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
年
10
月高等 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
04729
【答案附带教材出处、解析、评分参考】
<
/p>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20
< p>小题,每小题1
分,共
2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
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下列《寡人之于国也》语句中,被用作比喻的是【
】
A.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
以五十步笑百步
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教材出处:
P4
解析:
掌握比喻修辞手法。熟悉课文内容。
< p>
正确答案:
B
(
1
分)
2.
下列
《容忍与自由》
所提到的外 国人中,
曾参加过宗教革新运动,
但在掌握了宗教大权后,
居然以“异端邪说”的罪名,活活烧死了学者塞维图斯的是【
】
A.
阿克顿
B.
马丁·路德
C.
高尔文
D.
柏时
教材出处:
P25
解析:
p>
《容忍与自由》所举到的外国人的事例涉及阿克顿,高尔文与马丁·路德三人。
p>
“十七、八年前,我最后一次会见我的母校康耐尔大学的史学大师布尔先生。我们谈到英
p>
国文学大师阿克顿一生准备要著作一部‘自由之史’
,没有写成他就死了。< /p>
”
“试看欧洲的宗教革新运动的历史。
马 丁·
路德和约翰·
高尔文等人起来革新宗教,
------
高尔文在日内瓦掌握了宗教大权,居然会把一个敢独立思想,敢批评高尔文的教条的学者
塞维图斯定了‘异端邪说’的罪名,把他用铁链锁在木桩上,堆起柴来,慢慢的活烧死。
”
正确答案:
C
(
< p>1分)
3.
下列《咬文嚼字》列举 的例证中,被朱光潜先生称为“炼字的好例”的是【
】
A.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B.
你是个好小子——你这好小子
C.
见草中石,以为虎——见草中有虎
D.
僧推月下门——僧敲月下门
教材出处:
P27
解析:
p>
B
是进一步分析炼字的例子;
C
是表面只是斟酌文字的 分量,实际上是在调整思想感
情的例子;
D
是表明更动了 文字,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的例子。
正确答案:
A p>
(
1
分)
4.
《冯谖客孟尝君》
: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
‘孟 尝君客我。
’
”这里采用的修
辞手法是【
】
A.
排比
B.
层递
C.
对偶
D.
夸张
教材出处:
P57
解析:
需要主要掌握九种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
排比
对偶
修辞手法
设问
反诘
层递
借代
呼告
夸张
正确答
案:
A
(
1
分)
5.
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人物行为中,属于贺兰进明的是【
】
A.
为国让贤
B.
抽刀断指
C.
从容赴死
D.
擅兵坐观
教材出处:
P73
解析:
p>
A.
是许远;
B.
南霁云;
C.
张巡
正确答案:
D
(
1
分)
6.
下列文章中,采用主 客对话手法表达作者思想矛盾斗争的是【
】
A.
《种树郭橐驼传》
B.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
C.
《前赤壁赋》
D.
《马伶传》
教材出处:
P88 < /p>
解析:
以上四篇文章全部采用对话方式。但是
ABD
:
1.
不是主客之间的对话;
2.
也没有 表示
“作者的思想矛盾斗争”
。需要掌握“赋”文体的特点:主客对话, 抑客申主
正确答案:
C
(
1
分)
7.
下列写景语句中,着意营造出萧瑟森然意境的是【
】
A.
脚下的江流,从那么遥远的地方 奔来,一派义无反顾的决绝势头,挟着寒风,吐着白沫,
凌厉锐进
p>
B.
一无所有的干子,
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 天空,
一意要制他的死命,
不管
他各式各样地眨着许多蛊
惑的眼睛
C.
秋风忽至,
再有一场早霜 ,
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
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D.
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
教材出处:
P103
解析:
这道题难度很大,不仅要求考生熟悉每篇作品的意境,还考核对每一句话内涵的理
解与分析能力。
A.
选自《都江堰》
B.
p>
选自《秋夜》善于进行意境营造,着力渲染萧瑟森然,幽远清寂的秋夜氛围。
C.
选自《我与地坛》
D.
选自《我与地坛》
正确答
案:
B
(
1
分)
8.
《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回忆姐姐的悲剧,所要表达的是【
】
A.
后悔姐姐生前自己没有好好地爱过她
B.
愧疚姐姐死后自己未做过纪念她的事
C.
批判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窒息青春和生命
- 1 -
D.
控诉鸦片烟对中国人民身心和家庭的毒害
教材出处:
P114
解析:
提 示中“对姐姐悲剧的回忆,暴露了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窒息青春和生命的罪恶”
正确答案:
C
(
1
分)
9.
《蚂蚁大战》中,以人的心理特征塑造蚂蚁形象的语句是【
】
A.
两只蚂蚁缠 斗不已。一交上手,谁也不退却,推搡着,撕咬着,在木片上翻滚起伏
B.
黑蚂蚁微弱地挣扎着,它没有触须,且剩下的唯一的腿也已残缺不全
C.
红蚂蚁的躯体好些己被咬掉,它们比斗犬厮杀更惨烈
D.
在小山谷顶上出现一个荷戟独彷徨的红蚂蚁,它看来斗志正盛
教材出处:
P145
解析:
掌握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以及拟人修辞手法。
肖像描写:描写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姿态,神情。
语言描写:描写人物的独白,潜台词,说的话。
人物描写
行动描写:描写人物的行为与动作。
心理描写:描写人物的想法,联想,想象,看法。
细节描写:描写最能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与性格的细小环节。
正确答案:
D
(
1
分)
p>
10.
《湘夫人》
: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 木叶下。
”这里采用的情景交融方式是【
】
A.
自然天成
B.
融情入景
C.
移情于景
D.
因情造景
教材出处:
P161
解析:
重 点掌握诗词间接抒情的六种方法:借景抒情(包括自然天成,融情入景,移情于
景,因情
造景)
,借事抒情,借象征抒情,借比喻抒情,借典故抒情,借举止动作抒情。这
六种间接抒情的方法是考核的重点,也是考生学习的难点。
正
确答案:
B
(
1
分)
< p>
11.
下列《陌上桑》写罗敷美貌的诗句中,采用了侧面描写手法的是【
< p>】
A.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B.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C.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D.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教材出处:
P162
解析:
掌握人物描写的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特点。
< /p>
正确答案:
D
(
1
分) p>
12.
《行路难》
(
其一< /p>
)
中,包含了伊尹故事的诗句是【
】
A.
闲来垂钓碧溪上
B.
忽复乘舟梦日边
C.
长风破浪会有时
D.
金樽清酒斗十千
教材出处:
P169
解析:<
/p>
考核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A
姜尚;
C
宗悫;
D
没有涉及故事。
正确答案:<
/p>
B
(
1
分)
13.
下列《早雁》所描写的景象中,象征着边民流离失所的是【
】
A.
云外惊飞
B.
仙掌月明
- 2 -
C.
长门灯暗
D.
金河秋半
教材出处:
P183
解析:
《 早雁》
通篇象征手法。
掌握每句话的象征意义,
BC
象征暗示朝廷对百姓的漠不关心。
正确答案:
A p>
(
1
分)
14.
(
重过阊门万事非
)
词句中, 借景抒情的是【
】
A.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B.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C.
原上草,露初唏,旧栖新垅两依依
D.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教材出处:
P191
解析:
A
借事抒情;
B
借比喻典故抒情;
C
借景、比喻、典故抒情;
D
借细节抒情。
正确答案:
C
(
1
分)
15.
下列词人中,著有《漱玉词》的是【
】
A.
李清照
B.
李煜
C.
辛弃疾
D.
柳永
教材出处:
P193
解析:<
/p>
考核作家作品知识。
B
《南唐二主词》
;
< p>C《稼轩长短句》
;
D
《乐章集》
< p>。
正确答案:
A
(
1
分)
16.
下列诗句中,出自闻一多《一句话》的是【
】
A.
饱受风雨的打击
B.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C.
穿过崎岖的道路
D.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教材出处:
P199
解析:<
/p>
AC
裴多菲《我愿是一条急流》
;
D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
正确答案:
B
(
1
分)
17.
下列《再别康桥》诗句中,隐喻美好理想的是【
】
A.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B.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C.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D.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教材出处:
P204
解析:
A
“西天的云彩”象征隐喻西方的文明;
C
“彩虹似的梦”象征隐喻 美好理想。
正确答案:
C
(
< p>1分)
18.
舒婷
1979
年在《诗刊》发表的处女作是【
】
A.
《双桅船》
B.
《会唱歌的鸢尾花》
C.
《始祖鸟》
D.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材出处:
P210
解析:
P210
页注释。
- 3 -
正确答案:
D< /p>
(
1
分)
19.
《宝黛吵架》中,宝黛吵架的直接起因是【
】
A.
宝玉问病
B.
张道士提亲
C.
宝玉砸玉
D.
黛玉铰玉穗子
教材出处:
P234
解析:<
/p>
注意审题“直接原因”
;掌握全篇课文的故事情节。
正确答案:
B
(
1
分)
20.
下列《断魂枪》人物中,嗜艺如命,执意要学“五虎断魂枪”的是 【
】
A.
王三胜
B.
沙子龙
C.
小顺
D.
孙老者
教材出处:
P246
解析:
掌握小说中主要故事情节。
正确答案:
D
(
1
分)
p>
二、多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 br>21.
《秋水》
(
节选
)
所 表达的庄子的理念有【
】
A.
孔子的学问“少”
B.
伯夷的道义“轻”
C.
老子的治国理念“妙”
D.
伊尹的政治意识“和”
E.
圣贤的学说是“自多”
教材出处:
P8
解析:
需要深入地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正确答案:
ABE
(
2
分)
< p>
22.
下列语句所描写的场景中,发生在秋天的有【
】
A.
忽然在前面田 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
B
.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
岸上
C.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 今有谁堪摘
!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D.
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
E.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教材出处:
P98
和
P193
和
P188
解析:
这道题有一定难度,要求对于以上五个场景都有 较深入的了解,还考核考生分析能
力。
A.<
/p>
选自《爱尔克灯光》
“于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
;
B.
选自《西湖七月半》
,七月半是农历七月十五,已经 立秋,进入秋天;
C.
选自李清照《声声慢》
;描写五个残秋景物来渲染作者的愁情;
D.
选 自《我与地坛》
“以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
< p>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扬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 p>
- 4 -
-
-
-
-
-
-
-
-
-
上一篇:自学考试:大学语文 试题及答案 (21)
下一篇:中山大学自考