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寡人之于国也我对国家的治理,
很尽心竭力的吧!
黄河以南发生灾荒,
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梁惠王说:
“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
主办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政事,
没有想我这样尽心尽
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
什么原因呢 ?”
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孟子
回答道:
“跑了五十步
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
有的跑了 五十步就停了脚。
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
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
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
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
梁惠王说:
“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
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 比邻国增多啦。
只要不违背
“孟子说:
农时,那粮食就吃
不完;密孔的鱼肉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安葬死人
不
至于感到有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人,
< p>”什么不满足。老
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
,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
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
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
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须发花
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
注重乡校的教育,
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
食
,做到
”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事物 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
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又有什么
'
‘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
缘故
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了反而说
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 罪于荒年,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想
您这儿来了。
”
秋水(节选)
秋天
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
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
河面宽阔波涛汹涌,
两岸和水中沙洲
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欣然自喜,< /p>
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
神顺着水
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
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于是河神方才改变 先前
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
“俗语有这样的说法,< /p>
‘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
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
'
的,
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 少、
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
开始我不敢相信;
如 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
无边
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
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
海神说:
“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 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
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
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
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
教养的
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
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
你将可以参与谈 论大道
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
不 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
却从不会满溢;
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 p>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
无论春天
还是
秋天不见有变化,
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
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 流,
不能
够用数量来计算。
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 /p>
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
承到元气,
我存在于天地之间,
就好像一小块石子、
一小块木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 ?想
一想,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屑存在于大山之中。
.
中原大地存在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
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
人类
只是万物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
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
于四海之内,
而每个人
只是众多人群中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
中的一种;三王所不就像< /p>
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
的一员;
一 个人他比起万物,
全在于这毫末般的
天下呢!伯夷辞让君位而博取名争夺
的,仁人所忧患的,
贤才所操劳的,
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
涨声,孔子以谈说天下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
时的洋洋自得吗?”
五代史伶官传序
啊!盛衰变
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探究唐
庄宗
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 理了。梁朝是我的仇家。
而“世间传说晋
王将要去世的时候,
并且嘱咐他说:
这三者,
却都背叛了我们 而归顺了梁朝。
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
契丹也曾和我相约拜为兄弟, p>
庄宗接受了是我遗留下来的恨事!
现在给你
三枝箭,
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未了的心愿!
”
这三枝箭并把它们供奉在宗庙里。< /p>
以后出兵作战,
就派部下用一副少牢去宗庙向晋王祷告,并请出那些箭,放
在锦囊里,
让人肩背着它,
走在队伍
的前面。等到凯旋归
来后,再把它放
还宗庙。
< br>把箭还给先王,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
用匣子盛着梁朝君臣的头颅,送进宗庙, p>
并把成功
的消息报告亡灵的时候,那强盛的意气,可谓壮观了。等到仇敌已经
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然而
一个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就四下响应,
只好苍皇向东逃出,
还没碰见乱贼,军队却已离散
了。君臣们互相呆看着
,不知该向何处去,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
多么的衰败啊!
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
< br>因呢?
《尚书》上说:
p>
“满足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补益。
”警惕与勤劳可以振兴国家,安逸和舒适可 p>
以丧失性命,这是自然的道理啊。因此当他强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一个能与他争雄,到
他
衰败时,几十个优伶来困扰他,却使他丧命亡国而被天下所讥笑。
可见,
祸患常常是在细微的小事上积 聚起来的,
而聪明勇敢又往往在沉湎嗜好中受到困厄,
难道
仅是优伶就能造成祸患吗?因而写了《伶官传》
。
(胡中行)
论毅力
天下古往今来种种成
败的人和事,它们所经历的道路是如此的纷繁不同。概括地推究:它们为什么成功,
又为
什么失败呢
?
回答是:有毅力的就成功,反之则失败。
人生的历程,大体逆境占了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了
十分之三四,而顺逆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
轮流出现。无论事情是大是小,必然
会遇到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这种阻力虽然有的大有的小,但总之
必定是不可避免的。
那些在意志和能力方面薄弱的人,开始的时候一定会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我要如何如
何,
他心里认为天下事本来就是很简单容易的,等到马上尝试,阻力突然来临,就颓然丧失了信心。那些
意志能力比较弱的人,
凭着一时的意气,
通过了这第一关,
< p>遇到第二次挫折就退缩了;意志能力稍强的人,
遇到三四次挫折才退
缩;又坚强些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才退缩。他所做的事情越大,他遇到的挫折就越
多,
他不退缩也就越难。不是极其
坚强的人,就没有能够善于达到它的终点的。
.
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小的逆境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境;大的逆境之后,必定会有大的顺境。经过
了盘根错节的复杂情况以后,尔后随之才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旁观者只是非常羡慕别人
的成功,认为这
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总是因为某种缘故宠爱他;又认为我遭遇不
顾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这
种人哪里知道所谓的“不顺”啊、
“幸运 ”啊,对于他和我都是相同的,而是否能征服这些“不顺”
,同时
又利用
这些“幸运”
,正是他成我败的区别所在。再用驾船来做个比方,如果用二十天的时间,来走一千 里
的路程,这期间风向潮流有时顺有时逆,常常交互错杂。他凭着艰苦忍耐的力量,迎着
那逆风逆流冲了过
去,然后能从容地前进,去度过顺风顺水的一段。但是我或者一天就退
回来了,或者两三天就回来了,或
者五六天就回来了,所以彼岸就始终不可能到达。
p>
孔子说:
“比如造山, 还差一筐土,如果停止下来,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又比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
土,
如果继续去填,那是我自己去填的。
”孟子说:
“做事的人,比如挖井,挖了七、 八丈深,还没有挖到
井水,还是废井。
”成败的规律,在此而已。
冯谖客孟尝君
齐国
有位名叫冯谖的人,生活贫困,养活不了自己,
他让人转告孟尝君,
说愿意到孟尝 君门下作
食客。
孟尝君问:
“冯谖有何爱好?”
回答说:
“没有什么爱好。
”
又问:
“他有 何才干?”
回答说:
“没什么才能。
”孟尝君笑了笑,说 道:
“好吧。
”就收留了冯谖。
那些手下的人因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所以只给粗茶谈饭他吃。
过了没多久,
冯谖靠着柱子,
用
手指弹着他的佩
剑唱道:
“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没有鱼吃啊!
”
手下的 人把这事告诉了
孟尝君。孟尝君说:
“就照一般食客那样给他吃吧。 p>
”又过了没多久,冯谖又靠着柱子,弹着剑唱
道:
“长铗啊, 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出门连车也没有!
”左右的人都笑他,又把这话告诉了孟尝
君。孟尝君说:
“照别的门客那样给他备车吧。
”于是冯谖坐着车子,举 起宝剑去拜访他的朋友,
并且说道:
“孟尝君把我当客人一样哩!
”后来又过了些时,冯谖又弹起他的剑唱道:
“长铗啊,
咱们还
是回去吧,在这儿无法养家。
”左右的人都很讨厌他,认为这人贪心不足。孟尝君知道后
就问:
“冯先生有亲属吗?”回答说:
“有位老母。
”孟尝君就派人供给冯谩母亲的吃用,不使她
感到缺乏。这样,冯谖就不再唱丁。
p>
后来,
孟尝君拿出记事 的本子来询问他的门客:
“谁熟习会计的事?”
冯谖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
并签上一个“能”字。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问:
“这是谁呀?”左右的 人说:
“就是唱那
‘长铗归来
'
的人。< /p>
”孟尝君笑道:
“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待了他,还没见过面呢!
”他立即
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
“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 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
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却
并不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
吗?”冯谖回答道:
“愿意去。
”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辞行的时候冯
谖问:
“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
“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
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
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
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
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
。
冯谖赶着车,
马不停蹄,
直奔齐都,< /p>
清晨就求见孟尝君。
冯谖回得如此迅速,
孟尝君感到很奇怪,
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
“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 谖说:
“都收了。
”
“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
回答道:
“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
'
,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 p>
珍珠宝贝,
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
骏马,
后庭 多的是美女,
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
'
罢了,
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
'
。
”孟尝君道:
“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
“现在您不过有块
小小的薛地
,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
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
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
'
< p>,
”
嗯,先生,算
了吧。
“孟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
”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
.
孟尝君只好到他”
“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 作我的臣子。过了一年,齐闵王对孟尝君说:的领
地薛去。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
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孟尝君见此
”
< p>'
,
今天才见到作用了。情景,回头看着冯谖道:
“ 您为我买的‘义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免
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
无忧,
“冯谖说:孟尝君应允了,就给了五十辆车子,
五百斤黄金。
p>
冯谖往西”
请让我再去为您挖两个洞吧。
现在齐国把他的大臣孟尝君放 逐到国外去,
哪位诸侯先迎住他,
“到了魏国,他对惠王说:于是惠王把 相位空出来,把原来的相国调为上将
军,
并派使就可使自己的国家富庶强 盛。
”
黄金千斤,
者带着千斤黄金,
百辆车子去聘 请孟尝君。
冯谖先赶车回去,告诫孟尝君说:
“魏国的这是很重的聘礼了 ;百辆车子,这算显贵的使臣了。
齐国君臣大概听说这事了吧。
”
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坚决推辞而不去魏国
.
< /p>
驾着两辆君臣上下十分惊恐。
于是连忙派太傅拿着千斤黄金,
齐闵王果然听到这一消息,
由于我
不好,遭到四匹马拉的绘有文采的车
子,带上一把佩剑,并向孟尝君致书谢罪说:
“我是不值得
您帮助的,但
祖宗降下的灾祸,又被身边阿谀逢迎的臣下包围,
所以得罪了您。
希望你向冯谖又
告诫孟尝君道:
“希望您顾念齐国先王的宗庙,暂且回国都来治理国事吧 。
”
(齐王果然照办。
)
宗
庙建成后,冯谖回报齐王请求先王传下来的祭器,在薛建立宗庙。
”
”
“孟尝君:现在三个洞
已经营造好,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孟尝君在齐当了几十年相国,没有遭到丝毫祸患,这都是冯
谖计谋的结果
啊!
垓下之围
汉五年,刘邦一面派使者 联络各地诸侯王,约定共同灭楚,一面亲自率军追击项羽。十二月,
项羽败逃至垓下
p>
(
今安徽灵璧东南
)
,
项羽的军队在垓 下安营扎寨,
士兵越来越少,
粮食也吃没了,
刘邦的汉军
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
项羽
大惊失色地说:
“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
起来,
到军帐中喝酒。
回想过去,
有美丽的虞姬 ,
受宠爱,
常陪在身边,
有宝马骓,
常骑在胯下。
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
自己作诗道:
“力能拔山 啊豪气压倒一世,
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
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
你怎么办!
”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
行,身边
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
当晚从南面突 出重围,纵马奔逃。
天亮的时
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
五千骑兵追击项羽。
项羽渡过淮河,
能跟上项羽的骑
兵只
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
“往左拐。
”项羽往
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
了东城的时候,只
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
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 /p>
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
对手下骑兵
说:
< br>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我今天当然是
< p>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 p>
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
”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 为四队,朝着四个
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
“我再 为你们斩他一将。
”
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
冲击,约定在
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
汉军都溃败逃散,
果然斩杀了
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
项羽瞪眼 对他大喝,
赤泉侯杨喜
连人带马惊慌失措,
倒退了好几里 。
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
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
处,
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
重新包围上来。
项羽就冲出来,< /p>
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
杀死百余人。
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
,发
”真像您说的那样!
“骑兵们都佩服地说:
”怎么样?“便问他的随骑
道: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 羽,他对项羽说:
“江东虽小,也还有方
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
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
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
。
”项羽笑道:
“上天要亡我,
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 带领江
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
而拥我为王,
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
?”接着对亭长说:
“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曾日行千
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
赏给你吧!
”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 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
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
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
“你不是我的老朋友
吗?”吕马童面
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
“这个人就是项羽。
”项羽便说道:
< p>“我听说汉
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
/p>
”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是重瞳子”
,又听说项 羽也是重瞳子。难道项羽是舜
的后代吗?不然为什么发迹得这样突然呢!
秦朝失却了能治国的政道,
陈涉首先发难,
豪杰们蜂
拥而
起,相互之间争夺天下,数也数不清。但是项羽没有尺寸的封地,乘势兴起于田间陇亩中,
经过三年的时间,结果就率领五路诸侯的军队灭亡了秦朝,
分割天下,
而封王封 侯,
一切大政由
项羽制定,号称为“霸王”
,他的职位虽 然没有善终,但在近古以来也是未曾有过的。等到项羽
离开关中而怀思楚地,放逐义帝而
自立为王,又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己,这样想成就大事就难了。
他自己凭借着功劳而骄矜,
按照他个人的想法办事而不师法古代,
认为霸王的功业,
要靠武力 征
服来治理天下。五年后最终使他的国家灭亡了,身死东城,
仍然不能觉 悟不能自责,
这实在是极
大的失误。他却用“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
的过失造成的”作为借口,难道这不是非常荒谬
的吗?
张中丞传后叙
<
/p>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吴郡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了李翰所写的
《张巡 传》
。李翰
因文章而自负,写这篇传记十分详密。
但遗憾 的是还有缺陷:没有为许远立传,
又没有记载雷万
春事迹的始末。
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
打开城门迎接张巡,
地位本在张巡之上。
他把指挥权交给张巡,
甘居于其下,毫无猜疑妒忌,最终和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名,城破后被俘,不过和张巡<
/p>
死的时间有先后的不同罢了。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
不能了解其父辈 的志向,
认为张巡战
死而许远被俘,
怀疑许远是怕死而投 降了叛军。
如果许远真的怕死,
何苦守住这尺寸大小的地盘,
以他所爱之人的肉充饥,
来和叛军对垒而不投降呢?当他在包围中守城时,
外 面没有一点哪怕极
为微弱的援助,所要效忠的,就是国家和皇上,而叛军会拿国家和皇上
已被消灭的情况告诉他。
许远见救兵不来,
而叛军越来越多,
< p>一定会相信他们的话;外面毫无希望却仍然死守,
军民相食,
人越来越少,
即使是傻瓜也会计算日期而知道自己的死所了。
许远不怕死 也可以清楚了!
哪有城
破而自己的部下都已战死,
他却偏 偏蒙受耻辱苟且偷生?即使再笨的人也不愿这样做,
唉!
难道
说像许远如此贤明的人会这样做吗?
议论的人又认为许远和张巡分守城门,
城陷落是从许远分守的西南方开始的。
< p>拿这个理由来诽
谤许远,
这又和小孩的见识没有两样。
人将要死的时候,
他的内脏必定有一个先受到侵害的地方;
扯紧绳子,
把它拉断,绳断必定有一个先裂的地方。
有人看到这种情况,
就来责怪这个先受侵 害
和先裂的地步,他也太不通达事理了!小人喜欢议论,不愿成人之美,竟到了这样的地
方!像张
巡、许远所造成的功业,如此杰出,尚且躲不掉小人的诽谤,其他人许二位刚守
城的时候,哪能
知道别人终不相救,从而预先弃城逃走还有什么可说呢!当张、
.
呢?如果睢阳城守不住,即使逃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等
到没有救兵而且走投无路的时候,
率领着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瘦弱的残兵,即使想逃走,
也一定无法到达要去的地方。张、许二位
的功绩,他们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守住孤城,
捍卫天下,仅凭千百个濒临灭亡的士兵,来对付
近百万天天增加的敌军,
保护着江淮地区,
挡住了叛军的攻势,
天下能够不亡,
这是谁的功 劳啊!
在那个时候,丢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在少数;
拥有强兵 却安坐观望的人,
一个接着一
个。不追究讨论这些,却拿死守睢阳来责备
张、许二位,也可见这些人把自己放在与逆乱者同类
的地位,捏造谎言来帮他们一起攻击
有功之人了。
我曾经在汴州、徐 州任职,多次经过两州之间,亲自在那叫做双庙的地方祭祀张巡和许远。
那
里的老人常常说起张巡、许远时候的事情: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的时候,贺兰进明妒忌张巡、
许远的威望和功劳超过自己,不肯派兵相救;
但看中了南霁云的勇敢和壮伟,
< p>不采纳他的话,却
勉力挽留他,还准备了酒食和音乐,请南霁云入座
。南霁云义气激昂说:
“我来的时候,睢阳军
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东西吃
了!
我即使想一个人享受,
道义不能允许;
即使吃了,
< p>我也难以下咽!”
于是拔出自己的佩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
拿给贺兰进明看。在座的人大吃一惊,都感动
得为南霁云流下了眼泪。
南 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
立即骑马离去;
将出
城时,他抽出箭射寺庙的佛塔,那枝箭射进佛塔砖面半箭之深,说:
“我回去打败叛军 后,一定
要消灭贺兰进明!就用这枝箭来作为标记。
”我于贞元年间经过 泗州,船上的人还指点着说给我
听。城破后,叛军拿刀逼张巡投降,张巡坚贞不屈,马上
被绑走,准备杀掉;叛军又叫南霁云投
降,南霁云没有吱声。张巡叫南霁云道:
“南八,男子汉一死而已,不能向不义之人屈服!
”南霁
云笑道:
“我本想有所作为;您既然这样说,我哪敢不死!
”于是誓不投降。张籍说: p>
“
有一个人叫于嵩, 年轻时跟随张巡;
等到张巡起兵抗击叛军,
于嵩曾在围城之中。
我 大历年间
在和州乌江县见到过于嵩,那时他已六十多岁了。因为张巡的缘故起先曾得到临
涣县尉的官职,
学习努力,无所不读。我那时还幼小,简单地询问过张巡、许远的事迹,
不太详细。他说:张巡
身长七尺有余,一口胡须活像神灵。他曾经看见于嵩在读《汉书》
,就对于嵩说:
‘你怎么老是在
读这本书?
'
于嵩说:
‘没有读熟呀。
'
张巡说:
‘我读书不超过三遍,一辈子不会忘记。
'
就背诵于
嵩所读的书,一卷背完不错一个字。于嵩很惊奇,
以为张巡是碰巧熟悉这一卷,
就随便抽出一卷
来试他,
他都像刚才那样能背诵出来。
于 嵩又拿书架上其他书来试问张巡,
张巡随口应声都背得
一字不错。于嵩跟
张巡时间较久,也不见张巡经常读书。写起文章来,拿起纸笔一挥而就,从来
不打草稿。
起先守睢阳时,士兵将近万把人,城里居住的人家,也将近几万,张巡只要见一次问
过姓
名,以后没有不认识的。张巡发起怒来,胡须都会竖起。等到城破后,叛军绑住张巡等几十
人让他们坐着,立即就要处死。张巡起身去小便,他的部下见他起身,有的跟着站起,有的哭了
起来。张巡说:
‘你们不要害怕!死是命中注定的。
'
大 家都哭得不忍抬头看他。张巡被杀时,脸
色毫不慌张,神态安详,就和平日一样。许远是
个宽厚的长者,相貌也和他的内心一样;和张巡
同年出生,但时间比张巡稍晚,称张巡为
兄,死时四十九岁。
”于嵩在贞元初年死在亳宋一带。
有人传说他在那里
有块田地,武人把它强夺霸占了,于嵩打算到州里提出诉讼,却被武人杀死。
于嵩没有后
代。这些都是张籍告诉我的。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曾患有脊背弯曲的病,脊背弓起,弯腰而行,有点像骆驼的样 p>
子,所以乡里人称他为“驼”
。他听到这个称呼后,说:
“很 好,这样称呼我,本来就恰
。
”橐
< p>驼“也自称”当。
.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
在长安城的西面。
橐驼以种树为职业,
大凡长安城里有钱有势的人 家要修建
观赏游玩场所的,以及自种自卖水果的人,
都争着把他接到家中 供养。
看橐驼所种的树木,
却使
有移栽的,没有不活的,
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偷看模仿,
却没有一个人能比
得上他。
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
:
“我并不是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又繁殖得快,只是能顺应树木自然生
长
的规律,让它的本性自然发展罢了。
大凡要种的树木的习性:
它的树根要舒展,给 它培的土要
平整,它根上的土要用原土,夯土要紧实。这样做了以后,就不要再去动它,
也不要去挂念它,
离开它以后,就不要总回来看它。那栽种的时候,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
样待它,那栽完后,就像
丢弃掉一般不再管它,
那么它的自然的天性得到 保全,
而且遵循它的生长习性去生长了。
所以我
只是不妨
害它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长得它高大茂盛秘密;我只是不抑制损伤它的果实罢了,
并
不是有能使它的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窍门。
其他种树的人就不是这样:
种的时候让树 根拳曲还换
掉树根上原有的土;他们培土的时候,不是过量就是不足。
假 如能有和这样做相反的人,却又对
种上的树木爱得过分,忧虑得过多,早晨看傍晚摸,<
/p>
一离开再回头看看。
更殷勤的还要抓破树皮
来验看树的死活
,
摇动树根来察看栽种得松了还是实了,
这样树的生长习性就一天天丧失了。 p>
虽
说是爱护树,其实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树,其实是仇恨它。所以比不上我
。其实我又能做什么
呢
?
”
问的人说:
“把您种树的道理,移用 到当官治民上,可以吗
?
”橐驼说:
“我只知道种树而已,治 p>
民,
不是我的职业。
可是我住在乡里,
看到那 些当官的喜欢烦琐地发布命令,
好像非常爱护百姓,
结果却因此给人民带
来祸患。每天早早晚晚差吏就来喊叫:
上官有令,
催促你们耕好田,勉励你
们快播种,督促你们及时收割。早点缫好你们的丝,早点纺好你们的线。养育好你们的小孩,喂
大你们的鸡和猪。
'
一会儿击鼓把人们聚集起来,一会儿 又敲木梆把大家召来。我们小百姓停止
吃饭去慰劳差吏,尚且没有空闲,又用什么使我们
的生产发展生活安定呢
?
所以我们生活困顿又
人人疲惫。
如果从这点看来,与我干得职业,大概有相似之处吧
?
”
问的人赞叹地说:
“这不是说得很好 吗
?
我问养树,却得到了养民的办法。
”
我记下这些事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