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南开大学导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探讨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13 18:49
tags:

-

2020年12月13日发(作者:程衷素)





浅议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


< br>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增劳动力数量的不断增


加,昔日的“天之骄子” 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


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尤其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


的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实体的严重冲击,

更给当前大学


生就业工作增加了诸多不稳定因素。

在当前各级政府 面临着保增


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艰巨任务的同时,保就业尤其是促进高校


毕业生就业就起着关键作用。

1

7

日召开的中央促进就业会


议上温总理强调“要把大学生就业放在当前各项 就业工作的首


位。

”如何有效破解这个难题,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分析


探讨。


一、

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 p>
(一)

社会整体就业环境不宽松。

就业问题是个世界性问题,


对于我们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言显得尤为严峻。

近年来我国


每年新增劳动力

2000

多万,

如此大规模的新成长劳动 年龄人口


自然递增,

必然对劳动力市场造成巨大的压力。

当前严峻的国际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使得许多企业面临着减员裁 人的压


力,

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

农民进城打工和下岗失 业人员再就业


“三峰叠加”,加剧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状况,使大学生面

< p>


1



临一个不宽松的 就业环境,

从而对大学生就业带来影响。

今年全


国有

611

万大学生毕业,加上往年尚未就业的近

100

万 大学毕


业生,今年将有

700

多万大学毕业生就业,就业 压力可想而知。


(二)

就业呈现结构性的矛盾

从近几年各地举办的人才招


聘会来看,

由于大学生个人因素的影 响,

大学生就业呈现结构性


矛盾。


1

、工作结构。由于受以往大学生就业分配 制度的影响,当


代大学生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预期值较高,

公务员、

行政事业单


位、成为他们的首选,而对于那些艰苦行业、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p>


的私营企业、服务性行业则少有人问津。对工作地区而言,受经


济 发展水平的影响,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成为毕业生的最爱,

而西

部偏远地区和广大农村虽然急需人才,

却往往招不来人才。

呈现


出“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


2

、专业结构

。从专业上看,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


机械、医药、师范、生物工程、航天 技术、海洋技术、信息技术


等工科专业需求旺盛,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而象历史、公共 事


业管理、政治、法律、经济学、财会、艺术等专业却需求甚少。


3

院校结构

。用人单位更倾向于要名牌高校的大学生。

< p>
往往是有名牌高校毕业生,

不要一般高校毕业生,

有部属院校毕


业生,

不要地方院校毕业生,

造成一些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率 低。


4

、学历结构。

从学历上看,用人单位对高学历 的需求高


于对低学历的需求,博士生热于研究生,研究生热于本科生,专



2



科生和职业类学校就业最为不理想。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原因分析


(一)教育体制改革滞后,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

< br>这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即结构性失业的矛盾。


这种矛 盾主要表现为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不相适



1

、专业设置不合理,结 构性矛盾突出。

当前,在大学生就


业已经市场化的前提下,

大学的专业设置调整滞后,

致使毕业生


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 。

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

培养


出的毕业生知识面过窄;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


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

< p>不顾本校的实力,

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


造成人才供求过剩;

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

对一些冷门专业,


社会需求少的专 业,不作及时调整。



2

、人才培养结构单一,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

高校扩招后,


一些高校由于盲目拓宽生源而导致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下降。


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

培养出来的一些学 生高


分低能,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 p>
3

高校就业指导滞后,毕业生就业服务有待加强。

大学生作


为就业的主体,

无论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还是提高自身的求< /p>


职技能,

都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而目前大学 毕业


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极为薄弱、

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

就业指导体


制不完善。一些高校信息网站缺乏全面、具体的信息,很多就业



3



信息迟缓,影响毕业生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观念陈旧,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


1

“铁饭碗”的就业观念,导致大学生无所适从。长期的


应试教育和就业由国家“统、包、管”的分配体制,造成了“毕


业即就 业”的局面,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

。于


是就在学校里“ 混日子”

。结果一旦毕业走向社会,面对严峻的


就业形势,便显得手忙脚 乱,无所适从。


2

“精英化”的就业观念

,导 致大学生眼高手低。随着高


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

学生的精英就业观念仍 停留在原来的基点


上,对自身的定位很高。认为只有在比较高的就业层次,留在大


城市才能体现自己的就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功利性 较强,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3

“学而优则仕”的就业观念

,导致大学生好高骛远。几


千年传统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一部分 学生认为只有在


公、检、法和一些党、政部门工作,才能被人瞧得起,才能实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

导致目前考公务员热,

宁可几千人竞争一个公< /p>


务员岗位,

而不愿意去一些普通而平凡的岗位,

不愿做普通 而平


凡的工作。


(三)大学生就业政策有待完善,就业渠道有待畅通。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机制还存在明显问题。虽然国家出台了


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 业的政策措施,

但由于管理方面的脱节,


些政策还“悬 在空中”,得不到落实。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



4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3 18:4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34800.html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探讨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