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好是坏?为何大学生“专业对口率”下降
调查显示,
2009
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仅 为
67%
———
俗话说,
“郎怕入错行”
< p>,选专业如同入行,有可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发展方向。
然
而,
在热门专业报考率逐年升温的大背景下,
有调查显示,
< p>大学生的专业对口率却在不断下
降。对此相关专家
表示,
未来大学生的专业对口率仍将持续下降 。
那么造成各高校普遍存在的学非所用现
象的原因究竟何在?面对四年用
心苦读,
到头来却与就业毫不相干,
大学生们又将何去何从
——
●新闻现象●
大学生“所学非所用”现象逐年加剧
对于本科生来说,寒窗苦读四年,能够“学以致用”
,甚至能够在本专业内“有所建树”
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事。但近些年来,
不少大学生在毕业求职之际却不得不选择“转行”
,使
自己又完全投身于
一个全新的领域。
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的王同学现如今在北京
的一家时尚类公司做经理助理,现在的工作内容几乎用不到法语。王同学告诉笔者:
“转专
业主要是觉得法语专业的就业面比较窄,
在整个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的形 势下,
仅有
语言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选择跨专业找工作,在职场中
磨炼自己的技能。
”同时他还
表示,
自己的理想是在未来 能够成立属于自己的公司,
单单一个法语专业的优势肯定无法满
足自己的
理想追求,
“我计划先积累一些工作经验,然后去读
MBA
。 p>
”
小李是北京联合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应届生,
目前她的职业规划是成为一名小学美术老 p>
师。她说:
“其实艺术设计也挺好找工作的,但大部分集中在私营小企业,各 种社会保障不
健全,工作时间超出身体承受范围,而且工资偏低。
”不少 毕业生在毕业之初就明晰了自己
的职业规划,
在他们看来,
自己的未来之路将不仅仅局限于本科专业,
而想要真正找到适合
自己的
职业道路,则要从专业领域跳脱出来,分析自身,才能从全局重新定位。
据麦可思调查公司
2010
年度颁布的本科专业对口率的调查结果显示,
2009
届本科毕业
生专业对口的比例为
67%
,较
2008
年下降了四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有近三成大学生毕业后
的工作与本科专业毫无关系。对口率最低的专业为哲学,仅为
41%
,而法律、教 育学、农
学专业对口率在
2008
年到
2 009
年变化无几。
据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预测,
未来这种
不对口率的现象总体上还将持续。
[
本文由
114
大学生网—
—大学生的百事
通<
/p>
收集整理
]
●原因探究●
供求不对等、缺乏职业规划等成为“推手”
原因一:就业市场供求不对等
据了解,本科毕业生的“ 转行”之举,往往是由于该行业“供大于求”
,即毕业生数量
远远大于市
场需求,
使得不少毕业生只能重新定位,
“另寻出路”
。对此,< /p>
中华英才网职业专
家指出,
专业对口率与专业本身的性质,
与该专业在社会中所对口行业的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对于一些专业对口率
不高的职业,
如保险代理人、
社会及社区服务经理、
房地产销售经 理等
职位,
职业性质决定了需要人才的素养:
较好的管理 能力、出众的表达能力等等,
对于专业
的要求反而不强。
尽管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但可以在短期内培训出来,
并不需要长时间
的知识与实践积累。
据中华英才网掌握的情况,有些专业人才一直处于
< p>“供小于求”的紧缺
状态,例如同声传译、
3G
工程 师、
IT
工程师、物流师、环境工程师、精算师、医药销售等
等,而这些职业对专业的要求就颇高。
原因二:所学专业与自身兴趣落差太大
笔者走访了位于北京海淀区的几所高校,
< p>一些学生坦言,自己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有失误
或者考虑欠周,
导致自己入学后对所学知识丝毫没有兴趣,
更不会选此方向作为今后的职业。
< p>
对此,
< p>北京联合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常海斌女士指出,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
由于高考填报专业志愿时的盲从造成的。
首先,
填报前无专业人士指导 ,
缺少职业规划教育
环节,很多人存在从众心理,跟风填报。其次,对所
学专业不了解,认识片面,预期与实际
有偏差。
比如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喜 欢玩电脑就能学好计算机专业。
三是大学所学专业是非志
愿专业,即被调
剂的专业,在校期间学习动力不足,毕业后也不愿从事本专业。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则表示,
除了填报志愿的原因外,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国家
的本科转学校与转专业
非常困难,
而多数人在高中毕业的时候,
还很难想清楚或者明白自己
想要什么、
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以及相关的行业到底是怎么样的。
上大学后又很难调整
学校和专业,于是在毕业的时候就出现了大量转行的
现象。
原因三:学生缺乏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小洋暑假期间在一家产权交易公司实习,
< p>本打算毕业后继续出国深造口译的她,却
“无
心插柳
”地留在了这家公司做文秘,放弃了原先的留学计划。
“我做过办公室行政、业务助
理、
HR
的绩效考评,还做过总经理助理。这些职位和专业完全没有任 何关系,完全是全新
的领域,我觉得很新鲜,而且有种冒险的感觉。
”然 而,在经过一年间“辗转”于公司内部
的多个职位、又跳槽了几个“东家”后,她又无奈
地回到了她的老本行,选择了一家翻译公
司。
“其实当时放弃留学开始上 班,并没有特别地考虑‘职业规划’
,
而是被眼前短期的利益
迷惑了。
在干过这么多职位后,
我发现非相关专业的员工上升空间存在限制,
所以我选择回
归自己熟悉的专业。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陈志文对此指出,当一个人越了解某个行当,或
者说把某个行当或者技能当成职业的时候
,
就越容易看到某个职业或者行当的不足,
或者是
“黑暗
”的地方,而对于自己不熟悉的职业,往往看到的是风光的一面,反而更为喜欢。这
种倾
向很容易造成学生们在职业规划上的跟风现象,
而不是基于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根 据自
己的爱好,
以及行业发展情况,
做一个更清醒的职业 规划,
从而以此选择自己所应该选择的
职业或者岗位。
●专家看法●
-
-
-
-
-
-
-
-
-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感想3000字范文
下一篇: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