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寡人之于国也
孟轲
孟子名轲
字子舆战国中期邹(
zou
)国人
他主张施仁政
行王道
倡
导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重视后天的教化和环境对人的影响
孟子散文常 采
用欲擒放纵的论辩手法并以多种多样的比喻来增强论辩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文章中有大量整
齐对称的排偶句
富于感情色彩
使其论说具有难以阻挡的气势
《孟子》
共七篇
一般认为是孟子和他的学生万章等共同编著的
《孟子》
一书对后代的文化
思想和散文发展均有深远影响
焉:于是
作兼词用
兼词介词于和代词是的作用
耳:而已
凶:灾凶
此指饥荒
栗:小米
这里泛指粮食
加:更
好:喜欢
爱好
填然鼓之:咚咚地敲起鼓来
兵:兵器
刃:刃口
这里指锋利的兵器
接:接触
交错
甲:铠甲
曳兵:拖着武器
走:跑
这里指逃跑
直:仅
只
是:此
这
不可胜食:吃不完
胜:尽
数
(cu):
细密
罟(
gu
)
:网
洿(
wu
)
:低洼地
这里指池塘
鳖:甲鱼
斤:斧头的一种
以时:按照一定的时间
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丧死:为死者办丧事
衣:穿
帛
(bo)
:丝织品的总称
这里指丝绸衣服
豚:小猪
彘
(zhi)
:猪
谨庠序之教:认真办好学校教育
谨:谨慎从事
认真办好
庠(
xiang
)序:古代乡学的名称
殷
(yin)
代称序
周代称庠
申:重复一再
这里有反复教导的意思
悌(
ti
)
:友爱兄弟
颁白着:须发花白的人
负:背上驮
(tuo)
东西
戴:头上顶东西
黎民:指老百姓
然:这样
王:即称王天下
指以仁政来统治天下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
从来不曾有过的
检:约束
制止
涂:通途
莩(
piao):
饿死的人
发:指开仓放粮以赈救饥民
岁:一年的农事收成
非我也
兵也:不是我杀人
是兵器杀人
无罪岁:别归罪年成不好
斯能天下之民至焉:这样
天下的老百姓都投奔到您这儿来了
本文具体阐述了孟子的王道思想和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体现出孟子的以民为本的治国思
想
第一部分提出了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分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阐述使民加多的
初步措施
根本措施和应持的正确态度
三个部分未尾分别用寡人之民不加多
则不望之民多
于邻国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等语句收束
环环相扣
突出中心线索
使文章成为一个结构严谨
的整体
本文说理具有抑扬兼施
循循善诱的特色
孟子善用比喻都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
象
生动而深刻的效果
此外许多排比句的运用
也大大助长了文章的雄辩气势
秋水
庄周
庄子
名周
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
表
后世把他和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主张顺应自然
提倡无为而不为
他承认事物的相对性又
否认客观事物的差异
他激烈批判窃钩者诛
窃国者为诸侯
诸侯之门
而仁义存焉
的黑暗现
实
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
笔调恣肆
词藻瑰丽
并多采用寓言形式
富有浪漫色彩
对后代文学有
重大影响
《庄子》
一书
共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
相传是庄周自著
外篇十五
杂篇十一是他的门人和后
学所作
秋水属庄子的外篇
时:按季节
:灌:注入
河:黄河
径(
jing
)流:指水流
< p>
两涘(
si
)
:
河的两岸
< p>涘:水边
渚(
zhu
)崖:水粥岸边
渚:水中洲岛
焉:乎
河伯:黄河之神
以天下之夷为尽在己: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
东面:脸朝东
端:边
尽头
旋其面目:改变他(欣然自喜)的面容
旋:转
转变
望洋:仰视的样子
若:即海若
海神
野语:俗语
谚语
莫己若:即莫若己(没有人比得上自己)
我之谓也:即谓我也
少仲尼之闻:小看孔子的学识(以孔子的学识为少)
闻:学识
学问
轻伯夷之义:轻视伯
夷的义行
(以为伯夷的义行为轻)
睹
(du)
:看
子:您本指海神
这里借指海
难穷:难以穷尽
穷:尽
殆(
dai
)
:
危险
长:长久
永远
大方之家:明白大道理的人
大方:大道
以:与
拘于虚也:眼界受狭小居处的局限
拘:拘束
局限
虚:同墟
居住的地方
笃(
du
)
:
固
拘限
时:时令
曲士:乡曲之士
指见识浅陋(
lou
)的人
束于教也:受所受教育的束缚(
fu
)
尔:你
崖涘:河岸
乃:才
丑:鄙陋(
lou
)
大理:大道理
盈:满
尾间:神话中排泄海水的地方
已:停止
虚:虚空
自多:自我夸耀
多:赞美
自负
礨空:蚁穴
小孔穴
大(
tai
)仓:储粮的大仓库
号:称
人处一焉:人只是万物中的一类
处:居
占
焉:于此
于万物之中
人卒(
zu
)九州:人尽九州即九州都有人
卒:尽
九州:天下
人处一焉:个人知识天下人中的一个
这里是一个人对天下人而说的
毫末:毫毛的末梢(
shao
)
任士:指以天下为已任的贤能之士
《秋水》选自河伯与海若的对话这一部分结构完整
论证周密
可以把它作为一篇相对对立的文章来读
这篇文章以对话方式展开
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
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
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简要地说宇宙无限
而人的认识有限
这一中心
思想
即使在今天
也还有消解自我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积极意义
本文善于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
首先
在整体构思上
作者虚构了一个河伯与海若对
话的寓言故事
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
阐明观点
其次
文章开头设置了一段
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
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用的任士境界
形象地渲
染了文章主旨
再次
援臂设喻的手段
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理
而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
层
见叠出
引人联想
发人深思
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述得十分鲜明透彻
此外
本文的论证方法颇(
po
)有特色
经过由小到大
再由大到小的
逐(
zhu
)层推进
最
后把结论自然地推到读者面前
令人信服
大量排比句和反诘句的配合运用
造成了文章滔滔
莽莽的气势
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体现了庄子散文在语言方面的特色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字永叔
号醉翁(
weng
)
晚年自称六一居士
北宋庐陵人
支持
范仲淹的庆历革新
遭到守旧派的排挤和打击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反对宋初以来追求形式的唐丽文风
主张文章应
明道
致用
事信
言文
在散文诗词等方面他都有很高的成就
其散文说理畅达
抒情委婉
有《 欧
阳文忠公集》
《新五代史》和《新唐书》
(与宋祁 p>
qi
合撰
zhuan
)
本文选自《新五代史
伶官传》
虽曰两句:虽然说是上天的意志
难道不是人为的吗
原:推究
推本求源
世言:世人说
其:语气副词
表示期望
命令的语气
乃:你的
庙:太庙
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告:祷告
及:等到
纳:放回
方:当
...
时
系(
ji
)
:
捆绑
组:丝带
这里指绳索
函:木匣
哲理意为用木匣装盛
名词作动词用
仇雠(
chou
)
:
< p>仇敌
一夫:一个人
指皇甫晖
仓皇:匆促
慌张
何其衰也:多么衰散啊
仰:或
还
本:推究本源名词作动词用
自:由于
《书》
:即《尚书》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忧患勤劳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举:全
尽
积于忽微;从细微小事逐渐积累起来
所溺:沉溺所爱的人或事物
岂独伶人也哉:难道仅仅是令人啊
这是一篇著名的史论
作者人为
国家的盛衰
事业的成败
主要取决于人事
取决于执政者的
思想行为
并扼要提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等具体论断
精辟透彻
发人深省
本文阐明观点的主要论点
是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
xu
)先盛后衰
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
例
据典型而有说服力
在写法上
则欲抑
(
yi
)而先扬
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
再叹其失败
对形势之衰
通过盛与衰
兴与亡
得与失
成与败的强烈对比
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
使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的结论
显得更加令人信服
文章笔力雄健而有气势
行文等宕
( p>
dang
)
顿挫
表达情见乎辞
篇幅虽然短小
却是一篇搏兔
而用全力之作
论毅力
梁启超
字卓如
号任公
别暑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光绪举人
他是中国近代思
想界的一个主要代表人物
最早一用资产阶级史学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
也是最早高
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
作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早期他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产生
广泛的影响
他是变法维新的领袖康有为的学生
变法前
曾主办《时务报》推动维新运动
变法失败后
逃亡日本
主编
《清议报》
《新民丛报》
宣传立宪保皇
他著作丰富
文章流畅
感
情奔波
颇有特色
有《饮冰室合集》
本篇选自《饮冰室合集》
中的《专集
新民说》
百日维新失败后不久写的
梁启超借此鼓励处
于逆境的同人
不要因一时受挫而灰心
鼓励他们克服困难
继续掐进
莽然:广大众多的样子
要:概括地推究
何以:为什么
相间:互相穿插
迭(
die
)乘:交替的呈现
要之:总之
固:必然
一定
吾欲云云:我要怎样怎样
指提出主观想法
及:等到
< p>骤(
zhou
)
:
很快地
尝:尝试
经历
猝(
cu
)
:
突然
颓(
tui)
:倒塌
丧:灰心丧气
盘根错节:树木根干枝节回绕交错
比喻事情的繁难复杂
艳羡:非常羡慕
用:大概是
蹇(
jian
)
:跛(
b o
)足
引申为艰难困厄
遭逢:遭遇
庸讵(
ju
)
:岂
怎么
判:分开
区别
操舟:驾驶船
参伍:交相错杂
譬如为山见论语子罕
篑(<
/p>
kui
)
:
盛土的竹筐
平:填平
有为者譬如掘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