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程视频-大学教程视频
力学
(专业代码:
0801
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数理和力学基础,
具有系统而深入的专业知
识,掌握力学试验技能和计算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本学科最
新发展前沿动态
,具有独立从事科研能力的,能够在力学及相邻学科从事科研、教学、设计、生产
和管理
等工作的能力的高层次、创新性专门人才。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力学一级学科
下设
10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
研究方向:
01
分析结构力学与辛数学方法
02
动力学与最优控制
03
随机振动及非线性振动
04
复杂系统与多体系统动力学
固体力学专业研究方向:
01
应用力学的辛数学方法
02
多孔多相介质力学
03
计算固体力学与耦合问题数值方法
04
破坏力学
05
工程流变学与颗粒材料力学
流体力学专业研究方向:
01
流体力学中的辛技术及应用
02
磁流体中智能机器鱼机理与优化设计
03
流动的稳定性分析及湍流模拟
04
流体的混合及热质传递强化技术
05
港口海岸工程及海洋工程
06
计算流体力学
工程力学专业
研究方向:
01
工程结构多学科优化与反问题
02
结构与多学科耦合系统仿真软件与应用
03
先进材料与结构性能表征与现代设计理论
1
04
工程结构动力分析与控制
05
工程结构可靠性分析与健康诊断
计算力学专业研究方向:
01
工程优化与反问题的数值方法及应用
02
多场与多尺度耦合问题的数值方法及应用
03
现代有限元方法、计算建模与科学计算可视化
04
交缘与交叉学科中的关键力学问题
05
计算流体力学
岩土与环境力学专业研究方向:
01
多孔多相材料中非线性力学及耦合问题
02
环境土力学
03
岩土力学试验测试技术与土的本构关系
04
岩石力学、地下工程与边坡工程
05
土壤渗流
动力学与控制专业研究方向:
01
工程结构振动分析、控制与优化
02
智能材料与结构控制
03
机器人系统动力学
04
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
应用与实验力学专业
研究方向:
01
材料和结构在特殊环境下的力学行为
02
岩土和环境力学实验测试技术及基础理论研究
03
海洋工程抗振技术与实验监测技术
04
爆炸力学、冲击动力学、爆破工程、爆炸加工
05
大型工业装备故障诊断、强度与可靠性分析
生物与纳米力学专业研究方向:
01
生物器官生物力学模型及新材料应用研究
02
分子模拟和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
03
微纳米与多尺度力学研究
04
生物材料的力学行为及其多功能化
航空航天力学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
01
飞行器结构优化设计
2
02
先进材料与结构
03
气动与热防护
04
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
05
航空航天推进技术
三、培养方式
p>
【参照写法】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博士
研究生导师可根据课题需要聘请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导师协助工作,也可吸收学有专长的中
青年学术
骨干组成指导小组。导师(组)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
订和调整博士研究
生培养计划、组织安排开题、中期考核、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
重点进行独立从事 科学研究、
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博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
案要求,学位论文工作需要及个人的特点适当安排学习若干课程,
以拓宽专业基础、掌握
开拓性、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方法。鼓励博士研究生跨学科选修专业课程。
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申请答辩之前须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
/p>
3-4
年,直接攻博研究生为
4
年,硕博连读研究生 为
5
年,在职
博士研究生为
5
< p>年。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答辩,研究生本人需在学制期满之前6
个月向研究 生院
提交延期毕业申请。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
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
6
年
(含休学时间)
,< /p>
超过
5
年需向研究生院提交
超期确认申请,
限期毕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
8
年,超过
7
年需向研究生
院提交超期确认申请,限期毕业。
p>
对于极少数特别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具体按照《大连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
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有关规定》的要求执行。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达到毕业
标准的课程总学分不低于
14
学分,
其中公共必修课不低于
6
学分,
选修课
不低于
4
学分,学术活动
4
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原则上应在入学后第
二学期末之前进行博士论文开题。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的科学
依据及意义,国内外研究概
况,预研情况及论文工作计划等内容。学部
/
院系专家组进行考核,不通
过者不能进入下一培养环节。
七、中期考核和资格考试
1
、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入学
后第四学期末之前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应包括已经取得的阶段工作成果、
存在问题及
后半期的具体工作计划等内容。
具体实施按照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 办法》
的要求执行。
2
、资格考核
3
直接攻博研究生在入学后第二学
期末之前进行博士生资格考核,以确认其是否具有继续攻读博
士学位的资格。考核不通过
者,予以退学或转回硕士处理。
八、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在修完必要的学
分后,学生必须开展相对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工作,包括从文献阅读,选题,一定
深度的
理论分析,
计算机编程和
(或)
实验,
大型商业软 件的学习与熟练运用,
数值分析方法的掌握运用,
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
参与科研项目并独立完成和编写一定分量的科学研究报告,
最后撰写符合学位论
文要求的毕业论文。
在研究工作基础上,
至少要在核心期 刊上发表
(或有正式录用函)
3
篇以上学术论文,
但在我校主办的同一种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只以该期刊一篇论文计,并且须至少满足如下两个条件之一:
(
1
)
在
SCI
收录的境外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或录用论文一篇;
(
2
)< /p>
在
EI
收录的境外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
论文
一篇,并在其它中文或英文(国内或国外)的
EI
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 /p>
博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选题应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可以是基
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
究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也可以是高新技术和重大工程技术的开
发研究,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
设以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博士学位
论文应具有创造性、先进性和相当的工
作量。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的能力;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领域做出创造性成
果;并反映作者在本门学科掌握了坚实宽
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博士学位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
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按学校有关要求执行。
九、参考书目及相关重要学术期刊
1
、主要参考书目
?
钟万勰
,
应用力学 的辛数学方法
.
应用力学的辛数学方法
.
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06
;
?
程耿东,工程优化设计基础
.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3
;
?
姚伟岸、钟万勰,辛弹性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p>
2002
;
?
黄筑平
,
连续介质力学基础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3
;
?
胡海昌,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 ,
1981
;
?
p>
王勖成,邵敏,有限元法基本原理与数值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 p>;
?
林家浩
,
张亚辉
,
随机振动的虚拟激励法
.
科学出版社
, 2004
;
?
王仁,熊祝华,黄文彬,塑性力学基础,科学出版社 ,
1998
;
?
p>
土的工程性质,黄文熙主编,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4
;
< p>
?
土工原理与计算,殷宗泽,钱家欢,水利水电 出版社,
2003
;
?
雷志栋,土壤水动力学
,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8
;
?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土工研究所,土工试验技术手册
,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
?
Fredlund,D.G
., R ahardjo,H.
,非饱和土土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
?
Thomas H Courtney
,材料的力学行为;
?
吴凤林等,力学实验
基础和流体力学部分
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
?
苏先基等,力学实验
固体力学部分
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
?
陶祖莱主编,生物力学导论,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2000
;
?
云大真
于万明著,结构分析光测力学,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
?
张兆顺,崔桂香
著,流体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
?
王英,谢晓晴,李海英
著,流体力学实验,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5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