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0卷
第1期
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JOURNAL
OF J
I
AYI< /p>
NG UNI
VERSI
TY(Phi
l
< p>osophy&Soci
al
Sci
enc es)
V01.3O No.1
2012年
1月
Jan.2012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加坡经验
p>
—
—
以新加坡国立大学及南洋理工大学为例
李友文
(嘉应学院,广东梅州51
4015)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 兴起与发展。以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
实行办学国际化为研究个案,初步探讨
了高教国际化的主要措施和主要内容,得出了政府支持与市场结合、准确
定位与克服负
面、国际化理念与英语学习、国际化与本土化等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加坡;
启示
中图分类号:
p>
G6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1
006—642X(2012)01—0087—05
高等教
育国际化(I
nt
er
n
a
i p>
t
onal
i
z
at
i
on o
f
Hi
g
he
r
Educa
t
i
o
n)一般指高等教育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
共享。
教育由此获得了在国际间加强沟通的空间,
全球高等教育呈现出开放性
、同一性和互动性的特
征。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挑
际学术交流、增加留学生的派遣与接收、开展合作
研究与联合办学的趋势。
简单说,
大学国际化就是
大学办学理念、
要素和行为跨 越国界进行互动的过
战和任务,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就是国际化的
速度加快。各国大学除了加强留学生教育、国际间
人员的流
动之外,培养国际型人才、
实现课程国际
化等等成了国际化的主要内容
,
并且在形式上也更
加多样化。在亚洲,向来具有危机意识的岛国新加
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也不甘落后,
其成绩也相当
< br>突出。
(一)政治、经济与文化上的要求
程和现象。20世纪9
0年代以来,
新加坡政府为了
促进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
在以下三个方面作
了重点推进:
p>
加大投入,
提高教育质量;
推进大学自
治改
革;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在全球化浪潮
下,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在所 难免也是高教发展的必
然趋势。笔者选取新加坡国立大学(下称国大)以
及南洋理工大学(下称南大)作为研究个案,
在走访
新加
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大和南大国际合作与
交流处相关部门和师生访谈基础上,
p>
从国际化的条
件与实践效果的视角,
探讨对中国高等教育国 际化
的启示。
一
作
为一个岛国的新加坡经济不能离开国际大
市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发展对外贸
易和开拓国际市场始终是新加坡的经济命脉。为
克服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的制约,
保持经济的持续
发展及其国
际竞争地位,
1
991年新加坡政府制定并
实施了《新
的起点》的跨世纪战略。在高等教育领
域希望通过充分利用国际人才和资源来弥补自身
劳动力和资源的限制,
积极吸引世界各地尤其是东
< br>南亚各国的留学生。新加坡政府认识到,
随着经济
全球化发展,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
必然产物,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
趋势;高等教育
国际化能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提高人才与科
技优势、保持国际竞争力。同时,
新加坡人相信,
对
英语的学习和掌握能使自己毫无障碍地直接吸收
西方丰富的信息,
学 习和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管
理经验,
使得培养的人才具有国际优势,
有利于吸
引外资和参与国际间的竞争,
从而有助于国家 的科
、
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外在形势
< br>要求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进
程加快
,
加之各国都面临着日益增多的需要共同解
决的问题尤其是环境保护等
问题以及网络的产生
和广泛应用使知识的传播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
收稿日期:
2011—11—21
作者简介:
李友文(1
965一),男,
广东梅县人,研究员,
主要研
究方向:大学生德育与高等教育管理。
88
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2年1月 < /p>
技水平、
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新加坡走向国际化、
迅 p>
速融人国际社会奠定基础。正如李光耀所说:“英
语使我们能直接
吸收西方工业的知识和技术,没有
二、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践
(一)办学目标与办学形式的国际化
1.办学目标的国际化。国大和南大两所
大学
均在国际化视野下设计培养目标,力求使培养的人
对使
用英语的坚持,
新加坡就不能为她的经济找到
新的基础,
也就不会具有今天所拥有的国际和地区
才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两
所大
经济中心的地位。¨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提出
2
0世纪9O年代,
为配合国家2l世纪的国际化 < /p>
发展战略,新加坡政府明确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战
略,要求努力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充分利用国际资
源和人才,增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使新
加坡发展成为国际学术文化中心,培养有国际意
识、国际交
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1985年,
以李显龙为首的经济委员
会在制定经济发展长远
规划的过程中,确立了新加坡国际教育服务的理
念。委员会认为“教育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对经
济发展具有完全正面的影
响、具有巨大的出口创汇
潜力。
在这个时期,新加坡的高等教育国际 化政
策促进了政府利用国际教育资源,
培养适应本国经
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高水平人才。修订于1
993年
的《新
加坡教育法》提出了教育的目标:
充分发挥每
一
个学生的潜力,
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健康的道德价
值观,
使学生具备雄厚的基本技能基础,以适应飞
速发展的世界的需求。1997年,
p>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
宣布将新加坡建设成为“东方波士顿”、“区域人才 <
/p>
培训中心和教育枢纽”,把当时新加坡的两所大
学——国大和南
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教育机构,
并要求两所学校分别以哈佛大学和麻
省理工学院
为榜样。同年,
新加坡政府邀请了来自美国、日本
以及欧洲大学的11名专家到新加坡,为如何达到
这一目标提出建议
。专家组提出了以下四方面建
议:
第一,
建立更灵活的 录取标准,
考虑学生支付能
力设立学费标准,
从而吸引 世界各地优秀人才来新
加坡就读;
第二,
在科研与研究 生教育上,
加强与世
界知名科研机构的合作与联系;第三,
的课程,
使学生对非技术问题具有更广泛的兴趣、 p>
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第
四,
创造更优良的科研和教学环境,
从而使两所大
学能
够聘请到世界一流的教授和研究者。【
3
1
998
年,
新加坡政府开始实施“TOP1
0”计划, p>
新加坡的国
际教育化开始进入跨境教育时代。
< p>
学均要求自己承担国际化方面的社会责任,都把为
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
增值作为自己的使命,
立志
为新加坡、整个区域和以外的地区作出贡献
。如国
大的办学愿景是“跻身全球知识企业的行列,
成为
< p>一
所立足亚洲、放眼世界的一流世界级大学”,立志
影响未来,以独特而开朗的亚洲观点为新加坡和其
他国家的学生提供不同凡响的国
际教育。它强调
自己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成为全球教育的领导者,
< /p>
把世界带到国大,把国大学生引向世界。国大提倡
“无墙”文化
:思维不设墙、概念不设墙、人才不设墙
以及知识的发掘、转移和应用不设墙,给学生
提供
国际化的环境与学习和生活方式,协助学生充分发
挥潜
能,
使之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
能够做到知己
知彼,成
为熟悉国际经济环境的全面人才。其目标
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大学教育,
的全球性公民。为此,他们推出了许多独特的全球
性计划,
如学生交流计划及60多个双学位和联合
学位计划
,让学生有机会在一些世界名校进行学
习,
确保其毕业生能够在跨文化 的环境中高效而自
信地开展工作。
2.办学
形式的国际化。1998年9月,新加坡经
济发展局提出lO年内吸引至少l0所世界
顶级大学
到新加坡来设立分校,新加坡仅用5年的时间就完
成了10所著名大学的引进。另外,国大与美国商
业机器公司(IBM)合作创立了系
统科学学院,2002
年又与中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
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O所大学签署了共同
培养资讯通信业人才
的协议;
南大和美国康奈尔大
学开展了在通讯教学和研究方面的合作活
动,
2000年又与瑞士圣加勒大学共同举办亚洲第一个
双硕士学位的商业课程,
并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
合举办
“制造系统与科技的创新”课程;国大和南大
的学生所积累的课程学分在一些国外大学
也获得
了承认。国大与美国耶鲁大学合作成立的“耶鲁一
新
加坡国大学院”将于2013年开始招生。南大生物
科学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办双学
位课程,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