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大学高校介绍,高考录取查询入口
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大学 >

区外大学现当代文学 重点知识整理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12 11:07
tags:

-

现当代文学 重点知识整理2020年12月12日发(作者:苏辙)


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代部分)大一下


一、名词解释


1

、反思文学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 初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


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 名。

这类文学作品通过艺术概括,

揭露和批判极左思潮和


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带来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

从不同方面总结出党优良传统遭破坏的历


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社会和历史悲剧产生的原因,以防悲剧重演。和伤痕文学相比,

这类


文学作品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茹志娟 的《剪辑错了


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代表作有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 /p>

、谌容的《人到中


年》

、王蒙的《布礼》等。


2

、先锋小说


< /p>

是指

80

年代中期出现的以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方法为主进行的文 学创作,以马原、


莫言、残雪、格非、余华等为代表,代表作品有马原的《拉萨河女神》

、格非的《迷舟》

、残


雪《山上的小屋》

、余华《活着》等。这些新异乃至怪异的“先锋实验”之作在文化所表现


的意识形态、文 学观念的颠覆、

文本特征上独具特色,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


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

以独特的审美方式和艺术构造,

打破 了传统的文


学规范,

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

带 给人们崭新的审美感受,

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


响较大。


3

、陈焕生系列


陈奂生系列小说:

是指高晓声创作的以陈奂生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

它 包括

6

部短篇小


说:

“ 漏斗户”主》

《陈奂生上城》

《陈奂生专业》

《陈奂生包产》

《陈奂生战术》

《种田


大户》和

1

部中篇小说《陈奂 生出国》

1

部长篇小说《陈奂生上城出国记》

。 细致地描绘了


普通农民陈奂生的命运发展过程,

在思想上除了描写陈奂生 生活条件的改善外,

还进一步挖


掘了他的性格内涵;

在艺 术上通过细腻逼真的心理刻画,

展示人物精神个性,

体现幽默诙谐


的总体格调,

形成了一种自然贴切的个性化语言,

绘制出一幅生动的历史 画卷,

是反映农村


改革题材的优秀作品。


4

、朦胧诗的“三个崛起”


1979

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 是以舒婷、顾城、北岛、


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朦胧诗代表一种新的“崛起”

,当时有三篇非常有影响的


诗歌评论,后来被称为“三个崛起”

,即北京大学教授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

、福建师范


大学的孙 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和吉林大学中文系学生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概括和总结了朦胧诗的一些特点,肯定了朦胧诗的作用和成就。



二、简答题


1

、海子诗歌《麦地》中麦子和月亮的意象是什么?主题是什么?

意象:

本诗中的“麦子”既是一种写实,同时也是一种象征,作为一种最常见的粮食,


它象征着生命的本源,

它与“月亮”一样,

对全人类都有着普遍 意义,

诗中月光下“我”与


“穷人”和“富人”相聚的想象性场景,

使“月亮”和“麦子”、

“麦地”的意象蕴含一种


神圣的意味 ,

它们都具有人类和平美好理想的象征意蕴。

作品以“身上像流动金子”来描述< /p>


月夜种麦的父亲,

以摆放田野上的“天堂的桌子”来摹写成片的麦浪,

都有造像简洁而鲜活


的特点。

而“父亲”、

“ 麦浪”在这里又都是人类家园的象征,

在表象的背后涵蕴着某种宗


教式的 虔敬情怀,易于激发读者进一步的联想和思索。


主题意蕴:

< p>海子的抒情短诗,

常常表现出对于淳朴的自然与收获的劳作的深情眷恋,

以< /p>


及对于健康生命的一种由衷的感恩之情,

表达出他对民间世界的苦难深切的 体悟和同情,


及对人类美好理想的由衷赞美,

《麦地》 即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诗从开阔的麦地起始,月光下的麦地迷人而庄 严,披月种麦的“父亲”犹如一尊圣像,


表达的是对于农事劳作的一种恒久的激动与欢欣 。

看麦时家乡的“风”“云”都收翅“睡在


我的双肩”,

是“我”与家乡山川风云的交融,

也是劳作中的一种奇妙感受。

麦浪是摆在田


野上的“天堂的桌子”,

暗含对粮食与劳作的感恩情怀,

进一 步表达了“我”内心那份激动


与欢欣。

“我们是麦地的心上人

< p>/

收麦这天我和仇人

/

握手言和”一节,

是对 于劳作的正面颂


赞,

正是共同的劳动与此中甘苦的共尝使人群由疏离而趋 近,

由冷漠而亲和,

由此表现了劳


作的深远意义及其对人 类命运的关系,

题旨也由此获得提升。

诗的最后两节空间扩大了,


开了遥想式的抒写,

场景由中国腹地黄河向尼罗河、巴比伦扩展,

表现出四海一家,都依赖


劳作为生

;

不论穷人 富人,不管是现代大都会纽约还是古老的圣城耶路撒冷,也因离不开养


人性命的粮食而缩 短了距离。

在这里,

充溢于诗人心灵的是对于粮食、

劳作及与其相 连的生


命的素朴而强烈的感激之情。



2

、新生代小说的艺术特征?


20

世纪文学步入

90

年代,

一批被称为

“新生代”

的年轻作家群在文坛上开始崭露头角,


称为世纪末文坛 引人瞩目的一大景观。对“新生代”通行而简便的指称是,出生于

60

年年


代而活跃于

90

年代文坛的作家群体。尽管这一群体内的每个作 家在题材选择、艺术追求和


创作风格上都互有差异,

但他们却有着“个人 化写作立场”这一群体创作的共同胎记,

由此


形成了他们在作品的主题取 向、形象设置和艺术表现上的诸多共性特征:


1

、新生 代作家普遍具有拒绝“宏大叙事”的意识,对发轫于“五四”运动而在

80

年代< /p>


处于强势地位的启蒙话语保持着不以为然的疏离态度。他们的创作不再追逐社会的大波巨< /p>


澜,

刻意规避时代的重大命题,

尤其是诸如个性自由、

民主人道等启蒙话语中的核心价值理


念收到他们的质疑和颠覆。

传统文学宣谕真理的神圣意识与知识精英启蒙下愚的导师情结遭


到前所未有的亵渎和嘲 弄,

相反,

对生活表象的经验式捕捉和对粗鄙现实的认同式旭蟹,


了许多新生代作家的叙事选择。


2

、新生代作家在创作中往往坚持“个人化”叙事立场,讲述自我对个人生活的感悟和


体验,

表达基于对生命存在的潜在可能性追问的边缘性真理,

而对自我偏执性的 表达使得这


类作品常常呈现出欲望化的叙事倾向。这里的欲望不再具有文本背后潜在的文 化批判功能,


而成为丧失道德尺度的纯粹的生命存在方式。

< p>
3

、新生代作家致力创造纯虚构的文本,坚持平面化写实或独语式叙事。由于新生代 作


家对现实背后深度意义的质疑导致他们心目中传统文学真实观的瓦解。

在他们看来只有虚构


才是通向真实的可能途径。

实际上他们只是试图反抗 那种必然导向先在的意识形态和固有的


先验观念的所谓客观现实。

这样,

一方面一些作家常常写一些游历式的线性故事和平面化的


生活经历,

这种生活质感鲜明的平面化写实并无意揭示出生活背后的形而上意蕴;

另一方面


还有些作家注重叙述者对情感和体验控制的独语式写作,

主体深度体验的凸显稀 释了传统文


本的故事性要素而返回到生活的本真状态。


4

、新生代作家不可能完全摆脱深度的诱惑。他们或以自己隐秘的私人化生命体验来揭< /p>


示人类的生存之痛和哲学之思,

或以对现实的观照和历史的窥探重新寄托人 文主义的关怀和


形而上学的意义追问。

这种情形的出现反映了新生代写作 的内部价值观念的歧异性和新生代


这一群体边界的模糊性。

尽管如此,< /p>

新生代作家与先锋派作家有着明显的区别,

即前者往往


是观 念性的,而后者往往是体验性的。


5

、题材上迫近当下商业社会的生活。


6

、主题上呈现金钱叙事或欲望叙事。金钱或欲望的合目的性;金钱至上、欲望至上—< /p>


—为了金钱可以不择手段,可以出卖肉体与尊严。


7

叙述上讲究完整的故事形态。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2 11:0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33105.html

现当代文学 重点知识整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