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这就是中国》有感
中国脱贫,惠及世界
今天我有幸观看了由东方
卫视出品,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
观视
频工作室、观察者
网联合支持的思想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
,在节
目中,
张维为教授结合了自己行走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丰富阅历和
< br>对中国
5000
多年来的传统文化发展的深入研究,向我们大家分享了 p>
他个人的政治观点和见解。
其中特别是张维为教授讲述的中国发展从
“三十而立”到“四十而不惑”的崛起之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
印象
,使我受益颇多。
张维为教授在谈及
“中国脱贫, p>
惠及世界”
这个话题中说道:
“中
国把消除贫
困作为一项核心人权来对待,
因为贫困本身就是对人的基
本尊严和基本权
利的亵渎。
”没错,这就是中国!张维为教授在节目
中指出中国脱贫主要
经验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民本理念、
有为政府、
发展引
领、多管齐下。接下来,我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想。
民本理念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
它发端于商周交替之时。古代民本思
想经历了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
民再从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这样发展历程。自国家产生之后
,中国
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性质也从原始社会转入阶级社会,表现
为后来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中央集权的专制社会等。民本
思想在国家政
治制度的发展及变更之中一直存在并发挥着重要影
响。我们国家宪法的第一条就指出中华
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
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
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就脱贫攻坚问题提出的
< br>两个重要指标就是”两不愁三保障”,所谓的“两不愁”就是稳定
实现农村贫困人
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其义务教
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习近平总书
记多次强调:“保障和改善
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就
以脱贫攻坚为例,到
2014
年底全国仍有
7000
多万农村贫困人口,
实现到
2020 p>
年全部脱贫的目标每年就要减少
1000
多万人。“幸福
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
党员干部就
应立务实之心、讲务实之言、做务实之事、求务实之
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
人口早日脱贫、贫困县早日摘
帽,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
之所废,在逆民心。
”古往今来,但凡做顺民心 的事,无不受到民众
欢迎。民心顺了,更有向心力了,才能巩固政权、推动社会进步。<
/p>
政策好不好,民众最有发言权。以扶贫为例,如果扶贫真正发挥作
用,民众脱贫致富了,笑容自然挂在脸上。这些实例无一不体现了
中国是一个尊重人权、
维护人权和保障人权的国家。
有为政府。我国政府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
务;政府工作的基本
原则为对人民负责。坚持这个宗旨和原则要求为
1.
坚持为人民服务
的工作态度
;2.
树立求 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
中去的工
作方法。为了扶贫工作继续的开展,我们国家多地有关领
导人和高等院校签订定点扶贫帮
扶责任书。
2020
年是全面打赢脱贫
攻坚战收官之年,
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
是就在这个春天,那些不畏艰难困苦、敢
于牺牲甘于奉献的扶贫干
部们仍在一线奔忙,促进扶贫车间复工,推动扶贫项目进度,解
决
农户产品销售问题。例如,陈亿春作为云南省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
台的开发负责人,面对一窍不通的扶贫业务,从零开始一点点地
学,一个个业务地钻
,很快就熟悉掌握了扶贫领域业务知识,成为
一位扶贫领域的行家里手。在陈亿春的带领
下,研发团队为云南省
制定了
370
多条对象数据核验规 则,指导县乡、村工作人员修正问
题数据,使云南的数据质量排名上升了
9
名。陈亿春和团队日夜兼
程开发了精准扶贫平台
23< /p>
个功能模块,
1000
多项子功能,为云南
省扶贫办
8
个业务处室开发了
28
个个性化功能; 跑遍全省
35
个有
扶贫开发任务的行业部门,发布了《云
南省扶贫数据共享共用数据
资源目录》;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多次与相关行业数据进行交叉
自动
比对,为行业部门工作提供了高效服务和数据支撑。让我们一起为
< br>这些为确保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任务
如期实现的“最
美扶贫干部”们点个赞吧!
发展引领。
1988
年
9
月,邓小平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和
现状,
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随着
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
浪潮风起云涌,
如何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
将扶贫工作推向一个
新高度,
p>
迈上一个新台阶,
也成为目前一个阶段各方持续关注的热点
之
一。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曾路遥指出,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从科
学到技术、
从技术到驱动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
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 p>
-
-
-
-
-
-
-
-
-
上一篇: 电影观后感800字精选篇五篇
下一篇:《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感想1500字最新一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