


系统组成:组织(人)、业务

/

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 。这些系统不是零散的,而是


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子系 统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宏观系统。


21

世纪

的智慧城市,就 是上面所说的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对现代城市的各种


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p>

为人类创造出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目前,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 的


时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一股历史潮流。


2015

11

月,在土耳其小城安塔利 亚的

G20

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借用“上有天堂,下


有苏 杭

这句俗语给杭州和将在杭州举办的

G20

峰会 做了一次为世界熟知的宣传推广。

2016


9

4

日,

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

美景、

古韵、


历史是这座 城市的标签,

但更为吸引人们目光的则是杭州建在网上的智慧城市样本。

当走近< /p>


杭州,除了可以感受到这个城市古韵与现代相结合的魅力,更可以感受到在“互联网

+

”等


新一轮创新革命引领下的智慧发展,

还能 够发现人工智能被广泛地应用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方


方面面。今天,杭州正日新月异地展现 在世人的面前,迎着智慧城市五大特征迈进。


有两种驱动力推动智慧城 市的逐步形成,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


的新一代信息技术,

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

前者是技术创新

层面的技术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智慧城市与数

字城市、智能城市、< /p>


生态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

与电子政务、

智能交通、

智能电网等

行业信息化概念相杂


化。

对智 慧城市概念的解读,

有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

也有观点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


设;

或有观点认为关键在人的参与,

也有观点认为关键在 于智慧效果;

而目前已经开始城市


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先行代表则强调以人 为本和可持续创新。

因此,

人们的共识是,

智慧不仅


仅是智能,

或仅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它

应该包括人的智慧发掘、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


展等内涵。智慧城市引领的新型城市 化是低碳、智慧、幸福、创新及以人为本、生活质量不


断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 /p>

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

云计算基础设施、

地理空间


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全媒体融合通信终端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

实现全 面透彻的


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 、协同创新


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伴随网络、

移动技术的 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

知识社会环


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 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能够清楚认识 到

创新意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驱动作用。智慧城


市不仅需要新一代信息 技术的支撑,更要培育面向知识社会的新一代创新意识(

创新

+

) 。


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和发展消融了信息和知识分享的壁垒,

消融了创新 的边界,

推动了新形


创新

+

< p>的形成,

进一步促进各类社会组织及活动边界的

消融

创新

+

形态已经由生产范式


向服务范式转变,

也带动了产业形态、

政府管理形态、

< p>城市形态由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


变。

如果说原有的创新是工业时 代沿袭的面向生产、

以生产者为中心、

以技术为出发点的相


对封闭的创新形态,

创新

+

则是与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相适应的 面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


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创新形态。

智慧城市建设不 可偏废或仅仅是强调技术应用而忽视社会经济


层面的创新,

它必将规范和 构筑

创新

+

时代的城市新形态,

引领中国特色的新 型城市化之路。


特别是,

浙江作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 点省,

省政府早在

4

年前就把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 br>试点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通过加快发展信息


经济、

智慧应用,努力打造智慧城市。

2016

6

月,浙江又进一步启动了智慧城市标准化

5

< p>
年行动,要求到

2019

年基本形成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物流 、智慧健康等智慧城市应


用领域标准体系;

并建设完成首个国家智慧城市 领域技术标准重点创新基地,

搭建国内首个


智慧城市标准云服务平台。< /p>


同样,

杭州市政府为了承办

G20

峰会,

也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巨大。

最明显的是道

< br>路交通设施方面的建设,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智慧停车”。

目前杭州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


200

万辆,

为此,

杭州市城管部门与腾讯互联网

+

合作事业部联合推出

“ 停车位查询”

“人


行道违停查询”

两项

“互联网

+

”智慧停车业务,市民可通过微信城市服务查询到相关 信息。


在杭州

G20

峰会以来,“互联网

+

”提供的“智慧”方案还帮助管理部门更好提升城市治理


成效。比如, 查看最近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在哪里;通过“智慧城管”完成了

4

个重点智慧


项目建设:智慧停车、智慧排水、智慧街面管控和智慧亮灯;杭州“智慧高速”

2013

年开


始投入运行,目前总车流量以每年

15%

的速度在增加,拥堵时间同比下降了

21

个小时,事


故率下降了

10%

以上。未来,还有“智慧街道”等关乎生活方方面面 的智慧化城市服务都将


一一成为现实。


从而, 我们提出

2017

年浙江省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竞赛实践类主题:

物理学与智慧


城市蓝图

要求从掌握的物理学知识入手,

选择相关智慧城市五大特征及五种课题之中具体


问题开展探索性、

应用性研究,

首先要论述选择课题与相关物理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

利用


已学过的机械、

光学、电子学等物理学知识,

设计或构造 出有创新意义的模型装置。相关研


究应该与浙江省经济发展和杭州市城市建设有紧密联系 ,

能够把先进网络技术应用与智慧城


市蓝图的描绘融为一体。

< p>


为了鼓励多学科的同学们开展物理科技创新,

积极运用物理、

电子、计算机、

通信等相


关学科的知识,拓展多学科综合应用 与科技创新能力,本届竞赛分为“科学创新”和“科技


创新”二大类。前者突出前沿研究 及其最新应用,比如新材料、新器件、新方法等,后者注


重通过电子、计算机、通信等学 科知识,

构建有实用价值的成品。

两类竞赛作品按照智慧城


市五大特征及五种课题分成子专题。此外,我们把传统项目“物理实验仪器之开发与创新”

< /p>


作为第三大类:

“设计创新”。全部创新竞赛成果均要求为科技作品形式, 相应研究报告需


要包括物理背景、工作原理、技术分析、

技术指标及应用 前景等内容,

从而展现出通过学习


所掌握的物理学原理有广阔的施展舞台 、

以及物理学知识能够在创新和科技发展过程中发挥


重要的作用!


2016

年杭州

G20

峰会只 有两天,建设智慧城市的则需要几年或十几年。要想成为国际


化都市,与发达国家进一步 接轨,杭州必须加快“互联网

+

”在城市居民生活中的应用和渗

< br>透。而如何抓住契机、把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智慧城市建设中,

我们不仅拭目以待,

更要参与


其中!

作为一名浙江省在校大学生,

面对 城市发展重要阶段,

应该积极思索如何投身于祖国


的科技事业,如何在平 凡的工作岗位为社会做出奉献!


Key words:


智慧城市:


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



五大特征:


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安全长效化、智能交通安全化、地下管廊精细化、

城市建设数字化;


五个课题:


智慧城市综 合体,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安居服务,智慧教育文化服务,智慧交


通。

















附件

2


浙江 省


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竞赛项目研究报告格式要求说明




1.

总体要求


全文按以下顺序编排:主题名

+

作品报告名、参赛学校、项目成员、指 导教


师、摘要、关键词、正文

[

可自行组织,但应包括下 列内容:作品背景(国内外


相关研究现状)、作品关键技术问题的描述、创新特色、应用 前景等

]

、参考文


献。采用

word 2000

及以上版本编排。


2.

页面要求


A4

页面。页边距:上

25mm

,下

25mm

,左、右各

20mm

。标准字间距,

1 .5


倍行间距。不要设置页眉,页码位于页面底部居中。


3.

图表要求


插图按序编号, 并加图名(位于图下方)。图中文字用小五号宋体,符号用


小五号

Times

New

Roman

(矢量、矩阵用黑斜体);坐标 图的横纵坐标应标注对


应量的名称和符号

/

单位。表格按 序编号,并加表题(位于表上方)。


4.

字号、字体要求


正文宋体 ,小四号字。其它字号、字体要求见附件

5

的样稿。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1 12:0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31054.html

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