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暨
南
大
学
考
试
试
卷
2009
-
2010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教
课程名称:
医学免疫学
考试方式
师
开卷
[ ]
闭卷
[
√
]
填
授课教师姓名:
江振友
林晨
写
考试时间
:
2010
年
7
月
13
日
课程类别
必修
[
√
]
选修
[ ]
试卷类别
(A
、
B)
[ B ]
共
4
页
考
生
填
写
学院
(
校
)
专业
班
(
级
)
姓名
学号
内招
[ ]
外招
[ ]
题
号
得
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
分
得分
评阅人
一、
名词解释题
(共
5
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
20
分)
三、
(每题
4
分,共
20
分)
5
题
1.
单克隆抗体:
指由单一
B
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
只作用于某一特定抗原决定基的均一抗
体。
2.
免疫耐受:
< p>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无应答状态,表现
为再次接
触同一种抗原时,不发生可查见的体液或细胞免疫应答。
3.
免疫应答: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的过程。即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体内抗原特 异性淋巴
细胞识别抗原,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失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
/p>
效应的全过程。
4.
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免疫球蛋白。
5.
超敏反应:
又称变态反应 ,
是指机体对某些变应原初次应答后,
再次接触相同的变应原时,
发生的一种生理功能紊乱和
/
或组织细胞损伤。
得分
评阅人
二、
单项选择题
(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p>
分,共
30
分)
< br>1.
人类
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
A.
骨髓
B.
胸腺
C.
腔上囊
D.
淋巴结
E.
脾
第
1
页
共
4
页
暨南大学《医学免疫学》试卷
B
卷
考生姓名、学号:
2.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共有的毒素是(
)
A.
溶血毒素
B.
致热外毒素
C.
剥脱性毒素
D.
杀白细胞素
E.
肠毒素
< br>3.
与
Tc
细胞表面
CD8
分子结合的部位是(
)
&I
类分子轻链
-
Ⅱ类分子
0191
功能区
-n
类分子
e2p2
功能区
-I
类分子重链
ala2
功能区
-I
类分子重链
3
功能区
4.
正常人体无菌的部位是(
)
A.
外耳道
B.
小肠
C.
胆囊
D.
眼结膜
E.
尿道口
5.
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
)
A
伤寒杆菌
B.
霍乱杆菌
C.
肉毒杆菌
D.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
脑膜炎球菌
6.
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称为
(
)
A.
毒血症
B.
菌血症
C.
败血症
D.
脓毒血症
E.
病毒血症
7.
半抗原(
)
A
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
B.
是大分子物质
C.
通常是多肽
D.
本身无免疫原性
E.
仅能刺激
B
淋巴细胞
8.
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
A.E
受体
受体
C.C3b
受体
D.
抗原受体
Smlg
E.
抗原受体
TCR
9.
卡介苗是(
)
A.
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
B.
保持抗原性的人型结核杆菌
C.
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杆菌
D.
保持免疫原性的减毒牛型结核杆菌
E.
保持免疫原性的减毒人型结核杆菌
10.
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应用(
)
A.
抗生索
B.
抗毒素
C.
类毒素
D
细菌素
E.
破伤风菌苗
11.
了细胞主要位于外周淋巴组织中的(
)
A.
淋巴小结
B.
脾小结
C.
红髓
D.
白髓
E.
中央动脉周围弥漫淋巴组织
12.
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是(
)
A.
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
B.
使苗体蛋白变形凝固
C.
破坏
DNA
结构
D.
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E.
与细菌核蛋白结合
13.
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
)
A.
链球菌
B.
大肠杆菌
C.
破伤风杆菌
D.
葡萄球菌
E.
结核杆菌
14.
通过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是(
)
A
森林脑炎病毒
B.
风疹病毒
C.
乙型脑炎病毒
D.
汉坦病毒
E.
狂犬病毒
第
2
页
共
4
页
-
-
-
-
-
-
-
-
-
上一篇:2012暨南大学入学考试汉语基础真题
下一篇:暨南大学学校领导班子调查研究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