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学提出创新型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经
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资源类指标、
过程类指标和产出
类指标三大部分共
30
个指标,其核心指标有
9
个。每一个指标单< /p>
独都可以表明一个区域的经济表现:
即与自身纵向相比有没有随着
时间而进步,和其他省市之间横向对照发展态势如何。
●将浙江、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山东六省市创 新型经济
概况进行横向比较,浙江综合得分排名第
3
。从 创新资源、创新过
程和创新产出三方面来看,
浙江省表现最好的是资源类 要素,
在六
省市列第
3
位;
在过程类要素和产出类要素上的总体表现均列第
4
位,处于中下水平。
●浙江省在若干关键指标上与领先 者的差距相当明显,
主要包
括:
作为连接知识创新资源与 创新经济产出的重要制度环节,
技术
市场发展停滞不前,
严重滞后于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
高技术产业
发展仍然相对滞后,
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偏慢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
改观;
此外在创新 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创新效率提升缓慢甚至
下滑的问题也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
p>
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和繁荣可
谓任重而道远。
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 学创新
基地吴晓波教授主持编写的
《
2006
< p>-2007
浙江省创新型经济蓝皮
书》
一书构架了创新型经济评价体系,
并用该体系对浙江创新能力
与全国部
分主要城市作了比较。主要观点如下:
一、创新型经济的含义
< p>尽管国际上不乏关于创新型经济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但包括较
有影响
的美国麻省创新型经济评估报告在内,
对于创新型经济的概
念国际上始终
没有明确的界定,
只通过指标体系和较为模糊的定性
描述来表达对创新型
经济的理解。
为了明确研究方向,
便于评价工
作的持续和
推广,
作者认为给出创新型经济清晰的界定是非常必要
的。综合经济增长
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及创新
能力评价等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成果,
p>
蓝皮书中提出创新型经济的定
义为:
创新型经济是指以信息革 命和经济全球化为背景,
以知识和
人才为依托,
以创新为 主要推动力,
持续、
快速、
健康发展的经济。
1
.创新型经济不同于单纯依靠劳动 力投入或资本的增加,以
严重消耗资源作为代价的“增长型经济”,创新型经济是以现代
科
学技术为核心,以知识的生产、存储、分配和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2
.创新型经济不同于单纯依靠引进设备和技术,以照搬外来
技术为主要推动力的
“模仿型经济”,创新型经济是注重培育本国
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创新能力,
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
产品,以自主创新为目标和主要推动力的经济。<
/p>
3
.创新型经济不仅 强调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也重视创新
带来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追 求社会与经济的和谐统一,
集中体
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创新型经济评价体系
蓝皮书提出了创新型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
该评价体系包括三
个主要部分:资源类指标、过程类指标和产出类指标。每个部分
内
部又包括若干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下面又设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共
有
30
个,
每一个指标单独都 可以表明在此方面浙江省的经济表现:
与自身纵向相比有没有随着时间而进步,
和其他省市之间横向对照
发展态势又是如何。
简化的指标体系,< /p>
包括以下
9
个核心基础指标:
资源类指标:每万人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
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GDP比重
每万人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量
过程类指标:每万名研发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
每十万人授权专利数
技术市场成交额
产出类指标:高技术产业产值占
GDP
比重
第三产业产值占
GDP
比重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三、浙江省创新型经济发展评价
运用上述评价指标,
对浙江省创新型 经济概况进行评价,
结论
如下:
1
.横向比较
以
2006
年各类统 计年鉴为主要来源的数据,对全国
31
个省
市地区的创新
型经济总体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
,
可以看出:浙
江省
创新型经济绩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排名第
6
,但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