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物理
D
复习资料(力学)
选择题:
1
、
图中
p
是一 圆的竖直直径
pc
的上端点,
一质点从
p
开始分别沿
不同的弦无摩擦下滑时,到达各弦的下端所用的时间相比较是
(A)
到
a
用的时间最短.
(B)
到
b
用的时间最短.
(C)
到
c
用的时间最短.
(D)
所用时间都一样.
[
]
p
a
b
c
D
2
、
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一质点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是
2 m/s
,说明它在此后
1 s
内一定要经过
2 m
的路程.
(B)
斜向上抛的物体,在最高点处的速度最小,加速度最大.
(C)
物体作曲线运动时,有可能在某时刻的法向加速度为零.
(D)
物体加速度越大,则速度越大.
[
]
C
3
、
下列说法哪一条正确?
(A)
加速度恒定不变时,物体运动方向也不变.
(B)
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C)
不管加速度如何,平均速率表达式总可以写成
(
v
1
、
v
2
分别为初、末速率
)
v
?
?
p>
v
1
?
v
< br>2
?
/
2
.
p>
(D)
运动物体速率不变时,速度可以变化.
[
]
D
v
2
d<
/p>
v
(A)
.
(B)
.
R
d
t
4
、
质点作 半径为
R
的变速圆周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
v< /p>
表示任一时刻质点的速率
)
?
?
d
v
?
2
?
v
4
p>
?
?
d
v
v
?
(C)
.
(D)
?
?
?
?
?
?
R
2
?
?
?
d
t
R
d
t
?
?
?
?
?
?
?
?
2
1
/
2
.
[
]
D
5
、
一水平 圆盘可绕通过其中心的固定竖直轴转动,
盘上站着一个人
.
把人和 圆盘取作系
统,当此人在盘上随意走动时,若忽略轴的摩擦,此系统
(A)
动量守恒.
(B)
机械能守恒.
(C)
对转轴的角动量守恒.
(D)
动量、机械能和角动量都守恒.
(E)
动量、机械能和角动量都不守恒.
[
]
C
6
、一圆盘正绕垂直于盘面的水平光滑固定轴
O
m
m
转动,如图射来两个质量相同,速度大小相同,方向
O
M
相反并在一条直线上的子弹,
子弹射入圆盘 并且留在
盘内,则子弹射入后的瞬间,圆盘的角速度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能确定.
[
]
C
7
、
关于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取决于刚体的质量
,
与质量的空间分布 和轴的位置无关.
(
B
)取决于刚体的质量和质量的空间分布,与轴的位置无关.
(
C
)取决于刚体的质量、质量的空间分布和轴的位置.
(
D
)只取决于转轴的位置,与刚体的质量和质量的空间分布无关.
[
]
C
8
、
两个匀 质圆盘
A
和
B
的密度分别为
?
A
和
?
B
,
若
?
A
>
?
B
,
但 两圆盘的质量与厚度相
同,如两盘对通过盘心垂直于盘面轴的转动惯量各为
J
A
和
J
B
,则
(A)
J
A
>
J
B
.
(B)
J
B
>
J
A
.
(C)
J
A
=
J
B
.<
/p>
(D)
J
A
、
J
B
哪个大,不能确定.
[
]
B
9
、如图所示,
< p>A、
B
为两个相同的绕着轻绳的定滑轮.
A< /p>
滑
轮挂一质量为
M
的物体,
B
滑轮受拉力
F
,
而且
F
=
Mg
.
设
A
、
< p>A
B
B
两滑轮的角加速度分别为< /p>
?
A
和
?
B
,不计滑轮轴的摩擦,则有
(A)
?
A
=
?
B
.<
/p>
(B)
?
A
>
?
B
.
(C)
?
A
<
?
B
.
(D)
开
始
时
?
A
p>
=
?
B
,
以
后
?
A
<
p>
F
M
?
B
.
[
]
C
10
、有两个力作用在一个有固定转轴的刚体上:
(1)
这两个力都平行于轴作用时,它们对轴的合力矩一定是零;
(2)
这两个力都垂直于轴作用时,它们对轴的合力矩可能是零;
(3)
当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它们对轴的合力矩也一定是零;
(4)
当这两个力对轴的合力矩为零时,它们的合力也一定是零.
在上述说法中,
(A)
只有
(1)
是正确的.
(B) (1)
、
(2)
正确,
(3)
、
(4)
错误.
(C) (1)
、
(2)
、
(3)
都正确,
(4)
错误.
(D) (1)
、
(2)
、
(3)
、
(4)
都正确.
[
]
B
< /p>
11
、有一半径为
R
的水平圆转台,可绕通过其中心 的竖直固定光滑轴转动,转动惯量
为
J
,开始时转台以匀 角速度
?
0
转动,此时有一质量为
p>
m
的人站在转台中心.随后人沿半
径向外跑去,当人到达转台
边缘时,转台的角速度为
J
J
?
.
.
(B)
?
0
?
J
?
m
?
R
2
0
J
?
mR
2
J
(C)
?
0
.
(D)
?
0
.
[
]
2
mR
(A)
(A)
参考解:
根据角动量守恒,有
J
?
0
=
(
J
+
m
R
2
)
?
?
?
J
?
< br>0
2
J
? p>
mR
12
、
一块方板,
可以绕通过其 一个水平边的光滑固定轴自由转动.
最初板自由下垂.今
有一小团粘土,
垂直板面撞击方板,并粘在板上.对粘土和方板系统,如果忽略空气阻力,
在碰撞中守恒
的量是
(A)
动能.
(B)
绕木板转轴的角动量.
(C)
机械能.
(D)
动量.
[
]
B
填空题:
13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坐标
x
与时间
t
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则该质点在第
秒瞬时速度为零;在第
秒至第
秒间速度与加速度同方向.
x
(m)
5
t
p>
(s)
O
1
2
3 p>
4
5
6
3, 3
,6
14
、试说明质点作何种运动时,将出现下述各种情
况
(
v
?
0
)
:
(1)
a
t
?
0
, p>
a
n
?
0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a
t
?
0
,
a
n
=
0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a
t
、
a
n
分别表示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变速率曲线运动
变速率直线运动
2
15
、在半径为< /p>
R
的圆周上运动的质点,其速率与时间关系为
v
ct
(式中
c
为常
量)
,则从
t
= 0
到
t
时刻质点走过的路程
S
(
t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t
时
刻质点的切向加速度
a
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t
时刻质点的法
向加速度
a
n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3
ct
3
2
ct
c
2
t
4
/
R
16
、在
x y
平面内有一运动质点,其运动学方程为:
r
?
10
cos
5
t
i
?
10
sin
5
t
j
(
SI
)
?
?
?
则
t
时 刻其速度
v
?
;其切向加速度的大小
a
t
______________
;
该质点运动的轨迹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
?
?
50
(
?
sin< /p>
5
t
i
?
cos
5< /p>
t
j
)
m/s
0
圆
17
< p>、一作定轴转动的物体,对转轴的转动惯量J
=
3.0 kg
·
m
,角速度
?
?
0
=
6.0 rad/s
.现
对物体加一恒定的制动力矩
M
=-
12 N
·
m
,当物体的角速度减慢到
??
2
?<
/p>
=
2.0 rad/s
时,物体已转过了角度
?
??
=
____________ _____
.
4.0 rad/s
18
一个作定轴转动的轮子,对轴的转动惯量
J
=
2.0kg
·
m
2
,正以角速度
?
0
p>
作匀速转
动.现对轮子加一恒定的力矩
M = p>
-
12N
·
m
,经过 时间
t
=
8.0
s
时轮子的
角速度
?
=-
?
0
,则
?
0
=
.
14 rad/s
19
、
< p>如图所示,一轻绳绕于半径为
r
的飞轮边缘,并以质量为
m< /p>
的
物体挂在绳端,飞轮对过轮心且与轮面垂直的水平固定轴的转
动惯量为
J.
若不计摩擦,飞轮的角加速度
??
=
_ ______________
.
mg
J
?
mr
r
m
20
< p>、如图所示,滑块A
、重物
B
和滑轮
C
的质量分别为
m
A
、
m
B
和
m
C
,滑轮的半径为
R
,滑轮对轴的转动惯量 p>
J
=
C
A
m
C
R
2<
/p>
.滑块
A
与桌面间、滑轮与轴承之间均无摩擦,绳的质量可 不计,绳与滑轮之间无相
对滑
动.滑块
A
的加速度
a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2
B
m
B
g
1
< br>m
A
?
m
B
p>
?
m
C
`
2
21
、一杆长
l
=
50
cm
,可绕通过其上端的水平光滑固定轴
O
在竖直平面内转 动,相对
于
O
轴的转动惯量
J
< p>=5 kg
·
m
2
< br>.原来杆静止并自然下垂.若在杆的下端水平射入质量
m
=
0.01 kg
、速率为
v
=
400 m/s
的子弹并嵌入杆内,则杆的角速度
为
?
=
____________ ______
.
0.4
rad
·
s
?
1
22
、一人坐在转椅上,双手各持一哑铃,哑铃与转轴的距离各为
0.6 m
.先让人体以
5
rad/s
的角速度随转椅旋转.此后,人将哑铃拉回使与转轴距离为
0.2 m
.人体和转椅对轴的
转动惯量为
5 kg
·
m
2
,并视为不变.每一哑铃的质量为
p>
5 kg
可视为质点.哑铃被拉回后,
人体的角速度
?
?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8
rad
·
s
?
1
p>
23
、长为
l
的杆如图悬挂.
O
为水平光滑固定转轴,平衡时杆竖直
O
下垂,一子弹水平地射入杆中.
则在此过程中,
_____________
系
M
统对转轴
O
的
_______________
守恒.
杆和子弹
角动量
< br>24
、
如图所示,一匀质木球固结在一细棒下端,
且可绕水 平光滑固
O
定轴
O
转动.
今有一子弹沿着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方向击中木球而嵌于
其中,则在此击中过程
中,木球、子弹、细棒
系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守恒,原因是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木球被击中后棒和球升高的过程中,木球、子弹、细棒、地球系统的
< p>
__________
守恒.
对
O
轴的角动量
对该轴的合外力矩为零
机械能
计算题:
25
< p>、质量分别为m
和
2
m
、半径 分别为
r
和
2
r
的两个均匀圆 p>
盘,同轴地粘在一起,可以绕通过盘心且垂直盘面的水平光滑固
定轴
转动,
对转轴的转动惯量为
9
mr
2
p>
/ 2
,
大小圆盘边缘都绕有绳
子
,绳子下端都挂一质量为
m
的重物,如图所示.求盘的角加速
度的大小.
解:受力分析如图.
2
分
mg
-
T
2
=
ma
2
1
分
T
1
-
mg
=
ma
1
1
分
T
2
(2
r
)
-
T
1
r
=
9
mr
2
?
/ 2
2
分
2
r
?
=
a
2
1
分
r
?
?
p>
=
a
1
1
分
解上述
5
个联立方程,得:
m,r
m
2
r
m,r
r
m
2
m
2
m
m
m
??
T
2
a
2
T
1
a
1
?
P
2
?
P
1
?
?
2
g
2
分
19
r
26
、
如图 所示,
设两重物的质量分别为
m
1
和
m
2
,且
m
1
>
m
2
,定
滑轮的
半径为
r
,对转轴的转 动惯量为
J
,轻绳与滑轮间无滑动,滑轮轴上摩擦不
计.
设开始时系统静止,试求
t
时刻滑轮的角速度.
解:作示力图.两重物加速度大小
a
相同,方向如图
.
示力图
2
分
m
1
g
-
T
1
=
m
1
a
1
分
T
2
-
m
2
g
=
m
2
a
1
分
设滑轮的角加速度为
?
,则
(
T
1
-
T
2
)
r
=
J
?
2
分
且有
a
=
r
?
1
分 p>
由以上四式消去
T
1
,
p>
T
2
得:
?
?
p>
?
m
?
1
?
m
2
?
gr
m
?
m
2
1
2
?
r
?
J
开始时系统
静止,故
t
时刻滑轮的角速度.
?
?
?
p>
t
?
?
m
?
1
?
m
2
?
grt
m
2
1
?
m
2
?
r
?
J
大学物理
D
复习资料(电磁学)
r
m
1
m
2
?
T
r
T
1
T
T
< br>2
2
a
1
a
m
m
2
g
1
g
2
分
1分
选择题:
?
1
、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 /p>
M
、
N
,相互间作用力为
F
,当另一点电荷
Q
移近这两个点电
荷时,
M
、
N
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 p>
(A)
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B)
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C)
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D)
大小和方向都改.
[
]
C
2
、如图所示,边长为
l
的正方 形,在其四个顶点上各放有等
a
量的点电荷.
若 正方形中心
O
处的场强值和电势值都等于零,
则:
b
(A)
顶点
a p>
、
b
、
c
、
d
处都是正电荷.
(B)
顶点
a
、
b
处是正电荷,
c
、
d
处是负电 荷.
O
(C)
顶点
a
、
c
处是正电荷,
b
、
d
处是负电荷.
(D)
顶点
a
、
b
、
c
、
d
处都是负电荷.
[
]
d
c
C
<
/p>
3
、有两个电荷都是+
q
的点电荷,相距为
2
a
.今以左边的点电荷所在处为球心,以
a p>
为半径作一球形高斯面
.
在球面上取两块相等的小面积
S
1
和
2
,其位置如图所示.
设通
过
S
1
和
S
2
的电场强度通量分别为
?<
/p>
1
和
?
2
,通过整个球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
?
S
,则
(A)
??
1
>
?
2
,
?
S
=
q
/
?
0
.
(B)
?
1
<
?
2
,
?
S
=
2
q
/
?
0
.
(C)
?
1
=
?
2
,
?
S
=
q
/
?
0
.
(D)
?
1
<
?
2
,
?
S
=
q
/
?
0
.
[
]
S
S
q
q
D < /p>
x
2
a
O
4
、
已知一高斯面所包围的体 积内电荷代数和∑
q
=
0
,则可肯定:
< p>
(A)
高斯面上各点场强均为零.
(B)
穿过高斯面上每一面元的电场强度通量均为零.
(C)
穿过整个高斯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零.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
]
C
5
、半径为
R
的均匀带电球面, 若其电荷面密度为
?
,则在距离球面
R
处的电场强度大
小为:
p>
2
1
?
?
< br>.
(B)
.
?
0
2
?
0
?
?
< br>
(C)
.
(D)
.
[
]
p>
4
?
0
8
?
0
(A)
C
9
、
四条皆垂直于纸面的载流细长直导线,
每条中的电流皆为
I< /p>
.
这
I
四条导线被纸面截得的断面,如图所示,它们组成了边长为
2
a
的正方
形的四个角顶,每条导线中的电流流向亦如图所示.则在图中正方形
中心点
O
的磁感强度的大小为
I
2
?
0<
/p>
2
?
0
I
.
(B)
B
?
I
.
(A)
B
?
2
a
I
O
2
a
I
?
a
< p>??
a
(C)
B
= 0
.
(D)
B
?
?
0
?
a
I
.
[
]
C
< /p>
10
、边长为
L
的一个导体方框上通有电流
I
,则此框中心的磁感强度
(A)
与
L
无关.
(B)
正比于
L
2
.
(C)
与
L
成正比.
(D)
与
L
成反比.
(E)
与
I
2
有关.
[
]
D
11
、如图两个半径为
R p>
的相同的金属环在
a
、
b
两点接触 p>
(
ab
连线为环直径
)
,并相互垂 p>
直放置.电流
I
沿
ab
连线方 向由
a
端流入,
b
端流出,则环中心
O
点的磁感强度的大小为
(A)
0
.
(B)
(C)
(E)
?
0
I
.
I
4
R
a
?
0
I
2
?
0
I
.
(D)
.
b
4
R
R
I
2
?
0
p>
I
.
[
]
8
R
A
12
< p>、边长为l
的正方形线圈,分别用图示两种方式通以电流
I< /p>
(
其中
ab
、
cd
与正方形共
面
)
,在这两种情况下,线圈 在其中心产生的磁感强度的大小分别为
(A)
B
1
?
0
,<
/p>
B
2
?
0
.
a
b
2
2
?
0
I
I
(B)
B
1
?
0
,<
/p>
B
2
?
.
?
l
I
B
1
B
1
2
(C)
B
1
?
2
2
?
0
I
,
B
2
?
0
.
p>
?
l
2
2
?
0
I
2
2
?
0
I
(D)
< /p>
B
1
?
,
B
2
?
.
?
l
?
l
c
d
I
[
]
C
< /p>
13
、
长直电流
I
2
与圆形电流
I
1
共面,
并与其一直径相重合如图
(
但两者间
绝缘
)
,设长直电流不动,则圆形电流将
(A)
绕
I
2
旋转.
(B)
向左运动.
(C)
向右运动.
(D)
向上运动.
(E)
不动.
[
]
I
2
p>
I
1
C
14
、如图所示,一载流螺线管的旁边有一圆形线圈,欲使
线圈产生图示方向的感应电
流
i
,下列哪一种情况可以做到?
i
(A)
载流螺线管向线圈靠近.
(B)
载流螺线管离开线圈.
I
(C)
载流螺线管中电流增大.
(D)
载流螺线管中插入铁芯.
[
]
B
16
、
< p>用导线围成如图所示的回路(
以
O
点为心的圆 ,
I
1
<
/p>
加一直径
)
,放在轴线通过
O
点垂直于图面的圆柱形均
I
1
?
O
O
?
B
?
?
匀磁场中,如磁
场方向垂直图面向里,其大小随时间减
I
3
?
B
?
I
1
(B)
(A)
小,则感应电流的流向为
I
2
[
]
?
?
B
?
?
I
?
B
?
I
1
1
O
O
I
3
I
B
I
1
(D)
2
(C)
17
、
尺寸相同的铁环与铜环 所包围的面积中,
通以相同变化率的磁通量,
当不计环的自
感时,环中
(A)
感应电动势不同.
(B)
感应电动势相同,感应电流相同.
(C)
感应电动势不同,感应电流相同.
(D)
感应电动势相同,感应电流不同.
[
]
D
填空题:
18<
/p>
、如图所示,一点电荷
q
位于正立方体的
A
角上,则通过侧面
abcd
的电场强度通量
?
e
=
________________
.
A
b
a
d
q
/ (24
?
0
)
c
19
、由一根绝缘细线围成的边长为
l
的正方形线框,使它均匀带电,其电荷线
<
/p>
密度为
?
,则在正方形中心处的电场强度
的大小
E
=
_____________
.
0
3
分
20
、两根相互平行的“无限长”均匀带正电直线
1
、
2
,相距为
d
,其电
?<
/p>
1
荷线密度分别为
?
1
和
?
2
如图所示,则场强等于零的点与直线
1
的距离
a
为
_____________
.
a
?
p>
2
d
2
?
1
d
?
1
?
?
2
< br>1
21
、三个平行的“无限大”均匀带 电平面,其电荷面密度都是
+
?
+
p>
?
+
?
+
?
,如图所示,则
A
、
B
、
C
、
D
三个区域的电场强
A
B
C
< p>D
度分别为:
E
A
=
_________________
,
E
B
=
_____________
,
E
C
p>
=
_______________
,
E p>
D
=_________________
(
设方向向右为正
)
.
-
3
?
/
(2
?
0
)
-
?
/
(2
?
0
)
?
/
(2
?
0
)
3
?
/
(2
?
0
)
22
、把 一个均匀带有电荷
+
Q
的球形肥皂泡由半径
r p>
1
吹胀到
r
2
,则半径为
R
(
r
1
<
R
< p>
r
2
)
的球面上任一点的场强大小< /p>
E
由
______________
变为
< p>______________;电
势
U
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为
_______ _________(
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
)
.
Q
/ (4
?
?
0
R
2
)
1
分
0
1
分
Q
/ (4
?
?
0
R
)
1
分
Q
/ (4
?
?
0
r
2
< br>)
C
24
、一弯曲的载流导线在同一平面内,形状如图
(
O
点
R
+q
< br>-
q
是半径为
R
1
R
1
I
O
R
A
B
< p>O
2
D
和
R
2
的两个半圆弧的共同圆心,电流自无穷远
来到无穷远
<
/p>
去
)
,则
O
点磁感强度的大 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
、
在真空中,
将一根无限长载流导线在一平面内弯成如图所 示
I
的形状,并通以电流
I
,则圆心
O
点的磁感强度
B
的值
a
I
I
O
为
______ ___________
.
?
0
I
/(
4
a
)
26
、如图所示, 用均匀细金属丝构成一半径为
R
的圆环
C
,电 p>
流
I
由导线
1
流入圆环
A
点,并由圆环
B
点流入导线
2
.设导线
1
和导线
2
与圆环共面, 则环心
O
处的磁感强度大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向< /p>
___________________
.
C
O
2
B
A
I
1
?
0
I
/(
4
?
R
)
3
分
垂直纸面向内
2
分
?
?
圆弧,直线段
Oa
长为
R
.若此导线放 在匀强磁场
B
中,
B
< br>的方向
垂直图面向内.导线以角速度
?
< br>在图面内绕
O
点
匀速转动,则此导线中的动生电动势
?
i
=___________
,
电势最高的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
、一导线被弯成如图所示形状,
acb
为半径为
R
的四分之三
c
??
a
O
b
?
B
p>
5
B
?
R
2
3
分
2
O
点
2
分
p>
29
、
在竖直放置的一根无限长载流直导线右侧有一与其共面 的任意形状的平面线圈.
直
导线中的电流由下向上,当线圈平行于导线向
下运动时,线圈中的感应电
动势
;当线圈以垂直于导线的速度靠近导线时, 线圈中
的感应电动势
___ _______________
.
(
填
>0 p>
,
<0
或
=0)
(
设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动势为正
)
.
=0
1
分
<0
2
分
计算题:
30
、
求半径为
R
、带电量为
Q
的均匀带电球体内外
的场强分布。
解:带电体为均匀带电球内,其所激发的场具有球对称性
。利用高斯定理,取同心球
面为高斯面
当
p>
r
?
R
时,即球内
?
E
?
dS
?
2
?
EdS
?
E
4
?
r
?
4
3
?
r
4
?
0
?
R
3
p>
3
3
1
Q
< br>
E
?
1
Qr
3
4
< br>??
0
R
当
r
?
R
时,即球外
?
E
?
dS
?
1
2
?
EdS
?
E
4
?
r
?
1
?
0
Q
E
?
Q
2
4
p>
??
0
r
31
p>
、在半径为
R
1
和
R
2
的两个同心球面上分别均匀带电
q
< p>1
和
q
2
,
求在
0
?
r
?
R
1
,
R
1
?
r
?
R
2
,
r
?
R
2
三个区域内的电势分布。
解:利用高斯定理求出空间的电场强度:
E<
/p>
I
?
0
p>
r
?
R
1
E
II
?
q<
/p>
1
4
??
0
p>
r
2
r
0
R
1
?
r
?
R
2
解图
9-21
p>
E
III
?
q
p>
1
?
q
2
< br>r
0
r
?
R
2
4
??
0
r
2
则空间电势的分布:<
/p>
r
?
R
1
U
I
?
?
E
I
?
d
r
?
?
E
II
?
d
r
?
?
r
R
1
R
1
R
2
??
R
2
1
?
q
2
q
1
?
E
III
?
d< /p>
r
?
?
?
?
4
??
0
?
R
2
p>
R
1
?
R
2
?
r
?
R
2
U
II
?
?
E
II
< br>?
d
r
?
?
E
III
?
d
r
?
?
r
R
2
R
2
??
R<
/p>
2
q
1
4
??
0
r
2
r
dr
?
q
1
?
q
2
1
?
q
2
q
1
?
?
?
?
?
4
??
0
R
2
4
??
0
?
R
2
r
?
r<
/p>
?
R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